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新闻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商业请退出庙门


   日期:2015/10/19 19: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图片来源:新华社

学诚法师

  1

  图片来源:新华社

  【人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佛教是古老的,佛教徒是现代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韩文 | 北京报道

  凌晨四点,清脆的板声将位于北京西山的千年古刹龙泉寺从沉睡中唤醒。与往常一样,寺院方丈学诚法师闻板即起,然后静坐、思维、皈依发心,再随众上殿过堂。早斋后,他继续回到寮房静坐思维一小时——这是学诚法师已保持30余年的修行习惯。

  学诚法师俗名傅瑞林,1966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受祖母和母亲的熏陶,他从12岁便开始诵读佛经;16岁于莆田广化寺定海长老座下出家,并依止圆拙老和尚修学;23岁已是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中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名寺方丈。

  2015年4月21日,49岁的学诚法师从传印长老手中接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重担,成为中国佛协创立62年来最年轻的会长。与此同时,学诚法师还身兼北京龙泉寺、福建莆田广化寺、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并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等多种社会职务。

  10月2日,刚刚结束了尼泊尔慈善捐款活动归国的学诚法师,在龙泉寺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佛教要“拥抱互联网”

  从北京海淀区凤凰岭景区入口前行,经过数百米的缓坡,便能看到龙泉寺古朴的山门与朱红的外墙。山门外,鲜红的地毯逶迤伸向尚未竣工的一处建筑。

  前一天,这里刚刚举行了“龙泉寺恢复宗教活动场所10周年暨2015年国庆普茶晚会”,并宣布了学诚法师微博的第11个语种——越南语微博正式开通。

  学诚法师是中国大陆最早使用网络弘法的高僧大德之一,2006年就开通了个人博客,阅读量超过千万人次;2009年至今,他相继开通了中、英、法、德、泰以及藏语等10个语种的微博,读者涵盖了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被誉为“最具互联网思维”的法师。

  在普罗大众的传统认识中,寺庙应该是晨钟暮鼓、梵音袅袅的神秘道场,出家人也应是不问尘世、清修戒律的苦行僧。而互联网却洞穿佛墙,裹挟着世俗的浮华与喧嚣,破坏了僧侣的清净道场。

  学诚法师认为这是误解,“出家人持戒修行与互联网弘法实际并不矛盾”。他直言,“佛教重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佛教徒要弘法、广度众生,就应当积极学习运用互联网等先进的传播手段,这是现代佛教参与社会、弘扬佛法、化导众生非常便捷的途径。”

  其实,目前佛教界运用新媒体技术已非常普遍。2012年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就充分运用了微博、互联网、卫星电视等现代技术手段。今年10月底在无锡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也将举办三场新媒体论坛。

  2009年至今,学诚法师一直精心呵护着多语种“微博道场”,成为当今中国佛教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展示了新时期中国佛教积极融入社会的新面貌。

  学诚法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不仅通过互联网发布佛教、寺庙的信息,同时也会借助微博互动平台为网友释疑解惑,告诉大家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来促进社会道德的提升等等。”

  虽然积极践行并倡导互联网弘法,但学诚法师还是强调佛教界要警惕互联网负面信息的渗透、污染。

  “现在网上充斥着大量不良资讯,刺激人的物质欲望,严重污染了现代人的精神空间。佛教徒有义务承担起净化世道人心的责任,源源不断地为这个信息海洋注入积极健康、慈悲智慧的正能量。”学诚法师说。

  为了保证清修,龙泉寺制定了契合时代特点的现代僧团管理制度,僧人使用电脑、上网必须要申请。而负责事业部门、需要上网的只是少数法师,绝大部分僧众的学修不会受网络影响,可以清净持戒、安心办道。

  “佛教是古老的,佛教徒是现代的。佛教和佛教徒应该用适应现代社会的方式,把慈悲、平等、圆融等佛教智慧传递出去。”学诚法师表示。

  商业,请退出庙门

  “寺庙应该恢复清净道场,让出家人能很好地持戒,安心办道。”就当前佛教界存在的“寺庙被承包”、“烧高价香”、“私设功德箱”等不良现象,学诚法师并不讳言。

  他认为,佛教寺庙是佛法僧三宝的体现,而现代寺庙既是出家人修行用功办道的道场,更肩负着佛法教育、文化传播、慈善公益等社会责任。

  早在1984年,刚刚就读中国佛学院的学诚法师就察觉到,由于没有适合修行的道场,北京有不少居士都跑到外地找道场。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愿望——将来在北京办一个给信众学佛修行的道场。

  21年后,夙愿实现。2005年,怀着重兴古刹的使命,学诚法师来到龙泉寺,住持起了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寺庙。从此,龙泉寺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向公众开放的修行寺庙,并免收香火费。

  为了满足都市白领阶层体验修行、舒缓身心的需求,龙泉寺还免费举办了IT禅修营、音乐禅修营、动漫艺术禅修营等各种禅修班。

  “佛教的‘出世’主要是出离烦恼、解脱烦恼,而不是与世隔绝。只有被现代人所欢迎和接受,佛教的正能量才能如涓涓细流一样流淌到全社会。”学诚法师呼吁佛教界要持续开展服务社会的活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而不被商业化所牵制。

  与此同时,学诚法师建议佛教名山大寺应尽量少收或不收门票费。他直言:“寺院作为佛教的载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本位作用在于净化人心、导善社会,如果直接或间接地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无疑是对本位作用的损害。寺院应多考虑如何更好地回应社会大众的需求,回馈社会,利益大众。”

  10年来,龙泉寺虽然免除了门票等一切收费,但寺里有自己耕种的有机农场,僧众平时吃穿用度比较简单,基本生活还是可以保证。

  为了避免寺庙被商业化,学诚法师同时提出:要在传统戒律清规的基础上,建立并健全现代寺院管理制度。要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等“六个建设”,以及处理好佛教基本教义和现代科技文明等“五个关系”。

  “僧众不发单资、普通僧众不能拥有手机、外出要有人陪同、所有的钱归公……”这是学诚法师为龙泉寺僧众制定的几条制度。

  这些内化于僧众心中的制度,正是一座寺庙“清净持戒、道风纯正、见行合一”的有力保障。

  “一带一路”——中国佛教走出去的“路线图”

  在学诚法师看来,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不仅仅是一张经济蓝图,也是中国佛教走出去的“路线图”。

  他分析,“一带”覆盖的中亚各国,是中、印、欧、阿拉伯等文化板块的接合部,自古便是多元宗教文化交汇并存的区域,与中亚各国展开宗教文化交流与对话,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各种极端主义的滋生土壤;“一路”覆盖的东南亚、南亚各国多以佛教为主要信仰,与中国佛教界有着悠久良好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佛教在历史上为丝绸之路的民族交流、地域团结与宗教文化融合做出过重大贡献。新时期,佛教仍然发挥着在外交领域的特殊作用,承担着促进国家间文明互鉴、和睦包容的重任。

  学诚法师在中国佛协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曾表示,新时期,中国佛教应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创造条件让中国佛教及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智慧。

  此外,学诚法师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一带一路”范围内的亚洲国家中成立国际性的佛教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这也将成为联系欧亚各国的文化纽带。随着中国佛教走向世界,必将促进更多国际区域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及繁荣稳定,使佛教智慧成为全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精神来源。

  虽然第27届“世佛联”大会已过去一年时间,但回想起在陕西宝鸡举办的那场盛会,学诚法师还是有些激动。

  “当时‘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都参与了大会,佛教要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今年10月底无锡将举办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一定会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佛教的又一场盛会。”学诚法师坚信。

  对话

  佛教思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

  《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很多清华、北大等名校学子到龙泉寺皈依剃度,龙泉寺也被外界称为“最强科研寺”。继网络弘法之后,龙泉寺又开始了动漫弘法,请问成效如何?

  2011年龙泉寺成立了“动漫中心”,去年,中心设计了经典动漫形象“贤二”,其修行小故事经由微信公众平台“龙泉动漫”每日推送,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喜爱。今年国庆节,动漫中心又推出人工智能“贤二机器僧”,大众不但可以现场和贤二机器僧对话,还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与贤二机器僧随时随处交流。这是佛教与现代科学的又一深度融合,体现着佛教不断创新的精神。

  《中国经济周刊》:佛教艺术品是弘扬佛法的一种物质载体,佛教文化如何才能与艺术结合得更加紧密?

  在我国佛教历史上,绘画、雕塑、建筑、音乐、书法等艺术门类都达到过很高成就,许多作品都蕴含着精深的佛法内涵。艺术与宗教本身就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挚诚的宗教情怀能给人带来不竭的艺术灵感,而极致的艺术追求也能将人导向超越的宗教境界,佛教艺术已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方面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佛教文化及艺术产品奉献给大家。

  《中国经济周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未来的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如何理解这段话的佛学智慧?

  道德危机的症结,根源于一切从个人出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其意识结构的根本原因恰恰是信仰的缺失。信仰是人性格中一种稳定的力量,有真正宗教信仰的人内心会有正知见的引导,会从内心自发地规范和约束自己。所谓福报,是生长在道德、信仰的基石上的,有了信仰的基础,才会自觉主动地行善止恶乃至利国利民。

  《中国经济周刊》:佛教如何去促进经济繁荣与发展?

  经济和文化是分不开的,文化为文明之核心要素。佛教和平慈悲思想的弘扬,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和民族交流,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中国佛教要在净化世道人心、造福百姓、稳定社会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佛教对人生和社会的价值引导,积极开拓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渠道,促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只有具备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保证。 (厦门两岸艺术品交流协会会长刘成专对本文亦有贡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