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竹窗随笔


   日期:2015/5/10 11: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一集)  2014/12/12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01

  有一位僧人生病多年,久卧在床,众人都知道他快死了,而他自己却不想死。如有人在他面前说到死字,他便不高兴。我怜悯他,派人明白地告诉他:「你死期将至,赶快安排后事,然后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他却认为:生病的男众在生日前,忌讳谈这些事,等过了生日再说。本月十七日是他的生日,不幸就在生日前一天死了。唉!「人命在呼吸间」这句话,本是佛对无病的人说的,何况病到将死的人,竟还执迷不悟,真是可悲啊!

  莲池大师法语:

  一僧瘵疾经年,久惫枕席,众知必死,而彼无死想,语之死,辄不怿。予使人直告:「令速治后事,一心正念。」彼谓男病忌生日前,过期当徐议之耳。本月十七日乃其始生,先一日奄忽。吁!人命在呼吸间,佛为无病人言之也。况垂死而不悟,悲夫!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二集)  2014/12/12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02

  钱塘有位金姓人士,非常虔诚的持斋守戒。后来因病去世,他的亡灵附在一位孩童身上说:「我在世时修善事的时间不长,所以没能往生净土;今虽在阴界,却也很快乐,可以来去自由。」有一天,他又附身,责骂他的妻子说:「为什么要为我的后事,杀生款待宾客?现在有一位阴差跟著我,使我的行动不像以前自由了!」由於他的儿媳有孕在身,於是请问他吉凶祸福。他说:「这胎当生男,母子平安无事。下一胎还是生男,但是母子性命不保。」我将他说的话牢记起来,察看之后是否应验。不久,他的儿媳生男。后又怀孕,还是生男,但是男婴出生没多久就死亡,男婴的母亲也跟著死亡。可见之前所说的都应验了。所以若为父母而杀生,等於替父母增加罪业,岂是孝子能做的事!

  莲池大师法语:

  钱塘金某者,斋戒虔笃。以疾卒,附一童子云:「善业日浅,未得往生净土,今在阴界,然亦甚乐,去住自由。」一日呵其妻子云:「何故为吾坟墓事,杀鸡为黍?今有吏随我,稍不似前之自由矣!」子妇怀妊,因问之。则曰:「当生男无恙。过此复当生男,则母子双逝。」予谨记之,以候应否。俄而生男。复妊,复生男,男随毙,母亦随毙。乃知一一语皆不谬。然则为父母杀生,孝子岂为之乎!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三集)  2014/12/12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03

  佛经上说:「菩萨未能自度,先能度人。」意思是说,发大菩提心的菩萨,即使自己还没有超脱生死轮回之苦,从最初发心开始,就发愿要济度众生解脱生死。可是有一些愚昧的人看到这句话,错会经意,以为菩萨只要度众生就行了,不用再度自己。殊不知自己也是众生之一,哪有度尽众生而独留自己不度的道理?所以一个真正发心的人,不应以菩萨度众生为藉口,只一味忙著追逐外缘,而忘了自己内心的修证。

  莲池大师法语:

  经言:「菩萨未能自度,先能度人。」愚夫遂谓菩萨但度众生,不复度己。不知己亦众生数也,焉有度尽众生,而独遗自己一众生乎?何得藉口菩萨,逐外忘内!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四集)  2014/12/12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04

  用耳朵听闻所得到的常识,不如用眼睛阅读所得的知识广。用眼睛阅读所得的知识,又不如用心领会所悟得真理来的深广。所以,学习必须以心的领悟为主,眼看为副,耳听为辅助。如果用眼看取代用心领会,所得的知识就浅陋了;如果以耳听取代目读,所得的常识就更加浅陋了!

  莲池大师法语:

  以耳听受而得者,不如以目看读而得者之广也。以目看读而得者,不如以心悟明而得者之极其广也。以心为君、以目为臣、以耳为佐使,可也。用目当心,斯下矣。用耳当目,又下之下矣!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五集)  2014/12/12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05

  海昌这个地方有某位村民,家中有老妇人过世,她的灵魂附在家人身上,向人谈起她平生所经历的事情,以及阴间地府善恶报应的事情,讲得很详细,她的家人都围绕在她旁边聆听。

  村民某在众中突然摄心念佛,老妇人对他说:「你如果能常如此,何愁成不了佛道?」

  村民某问:「为什么?」

  老妇人说:「你心中念著阿弥陀佛。」

  村民某问:「你怎么知道?」

  老妇人说:「因为我看到你身上放光。」

  这位村民不识字,只是偶然在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尚且能使鬼生

  恭敬心,何况久修净土法门的人呢?由此可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莲池大师法语:

  海昌村民某,有老媪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阴府报应甚悉,家人环而听之。某在众中忽摄心念佛,媪谓曰:「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问何故?曰:「汝心念阿弥陀佛故。」问何以知之?曰:「见汝身有光明故。」村民不识一字,瞥尔顾念,尚使鬼敬,况久修者乎?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六集)  2014/12/24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06

  俗话说:「爱屋及乌」,这是形容爱其人,推而爱及与之有关的人或物。若缘分忽然改变,感情也随著变化,就会从喜爱转为厌恶,由厌恶又转为痛恨,从前那种亲爱的情分现在在哪里呢?若由憎恨转为喜爱,也是相同道理。因此,被人喜爱不必欢喜,被人厌恶也不必愤怒,一切皆如梦境、空花般的虚幻,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本无实体,若因缘别离,即便散坏。

  莲池大师法语:

  「爱其人及其屋上之乌。」言爱之极其至也。忽缘变而情迁,转爱为憎,憎而又憎,向之爱安在哉?转憎为爱,亦复如是。是故爱不必喜,憎不必怒,梦事空花,本非实故。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七集)  2014/12/24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07

  白天众多事务中,有的处理得不好或拿捏不定,到晚上睡到天将明时,起来静坐,此时不受外扰,心境洁净,自己忽然能够清楚明白所有的是非对错;白天哪些事务处理得不好,也都能清楚知道。由此可知,我们至今还没有明心见性,都是因为事忙心乱而蒙蔽了原有的自性清净心。古人说:「静见真如性。」又说:「性水澄清,心珠自现。」的确真实不虚。

  莲池大师法语:

  日间有事,或处分不定,睡去四五更起坐,是非可否忽自了然,日间错处於此悉现。乃知尔来不得明见心性,皆由忙乱覆却本体耳。古人云:「静见真如性。」又云:「性水澄清,心珠自现。」岂虚语哉?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八集)  2014/12/24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08

  唐朝庞居士将万贯家财沈入湖海中,有人问:「为什么不拿去布施呢?」庞居士回答:「我多生多世以来就是被布施所累,所以将这些财物沈入湖海中!」有些愚人就拿庞居士说的话作藉口,更加悭吝不肯布施。殊不知庞居士说这句话的含意,原是要为那些著相布施的人去布施相的捆缚,并不是说不要布施,或布施是不对的。

  智慧是一切行门的根本,若能以智慧行布施,不执著布施,不执著能施、所施及所施物三相,一切皆舍,虽终日布施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无奈凡夫总是执著於布施相,所以庞居士便作此沈海之举,连布施的名与相也一并布施了!这样的布施,可以说是大施、真施、无上施,怎能说庞居士不布施呢?

  莲池大师法语:

  庞居士以家财沈海,人谓:「奚不布施?」士云:「吾多劫为布施所累,故沈之耳。」愚人藉口,遂秘悋不施。不知居士为布施住相者解缚也,非以布施为不可也。万行有般若以为导,三轮空寂,虽终日施,奚病焉?又凡夫胶著於布施,沈海之举,是并其布施而布施之也,是名大施,是名真施,是名无上施,安得谓居士不施?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九集)  2014/12/24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0

  古时人们所称的道人是:凡世人所看重的,修道的人却看得很轻淡;而世人所轻淡的,修道人却特别重视。世人所看重的是什么?富贵名利。世人所轻忽的是什么?身心修养。现今有些修道的人与世人同样看重富贵、轻忽身心修养,这还能称得上是道人吗?

  莲池大师法语:

  古所称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轻之,世所轻者彼重之故也。世所重者何?富贵也。世所轻者何?身心也。今与世同其重轻,是得为道人乎哉?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十集)  2014/12/24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00-000-0010

  醉生梦死这句俗语,实在是至理名言。世间人大概分为贫贱和富贵二种:贫贱的人从早忙到晚,这是为了谋求生计而忙碌;而富贵的人也是从早忙到晚,却是为了享受五欲的快乐而忙碌。虽然这两种人的苦乐受用不同,但都是一样的忙碌,一直忙到死为止。但是,他们为了谋求生计与享受五欲的心识并不会随著身体死亡而消灭,仍然会带著这个心识随业投胎,出生之后又开始忙,又一直忙到死;就这样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糊里糊涂,如醉如梦,经百千劫,不停地轮回,没完没了。洞明世事,摆脱尘劳,众生皆醉我独醒,大丈夫应当像这样啊!

  莲池大师法语: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富贵二种:贫贱者,固朝忙夕忙以营衣食;富贵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乐,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后已,而心未已也。赍此心以往,而复生,而复忙,而复死,死生生死,昏昏蒙蒙,如醉如梦,经百千劫,曾无了期。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十一集)  2015/1/6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11

  世间一般人,造作各种业行的一百人中,造善业的只有一二人;造善业的一百人中,能够发心向道的只有一二人;发心向道的一百人中,能够坚持耐久的只有一二人,坚久於道业的一百人中,能够坚持到底、持续不断,直至成就无上智慧,心不退转的,只有一二人。能够做到最后的这一二人,才可以称得上是「真道人」。要成为真道人实在很不容易啊!

  莲池大师法语:

  凡人造业者百,而为善者一二。为善者百,而向道者一二。向道者百,而坚久者一二。坚久者百,而坚之又坚、久之又久,直至菩提,心不退转者一二。如是最后,名真道人。难乎哉!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十二集)  2015/1/6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12

  古时候学道之人,与师家相见,才进入师门学习,师家便把一大事因缘(诸法实相)提出来互相参究。现在学道之人聚在一起闲聊时,大都说些世间杂话;即使外出学游,也与参师访道全无关涉。古代的道风真的是愈来愈遐远罗!恐怕无法再恢复了。唉,真可叹!

  莲池大师法语:

  古之学者,宾主相见,才入门,便以此一大事因缘递相研究。今群居杂谈,率多世谛,漫游千里,靡涉参询。遐哉古风,不可复矣!嗟夫!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十三集)  2015/1/6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13

  世人认为不识字、不懂事是愚笨的,这确实是愚笨的,但不是最愚笨的。有人读遍各种书籍,没有一个字是他不认识的;具备各种才能,没有一件事是他不会的;乃至於谈玄说禅,无不融会贯通。然而他对於真如实相、真如根源,却依然颠倒迷惑,反而被先前所认为的愚人所取笑。这不就是愚中之愚吗?

  莲池大师法语:

  世人以不识字、不解事为愚,此诚愚也,非愚之愚也。读尽五车书,无字不晓;收尽万般巧,无事不能;乃至谈玄说禅,靡不通贯。而究其真实处,颠倒迷惑,反见笑於向之所谓愚者,非愚中之愚而何?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十四集)  2015/1/6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14

  世间一切有为法,刹那生灭而不常住,不论老年、少年,一样都会面临无常。然而年轻人毕竟还不知何时会面临无常,总是妄想能寿命长久;若是老年人,则必定来日无多了,必须把生死大事先妥当处理、预先准备;如此一来,任凭无常随时来临,都可安心的放手离世,没有任何束缚、挂念。这是晚年最要紧的事,千万不可轻忽,不可疏忽!

  莲池大师法语:

  无常迅速,虽老少无别。然年少人犹处未定之天,妄冀长寿;若老年人,则定然光景无多矣!须把身世事处分了当,从他无常朝到幕到,撒手便行,无所系累。此晚境大要紧处,不可忽!不可忽!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十五集)  2015/1/6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15

  看见别人因谨言慎行、修养品德而名声远播,便用各种方法、多种途径来寻求他的缺点和过失,这完全是忌妒心的表现,是刻薄不厚道的作法。或者看见别人有所著述,也同样百般挑剔寻找他的过失,这也是忌妒心、不厚道的表现。

  殊不知,听到一件善行,或看到一本好书,都应该随喜赞叹。不但不赞叹,反而设法加入隐藏、毁灭,这是存什么心呢?倘若此人的行为果然是伪装的,或者此人的著述确实是邪书,自应提出公正的言论,严正地指出其错误处;不应该边褒扬边非议,曲从他人的行为而有谄谀的态度出现。

  莲池大师法语:

  见人饬躬立德,名称颇闻,便多方求觅其过,此忌心也,薄道也。或见人有所著述,其求过也亦然。不知闻一善行,览一好书,皆当随喜赞叹;而反掩之灭之,是诚何心哉?若果行系伪行,书系邪书,自应正言公论,明斥其非,又不当半褒半讥,依阿进退。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十六集)  2015/1/6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16

  世间人稍具聪明才智者,便轻视念佛,以为佛是愚夫愚妇的事。他们只看见愚夫愚妇口诵佛名时,心不在焉,而不知这种人只能称为读佛,不能算是念佛。真正的念佛,必须是念从心起,心里不间断地思佛忆佛,使之不忘,这才叫做念。试以学儒的人作比喻:儒家学者,念念思忆孔子的言语、德行,久而久之,他的思想言行几乎可以与孔子相去不远了。

  现在的人念念思忆世间的五欲,不认为这是错的,反而批评念佛的不是。噫!像这样空过一生,还不如去学做愚夫愚妇念佛呢!可惜的是,唯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肯去念佛,没有智慧的人就不可能去念佛了!

  莲池大师法语:

  世人稍利根,便轻视念佛,谓是愚夫愚妇勾当。彼徒见愚夫愚妇口诵佛名,心游千里,而不知此等是名读佛,非念佛也。念从心,心思忆而不忘,故名曰念。试以儒喻:儒者念念思忆孔子,其去孔子不亦庶几乎。今念念思忆五欲,不以为非,而反以念佛为非。噫!似此一生空过,何如作愚夫愚妇耶?而惜乎智可能也,愚不可能也。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十七集)  2015/1/6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17

  荣耀的功名及丰厚的利禄,这二者都是世人所竞相追逐的,而古贤说:「有人拚命追求名利,偏偏无法得到;也有人想推却名利,反而被名利所拘,苦於无法避免。」这句「却之不可免」说得最极玄妙,世人应当深信,并要细细去领会。「名利是求不到的」,这句话一般人还能理解;而「要避免名利却无法避免」,这句话的含意就很少有人能理解了。假如你能明白「名利无法避免」这句话其中的道理,是指「一切都是业果」,还有什么好求的?有些人求不到名利时,会非常怨恨;得到名利时,又非常欢喜。假如你能明白「名利无法避免」的道理,还有什么好欢喜的?又有些人,自己得到名利则欢喜,若他人得名利则心生嫉妒,假如你能明白「名利无法避免」的道理,还有什么好嫉妒的?

  明白名利是无法避免的道理,几乎就能通达明白一切祸福都是自己宿世因缘所感召的,若能进一步了悟万境都是因缘所生的,所以都是毕竟空、不可得,那么对於个人的事业成败及名利得失就会毫无兴致了!由此可知「却之不可免」这句话的玄妙之处了。

  莲池大师法语:

  荣名厚利,世所同竞,而昔贤谓「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此「却之不可免」一语最极玄妙,处世者当深信熟玩。盖求不可得,人或知之;却不可免,谁知之者?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求为?又求之未得,不胜其愠;及其得之,不胜其喜。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喜为?又己得则喜,他人得之则忌。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忌为?庶几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兴味萧然矣!故知此语玄妙。

  竹窗随笔系列短片  (第十八集)  2015/3/2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5-0018

  当庭院中百合花开的时候,白天虽然能闻到香味,但是仅有淡淡的清香;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闻到浓烈的香味。我们鼻子的嗅觉并不是白天时较迟钝而夜深时较敏锐,而是因为白天到处都是喧闹的声音,各种纷杂的事物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的眼睛忙於观察各种事物,耳朵要去辨听各种声音,以致鼻子的嗅觉受耳目而分散注意力,所以无法专注。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於神。」这句话的确可信。

  莲池大师法语:

  庭中百合花开,昼虽有香,澹如也,入夜而香始烈。夫鼻非钝於昼而利於夜也,白日喧动,诸境纷杂,目视焉,耳听焉,鼻之力为耳目所分而不得专也。用志不分,乃凝於神,信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竹窗随笔       莲池大师)(五明学佛网:竹窗随笔       莲池大师)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莲池大师与云栖寺 

 莲池大师:四大非实。人命无常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新白话版39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新白话版38 

 莲池大师:杀生滋口腹诚不可 

 莲池大师:念从心,心思忆​而不忘,故名曰念 

 莲池大师和蜈​蚣 

 莲池大师:西方净土发愿文 

 莲池大师:净业诸贤,多不繁载,姑举昭灼世人耳目者一二,以 

 莲池大师:现前感应,则宝地遥观;克取往生,则涅槃非比 

 西方发愿文 莲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