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正确处理“定业病”和“不定业病” |
||
|
||
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 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 (此指“因”,彼指“果”)。这是佛教缘起论的精辟表述。“缘”是指事物间普遍联系和条件。世间万事万物均处在因果联系之中,依仗一定的条件和相互作用而产生、发展、和消亡,没有固定不变、独立存在的性质。一切事物均由于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离散而灭谢。诸法从缘而生,诸法从缘而灭。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要知道:经济上有经济上的因果,道德上有道德上的因果,健康上有健康上的因果,是分毫不爽的。 “定业不能转”也不是“绝对”的,那怎么转呢?敬请参照《安乐妙宝》 敬录《安乐妙宝》封面词: 若欲消灾解难当持安乐妙宝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开导危重病者至关重要,应满足病者在财产、债务、家庭子孙等想了未了之心愿,使其心无任何牵挂,才能放下诸缘,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观相,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栵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息,随瞋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 当一个人的心跳、呼吸刚停止时,其大脑及神经系统尚在运作,并未全部处于死亡状态,仍有一定的知觉,此时若移动触摸,亡者痛苦难忍,且人情痛苦之极,瞋心易起,瞋心一起,最易堕落。既使躯干四肢僵冷,但耳识犹存,当闻及眷属的悲泣声,必情牵悲恋,此时亡者之身,有如生龟脱壳,触动时定痛苦难当,只是口不能言,身不能动而己,故千万不可对刚死亡者搬动哭泣,以祸及亡者生生世世解脱无期。《大藏经》虽找不到人死后多长时间不能移动尸体的记载,但可据历代祖师大德们的经验之谈,即“病人气绝后十六至二十四小时,不能移动或触摸尸体,不能浴尸、更衣。应随顺着亡者断气时,或坐、或侧卧、或仰卧等姿势;亲友们切勿对着亡者哭泣或令人伤心的话别;分班持续不断地为亡者助念佛号(在病人垂危或脉搏、呼吸渐弱时即要助念,以不紧不慢的速度,以不高不低的音调,以字字句句分明的声音,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均可,务必使病人句句入耳,字字经心。助念中单用引磬,引磬声音不宜高于念佛声,应协调。 佛言:“人命在呼吸间”。人身难得易失,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个,当生命垂危,诸种医药均无效的情况下,既使舍得以亿万财富来救治病者的生命,也是徒劳无效的。但尚有很多医药治疗有效的,由于支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只好中断治疗,任其加重病情而导致死亡者还有不计其数。面对这些身患疾病,无经济能力医治的困苦者,则急需资助救援,使那些贫困的病者能得以及时治疗,从而挽回宝贵的生命。 纵观当今各种不同类型的医院,几乎都是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住院时令患者家属预交医疗费,往往要高于实际医疗费。当医疗费用了将近预交款时,医院会提前通知患者家属再交款,此时如患者家属没办法再交款,医院则立即对该患者停医停药,患者家属为了给亲人治病,定会想方设法,到处筹借,若实再借不到钱,那么只好将病人抬回家,眼睁睁的看着亲人死去。“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在当今经济市场的社会里,几乎是处处讲钱,凡事都离不开钱,到处都布满了铜臭味。世风日下,医德沈沦,有不少病者家属,为了取得医生对患者的认真,并施展其精湛的医术,治愈患者的病情,则要向该医生送红包、送礼物,尤其是需要手术治疗等危重难治的病号,向医生送红包、送礼物更是病者家属所必行之路,经济上有困难,借钱也得送。更有甚者,医生向病者家属花言巧语或以暗示性的索贿现象也比比皆是。还有的医院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销售药品,不论对病人的疗效如何,不管患者经济上能否承受得起,所销售的药品,多多益善。医院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不尽人意的现象,既有政策、社会的因素;也有医疗机构体制管理及医生医德等原因。既揭示了医疗机构所存在种种现实,这些现实的种种问题,绝非在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面对那些身患疾病,既无医疗保险,也无经济能力医治的困苦者,唯一的只有依靠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支持,人人奉献爱心,有使那些身患疾病的困苦者得以救治。 当今,“一人患重病,动员全社会资助”的各种新闻媒介触目皆是,但真正能得到全额资助的为数并不多,然而,医院对依靠“善款”救命的患者,是否也能献店爱心?是否能为患者的利益着想,可以不检的各种临床检验项目,可否免掉?可否只收取“成本费”?或是连本带利的照收不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