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仁清法师:心法(一)《认识心性 速证法身》之万法皆空(二)

2020/1/23 8:33: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认识心性 速证法身》之万法皆空(二)

  心法(一)

  《大乘百法明门论》把心法略分为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它们是攀缘、了别、思虑、集取外境的主体,是“能所”之“能”,称为心法或心王法,而由此引发的种种心念、情绪等则称为心所有法或称心所法。

  鉴于很多行人对于佛学知识有所掌握,这里仅对容易误会或不解的地方做些分析。

  经中常常提到心、意、识,那么它们到底各是何意?到底有何差别?为何心法分八种?人有八个心吗?

  祖师大德曾经讲过一个列子:在一个有着六个窗洞的房间里,关着一只烦躁不安的猴子,它时而从一个窗洞里往外探头看,时而又从另一个窗洞里往外探头看……外面的人都会认为房间里有多只猴子,其实,猴子只有一只,只因它会在多个窗洞里出现,才造成了有多只猴子的错觉。心也一样,心只有一个,只因心会通过如眼根一样的不同根门,缘于如色尘一样的不同外境,而产生如眼识一样的不同心(意识),佛教才把心法方便地分为八种心(意)识。

  分别是:一、眼识:依于眼根(门),缘明显色(光线)的外尘境,而生起了别的识,这种识依根门眼命名为眼识。

  需要注意的是:了别是心对外境的不加分析的直接觉知,就像一朵花在镜子里映现一样,而分别则是在了别的基础上的分析、研判、推理,比如我们认为这朵花的颜色鲜艳,花瓣多少,甚至它的价值等等。

  如此类推:二、耳识:依于耳根,缘于声尘外境,生起了别的识,称为耳识。

  三、鼻识:依于鼻根,缘于香尘外境而生起的了别,称为鼻识。

  四、舌识:依于舌根,缘于味尘的外境而生起了别,称为舌识。

  五、身识:依于身根,缘于触尘的外境而生起的了别,称为身识。

  第六意识为重点,我们会分析心、意、识的不同和怎样不被外境所转的道理……

  (待续)

  释仁清 拙笔 20/1/11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