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印光法师:念佛最妙的方法是什么?(355-358)

2018/11/19 21:04: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内容:

  355、为什么劝修净业尤须以事为修持之方?

  356、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是什么境界?

  357、记数念佛,吸念六句,呼念四句,如何?心既记数,又念佛,又须想佛乎?

  358、念佛最妙的方法是什么?

  355、为什么劝修净业尤须以事为修持之方?

  若理事未能大明,一闻理持,便觉此义深妙,兼合自己懒惰懈怠、畏于劳烦持念之情,遂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只成空谈矣。愿以圆人全事即理,为一切人劝,则利益大矣。

  又今人多尚空谈,不务实践。劝修净业,当理事并进,而尤须以事为修持之方。何也,以明理之人,全事即理。终日事持,即终日理持。若理事未能大明,一闻理持,便觉此义深妙,兼合自己懒惰懈怠、畏于劳烦持念之情,遂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只成空谈矣。愿阁下以圆人全事即理,为一切人劝,则利益大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04页 复范古农居士书一)

  356、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是什么境界?

  是一心境界。此种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会。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乃念到相应时,虽常念佛,了无起心动念之相。(未相应前,不起心动念念,则不念矣。)虽不起心动念,而一句佛号,常常称念,或忆念。故云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无念,不可认做不念。无念而念,谓无起心动念之念相,而复念念无间。此种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89页 复马契西居士书五)

  357、记数念佛,吸念六句,呼念四句,如何?心既记数,又念佛,又须想佛乎?

  念佛记数,为妄心难制者设。此系随便念,何论呼之与吸。

  念佛记数,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何定呼吸?汝系学炼丹运气之人,故稍见一二字相似于彼,即谓是彼之功夫。念佛记数,为妄心难制者设。能如是念,如是记,如是听,决定心渐调伏,此处谁令汝加一想佛二字乎?此系随便念,何论呼之与吸。呼吸若使之长久,则伤气受病,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28页 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358、念佛最妙的方法是什么?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放下眼皮,不可睁大。眼既摄矣,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36页 复幻修大师书)

  所言念佛妄想多,当一心念,摄耳谛听,字字句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心自归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听即都摄六根之法。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无弊,凡一切人皆以谛听告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72页 复拜竹居士书三)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