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你有功德,才能发现别人的功德


   日期:2015/5/22 16: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要发现一个人的功德,是不容易的,首先你要有功德。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你的生命境界要跟他相同,你才能明白。大家去看禅宗公案,就觉得很奇怪,大喝一声,打骂一下,乃至一举手投足,对方就开悟了。那叫你师父来重演一遍给你看,你能开悟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生命境界达不到。

  禅宗一法,叫以心印心。怎么印,就是生命层次达到了,就印上去了。如果没有达到,你用语言就想要了解,其实很难。佛在灵山会上,要传法了,就拿起一朵花来,其他人都不知道,就迦叶尊者笑了。就是两人的生命层次达到了,心心相印了。

  很多人说,我碰不到善知识。不是碰不到善知识,而是我们功德不够,看不到他的功德。人道看悉达多,他就是个老比丘。但天人来佛,就具足三十二相庄严了。为什么呢,功德不够。

  修行你要功德够了,你才能相应。佛经一开始,就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里。一时代表哪个时间?代表你相应的那个时候。代表你福德具足,机缘成熟时,不是两千五百年前的那个时。所以念经要好好念,好好背,生命层次不同,体悟就不同。

  佛说了,不要太相信你的意。你的大脑造作,目前是你生命境界所产生的。不要太相信他。就像一本地藏经,你慢慢念,相信你每次感悟都不一样。因为生命境界有高低。所以修行的目的,是要提升人的生命境界。最高的境界,就是佛。等你成佛了,才能和佛平等。

  要提升生命境界,目前你去付出,去行动。道是用来行的,你做的到,就是得道。古来修行都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要么在食堂里,为常住服务,烧火煮饭,一作就是五年十年。要么修路补路,建寺建塔,一作也是一辈子。我常提起持地菩萨,他就是修路补路,给行人背重物,帮人排除路上的困难。这么一修,就是好几劫。他一心一意的付出,所以感召一尊佛出世,跟他说,心平则地平。他就开悟了。这句话很简单,要你要生命层次达到等同,就不简单了。这就需要修行。

  要发现善知识的功德,不容易。我见到出家人,都很喜欢跟他们聊天,聊出家的因缘等。他们为了三宝,一路走来,这就是功德。这些人很多在深山里,默默无闻的,也不会讲法,但他们就住持道场,维护一方信仰,我们能发现他们功德吗?

  古人讲的,不建寺不知祖师的苦辛。不做事情,不知道做事人的苦,发现不了他的功德。真正做事时,就有体会了。就像以前,我也看不到师父的功德,觉得他不会讲法,甚至还爱发脾气。后来渐渐明白了,师父能盖道场,护持一方,是很容易的。他们是苦过来的人,后来人在享受前人成果,往往觉得很容易。却不知道,这个是他们多少艰苦得来的。

  就像佛经,大家都觉得容易得。当年为了佛经,多少佛经精英翻过沙漠去印度取经,高僧求法离长安,去者百人归无十。去的人有百人,回来的不到十个。很多都是死在路上,在沙漠上。玄奘大师去取经时,是顺着死人的骨头作为路标才去的。唐朝的义净法师才说,后人焉知前者难,常把经书容易看。

  就像教育孩子一样,自己没有孩子,是无法体会做父母的苦心。因为你没有那个生命教育,你有孩子,也把它拉扯大,你就会想,你父母当年就是这么拉扯你的。你就能发现了父母的功德。

  所以有的人诽谤三宝,看到僧人的过失,这也是正常的。你遇不到善知识,甚至遇到了邪见的人,那本身就是你功德不够。你功德具足时,就能遇到善知识了。你功德不够,善知识出现在你面前,你还会去诽谤他。这也是正常的。

  就像有的人去五台山,就看看庙,很多庙都很破,房间有不怎么卫生,条件又艰苦。他的生命境界只能让他体会到这里。如果灵性生命很高的人,到了五台山,就想来到佛国圣地一样。那就是他生命境界比较高了。所以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生命境界来解读这个外面的世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禅宗       功德)(五明学佛网:禅宗       功德)  

 李向平教授:功德与慈善不能混同为一件事情 

 李向平教授:别让佛教沦为私人化的功德信仰 

 李向平教授:禅宗信仰及其实践模式——以民间禅宗为对象 

 龚隽教授:禅宗历史上的“方便通经” 

 仁焕法师:六字洪名的功德 

 仁焕法师:信仰的功德 

 仁焕法师:忏悔与感恩的功德 

 仁焕法师:六字洪名的功德 

 仁焕法师:六字洪名的功德 

 宋立道教授:早期禅宗的楞伽禅要点 

 宋立道教授:禅宗四祖道信的禅学 

 仁焕法师:首先为六亲眷属做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