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印光法师:如何处理好理与事的关系?(589-591)

2019/5/28 20:36: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内容:

  589、如何处理好理与事的关系?

  590、执理废事有什么害处?

  591、什么是真谛和俗谛?

  589、如何处理好理与事的关系?

  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末法众生,根机陋劣,唯有仗佛力之净土法门,亦可永出轮回。此不可思议之最上乘法,宜理事并谈,诫劝齐施。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众生沉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减。其所以升沉迥异,苦乐悬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别耳。阐扬佛法,大非易事。唯谈理性,则中下不能受益。专说因果,则上士每厌闻熏。然因果心性,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末法众生,根机陋劣,禅教诸法,唯仗自力,契悟尚难,何况了脱。唯有仗佛力之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纵五逆十恶,亦可永出轮回,高预海会。此不可思议之最上乘法,宜理事并谈,诫劝齐施。(《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25页 与佛学报馆书(节录))

  590、执理废事有什么害处?

  执理废事者,拨无因果。如以画饼充饥,陵空作屋。自误误人,罪岂有极。以善因而招恶果,三世诸佛,名为可怜悯者。

  知之匪艰,行之维艰。世有一班掠虚汉,闻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或由阅教参宗,悟及此理,遂谓我与佛同,而了无所用其若修若证。遂放心恣意于一切境缘之中,误谓六尘即觉,贪嗔痴即戒定慧,何须制心摄身,无绳自缚。此种见解,最为下劣。谓之执理废事者,拨无因果。如以画饼充饥,陵空作屋。自误误人,罪岂有极。以善因而招恶果,三世诸佛,名为可怜悯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46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591、什么是真谛和俗谛?

  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须知真俗同体,并非二物。

  克论佛法大体,不出真俗二谛。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教则真俗并阐,而多就俗说。宗则即俗说真,而扫除俗相。须知真俗同体,并非二物。譬如大圆宝镜,虚明洞彻,了无一物。然虽了无一物,又复胡来则胡现,汉来则汉现,森罗万象俱来则俱现。虽复群相俱现,仍然了无一物。虽复了无一物,不妨群相俱现。宗则就彼群相俱现处,专说了无一物。教则就彼了无一物处,详谈群相俱现。是宗则于事修而明理性,不弃事修。教则于理性而论事修,还归理性。正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事理两得,宗教不二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664页 宗教不宜混滥论)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