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真诚敬告您真实的---佛陀教育


   日期:2010/6/25 19: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真诚敬告您真实的---佛陀教育
    佛菩萨是谁?他们怎样保佑我们?佛是彻底究竟觉悟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 人生:是我们自己,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佛具有高度的智慧,圆满的德能,称为无上正等正觉 。佛是我们的老师,菩萨是我们早期的学长,我们与佛是师生关系,与菩萨是同学关系。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依照佛、菩萨的教诲,身体力行去做,有一份诚敬得一份利益,从中得到真实的智慧。对人、对事、对物做到恰到好处,圆融自在,这就是佛菩萨对我们真实的保佑。如果把佛菩萨当做神明、神仙、偶像来顶礼、膜拜,是迷信,是错误的。
    佛教的教学目标:佛教的教学目标就是彻底破除“迷信”。启发真正的智慧。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是让我们在生活环境中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把这个关系搞清楚、搞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能够和睦相处了,人祸就没有了,人与人之间不会有误会、不会有冲突,哪里会有战争?人为的灾害是我们不懂得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我们不知道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今天讲的任意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后果是什么?后果是天灾。天灾人祸是人为的,不是没有原因来的,我们不了解这个关系,不知道跟自然环境如何相处,惹来的麻烦。);人与天地鬼神之间的关系(现在有一些年轻人受过科学教育的,听到这一句话,前面两句话他没有问题,这一句话他说:‘这是迷信,这是宗教’。其实我们把这句话换一种讲法,他就不反对了。科学家现在确确实实证明空间是多维次的,我们住在三度空间,现在知道有四度空间、五度空间。黄念祖老居士他是个研究科学的,他从西方科学报导里面,他写了一篇文章,我把它附在《无量寿经注解》的后面,诸位看看就明了了。现在科学家确确实实证实有十一度不同维次空间的存在;换句话说,我们宗教里面讲的天地鬼神,实际上就是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我们跟他们应该怎么相处?)。如果这三种关系搞清楚了,都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那我们的社会真的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定是安定、繁荣、幸福,每一个人都过美满的生活。佛教教导我们是生活的教育,真正幸福美满的教育。我们要想过好日子,就像欧阳竟无居士所说的‘必需要学习’,就是要把佛教认识清楚。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离苦得乐。

四大天王:
    1、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从保持个人、家庭、事业到整个社会的安定繁荣,再扩展到保持世界和平。社会上人人都能做到尽职尽责,这个目标达到了。天王手持琵琶表中道,琴弦松了弹不响,紧了会断掉 ,教人处事待人接物要恰到好处,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才能圆满。
    2、南方增长天王:增长就是今天的进步,儒家讲日新又日新,佛家讲“精进” 。天王教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的很好还不够。德行、学问、技术、生活水平都要求进步,不进则退。由此可见,佛门不保守,不落伍,永远走在时代的前端,领导时代。要有高度圆满的智慧。天王手上拿的剑既是-----智慧之剑。
    3、西方广目天王:广目就是多看。善于观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结经验。天王一手拿的是龙或蛇 。龙、蛇表变化。社会上人、事、物变化多端,要仔细小心看清楚,才能从容应付。另一只手拿的是珠子,表不变,教人们以不变应万变。在变化中找出不变的原则,心有主宰。
    4、北方多闻天王:多闻天王教我们做学问,增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天王手上拿一把伞,伞是环保的意思。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要防止种种的污染。在广学多闻的同时,要着重保护自己的清静心,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四大菩萨:
    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离不开根本的修学,其基础则是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归,具足重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上述常以四大菩萨作代表:
    第一是地藏菩萨代表孝敬;
    第二是观音菩萨代表慈悲;
    第三是文殊菩萨代表智慧;
    第四是普贤菩萨代表行证。
    用四大菩萨来代表整个大乘佛法的信、解行、证。地藏菩萨:地是“心地”,藏是“宝藏”。众生心地里本来具足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才艺,怎样开发出来呢?唯有依靠孝敬。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是开采心地宝藏的唯一方法。“佛陀教育”是师道 ,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大圆满”的大根大本,是佛门孝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观音菩萨: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扩展到对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是观音菩萨表法的重要意义。要以善心、善念、善行、对待一切众生。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彼此、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相关怀,永不间断。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代表“ 智慧” 、“ 理性 ”。佛门常说 :慈悲为本, 方便为门。如果离开智慧和理性,仅仅依从个人感情去实施所谓慈悲与方便,其结果往往是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带来无穷的烦恼。所以慈悲、孝敬要建立在理性和智慧的基础上。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代表“实行”。孝敬、慈悲、智慧 ,如果不能落实在生活上,不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就没有意义,就变成空谈了。所以普贤菩萨交给我们实践、实行、真干。把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的法门统统做到。
    佛菩萨名号的真意:释迦牟尼佛;他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是佛陀教育的创始人。我们现在读的一切经典都是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佛的名号都是表法的,释迦是梵语,译为仁慈 ,对一切众生要仁慈;牟尼译为清净,对自己要清净。佛以名号来教化众生仁慈、博爱、清净、无染。   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南无”就是“恭敬皈依信仰服从”的道理,阿弥陀是梵语译为无量;“阿弥陀”就是没有边际的智光与没有限量的福寿这两种道理,“佛”译为觉智。阿弥陀佛是表我们性德中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才艺、财富等等。在无量的无量中,取光、寿为第一,故又称无量光、无量寿。见面我们念阿弥陀佛是给大家最好的祝福。佛就是圣人、神人、天人、全人、至人、有道德的人、觉悟了的人、智慧才能最伟大的人等种种道理,合起来就是“敬从那无边无量智光福寿的圣人”的道理了。念这阿弥陀佛的缘故,因为这个阿弥陀佛不是我们这个世界里的,我们这个世界唤做“忍苦——世界。 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的造像是宋朝布袋和尚的形象,满脸笑容,肚皮很大。表法的意思特别明显;呈平等心,现喜悦相。教人们要拓开心量,拿得起、放得下,包容一切。量大福大,健康长寿,事业有成。
    大雄宝殿;是佛寺主殿。大雄称大英雄,具足大力,降伏众魔(凡障碍身心清净者,即是魔。魔的大根大本即是贪欲,五欲六尘就是魔;凡是心外求法均谓之外道,心不清净即是外道。魔有内魔外魔,内魔最害人,自己的烦恼就是内魔,就怕内魔与外魔勾结,名闻利养都是魔。);难行能行、难舍能舍;世间人办不到的都能圆满做到,故称大英雄。供佛是表报恩,也是提醒自己见贤思齐。佛身旁两位尊者分别代表解、行。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代表解;迦叶尊者苦行第一;代表行。佛两侧供奉文殊、普贤。分别代表智慧、大行。佛法中供品是教学工具 ;香:表“信”代表戒定真香。见到香,闻到香,知道自己要修戒、定、慧,是修学的目的。灯:象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每个人要有奉献精神,舍己为人,为社会服务。灯也代表智慧光明。水:佛前供一杯水,要想到我们的心像水一样清净、平等。花果:佛前供花果代表修善因,得善果。提醒我们要深信因果,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佛法的空慧:须菩提尊者是佛弟子中最能理解空的道理的一人,被称为解空第一。什么是空?空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姻缘所生,姻缘所灭。姻缘即是空的同义词。佛教说空,不是虚无的空,不是空洞的空,不是破坏姻缘生法的空,而是充满了利人济世,广修六度万行的菩萨精神。(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 )菩萨于一切法不起执著,应住于空,住于无分别,才能完成六波罗蜜的修学,才能住于不退转的地位。空性无处不有,佛的法身也无处不在,须菩提尊者悟得了此中的道理 ,因此受到了佛的称赞。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感激斥责你的人 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激鞭打你的人 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伤害你的人 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什么是佛?◎佛--无上正等正觉
    佛,是印度話的翻譯。中文的意思是觉者,对宇宙万有的真相觉悟达到圓滿的通称。一切众生,只要徹底放下一切妄想、分別、执著,恢復自性圓滿的智慧德相,都可以称之为「佛」。所以「佛」是一個通称,也可以說,是在佛法修学达到圓滿学分的学位名称。好比世間「博士」的学位。
   「佛」不是神仙,佛是人,就像中国人所讲的「圣人」。圣人的条件,是对宇宙之間一切人事物都能通达明了;换句話說,他是個明白人,样样明白,事事明白,不迷惑、不糊塗。如果对一切人事物不明白、不了解,就称为「凡人」。
    每一尊佛都有他的教学范围,教化時期。在某地区,某個時期的众生与這尊佛有緣,佛就示現应化到此地來教化众生。好比学校的校长,主持整個学校的教学工作。而每個学校只有一位校长。正如每個世界只有一尊示現出家成道的佛出世,帮助此時此地的众生转恶为善、转迷為悟、转凡成圣。
    一尊佛的教化范围,至少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些佛的教化范围广,可以涵盖好多個三千大千世界。這是各人在因地修行時所发的誓願不相同。
    佛,是圓滿智慧觉悟者。佛经上还有另外九种称呼:如來、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等,意义都与「佛」 是相同的。
    佛菩薩沒有一定的名号,如釋迦牟尼、观世音等名号,都是因应這個学区,這個時期的众生需求而定的。佛出現在此時此地,就以這個名号作為他的教学宗旨,觉悟众生。
    当佛与此時此地众生法缘尽時,代表他這期的教学工作圓滿,於是示現涅槃,再到其他有緣的世界,示現成佛,继续教學工作。

什么是法?◎法--万事万物
    佛陀大智大觉的对象,是无尽時空里所包含的一切万事万物,這個「万」不是数字,是形容极多,無量的無量。一切事物「小」,如我們身上的一根汗毛端,或是微尘這么微細的物質;「大」,至虛空法界;這無量無邊的萬事萬物,佛用一個代名詞來总括,這個代名詞就叫做「法」。「法」正是我們智慧觉悟的對象。
什么是佛法?
「佛」是圓滿的智慧覺悟,「法」代表宇宙万事万法。「佛法」兩個字连起來,即是无尽的智慧覺悟,覺了宇宙人生萬事萬物。
    中國人常讲「佛法无边」,确实如此:能覺的智慧(佛)无穷无尽,所觉的對象(法)也沒有边际。
    最重要的是,這無量無邊的智覺,是我們每個眾生的本能。
    佛法与哲学最大不同處,在于「我們本能的智覺,与智覺的對象是一不是二」。哲學中強調,唯心论或唯物论。佛告訴我們:「一切法从心想生」,心与物是一不是二。精神、物质皆是众生一念心所变現的。真正透澈明白「能知、能覺」「所知、所覺」是一不是二的理论事实,即是契入佛所證的「一真法界」。
 
什麼是佛教?
    佛教,全名「佛陀教育」。是釋迦牟尼佛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教學的內容,從時間來說,包括過去、現在、未來。就空間而言,從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不分國家、族群、宗教,包含無限維次的空間。
    民國十二年,佛學大家歐陽竟無先生曾於當時的第四中山大學(現稱南京師範大學)發表一篇讲演,讲题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當時在中國引起相當的震撼。
    為什麼說「佛法非宗教」呢?在宗教裡,上帝和人民是「主僕」、「父子」的關係;上帝創造萬物,人民不可能成為上帝。而佛門所說的「宗教」,『宗』指禪宗,『教』指教下,是各種不同學習法門(方法門徑) 的總稱。
   「佛法非哲學」。因哲學中必定有能所、有對待,故有唯心、唯物之說。而佛法說明宇宙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則「能所是一」、「心物不二」,絕對沒有絲毫分別對立。
    然而,佛教雖非宗教、非哲學,卻是圓滿融攝倫理、道德、因果、宗教、科學等教育,且達到此五種教育最高峰的至善教育。細分之,比我們現在一所完整大學所包涵的科系內容還要更加豐富。

佛法教學目的
    佛法所求的,在佛經裡,有一個名詞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阿」 翻成「無」, 「耨多羅」翻成「上」,「三」是「正」,「藐」是「等」,「菩提」是「覺」 。「無上正等正覺」這是佛法教學的目的。
    修學的階位,可分為「正覺」、「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三個層次。獲得「正覺」者,即是阿羅漢。獲得「無上正覺」,即是菩薩。
    獲得「無上正等正覺」,即是佛。正如世間學士、碩士、博士的學位,佛、菩薩、阿羅漢也是佛門中的學位名稱。

佛法修学关键
《华严经》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證得。《圆觉经》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自性圓滿具足一切智慧、福德、才藝、相好。自性又稱為「法性」、「本性」或者「心性」,也就是《三字經》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但因一念不覺而生無明。
    無明就是妄想,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迷,迷得更深,生起了分別。
    迷上加迷,從分別再產生執著。依執著的深淺不同,而分為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道。
    实际上,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覺是本性本善,不覺是妄想、分別、執著。无论妄想、分別、執著多麼深重,一切眾生的本性本善從未失去,不生不滅。
    既然妄想、分別、執著是自性本來沒有的,當然可以去除。自性是一切眾生本有的,肯定可以恢復!
    凡夫於世出世法,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
    阿羅漢有妄想、有分別、無執著。
    菩薩有妄想、無分別、無執著。
    諸佛如來一切皆無,明心見性。自性本具的圓滿智慧德相,一時頓現。是故佛教眾生,若能看破,煩惱迷惑本無。放下執著、分別、妄想,本來成佛,本來是佛。
    古語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指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一念徹底覺悟,真正放下,凡夫一念之間就成佛。佛在那裡?佛就是我們自己!成佛的关键,不在於外在一切境緣,而在於自己是否徹底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妄想、分別、執著。

阿罗汉  ◎阿羅漢--正覺(學士)
「正觉」,正確的覺悟。
    對宇宙萬法具備正確覺悟、真實智慧,自然能幫助自己、幫助眾生解決問題,離苦得樂。
    世間許多聰明、有智慧的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都很聰明,覺悟能力比一般人高明。但這種覺悟,不屬「正覺」。佛法「正覺」的標準是清淨心,真正放下執著,無我;唯有無我,才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是非、利害。所以,從清淨心產生的智慧覺悟,才是正覺。心不清淨,貪瞋癡慢、人我是非很重,覺悟的能力再高,也僅屬世智聰辨,對生老病死、世間種種複雜問題,無法徹底圓滿解決。
    因此「正覺」這個標準,世間法裡沒有。真正斷除見思煩惱,達到正覺,即超越六道,在佛門裡得到第一個學位--阿羅漢。像世間大學畢業,拿到學士學位。

菩萨--正等正覺  ◎菩薩--正等正覺(碩士)
 阿罗汉断除執著,還存妄想、分別。再往上提升,菩薩把分別也放下了,這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菩薩,稱為「正等正覺」。「正等正覺」,「等」是等於佛,還沒成佛。這比阿羅漢的智慧高,覺悟深,對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與諸佛如來非常接近,所以稱之為「正等正覺」,好比世間碩士學位。
     正等正覺在《華嚴經》上讲,從圓教初住一直到等覺菩薩,四十一個位次都稱為「正等正覺」。到破最後一品無明,智覺圓滿了,一絲毫欠缺都沒有了,再加上「無上」兩個字,「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陀,像佛門裡的博士班畢業。
      由此可知,佛陀、菩薩、阿羅漢這三個名詞都是通用名詞,不是專對某一人的稱呼。

寺院起源 ◎寺院起源
    汉代中央政府高級官職有「三公、九卿」。三公辦公居住的地方稱之為「府」,九卿辦公居住的地方稱之為「寺」。所謂「公府卿寺」。「寺」是皇帝直屬的永久辦事机构。宰相下面的辦事机构則称為「部」,有六部,以「礼部」為首,禮部就是現在的教育部。
    佛教最初到中國,是東漢明帝派特使至西域迎請的。摩騰、竺法蘭兩位法師接受禮請,帶著佛經到中國以後,由外交部接待,下榻於「鴻臚寺」。鴻臚寺即是現代的外交部,鴻臚寺卿就是外交部長。漢朝的制度,外交直接歸皇帝管,不在宰相权限內。
    兩位法師到中國後,與朝野談得非常融洽。中國人希望他們繼續留下弘揚佛法,但因鴻臚寺僅是臨時招待國賓的地方,不能永久居住。於是皇帝下令,就在當時的首都洛陽增設一寺,命名「白馬寺」,這是中國第一座佛寺,也就是推行佛陀教育的辦事機構。
     佛寺稱「寺」,表示與皇帝底下辦事機構的地位是平等的,這是對佛陀教育的尊重。取名「白馬」,表中國人心地淳厚。那時候的經書、佛像是白馬從西域背過來的,為了不忘白馬馱經的功勞,這座寺就取名為「白馬寺」。
    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個佛陀教育的辦事機構。直屬皇帝管轄。換句話說,這是由皇帝親自護法,向全國推廣佛陀教育。我們在中國看到許多古代寺院的匾額,都寫上「敕建」。說明這是皇帝下令所建的。而宰相所管轄的禮部,是掌管儒家等其他學說的教育機構。可以想像,由皇帝親自推行的佛陀教育,必然是更快速而普及的深入民心。

◎丛林制度
    佛陀當年在印度到處講學,與一千二百五十五位弟子並沒有固定居處,每天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直到佛法傳入中國,出家眾才開始有固定的居處。這主要是隨順印度、中國兩地民風習俗不同的原因。
    在古印度,宗教非常發達。社會上對托缽的修行者非常尊重,歡喜恭敬供養。佛教傳到中國以後,中國民俗認為托缽是要飯的乞丐,在社會上最受人輕賤。而佛教是接受中國帝王的迎請而來,是皇帝的貴賓,以後又成為帝王師,哪有上街討飯之理!所以佛教中國化,出家眾不再施行托缽制度,居住於皇帝敕建的寺院,生活改善許多,不再那麼辛苦。
    唐朝時,寺院發展成叢林,叢林就是佛教大學。「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這是佛教教學的制度化。不像過去是私人、私塾互相傳授的方式,規模很小。在馬祖大師建立叢林制度,百丈大師草擬了叢林所有的規矩後,中國佛教走上制度化,完全變成大規模的學校,許多叢林成為專科大學,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之一。
  叢林的教學、講學、教材、教法,無一不是最高的藝術境界。無論是雕塑、建築、音樂、美術等各方面,都圓滿表達了真善美慧的內涵。非常可惜的是,到今天這許多非常美善的教學,都已失傳了。


涅 槃  慧律法师
    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叫做涅盘,涅盘翻译过来叫做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用这一颗心,智慧的心,解脱的心,来面对这个世间,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呢?意思就是任何的东西增加,也没感觉增加,任何的东西减少,也不计较减少,因为这些相只是心的影像而已,没有实体可得,简单讲涅盘就是来无来相,去无去相,增也没有增相,减也没有减相,也没有什么是跟非,也无所谓的对跟错,简单讲涅盘就是不落入对立,完成了绝对的智慧。绝对就是绝对,就像虚空可以涅盘安乐之道包容一切,这就是我们修学佛道要追求的,用一颗智慧的心,过活了每一分每一秒的现象界的生活,换句话说用一颗像虚空那么大的胸量来过着我们每一分每一秒的现象界生活。这个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慢慢的每一分每一秒,进入了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生不灭,那我们慢慢就了解涅盘的心是什么,就是我们佛教追求的最好的一个原则一个领域,换句话说每一个人,众生都佛性,到最后都要进入涅盘,但是有因缘的人碰到佛法的人,就比较早成熟,没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就要经过百万劫。所以看个人的因缘,看个人的福报,不过啊用一点点智慧的心,涅盘的心在生活当中,总是可以过很快乐的日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来无来相,去无去相,生灭增减,是非对立相统统没有,化作绝对的智慧,绝对的包容,那么人绝对的包容就无诤,社会绝对的包容就不会战争,国家跟国家绝对的包容就没有争战。那么人民就会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如果一个人懂得涅盘的心,不管他走到那里都是那么的忍辱,那么的平和,那么的安详,包括他晚上睡觉都不作恶梦。这是佛弟子要积极追求的就是涅盘的智慧心,菩提心。
    涅盘寂静:此系佛教之中心思想,意指不生不灭,身心俱寂之解脱境界。若离开涅盘思想,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只能称之为劝善,不能体会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奥义。   未入正信者,每以涅盘为死亡,此乃严重之误解。倘能如其所言,则死亡又为另一生命之开端,岂非生死未了?众生长婴轮回之苦,乃受业力所牵,作主不得。唯有佛陀为究竟死亡,以其死即不得再生,不生则不灭,盖已打破无始无明,彻见本来面目,此允称为佛教是可贵之处。   凡人皆贪生畏死,因世间他事,皆有解决之道,唯独死亡,无可商量。圣者超脱物外,于现实生活中,即是不生不灭之涅盘妙心,所谓:不染六尘名护法;不生妄想名涅盘。心外见法,名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盘。生死与涅盘本无距离,只在当下一念间。若体悟本性,生死、涅盘皆不可得。吾人但不造生死业,即得大涅涅;若求大涅盘,即造生死业。   涅盘是大彻大悟,愚人把人死了,就叫涅盘。其实不然,这在慧能坛经中有专门的论述。   涅盘是证得自性,得到无上佛果,但人是大活人一个。世人妄想纷飞,烦恼不断。如果保持一颗无分别的心,平等心,那么就能够经常保持一颗清净心。通过修证,能够消除一切烦恼,明白自身、宇宙万物的一切真相。这就是涅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