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达摩回答了梁武帝的五个问题,可惜他到死都没领悟

2019/10/18 16:12: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梁武帝萧衍一生嗜佛,他不但奉佛教为国教,广建寺庙,还身体力行,坚持素食,早晚礼佛诵经。

  最令人啧啧称奇的则是他不顾皇帝身份,不顾群臣反对,四次舍身同泰寺。这固然令人匪夷所思,却可见梁武帝是很有礼佛之心的。

  他听说外国来了个叫达摩的高僧,极为高兴,立即下令地方护送到南京。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祖曰:“并无功德”。

  帝曰:“何以无功德?”

  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祖曰:“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祖曰:“不识”。


  梁武帝执着自矜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以为自己有大功德。但达摩却说他一点功德也没有。有的一点福德尚且“有漏”,怎么能明心见性、解脱生死呢?

  梁武礼佛,看似用心尽心,却依然执着于自我、凡圣、回报,用这种心思求法,就像是南辕北辙,机械器具越是精良,便离目的地越远。看起来用心虔诚,其实大谬。

  其晚年被饿死于台城。达摩一再否定他,并提出“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可惜梁武帝不能领悟。

  接着,武帝依然执着于圣人凡人之别,问达摩圣人追求的第一义是什么。

  达摩回答说,连圣人都没有。

  梁武帝不知何解,于是咄咄逼人地问达摩:“既然无圣,那么现在与朕说话的人是谁?”

  他哪知道,达摩眼里圣人都没有,又哪来的皇帝。但达摩还是慈悲心肠,说道:“不识。”

  这是一句很深的话,禅师都是问在答处、答在问处,意思是说:我本非我,你亦非你,世界本来便是空寂、圆融、清静、妙密的无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可惜梁武帝再次错过了一次开悟的机会。达摩知道梁武帝已不能再悟,于是便渡江北上,最终选择在少林寺面壁。


  后世仍有人对梁武帝有没有功德感到疑惑,六祖慧能解释说:“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慧能大师再次言明了福德和功德的区别,只修福德,仍然是没有功德的。

  现在很多人也是一样,看重形式,烧香拜佛,光施慈善,以为便是功德;然而,自性若是不悟,虽然日日礼拜也只是修些福报,更遑论有的人三心二意,又有何功德可言呢?


“功德”究竟是什么?

  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很清楚的说明了功德之内容!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