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佛教称谓之“居士”的由来

2019/4/1 14:20: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居士,既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信佛的人的泛称;亦指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隐士;同时,这名词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等等。

  最早出现于《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居士,道艺处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称谓,佛教传入后,被用翻译入佛经,形容在家修佛的人。

  佛教中之居士是梵语gr!ha-pati,巴利语gaha-pati的中文意译,在印度常与古来所称之长者混同,后佛教西汉时期传入我国,在家修佛者亦称为居士。

  在印度,Grha-pati也不是由于佛教所创。梵语称Grha-pati为“迦罗越”,不论信不信佛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称为居士。

  如印度之维摩、贤护等常修佛道之在家菩萨,及我国梁代傅大士、北魏刘谦之、唐代李通玄等能通佛道之在家者。在道教中,居士又可用来泛指在家修道之男子为居士,亦有称女在家修道之女子为居士者。

  佛教对在家信徒尊称为“居士”的由来,大概是出源于《维摩诘经》,维摩诘共有四个尊称:方便品称为长者,文殊问疾品称为上人及大士,菩萨品等则称为居士。因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阏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在家相化度众生,所以用“居士”一词称在家的佛教徒,也含有尊为大菩萨的意味在内了。

  可见,一位名副其实的居士,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或者他是名副其实的得道高人、隐士。

  然在《长阿含经》中,唯将四大阶级的第三阶级吠舍种称为居士,并将轮王的主藏(财货)大臣,称为居士宝,那么居士者,相当于商人、经理或者是慈善家了。

  伟大的佛陀说过,在家修行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如果遵守五戒,就同佛的其他弟子一样了。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