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资料选读

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正文(七)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2)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第五 生禅品 经文.注释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7集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28集

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正文(十一)

《六祖坛经》浅析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8 衣钵为证佛教正法咐嘱於六祖

六祖坛经 决疑品 第三卷

六祖坛经 忏悔品 第六卷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87集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2)

智能上师:《六祖坛经》的禅法是不二法门吗?

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目录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第六 忏悔品 译文

崇慈法师:《六祖坛经》第九讲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第二 般若品 问题讲解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82集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第五 生禅品 译文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94集

 
六祖坛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五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五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经文]

  师复曰:汝等若欲成就种智⑴,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⑵。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注】

  ⑴ 种智 《大般若经》说有三智:一、一切智,二、道种智,三、一切种智。《大智度论》说:一切智为缘觉、声闻之智,道种智为菩萨之智,一切种智为佛智。天台宗据《大智度论》“三智一心中得”之说,认为以佛智照空名一切智,照假名道种智,照中名一切种智。

  ⑵ 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一相三昧讲认识,一行三昧讲实践。浅白一点,就是:心念不住妄相,行为要有直心。具此两种三昧,定成菩提妙果。要证菩提,又难又不难,全在一念之差。

  [星云大师译文]

  六祖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人人各自清净心意,听我说法:如果要想成就佛的一切种智,必须了达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如果能在一切处而不住一切相,并于一切相上不起怨憎或喜爱,也沒有执取和舍弃的心念,不计较利益成败等事,安闲恬然平净,清虛圆融澹泊,这就叫做一相三昧。

  [经文]

  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星云大师译文]

  如果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都怀有一颗纯净正直的心,不必在道场中別有举动造作,即已真实成就净土,这叫做一行三昧。如果能够具有这二种三昧,就好像地下种子,由含藏到长养,终使果实成熟。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也是如此。

  [经文]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皆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

  [星云大师译文]

  我现在所说的法,譬如及时雨,普遍潤泽大地上的一切生物;你们的本有佛性譬如一切种子,遇到这及时雨的滋潤,都能发芽生长。凡是承受我的旨意的人,一定能证得菩提,依照我所说去行持的人,决定能够获证妙果。

  [经文]

  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星云大师译文]

  听我说偈:

  心地含藏诸种子,普获法雨皆发萌。顿悟华情行持后,菩提妙果自然成。

  [经文]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星云大师译文]

  六祖说完偈语,又说:佛法沒有二法,心也是这样,只有一种。佛道清净,沒有什么可以执着。你们切勿偏着“看净”和偏落『“空心”,自心本来清净,原本无可执取和舍弃。你们要各自努力,随缘珍重!

  这时,徒众都向六祖顶礼而后退出。

  [星云大师问题讲解]

  如何修持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

  所谓三昧,又称三摩地,意译为等持、正定等。也就是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

  过去一般人以为参禅一定要打坐,其实,行住坐卧都可以参禅。参禅悟道,用心即是,不关身相;心为万事之主,任何修行,重在明心耳!

  讲到如何修持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首先必须具备:

  要深信因果要严持戒律。要坚固信心。要決定行门。

  这四点,在参禅用功办道之前,一定要把它熟练,少一分都不够。所谓“因地不直,果招紆曲”、“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从深信因果、严持戒律,到坚固信心、決定行门,都是一种心理建设的功夫;心里有了建设,才有力量,才能承担大法。

  修行一相三昧或一行三昧,能够了达迷悟不二、凡圣一如的境界。因此,六祖大师说,若要成就一切种智,必须了达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

  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于一切处、一切相,能本着清净心来看待,一切就是净土。《维摩经》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