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日期:2010/6/30 15: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一年、两年。诵《无量寿经》诵了十年、二十年一直烦恼,她没有找到佛教的根本,她以为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或者一部《无量寿经》就可以解决,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就可以解决,或者一部《无量寿经》就可以解决,每天都诵《无量寿经》每天都是这样用功,用功这样搞,这样搞搞。。。搞了几十年烦恼一样存在,为什么?没有回到佛教的根本精神,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就可以解决你生命所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要面对的是现实,你要面对的是缘起缘灭的种种生灭,生灭的法则,简单讲一个修行人你首先要遵守大自然的游戏规则,就是因缘生‘因缘灭这种游戏规则,要先体悟到生命的大自然的法则,就是缘生缘灭,缘起缘灭的真理,再来接近一步,继续就叫做照见五蕴皆空,如果你没有如实知,如实见,不了解生命的游戏规则,你的强烈的执着意识形态,你没有办法接受,突发状况的人生跟宇宙所产生种种的逆境,什么叫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就是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空间发生任何事,他都很平淡。因为他了解这是生灭,佛陀所悟到的生灭的自然的大自然的法则就是缘生缘灭,记得!你必须要接受任何一个时间、空间所发生的不幸,如果我们能够彻底的体悟到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如果你今天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我告诉诸位,你的苦还有得吃!什么叫做五蕴皆空?照见一切色法决定是苦、空、无常、无我、不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摘自惠律法师《八关斋戒开示》。所以在念佛念经的基础上真正做到都摄六根,让六根不攀缘执着外境很重要,多学习《金刚经》等般若经作为修净土的辅助,才能真正放得下,学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懂得如何都摄六根等,很多人专修转念净土几十年还是不懂得如何放不下身心世界,极乐世界就去不了!)

念佛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

《佛学常见词汇》
  指心意专一而不散乱。念佛人念到没有了见思惑,叫做事一心不乱;若念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时,叫做理一心不乱
编辑本段
《佛光大辞典》
    1.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动摇之谓。华严经卷三十九(大一○·八四二上):汝等应离诸疑垢,一心不乱而谛听。
      2.修念佛法门之际,以至诚之信心持诵弥陀名号,令心不散乱。即舍弃我体,而与南无阿弥陀佛之称念合为一,称为一心不乱。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七中):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中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心而不散乱也。阿弥陀经曰: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慈恩之阿弥陀经疏曰:一心不乱者,专注无散也。

 

作者:元音老人   

禅宗产生很长时间后,才出现了净土宗。净土宗是在东晋时,由庐山东林寺的慧远法师设立的。当时,慧远法师看很多人参禅不对机,就设了两个佛堂:一个是禅堂,一个是依据三经(即《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设立的念佛堂。让参禅不对机的人入念佛堂,于是就产生了净土宗。净土宗比较方便,借佛的慈悲力量接引,横超三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要真正做到一心不乱才行。关于一心不乱在净土宗里横起纷争。有些人说:我们全仗佛力,不要一心不乱,散心念佛就行了(散心念佛就是一面嘴上念,一面思想乱动)。还有的说:恐怕不行吧!佛说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才能彼佛现前接引往生。所以净宗行人也有分歧。

    是不是要一心不乱呢?假如马马虎虎念佛就能往生,为什么憨山大师还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呢?所以还是需要一心不乱的。关于一心不乱也有深浅,分起来很详细:有事一心,理一心,理事一心,事事一心。我们不讲深的,讲最简单的,就是佛号要时时刻刻在心中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遇到再好的境界也不乐而忘形,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遇到再坏再烦恼的境界也不烦恼,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不动摇。这是事一心不乱。要能做到这样才行。假如连这个也做不到我看生西方就很困难。因为佛不是跑到你面前来接引你。永明寿禅师曾在《宗镜录》中讲:佛就好比是天上的月亮,在千江万水中都显现,我们的心就好比是千江万水。一心不乱就象清水,阿弥陀佛只能在清水中显现。假如我们的心污七八糟就象一潭浑水,佛就是来了你也见不到。因为大家都不肯好好用功,所以本书中说:在现在的末法时代,连普遍通行的净土宗念佛法门也难方便实行了


 

净土宗其实是很容易方便实行的,就是念一句佛号:阿弥陀佛。但为什么又说:难以实行呢?因为现在的修行人不肯用功念佛,都是在装模作样,上上早殿,上上晚殿,敲敲唱唱就算功课做好了。这还是比较好的,差一些的,连殿也不上,只想做经忏挣钱。这样修行有用处吗?一点用处也没有!念佛求生西方,要念到一心不乱才行。佛说:欲净其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心不清净,与净土不相应,是不能往生净土的。佛在《观经》中讲,念佛法门有十六种观法,最后一观叫念佛观。应该怎么观呢?就是念佛时,须心念耳闻,就是说念佛时,耳朵能够清清楚楚地倾听自己的念佛声音。这种观法,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来观照我们念佛的声音。以耳根摄定意根,使其不生妄念而达到进入念佛三昧的目的。我们真能证入念佛三昧,当腊月三十日到来时,绝定能生西。否则,就很难说了。因此,念佛须一切放下,静静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同时用耳朵静听自己念佛的声音,才能摄心入观。现在的人念佛不入观,不肯照佛教导的方法来切实实行,所以收效甚微。

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教导我们念佛,须把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摄在这一句佛号上。眼睛不看别的东西,耳朵不听别的声音(只听我念佛的声音),鼻子不闻什么香臭,舌头也不尝什么味道,不说话。竭尽心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静静地一直念下去,自然渐渐息下妄心而安然入定。可惜现在净宗行人不肯这样做。说到净念相继这句话,意义深长,确实很难做到。因为不是照字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不是只静静地念这句佛号,就叫净念相继,而是很深的,象禅宗开悟后保任到家的功夫一样。所谓净者,要能所双亡,根尘脱落才叫净。就是念佛时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号,一时脱落,无能无所,廓尔清净,才是一念净。有念佛的心和所念的佛号,有能有所,这是相对的。相对的都是虚妄不实的。绝对的才是真的。唯有我们的佛性是绝对的。

你现在念佛,心、法、佛号都是相对的,所以这不是净念。要等念佛念得入定了,念得能所脱掉了,就像我们修心中心法一样,持咒持到最后,——”脱掉了,法没有了,人也没有了,心也没有了,世界也没有了,都空净了,但灵知了了,这才是一念净。一念净就是一念相应,这一念就是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都是如此不动,念念都是佛,这才叫做相继不断!你们看这是何等的功夫啊!讲到相应,还有静中的相应和动中的相应不同。静中相应,就是我们打坐的时候,能所双亡,打开了本来,与佛相应。但下座动中又忘记了,跟着外境跑了,就不相应了。所以这只是静中相应,动中不相应还是不行。功夫须做到动静一如,动中不跟境界转,仍然是了了分明,如静中一样才行,这就更难了。相继就是继续不断,就是不问动静,时时如此,不只是一时如此,而他时如彼。因为我们旧习深重,打坐用功,常是今天能脱开,明天又脱不开,要等多少天后才脱一次,以后不再脱开,那是瞎猫碰着死老鼠,非但不是相继的功夫,也不算开悟。纵然功夫增进,静中能相继了,动中有走着,还不能算相继成片的功夫。真正的相继,须动中也如静中一样相继。就是在做事时尽管在做,却等于没做,丝毫不住着。做过之后,更没有丝毫做的痕迹。做到这样动静一如的相继,才叫净念相继。

禅宗功夫也是要做到这个地步才叫打成一片。参禅打开本来之后要进一步保任,长养圣胎,使他发育长大。保任功夫是两个阶段。保就是保护,就是当我们打开本来了,认识了法身,要严密地保护他,不让他粘染物境而停滞不前,须时时照看他而不忘记。等保护圆熟了,就不须再保。放任他,独立自主而无犯触,以法性本来如此,非有意做作。功夫做到这里——动静一如的相继功夫,非但净就是禅,禅就是净,禅净不分家。就是儒教孔夫子最后也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功夫到家,是不分什么宗派的。有些不懂佛教真理的人,总在分别说:你是禅宗,我是净土。其实不相干。又有些人分别说:净土好,稳妥;禅宗不好,危险!不知道都是一样的。

你说禅宗危险,是你不竭尽心力修行故。你不专心致志的念佛,净土也一样危险。不见莲池大师道: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吗!你说净土好,禅宗也一样好,六祖大师以来,见性了道的人,不是也很多吗?所以大家不要互相诽谤了,法都是好的。就看这个法是否适合你的根器,适合根器就是好法。另外,人们之所以有分别,是法没有修圆满,死守在一门,着在一点上,才生出差别见。如真正打开来,见到本性,就圆满了,就知道各宗都相同而无异议了。所以说我们心中心密法,就是禅宗,就是净土,和中国的十大宗派,没有点滴分别,只是在下手用功时有些不同罢了。我们心中心密法所讲的道理,和禅宗完全一致,也讲打开来见到本性后,了见、思二惑,圆满三身四智,更讲心净佛土净,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且更进一步,可随愿往生其他诸方净土,不是只能往生一个净土。所以我们心中心法既是禅,又是净土。但真正实行起来是要专心致志的用功,不是说说即能办到的。

其实净土宗也是如此,也须一心精念佛号,不可懈怠。但现在人讲的净土宗与净土原意大相径庭,非但念佛不入定,连念佛三昧也不要,甚至说不念佛也不要紧,只要耳闻一句佛号,即能往生西方。把净土宗糟蹋、破坏得体无完肤,真是披着佛衣的逆种、魔子,这种人不下地狱、受刀山油锅之苦才怪!净土宗本有十六观念佛三昧般舟三昧等等修法,可见须行人认真修习的。修般舟三昧要一天到晚走着或站着念佛。不许坐,不许睡。这是很辛苦的,很难做到。所以本书说:普遍通行的净土宗念佛法门,也难方便实行。这话讲得很有道理,是很难实行。所以到临命终时都是乱七八糟。舍报安详,一心不乱,更是做不到,因为他没有好好修行。能够安安稳稳的,一点无挂碍走掉的人,当然是有,不能说一个都没有,只是很少很少了。我曾见过一位老太太,她是接受救济的,生活很苦没有钱。那时候,政府每个月只给她八块钱。她只有到菜市场拾一点菜叶吃。在热水瓶里放点剩米饭,到开水房要点开水一胀,变成稀饭喝喝。她一天到晚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提前一个星期就知道自己要走了,这就是预知时至。她告诉那个开水房的人说:今天我泡过了,明天就不来了。开水房的人问她:你要去哪里呢?她说:唉,我要出远门了。以后一个星期大家都没有再看见她。有人说,这个老太太晚上进屋,就没有见她出来过。于是,把她的房门破开一看,老太太已坐在床上坐化了。这就很好啊!

由此可见,净宗行人还是需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禅宗人要做到断惑证真才能证成佛,才能了脱生死。断惑证真就是要把见惑、思惑、无明惑都断除而证见本性。开悟就是已经见到本性,但只是刚到法身边,了了见惑(就是知见)。知见正了心就不会再动摇了,但思惑(就是思想)还未了,对境还要生心,分段生死就不能了。所以净土宗常说禅宗这一点不好:禅宗人参禅虽然开悟了,也不能了生死。还是净土宗稳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到阿鞞跋致,一生补处(就是证成等觉菩萨),不再六道轮回了。禅宗是有很多人得到一点知解就以为开悟了,实际功夫并没有跟上去。有些人用功打开本来见到本性,那也只是初到法身边。就象刚刚登上舞台的边缘,还没有到舞台的中间呢!要继续努力用功,心里彻底空净了,才能真正证悟。所以要在境界中锻炼身心,达摩所传第二代祖师神光大师,就是在妓院酒楼里锻炼身心。别人说他:你是个和尚,怎么还往妓院酒楼里跑?他说:我到这里是来炼心的,看看我的心还动不动。所以这才是炼真功夫。当然净土宗人把禅宗说的这么不好也不对,因为这样一说别人就无心学禅宗了。

其实禅宗的立足点和净土宗不同。禅宗假如真的见到本性,纵然习气未了,也只需七升天上七到人间就能了了。他会上上升进,不会再到三恶道中,这就很好啊!现在有人讲:五祖戒,草堂青。意思是说五祖山的戒禅师虽然开悟了,但并没有了生死,再投胎就是苏东坡。并说苏东坡娶了几个老婆,也不能出家修行。其实苏东坡还是不错的,他并没有忘记修行。他是又修道又修佛,也很用功啊!他做了很多诗词歌赋都是与佛法有关的。据说他再转身投胎就是憨山大师了,这不是很好吗?所以禅宗有禅宗的不同,不要再彼此诽谤,应当互相赞叹才好,因为各有各的缘份,各有各的根基。就像我们吃东西,你喜欢吃甜的,他喜欢吃辣的,各有所好。所以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