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读书人必须要先有德、善良再求多才 |
||
|
||
《资治通鉴》里面又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对于德才的判断。一定要用有德的人,才能经验再高,不可轻用。因为才能经验高而无德,一定会有一个特质,叫傲慢。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才华而不傲慢几乎不可能,除非家教非常稳。我们这二、三代缺乏伦理道德教育,孩子一有才华,父母很喜欢炫耀。几个父母,孩子很才华,不断的懂得提醒他、抑制他的傲慢心?这样的父母是相当有智慧。 我们冷静观察,我们的人生过程当中,什么时候会增长傲慢?一不小心就会增长傲慢。比方说外在的条件,头发比较黑,会不会傲慢?假如今天你六十岁,一根白头发都没有,你就会说:你看。人一傲慢,像我们四十岁就有白头发,不就很难过吗?一傲慢就压到别人了。包含你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你身高多高?我们在这个攀比的社会上来,坦白讲,又自卑又傲慢,比不上人家就自卑,比人家好一点慢心就容易增长。包含学历高的容易傲慢,以前曾经积累的这些经验也容易傲慢。包含学传统文化,你哪一年开始学的?我去年才学。去年,我二00五年就开始学了。所以一个人要有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的自知之明在哪?在每一个起心动念错了,自己能够知道,这才能当一个明白人。 所以,孔子在《孔子家语》里面也有讲到,“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一个读书人,必须要先有德、善良,再求多才干。没有德行,而多才干,孔子说“譬之豺狼不可迩”,你不能接近这样的人,你让他一掌权,你控制不了局面,历朝历代都有这些情况。因为傲慢的人又有能力,他那个傲慢,到时候谁讲,他都觉得自己对,你就没法制止他的行为。所以司马光先生总结,“正直中和之谓德”。公正无私、直率,做什么事情循中道,不会偏激,考虑事情一定是以和谐、以大局为重,这正直中和。人常常分自分他,他就不能和,他可能一句、二句言语,都有可能造成人与人当中的分别、当中的一些对立。所以人要很慎重言语,言语要让人家去掉分别、去掉执着,而不是产生分别跟执着。您看我们师长,人家问他说:你是哪里人?师长说:我是地球人。一来,大家不要太分自分他;二来,这个时代的人,什么心态才符合地球公民?要念念为地球着想,不然是不合格的地球公民。因为地球都快要被我们破坏到不能居住了,所以老人家的话中是有很多启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