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大悲心的法理基础

2019/11/26 13:32: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大悲心或自他相换的法理基础

  A缘起

  闲来网游,得遇仁宝哲破“我”真言:

  只要你相信有坚固存在的“自我”,就不可能有完整的菩提心。如果“自我”真的存在,那么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的所有物就完全合理;但是如果没有一个需要去关心的自我,你就能自由地把自己贡献给他人。你一旦了解自我只是个幻觉,就有机会对每一个人生起慈悲和菩提心(宗萨钦哲仁波切)

  B解析

  依《法华经》,无论心路怎样的曲折,最终众生必佛,又十方三世有无量佛国。又依楞严大定(或恒河大手印),对心中浮现的每一个念头,正确的对待措施是任其生灭、不擒不纵。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其中蕴含的道理有以下两点:

  第一,从世俗上说,恒沙佛国都是由因地时,菩萨们各自相异的心念演化而来;或者说因地时,菩萨们心念的相异是没什么本质区别的,最终都能演化为佛国圣境。在通往佛果的过程中,心念的差异仅造成心路的区别,影响不了最终的佛果;就像云朵无论怎样的多姿多彩,通通影响不了天空的深邃与纯净。

  第二,从圣义上说,任何心念的浮现,都是妄念的依真起现,无论多么的悦意或可憎,都无实义,都影响不了真心圣境的常寂净光。

  在此意义下,无论自我或他人的喜憎,其实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幻与不幻又如何呢?然而依世间法,对他人的随顺与否,却大有不同,大悲心或自他相换皆依之而起。

  C发愿

  愿益有缘

  D圣贤加持

  唵嘛呢叭咪吽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