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郑石岩教授:换个想法更好 第一篇 当心第一个念头

2022/10/4 15:03: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换个想法更好

郑石岩

第一篇 当心第一个念头   

[篇头语]

  人必须把握第一个念头,它影响我伴随对人、事、物的观感,决定自己眼光投注的重点,当然也左右思考和行动的方向。我把这个接触人与事物的瞬间直觉,取个名字叫第一念。其实它就是佛学《唯识论》中所谓的触。

  当你接触陌生人时,第一念一闪而过,它却牢牢地抓住你;他也许引起你的戒心,以致不敢跟他深交;他也可能为你带来好感,让你一头栽地思慕、想念,想跟他做朋友。当然,在你周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很快引起你闪出第一个念头,引发你一连串的想法和回应。

  我们所接触的情境人物和事件,都要透过感觉器官,输入资讯,然后再引起思考、感受和回应的行动。不过,在我们还没有仔细思考或计画行动之前——在看、听、闻、嗅、触的感觉阶段——就起了第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对一般人而言,影响力相当的大。那个未经思考的念头,也许是冷静的直觉,也许是成见,也可能是过去坏习惯的反应。当然,它们都来自潜意识,而且是未经整理澄清的过去经验。

  潜意识在唯识心理学里,被称作异热识,是过去经验被压抑下来或存蓄的心理情结:它很直接又很原始地冒出来,而且是在你接触事物时,瞬间浮现出来。所以,第一个念头是惧怕的,就会在心里头,表现出逃避、紧张、焦虑等情绪。而思考的方向就大受影响。比如说,你初次接触一个人,也许他能给你许多协助,但你所“现行”的第一念头是惧怕,当然这份友谊就建立不起来,一个好机缘,就悄然地从身边溜过。

  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都会引起你瞬间接触的第一念;如果是消极的,便引起紧张和焦虑;如果是积极的,就获至振作、兴趣与好奇,而引触建设性的思考与发展。因此,接触任何事物的第一念是值得我们关心和重视的课题。我从实际谘商经验中发现,瞬间的第一念往往是非思考的,是从潜意识或阿赖耶识中直接迸出来的,所以它必须接受冷静思考的检验,而不能直接就成为判断的基础。

  不过,我由实务经验中发现,从潜意识到接触事物中的刹那,所产生的印象或第一念,具有强大的支配力,往往像暴君一样颐指气使,所以我们对于佛学所谓人的因缘果报就不得不承认其存在性了。

  谈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我真的被过去的因缘或经验绑得这幺紧,以致不能有所改变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人类还有什幺成长和心灵提升可言呢?还好,无论从哲学、宗教或心理学的角度审思这个问题,我深信我们可以透过努力,不被消极性的瞬间第一念捆住,这也是佛学中的唯识心理学所关注的课题:我们的造命,能摆脱宿命的无奈,但我们要留心那第一念。它叫初发心,能把握初发心的纯正,就能走向健康和光明,所以说“初发心菩萨功德不可思议”,因为他能让第一念头发得正确笃实。

  所以对于自己的第一念,必须以审思的方式作检查;平时必须注意修正错误的第一念。我认为心理疾病,生活上的烦恼和痛苦,是来自未加思索的错误第一念。心理谘商、治疗或佛学上的修行,则是在于加强第一念的正确性和改正它的无明与盲点。于是,心理谘商或治疗工作者,就如同法师一样,要把眼光放在第一念的检查、导正和正念的建设上。

  我知道现代人很不重视正念和听闻、读诵和行动的操练,以致在其心识活动中,极度缺乏正念的资粮,所以在心理健康、精神生活的提升等方面,有了许多难题。因此,我在谘商或指导修行的工作上,从不疏忽正念的教导和实践,因为它是积极力量的种子,能引导一个人走向积极,安全感、自在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人的生活是艰辛的,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要面对许多挫折和挑战。如果瞬间第一念是不正确的,是消极性的,人就会失去精神生活的正面力量,就像身体失去免疫力一样,会倾垮下来。因此,无论在教育、辅导或谘商上,务必重视接触事物的第一念。

  这一篇,选择了七个小子题作讨论:都是接触事物的第一念兴起时,所应关怀的课题。这包括积极面著眼和注意现实与理想衔接;它表现心理世界面对现实世界的诚实面。我知道不真实、不从积极面去面对生活是心理生活的致命伤。

  其次,是改变生活环境,包括外在的环境和内心的心境。这个部分我特别是出改变生活环境,以培养自我控制和良好的心力,与以静来孕育敏锐的思考和回应心能。

  其三是人对时间的触觉,它深及时间管理,影响生活与爱人的能力。生命的爱与时间是分不开的;没有把时间拨出来真正生活的人,就不会爱生活,没有腾出时间与家人相处,就失去亲情和友谊。

  最后,讨论到交谈和人际,因为它是触的界面,其品质好,人际的温馨和喜乐就表现出来。我深信孤立或寂寞,是心理优伤和挫败的根源。

  《唯识论》告诉我们,“遍行”是心理活动的一种普通现象。它的意思是:阿赖耶识(异熟识,也正是心理学所称的潜意识)会直接影响遍行,它包括触、作意、受、想、思五个方面。也就是说,这五个活动是普遍连带地互相影响。只要有一个变动,其它的也会跟著变动。所以触的瞬间第一念影响深远是可以了解的。

  触是修行上第一个界面,也是教育、辅导、谘商和心理治疗必须关注的核心。特将它作个提示性的解释和说明,用以改善人的行为、情绪和对事物的回应能力;它可供作专业上使用,更是个人自助式提升心理适应能力的好方法。

1从积极面著眼

  要著眼于你有的,才能发展你的未来。如果著眼于自己没有的,那就会落空;它不但是一种空想,而且会造成不如意、沮丧和消极。

  人对于事情的著眼点不同,看法也就殊异。有人习惯于大处著眼,所以格局大,心胸宽;有人惯于往小处看,目光如豆,免不了钻牛角尖。有的人著眼亮丽的未来,以之当目标,信心高,积极性强,凡事比较乐观;也有人过度保守,信心不足,消极和悲观的态度流露出来。

  你看待家人,如果著眼于缺点,就会越看越不顺眼,多相处多摩擦。父母亲看孩子,若老在缺点上看,不免天天皱著眉头,加之以指责和贬抑,日子久了,既会伤害孩子的信心和自尊,又破坏彼此的感情。我总觉得,亲子之间的生活,应该分成两部分:平常家居应该从宽著眼,这才能有笑声,有乐观和情趣——这要多往好处想。指导正事应该从认真著眼,才不至流于儿戏,有讲理有规劝——这要多在认真处想。与子女一起生活,要多保持家居的轻松,少一点严格的指导和庭训,但两者都要有。

  对自己的事业,如果著眼于惧怕,那就会畏首畏尾;顾忌一多,就会一事无成。

  我年轻时,跟一夥同伴作买卖,有些人太担心得失,以致宁可去打零工。他们说:“作买卖风险大,会弄得血本无归,不如去作个工人,天天有工资可赚,生活才有保障。”我的堂哥则劝我,不要起退心:“生意场上,金钱有如潮水,有来有去,只要你肯干,多学习、多用心,比起做工要有出息。”我喜欢作买卖,于是跟做工的伙伴从此分途。著眼点不同,目标不同,我一心想求知上大学,所以过一段时间,我又与堂哥走上不同的路。他做他的生意,我上我的大学。著眼不同,人生路就是不同。

  最近,我爬山下来,转个弯就到母亲住处。滂沱大雨下个不停,母子俩坐在客厅欣赏雨景,一时心情轻松淡泊。我随意问母亲,“最近过得不错吧!”她望著户外的烟雨说:

  “人只要早有认识,年老必然有些不便,那就可以不去介意它,其馀的事都是现成的,都是好的。人生也一样,只要先认清,生活必须有一些负担和痛苦,那幺努力就是本分,受点苦了不觉得怎样。那么生活起来,也就觉得自然顺当,不会抱怨和挑剔。现在老了,当然也没有什么负担了,每天都是赚到的,当然也就过得充实。”

  接著她问我,“你退休了之后,忙著演讲、助人和写作,看起来跟往常一样忙!记得给自己一点时间,才能领会到馀暇中绽放著生活的奇葩。”我说:

  “有的,像今天下著大雨,我独自在山上听风涛,欣赏雨势,万缘放下,廓然著眼于存在的本身,而不再追寻于细琐尘劳。我看雨如诗,视雾如仙境,见一切宁静如极乐净土。在山上我还打个电话给秀真,告诉她我正陪著阿弥陀佛过清闲的上午。”母亲笑得可爱,默然点头,我接著说:

  “有人可能很讨厌雨,但我向来就喜欢雨。年轻时,在山上工作,大雨夹著雷声,使工作有了节拍,更觉起劲。有时在路途中,骑著脚踏车倍觉有力。那些日子,把雨水汗水一起汲入口里的感觉,才算是一等清凉解渴。嗯!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她听得更开心,因为这能引起她对往事的许多回忆;她吃的苦比我多,品尝过的滋味也更深。她突然问我:

  “今天你到山上去品尝雨水和汗水,回味无穷吧?”

  “跟过去不一样。”我接著问她,“你想不想去品味一下呀?”

  她笑得开心地说,“我年纪大了,会被雨水给冲走的!”我怂恿她,愿意陪她一起去赏雨。我知道她身体硬朗得可以一试,但她还是笑著婉拒了。

  “为什么不去回味回味雨水和汗水呢?”

  “如你所说,著眼点已经不同。”

  “哪里不同?”

  “现在只要把门户打开,眼前一片就是现成。”

  这短短的对话,给我很深的启示。“著眼点不同”,许多事情的感受和想法也就不同。那么幸与不幸,成与败,乐与悲都是著眼点不同的结果了。我知道,有的人可以从颓势中挽回大局,是因为著眼点正确。有的人面临大波折,仍能安然度过。有的人几至倾家荡产,却又能东山再起——这些力量都来自著眼正确之功。而看著年迈的母亲,不认识字却能背经咒,没什么学经历却能活得步步踏实,关键就在著眼上。陪著她,看著她,不禁起了敬佩之心。

  就生活而言,若著眼于当下,珍惜欣赏所有,就会有许多情趣;它能丰富人的心境,调才人的性情。就生涯而言,若能著眼于大局,看清全貌,那么气度和视野就能增长。

  有一位年轻人问我:“我为什么一直停留在悲观和愁困之中呢?”

  “因为你没有著眼于你手中所有的,不能好好去珍惜利用。”他说:“我手中什么都没有。”于是我告诉他,“你有你的身体、知识、朋友、能力等等,这些已经够多了。著眼于它,用它去发挥,由少而多,由近及远,就能走出源远流长的路。请记得!要著眼于你有的,才能发展你的未来。如果著眼于自己没有的,那就会落空;它不但是一种空想,而且会造成如意、沮丧和消极。因为身无寸铁的人是不能打仗的。”他又问道,“我该怎么办?”我说:

  “用你的能力、知识、性向和条件,选择一个行业,不要怕苦,努力学习,累积经验。你可以在工作职场中磨练,可以在专业训练中学会一技之长。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你要著眼于自己的现实,才会有自信和实力。”这位年轻人接受了我的建言,报名职训中心的电脑课程训练,结束了彷徨、优愁的日子,代之以学习、成长和奋斗的生活。

  著眼一定要正确,消极和退却是著眼点的错误,悲观和沮丧是眼光偏狭所致。所以碰到难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著眼,就会看出新的理路,看出新的希望和喜悦。

2踏著现实向往理想

  理想必须与现实结合,因为我们是要把自己的现实生活,推进到理想那边,如果不是在现实生活中折冲,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理想就永无现实之日。

  人需要有理想,它是比现在要高的目标,是自己醉心梦想的境地。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就有希望。更重要的是:当你怀抱著理想,努力以赴时,所承受的痛苦和挫折,都会变得心甘情愿。它将形成毅力,持续累积经验和实力,结合更多机缘和资源,终能实现其理想和抱负。

  反之,尽管自己怀抱著理想,而没有落实到行动的层面,那就叫眼高手低。空有理想的人,容易愤民嫉俗,看不惯的事会越来越多;批评现实的无聊,而摒弃行动和努力,说那是多么无奈的事。这时,他一味著眼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在现实层面作努力,他无奈地耽著,苍茫地等著。

  记得有一次,一位高中毕业生来看我。他很彷徨、痛苦,劈头就说:“高中的课程真是俗不可耐,特别是要记忆些乏味无用的东西,参加激烈的大学联考,令我厌烦至极。所以,我没有报名参加联考。”他说到这里就哽咽起来,随即哭泣落泪。我能了解他的心情:因为暑假已过,同学们都考上大学,正欢喜地憧憬著未来,而他自己却落得什么都没有。

  “现在你准备做什么?当初你决定不参加联考,想必有你的打算,你准备做什么?”

  “我当然想读大学,不过我不喜欢为联考读书,所以我想到国外读大学;可是我知道家里的人不太可能让我出国,因为他们有些经济上的困难。”

  “那么你为什么要选择出国呢?”

  “我的理想就是出国读大学,我看到表哥姐们都中国外读书,我很羡慕,所以我才作了不参加联考的决定。老实说,我的程度不差,如果我去参加考试,考个公立学校是不会有问题的。”

  “你想过参加明年的联考吗?”

  “不,我就是不喜欢读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他哭得更伤心,“现在,我回头考联考,不是很泄气吗?一来不喜欢为考试读书,二来同学们都已经上大学了。”

  “你不向往读国内大学吗?我是说,如果不能出国念书时。”

  “我当然想念大学。”

  “很好!那么你现在的境况,该怎么做比较好?”

  “参加明年联考。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别的路。”

  “那么你现在在做些什么?”

  “什么也没有做。很彷徨,很慌乱……。”

  “你要采取一些行动,让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做个结合。笃笃定定地去做,心情就会好起来,精神也会振作。人生很长,不要为晚一年上大学难过;许多人读书都不顺利,但并不影响未来的发展,我自己就是个例证。好!现在你准备做什么?上补习班?”

  “我想不必,我要读书就能自己读,只是不很甘愿。”

  “甘愿去做不很甘愿的事,常常是克服困难的方法。”

  “这句话很有意思!”他笑了起来。

  我们谈了近一个小时,从绝望到希望,从彷徨到甘愿。在这过程中,我为他解释,所谓理想就是经过许多困难才能完成或实现的目标。理想必须与现实结合,因为我们是把自己的现实生活,推进到理想那边,如果不是在现实生活中折冲,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理想永无现实之日。

  面对现实,不断采取行动,朝向理想和目标前进,是成功的想法,也是积极的态度。反之,如果只怀著理想,而抱憾生不逢时,那么消极的念头就会吞噬你的志气。在谈话之中,我不断对这位年轻人重复这个观念。我提醒他:“你的遭遇就是你的现实,你的现实正是你走向光明未来的资粮,千万不要忽略现实。”当一个人的观念改变时,他的态度、情绪和行动也有了积极的改变。

  谈到这儿,我想起精神医学先驱荣格(Carl Jung),他在年少的时候,曾经因为跌伤头部而请病假,几天之后恢复上学。当天,他还是有些微的头疼,但一想起学校的考试,就不禁却步了,于是托词自己头还很痛,而继续在家休养。结果头疼的疾病却越严重,以致他的父亲花尽了一生的积蓄为他治病。直到有一天,他听到父亲对朋友诉苦无钱为儿子治病,并极度优心孩子的疾病时,他猛然觉醒,自己为了逃避考试,给父亲造成严重的困扰。于是他告诉自己,“明天我一定要去上学。”

  很不幸的是,他已在家躺了一段时日,要去上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第一天他还没有学校就折回来,因为头真的在疼痛。第二天他还是坚持上学,因为他决定不能再拖累父亲担优受苦,于是上了半天,体力实在支持不住,又被送回来。他坚持继续上学,第三天就克服了病痛,能完成整天的学习。不久,他的病也就不药而愈了。荣格后来自己说,从那时开始,他知道什么是精神病。

  我觉察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如果一个人采取的是消极的态度,他即可能反应了病态的精神表现。相对的,改变想法,不要畏惧现实的艰难,他会站起来,面对困难,获得更多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实现其抱负和理想。

  人生道上,最便捷的一条路不是直线,而是踏著自己的遭遇,克服一个个的困难;像依著山迂回开凿公路一样,终能抵达山顶。把这样的观念,用在求学和生涯的发展、幸福家庭的经营,乃至对子女的教育等各方面,都能适用。它当然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基本生活规范。

3及时改变环境

  人与生活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交互影响的,不可不重视它。环境不在于安逸豪华,而在于它能否孕育一个人的正确态度和活力。

  环境影响人的行为、情绪和想法殊大;环境扰攘,心情安顿不下来,当然不易专注的读书或工作。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不免会熏染人的气质和对事情的看法;所以孟母要三迁,以防子女学坏,居必择邻,避免受恶劣环境的负面影响。至于交友,更是你心灵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对人的影响尤大。

  在几次实地家庭访问中,我发现那些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家里普遍比较零乱。我拜访过的不良适应青少年,大部分的家里杂乱无章;要不然就是人际关系缺乏规范,造成诸多冲突,导致沟通环境的品质恶化。这些环境因素不但影响亲子关系,同样影响婚姻和家庭生活。

  有一次,我应邀到一位朋友家里作客,他们伉俪为了孩子不肯上进向我诉苦。他们说,“孩子一回来就想睡觉。他喜欢躺在床上看书,没几分钟就睡著了。”他们屡劝不听,甚至亲子间发生冲突。孩子的功课跟不上,成绩随著年级增加而递次滑落。他们问道:

  “什么原因使孩子整天想睡觉?是不是有心理调适上的困难?”然后带著我参观孩子的书房。我发现书房放著一张双人弹簧床,被窝看来是柔软温馨的,书房的灯光是暖色的,有著温暖的感觉,而书桌则紧靠著大床。我面对书桌坐下来,打开枱灯,作阅读的资势。

  我忍不住说:“如果我坐在这里,一会儿也会想躺下来看书。”

  他们很好奇地问我,“为什么?”我说,“这张桌子太小,像小学生读书的桌子。相对地,那张床很温馨宽敞,还可以把书摊在床上阅读;这环境看起来,躺在床上要比坐在书桌具有吸引力,如果心理上又有一点倦意的话,那就更容易被床吸引了。”

  我为他们解释道,“环境影响人的行为,透过身体接触,不自觉地影响我们。你看,这个书房有三分之二的空间被双人床占据,在这里活动,有三分之二的比例是睡眠;加上床宽而温馨,书桌狭小而不便,所以孩子一进来就想睡是自然的。”我建议他们换一张单人床,把房间天花板的灯改为冷色系,这能促使孩子安静,再添一张合用的书桌,放置的位置也不再紧靠著床,自然会改善许多。

  他们参考我的建议,和孩子商量,共同计画布置书房。事隔一个月,朋友打电话告诉我,重新安排果然奏效,孩子坐在书桌做功课的时间很快增加。

  环境影响人殊大,家中的灯光如果都是暖色的,对于好动不安静的孩子,容易造成心情浮躁、不能安心读书的结果。有一个青少年,经常在外头打架滋事,在家里很容易跟父母冲突,功课退步。父母亲为孩子的事非常困扰,他们把孩子带来晤谈,在谘商中孩子说:

  “我不晓得怎么回事,一回家就很烦,根本就定不下心来。”我让他倾诉心情,除了解他的功课压力,以及来自老师的强制性教学引起的不愉快外,我很重视他的这段话,“我的家就像一个燥热的环境,也许是灯光吧,它使我浮躁起来,我走来走去无法停止,开冰箱、开抽屉、找东西吃;有时并没有要喝饮料,也会去开冰箱。”于是,我和他的父母详谈其家里的灯光和房间格局,另找时间作了家庭访问。

  我的判断没有错,除了孩子的心理因素之外,还有一个环境因素。因为他家的客厅乃至每个房间,都装潢得富丽堂皇,而灯光就像舞厅一样,是很强的暖色光。后来,他们依照我的建议,作了一些调整,改为一般的日光灯,神龛上装置的大红灯也改为较小盏的淡黄色灯。家里原来红通通、强强滚的感觉不复存在,代之的是令人冷静的安定灯光。配合心理谘商的进展,孩子的生活调适很快有了改善。

  环境影响人的心理,也影响人的身体。光线阴暗,会使人心情沮丧。心理学上研究发现,多阴雨的地方优郁人口比例较高,阳光亮丽的地方,优郁证的人口数也减少。观察中发现,积极振作的人比较喜欢亮丽的阳光,消极颓废的人反而不爱绚烂的日子。此外,空气的流通,屋子的摆设和格局,也会影响情绪,间接影响健康。

  有一位先生,他喜欢买古董家俱,所以在家里放置了许多古家俱,瓶瓶罐罐的东西越来越多,家里渐渐变得阴暗,日子久了疏于觉察,结果绪一直振作不起来,身体也多病。经过指点,他不再睡古董床,同时那些古董也另辟地方收藏,房间经过粉刷,恢复亮丽旧观,精神也逐渐好起来。他详述了这件奇遇,我却告诉他,那是光线阴暗和潮湿在作怪,无需把它联想得太神奇。

  我们生活在娑婆世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业报和因缘,所以彼此的遭遇都不一样,这造成个别差异。无论它的原因是来自遗传或受环境影响,彼此不同总是不争的事实。依据宗密大师在《原人论》中说:人的“业识”(心理意识)有一半与心结合,那就发展为人,有一半是化作山河大地的大环境,那就是每一个人的“依报”(生活的环境)。因此,人与生活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交互影响的,不可不重视它。

  有一对夫妻问我,“为何我们的孩子不肯念书?我说,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先天不同,彼此性向有别。不过,后天的环境会影响先天,倘若你们做好身教和境教,培养读书的习惯、求知的风气和态度,会渐渐影响子女,熏染他们用功读书。时日一久,家里藏书增加,影响力更大。

  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采纳我的建议,把酒柜改成书柜,把餐桌变成夫妻晚上进修读书的地方。大人的读书态度,令孩子不得不也回到书房读书。不久,孩子们的功课就有进步。他说:

  “我把家里变得有书香,把大厅的酒柜改成书柜。孩子们看了就想躺下去的豪华沙发,也换成了适合正常作息的椅子。我们大人作好榜样,兢兢业业的生活态度,也带动孩子们向学,你的建议真的有效。”

  我们若想生活得好,除了自己的想法、情绪、行动必须正确之外,也要重视环境的调整和改变。环境不在于安逸豪华,而在于它能否孕育一个人的正确态度和活力。积极振作的人,必有一个好环境,它通常是简朴单纯的环境,而不是复杂奢华的享受。

4静能培养敏锐

  对治沉闷和枯燥之感,不是一味追求刺激或寻找更多变化,而是静下来。让心灵在安静中得到复苏,再度现出它的敏锐和智能。

  当你面对烦闷和无聊时,会有人劝你,“别坐困愁城,找点刺激,或者做点什么,好打发无聊。来吧!我们一起打个牌,摸摸麻将,或者一起闹闹酒。”你要特别当心,这只能麻痹一时,救不了烦闷无聊的尽头。如果你这么做,这些不良嗜好,将会成为你摆脱不了的恶习。因为你可能越来越依赖它们,而内心的苍白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人的沉闷无聊,是由于心灵被一种刻板的想法、感受、习惯性的意识套牢,以致失去宽广的觉察、新奇、创意和视野,而导致心灵生活的僵化。它令人困在一个刻板的态度或生活方式,久之当然觉得无聊。

  你可回忆检讨一下自己的生活:你和配偶谈同样的事已经多久?为同一问题拌过几次嘴?还有,对子女的训斥或烦心,是不是同一个问题?你所做、所想以及心中的感受是否一再重复?经过检讨,就不难发现自己为何觉得无聊烦闷。

  人的生活、工作、态度与习惯本来就有相当的固定性,所以大部分是平淡无奇的。但是由于我们有著好的觉察和新奇感,每天在生活和工作中,会发现许多趣事,带来许多欢喜、爱和彼此的支持,这使得原本平淡的生活,变得多采多资。于是,对治沉闷和枯燥之感,不是一味追求刺激或寻找更多变化,而是安静下来。让心灵在安静中得到复苏,再度现出它的敏锐和智能,在每天的生活之中,展现它多彩的感受和兴味。

  静坐使我们恢复心灵的活力,寻找刺激反而使自己使自己陷入麻痹,而逃避了心灵的净化和成长。我们因为长期固执在同样的活动、职责、处世方法,渐渐失去创意,失去兴趣和新奇之感,这使得沉闷无聊有机可乘。而静坐或者给自己机会爬爬山,与绿野、海洋或深山作个交融,有机会安静下来,则心灵的敏锐反应将会恢复。

  一位中年职业妇女,被沉闷无聊困扰得发慌。她很负责,无论在家事或工作上,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只是她觉得闷得无聊,甚至安静下来,连睡眠也受到影响。我建议她:“花一天时间到郊外走走,最好自己一个人,如果需要伴,那就约一位知心的朋友,目的是洗涤尘劳,所以要找个安静清幽、视野开阔的地方,而且要少说话。”

  她请了一天假,独自一个人到台北市郊的山峦登高,只带著水和简单的食物。起先她觉得无聊,走过一段鲜绿的山坡小径,却被周遭的景物吸引。首先鸟儿的啁啾呜叫,带给她直渗心底的清音,她好奇地看、听和感受,发现那一大群鸟有白头翁、有小青鸟、有红嘴黑鹎,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后来,她坐在小径旁的石板上,与秋风交融,在特有的秋蝉声中忘怀,在白云蓝天中忘我。一整天的逍遥漫游,独自一个人却没有任何无聊烦闷之感。她登临了几个山头,两腿有些疲累,但大自然似乎推陈布新,给了她更多新鲜感和新奇。一天下来,她真有洗尽尘劳的感觉。她决心每周都要登临青山,要带著自己和家人一起欣赏。

  一周之后,她又来看我,“你照我的建议做了吗?”我问她。“我做到了。起先我将信将疑,很快我就领略到那种清新与洗涤心灵的妙用。”然后,她把当天的经历和美好的感觉说得津津有味,表情和言语中流露著当天的丰收和喜悦。我分享了她的喜悦后问道:

  “在山径上独自漫步,可曾想过什么?例如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之类的反省?”

  “有的,就在登高眺远途中,坐在羊肠小径的石阶小憩时,我觉得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家庭乃至亲子之间的事,固然很重要,但不是我生命的全部。我的生命视野突然间既宽且远。我觉得还有许多,它不属于什么,但我不会说。”于是我引用禅诗说:

  “是不是像法眼禅师所说的,欲言言又止,林下好商量?”她点头表示领略,于是我接著说,“禅就是要唤醒自己清净的心灵,去领受生活多采多资之处,这时的心境很难用文字尽说其妙。你已领略到初禅的喜悦。

  “初禅是要让人透过我们感官专注地觉察,清醒地接触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物,你在看、听、闻、触、味和直觉的把握中,清楚地知道它,即使是最简单的事物或景物,都能轻扣心灵之窗,予以开启,而光明性就这样流泻出来。这时,即使最简单、最平淡的事物,都会令人欢喜,这就叫禅喜。所以初禅有五个小步骤:觉、观、喜、乐、一心。当天你已领略个中法味,要善加运用。”

  “为什么两、三天之后,那种喜乐和宽阔感会消失呢?”

  “当然。你要常常练习,最后会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同样的心境,那就是初禅果位。”

  “要怎样保持呢?”她恳切地问道。

  “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静坐。要在生活与工作中维持安宁,有也困扰或烦心的事,要谨慎防范它把你心中曾经长出的初禅幼苗折损;就像在大风雨中行走,必须降低身段。注意!在谦虚之中自有几分宁静和觉观的喜悦。”

  这是一个短期谘商,只有两次晤谈就看出成效。由于工作和交通不便,我建议她听我的录音带,必要时再作晤谈。检讨这个个案,我发觉人只要能摆脱刻板的视野,就会回复活泼的生活态度,但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快就能办到的。

  在生活中,要注意那不变的执著和刻板对精神生活的危害,精神官能症、心理失常,都是心灵生活僵化的现象。殊值注意的是:当一个人的心被局限有某一个刻板的轨道上时,就会失去创意,渐渐变得沉闷,最后形成对人的敌视,它正是焦虑的另一个来源。

  因此,当我们觉得沉闷无聊时,要以沉静来面对它,看清它的存在,设法予以排遣,并重新唤起心灵的活力。至于寻找刺激,透过麻醉的途径来安慰一时,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造成更多依赖和退化的现象。你沉闷无聊吗?改变一下做法,拒绝打牌、麻将、闹酒,改采静化和反省。因为安静能培养活泼的精神力量。

  5对时间的触觉

  人必须对时间保持良好的触觉,然后才能有效地运用它。能将工作时间做有效的运用,就有较多的收获,相对地你也就有较多的悠闲和喜乐。

  不要把时间作无谓的浪费,生命就是时间,时间就是你的生命。爱,不是心中想著,而是要拨出时间去实践。智慧,也不是凭空存在的,必须在生活中,腾出时间去体验和表达。没有拨出时间去力行,生命无非是一场空洞的妄想。所以,人必须对时间的触觉,有著敏感和清醒的反应,否则就会迷失,浑浑噩噩过一生。

  时间不是用不完,人的一生只有一定的时间,所以生命是限定性的,若不好好把握,这个有限的生命,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临届晚年,你会有著空虚的感伤。我们到人间走一趟,既知人生如戏,但这场戏却在考验我们的演技,试炼我们是否表现悲智双运的风范。

  我们若能有效运用时间,就能以较少的生命成本,获致丰富的收获;从而,我们就有较多时间,享有多采多姿的自在生活。人不能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工作上,那会变成工作狂。依我的观察,勤奋是生命活力的表征,但工作狂却是埋葬生命的元凶。

  人要懂得勤奋的工作,从中得到生的价值,振作精神力,同时聚蓄活下去的资粮,所以勤奋是福报的来源。不过,如果只知工作而不知享受生命中的清闲,那么工作也就显得没有价值了。工作狂即是犯了这个毛病,他忘记生命的雍容富丽。

  心理学家传瑞曼(Meyer Friedman)是《甲型性格和心脏病》一书的作者。他指出:工作狂是甲型性格特质之一。他们急于追求,性格急躁,是一般人所谓急惊风型的人。他们所以变得如此急躁,陷于工作的挣扎,是由于急切需要地位,他们的价值观念建立在别人的赞美和羡慕上。他们不停的工作,追求晋升,但缺乏悠闲和创造力,其生活的品质也就低劣。事实上,这样的人无法晋升到上层主管,即使获得这种地位,也不能别出心裁对工作有杰出的贡献。

  人为了使自己生活得幸福,一方面要有效运用时间,让它发挥良好的效用;另一方面才可能腾出时间,让自己活得有悠闲,掌握调和生活与工作的契机。所以,人必须对时间有良好的触觉,善于运用它,同时善于享有它的优游和自在。

  你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又工作又休闲。所谓优游的生活与工作,并非用轻松散漫的心去面对挑战,而是安排时间专注有效的工作,同时也能腾出时间,去娱乐和散心。这么说来,有效经营时间,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要事。为了增添你有效运用时间的能力,要注意几个时间的触觉。

  首先,请你不要瞎忙。如果你把大大小小的杂事,像烩饭一样拌成一团,你会慌张起来,忙个不停。因此,你要记下一天该做的事,依重要性排出顺序,依次完成。在忙碌紧张的社会里,要避免用事情的缓急来决定工作的顺序,那会造成你一直被急事追赶,反而容易误了要事。正确的做法是,先考虑重要性,以重要的为优先,较容易有良好的成效。

  其次,一天之中哪一段时间工作最有效率,应该把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那段时间。就拿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在下午四时以后,容易文思泉涌,思考敏捷,这段时间我就用来写作;但到了夜里十时左右,效率已差,我会安排与家人闲聊,然后就寝。

  你要把主要工作,安排在最有效率的时间做,效果好,成就感也高。只要你稍加留意,就能发现你最有效率的时间,记得把重要的事摆在这段时间做。对我而言,无论是行政上的计画或写作,我总会放在这段时间来研拟或构思。

  人对于时间的另一触觉是:能在忙里偷闲。你在机场等候飞机,那是最好阅读的时候;在车上或飞机上,是最好调气养神的时候。无论多忙,总会有空隙,你不要用它来发呆,避免用它来优愁,要用它来寻找灵感,阅读一点资料,复习一下所学的东西。一天当中,行程的接续转折,会留下不少时间,你要觉察到时间的存在,欢喜地接受那段额外时间的光临,你会受益无穷,充实无比。如果你把这段巧遇的时间,视为枯等,那就太委屈它了。因为这种忙中的闲暇,能给你巧妙的灵感和效率。

  你对于时间的触觉要好,就要学习“说不”的能力。这是时间经营中最难的事。如果所有的邀约你都接下,就会忙得不可开交。学习“说不”有两个层面:其一是对自己说不,不浪费时间,不把时间用来发愁,不被无谓的连续剧绑住等等,这是避免因自己受引诱、受刺激而无谓浪费时间。其二是对别人说不,自己办不到的事就要婉拒。有些人事事答应,情非得已地应允太多事,结果轻重缓急颠倒,反而成不了事。

  人接受过请求,不但影响正事,还会妨碍健康和家居生活,弄得失去头绪。我知道,人无法拒绝请求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怕别人说闲话,其二是它能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和表示自己的重要性及能力强。我们当然要做助人的工作,但有了上述两个弱点,你就无法拒绝过度的邀约,最后会害了自己,也未心踏实地帮助别人。

  最后,我要指出浪费时间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资料和文件没有归定位。你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寻找”上,有时甚至因为找不到文件,要隔天才能办好该办的事。你可常常走到半路又折回去找东西吗?你可曾到了办公室才发现铁柜的钥匙放在家里吗?东西未归定位,浪费许多时间。

  人必须对时间保持良好的触觉,然后才能有效地运用它。能将工作的时间做有效的运用,就有较多的收获,相对地你也就有较多的悠闲和喜乐。生命是一个实现的过程,而时间却是实现的必要条件,能运用时间,无异珍惜了生命。

6换个方式交谈

  如果你发出的信息是友善的,收到的信息也会是友善的。交谈是一种享受,一种出于自然的语言交流。它的目的是情感上、思想上、感受上的交融。

  人们在交谈中建立了彼此的人际关系。它不但是友谊之泉,也是温暖人生的阳光。交谈往往带来丰收,能激发你的创意,让你得到新知,甚至带来新的工作机会。

  有些人觉得交谈是再愉快不过的事,有些人则觉得困难窘迫;有些交谈的结果带来温馨,有些交谈的结果造成尴尬不快。交谈之中,“究竟有什么诀窍可资遵循呢?”这是许多年轻人的问题。我对这事的看法是:“避免错误,勇于改正。”人若想在交谈中表现亲切、自然,就得学习改正错误,更换适当的沟通技巧。你一定也常听说:

  “我天生害羞,不善言词,不喜欢跟人交际谈话。”

  “我个性缄默,不爱与人攀谈。”

  不过,我必须提醒你,千万不要给自己找藉口、贴标记。要改变一下想法和做法,学习有效的交谈,才能让你变成大方、得体、得人缘的人。

  在交谈沟通中,第一个要避免的是“自以为是”。特别是自傲的人,往往不自觉地贬抑别人。这种人藏不住心中的傲气,以致容易批评和挑剔。经常口出抨击别人“浅薄”、“无知”、“愚蠢”之类的言词者,容易破坏气氛。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听一场精采的演讲,主持人在会后却不注意地说,“啊!这场演讲比我想像中好得很多。”当时,我的朋友和讲者都表情错愕和尴尬。因此,交谈时要避免失礼,少用批评和挑剔,要代之以恰当的恭维。

  恭维对方要真诚,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乐于听到别人的称许。如果你能在赞美对方之后,随即提出一个自己想知道而对方又容易回答的问题,那么融洽的效果就更高,比如说“你的字写得真好,是怎么练出一手好书法的?”这种恭维就显得真诚了。

  交谈中第二个要避免的是“被动”。如果你维持著人家问一句你才答一句的反应态度,别人会以为你不想受打扰,知趣的人很快就会避免跟你说话,因此,交谈要保持主动,找话题交谈。例如你的朋友喜获麟儿,除了恭喜之外,不妨问他做爸爸的滋味如何?又比如你俩是同乡,可以谈谈家乡事等等。采取主动必须有几个特质来配合:

  ·要表现友善的肢体语言。如果你严肃而没有笑容,交谈就难以开展,如果轻松愉快,表情柔和,彼此都会有交谈的动机。

  ·专心倾听朋友说话。这等于主动邀请一个人与你交谈,它能促动交谈的进行。

  ·主动注意对方的需要。自然地夸奖对方,少说自己的得意;说话时要适时让对方加入,这才能使交谈保持愉快、持续。

  交谈是两个人交互沟通的过程,如果有一方能主动引导谈话,即使是羞涩的人也会被动加入。因此,只要把握一个诀窍:给对方机会谈他自己,他会觉得跟你交谈很有意思。但这样的情境,必须由代主动巧妙地引导才行。请注意!我所谓的主动不是自己唱独角戏,而是能经营出双向沟通的互动过程。

  第三个要避免的是“僵持、尴尬的气氛。”为了保持交谈的融洽,心理学家告诫我们:要避开争议性的话题或者个人疾病、金钱上的困扰和婚姻问题。通常交谈的气氛会变得严肃不快,多是涉及个人隐私和争议性的话题。因此,要避开它,设法谈些无伤大雅,大家都能谈的话题。不过,你要注意不陷入“我对你错”的争论,才能维持好的交谈。

  为了创造良好的气氛,请切记:“如果你发出的信息是友善的,收到的信息也会是友善的。”为了要保持良好的气氛,我建议:

  ·要注意交谈者的感受。你不可以只跟一个人讲话而疏忽跟其他人的交谈。冷落其他人不但有失礼貌,也会使他们浑身不对劲。

  ·保持幽默感,才能化解交谈中语言的冲突;幽默使人轻松,更能婉转地化解争议。

  ·给别人伸展自尊的机会。你越能聆听对方说话,适时表示支持和赞同,他就得到伸展自尊的机会,而觉得彼此的交谈有趣。

  ·如果意见不同,请不要否定对方,因为交谈闲聊不是讨论会,无需如此认真。

  闲聊交谈切忌品头论足,平常的话题要用平常心来处理;要有“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的雅怀。人们在搭乘火车或飞机旅行时,常能与邻坐聊得津津有味;而回到家里跟子女交谈,却很容易起冲突,把气氛弄僵。那是缺乏平常心,以致造成非常气氛的缘故。

  我觉得交谈是一种享受,一种出于自然的语言交流。它的目的是情感上、思想上、感受上的交融。我们如果太认真,把它当做一场你胜我败的交战,那就会变得紧张、敌意和对立,彼此不但容易冲突,更容易造成生活的困扰。许多亲子关系的对立,夫妻之间恶脸相向,都源自把交谈看得太严重所致。

  有一位先生特地从中部来找我晤谈,他说,“家里的人总是说不上几句话就冲突起来,尤其是孩子,只稍说几句就跳脚。”我问道:“你们伉俪是不是也容易冲突呢?”他说,“是的,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我告诉他,“全家人一起换个方式交谈,情况就会好转。”我仔细对他解释上述技巧,介绍他看《我好,你也好》(远流出版)这本书,协助他们改善交谈方式。

  你惧怕交谈吗?容易与人起冲突吗?你想从交谈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吗?这些问题都值得你关心思索。不过,只要你肯努力改善交谈方式,就能克服你的难题,得到很大的收获。

7触动情意的交融

  如果你想要建立相亲相爱的关系,从沟通中下手是最好的方法。情爱是靠著沟通、关怀、真诚和宽恕来滋养茁壮的,它的精神是互爱。

  情爱是健全婚姻的基础,是教育子女成长的动力;当然,情爱也是孝顺父母,维持良好亲子关系的主轴。情爱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是维持亲人之间相亲相爱、活得欢喜幸福的根本资粮。

  情爱必须建立在给予上,而不能建立在需索上。互相给予,情爱就像水库一样,水量丰沛,可以灌溉良田,可以发电,也可以供娱乐泛舟。情爱的水库是无价的宝藏。心理学家里奥·巴士卡力(Leo Bascaglia)研究指出:发展良好的情爱,最重要的因素是沟通、关怀、宽恕和诚实。其中沟通居最关键的地位。

  在我的谘商经验中,无论是夫妻或亲子间的关系,造成彼此恶脸相向、失去亲密情爱的首要因素,正是沟通不良,他们经常为一些小事闹意见,累积敌意,造成更多冲突。他们经常说错话,表错情,使用不当的字句,造成彼此的隔阂。巴氏指出:如果你想要建立相亲相爱的关系,从沟通中下手是最好的方法。他从人性的需要罗列出良好情爱的原则包括:

  ·常常用行动和语言告诉对方你爱他。不要假定他已知道,即使他听了觉得难为情,这个殷勤不可不献。

  ·事情做好时要恭维,失败时要给他打气。不要心存他做事是理所当然的观念。

  ·当对方情绪不好、寂寞和遭到挫折时,要了解他,安慰他,支持他。

  ·把欢喜的事说出来,能为彼此的关系带来活力,增添生活的风采和情趣。

  ·要让对方知道你重视他,让他知道自己受到肯定,并受到接纳。

  ·宽恕可以带来情爱的发展空间;责备、批评和贬抑,只会使情爱枯竭。

  我相信你和你的家人,若彼此能这么做,家庭的气氛、个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就很容易易建立起来。反之,就会造成诸多不安、困扰和冲突,严重的话更会造成离心离德。

  曾经有一对夫妻来跟我晤谈婚姻生活。他们结婚三年,太太总觉得生活在焦虑和缺乏安全感中,并产生身体的不适和疼痛。先生说:

  “是她自己多虑,我是她先生,当然会爱她;我的父母一向爱我,当然也会爱她;至于我的兄姐对我很好,当然也不会对她不好。”太太说:“

  “家人每天似乎都在挑剔我。他们认为我的学历比先生高,怕我骑在先生头上,所以要煞煞我的风头。每天上班,工作忙碌,交通又拥挤,他们没体谅我的辛苦不打紧,却责怪我不能按时回家作饭。家事一堆全要我这媳妇做,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合大家胃口,就受到冷言冷语……。“她说到伤心处,不禁泣涕起来,显得无助和孤单。

  经过双方一番倾吐。彼此有了更多了解,先生不再惯用他的口头禅“是她过虑了”。在谈话中,他也觉察到自己在家里,一直扮演著置身事外的角色,他不愿意面对现实,明明知道家人干涉他们的生活很多,但由于习惯性依赖,一直保持缄默。他终于倾吐出自己的感受,“我知道我一直在逃避一个现实——自立门户。这需要一些时间,让事情可以顺理成章才行。”太太说:

  “我体谅你的心情,只要有计画,自然就能顺理成章,建立自己的家庭。对于公婆我不会不尽孝,我也能谅解他们的习惯和想法。目前我陷入一个冲突,我得不到任何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却又经强装欢笑,承欢家人。我常常觉得我在否定自己的自尊,我活得毫无价值……。”她再一次伤心的倾诉所受的委屈。

  我已经觉得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正是她产生身心症状的主要原因。她在短短的三年婚姻生活中,得不到适时的情爱,却要强迫自己去承欢家人,这会造成精神生活的崩溃;当一个人得不到支持,甚至还要受到批评和贬抑时,情爱就枯竭了。我总认为,情爱就是生命的火焰,是活得健康的资粮。人不怕苦,不怕穷,也不怕忙碌,最怕的事是觉得没有人关怀和疼爱。

  在交谈中,先生看到妻子悲伤苍白和绝望的表情,顿时也很惊愕,不知所措。我告诉他,“请靠近太太身旁坐下,搂抱她,用前额轻触她的前额,帮她拭去眼泪。”他照做了,一时气氛变得温馨起来。就在这时候,我把巴士卡力所说的情爱沟通,为他们说了一遍。告诉他们情爱是靠著沟通、关怀、真诚和宽恕来滋养茁壮的,它的精神是互爱。

  听了之后,太太说,“他就很少像这样抱我一下,安慰我几句。”他们两人继续保持亲近,先生的右手还环抱著她,“如果他能支持我,我受一些苦还是有价值的。”我说:

  “先生!你觉得呢?你知道该做些积极性的回应,来提升你们的情爱吗?”他放下搂抱的右手,正襟危坐看看我,又回过去看看她,他们目光交映在泪水之中。他说:“我的疏忽给她带来很大的压力和痛苦。”然后,他欠了个姿势,伸手握著她的手,凝神思索,深深吸了一口气,很诚挚地说:

  “我一定会爱护你的。我本来就爱你,现在我要改善我的做法,关心你,分你的优,为你做家庭沟通的桥梁。”他接著说,“我们结婚以来,你为家里操持辛苦,我没有为你做好沟通的工作,让你处处为难。”太太听了这段话,神情轻松了很多。她点点头说,“我只在乎你是否爱我,帮助我,关心我。其馀的苦,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在面谈谘商中,这对夫妻彼此会心得很快,他们愿意去改变自己的情爱沟通方式。事实上,他们的症结就在于沟通不良,导致“我越来越怀疑,越觉得失落不安,因为他一直都没有对我表示关怀;缄默无异是冷漠,彼此没什么交谈,使我越来越怀疑彼此是否真心相爱。”这种感觉会使夫妻的感情受重创,甚至婚姻破裂。

  两次的晤谈,拉近了他们互爱互信的距离。他们作了一些改变,目标是建立情爱沟通的管道,重塑互相信赖的亲密关系。此外,他们也拟定了共同的希望,发展他们的生涯,建立一个属于他们和子女的家庭,他们相信,“只有我们茁壮,父母才得到保障,那是我们克尽孝道的基础。”我很高兴短短的两次谈话能促发他们这样的觉醒。

  我呼吁大家要重视情爱沟通,并不意谓著爱只需要沟通。事实上爱是给予,它包括给予关怀。负起责任,尊重对方和沟通了解。不过沟通了解是很重要的基础,它像种子一样,能孕育情爱之苗,繁衍茁壮,建立一片美丽幸福的家园。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