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忍耐就是清净那个被宠坏的心 |
||
|
||
大菩萨一千年中心无杂念,而我们一年、一月、一天下至一小时中都做不到,如果再不勉力行持少分精进,修学大乘恐怕十分困难。如果连眼前力所能及的精进都不发心修持,行菩提心何在呢?是否已流于空谈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若不从低处实行,就无法到达高处。--主题摘要 自己若是不能同样的精进,想要不苦无难的快快乐乐成就佛道那是不可能的。世间法的成功也要早起晚睡的付出心血体力,只是一年、两年的成果利益,却要多少辛苦代价才能换得的。 我们平时嘴里虽然念着佛号,但其他任何利益众生念头不起,众生需要帮助时,我们怕苦怕累,利益众生事情也不肯做,这是念佛么?!西方三圣的佛像里,阿弥陀佛是坐着的,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站着的,这都是表法。阿弥陀佛坐着不动,表示一切法的本性是不动不变,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两位菩萨站着,表示佛菩萨为了众生一刹那也没有休息,利益众生的事业一刹那也没有停止。这世界没有象我们那么那么懒惰的菩萨的!所以,要利益众生,我们首先要培养和磨练自己有一颗强大的心! 宗萨仁波切:忍耐就是清净那个被宠坏的心。以历史的观点来看四加行,佛从没有教过四加行吧!密勒日巴也没有修过四加行!许许多多大成就者,像帝洛巴、那洛巴也没有修过四加行。虽然他们都没有真正修过四加行,但他们确确实实做过上千次的加行。“加行”是什么?是忍耐。使人坚定是很重要的,在理论上,一切都是本性清净,无差别的。这在口头上谈得容易,但实际上我们并未真正去了解。如果我们用头去撞墙,即使不小心撞到了,也会原谅自己。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会有敌人?因为有我,如果世界上没有我,就不会有一个“我”的敌人存在。就像撞墙头会痛,是因为我们有头的缘故。 很多人因为没有经历苦行,对佛法缺乏难得心 释迦牟尼佛于久远之前,为国王甘谢讷巴乐时,四处寻求正法饶益众生。有一婆罗门说自己有正法,但要想获得法,须在身上挖一千个洞,插入千根灯芯做成一千盏灯,点燃后才可传授佛法。国王欣然答应,挖肉做成千灯之后,婆罗门传给他:“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释尊在因地时,仅仅为了四句简单的无常法,就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行。我们不要说为四句法挖一千个洞,甚至为一部法挖一个洞,可能也忍受不了。 有耐心,有精进心,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畏艰险地认真修行,这才是苦行的意义。学法的苦行也是这样,有些人认为出家人很苦,在哪里哪里苦行,其实,对于那些对佛法有信心、利益众生的心特别强的人而言,出家的苦行比起在家人生活的痛苦,根本不算什么。自古以来的高僧大德虽然住在山上,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表面上看来过得很苦,但实际上,他们内心的快乐无与伦比,跟住豪华洋房、过奢侈生活的世间人相比,真不知道是谁痛苦?! 佛在《大宝积经》中讲述了两位菩萨的精进:他们行持精进时,一千年中,没有起念想躺卧;一千年中,没有起念想坐下;一千年中,没有一次弯身蹲着;一千年中,没有起念分别食物的咸淡、酸甜苦辣、味道好坏等;一千年中,每次乞食时,从未看过布施者是男是女;一千年中住在树下,从未抬头看过树的样子;一千年中,衣服从未更换过;一千年中,没有起过一念欲觉、恚觉、害觉;一千年中,没有缘念父母、兄弟、姊妹等亲人眷属;一千年中,没有起念仰观虚空、日月、星宿、云霞等景色;一千年中,没有起念想从阴影处移到光亮处,或者从炎热处移到清凉处;一千年中,在严寒时节没有起念加厚衣,让身体暖和舒适;一千年中,没有起念谈论世间无利益的话语。 假如我们没有忍耐和精进的恒心,我们不论下定决心做什么事,假如这件事没有完成,也会障碍其它事的圆满。由此等流或习惯性,会导致誓愿受取的律仪也不坚固,所以我们训练自己的忍耐心相当重要。 人生无常。要造恶业的话,我们应该尽量拖延,明日复明日地一直拖下去;但若是行持善法,则应以最快的速度去行持。请把握当下的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