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济群法师:四谛法门与两重因果

2018/11/28 20:28: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佛法中,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很多,经中有八万四千法门之说。面对如此众多的法门,如何才能有效契入,畅游法海?博大精深的佛法,有没有一个基本纲领?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悟道后,根据自身的修行经验、生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修行总结为苦、集、灭、道四谛法门。这是佛陀根据当时医生治病的过程安立的。当医生面对一个病患时,首先要进行如实的诊断;其次要找到疾病的根源所在;第三是对治疗结果加以评估,知道健康后的状态是什么;最后才能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这也是佛教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

  四谛法门又包含两重因果,即轮回的因果和解脱的因果。

  轮回和解脱,是印度文化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印度人普遍认为,生命是无尽的轮回,其中充满了烦恼和痛苦,充满了不自由和不自在。所以,印度哲学和宗教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就是从认识轮回到终止轮回。印度人称之为解脱,即终止这种充满迷惑烦恼的生命相续。

  整个佛教也是在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轮回做出正确解读,即四谛法门中的“苦”和“集”;二是指出超越轮回的解脱之道,即四谛法门中的“灭”和“道”。

  所谓苦,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所谓集,是阐述痛苦的由来;所谓灭,是了解目标所在;所谓道,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像治病,必须了解病因,对症下药,否则吃再多的药也于事无补。同样,我们只有正视人生现实,找到轮回根源,才能从根本上离苦得乐。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