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怡僧法师:怎样理解出离心


   日期:2015/11/9 16: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的人们有个普遍观念,是厌离娑婆,向往极乐。因为娑婆世界很苦,有生老病死等种种苦,所以想脱离。可是要想离苦,必需明白苦是由哪里来的。所谓苦集灭道四谛法,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先明白苦是怎样产生的,才能去解决。

  苦是感觉和领受的意思。通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进入思想意识,然后通过第六意识“分别”后在由第七“末那识”执我,而感觉到自己的苦痛。比如有人骂我,耳朵听到后,就会意识到是在骂我,心里马上感觉到不舒服。产生嗔恨而觉到苦,这就是苦的感知和领受过程。我们知道苦是因执着我而起的,如果骂的不是我,我们肯定不觉得那么痛苦。所以修行要先修我空,金刚经云:“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果“我相”空了,其他三相也就不分别了。所谓空不是不想就能做到,而是从不分别不执着达到的。要想不分别必先断妄念,没有忘念起来也就不会去分别了。参禅的人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修心就是在断妄念,断妄念即是灭妄想,也是离苦。因为苦是由妄想分别而产生的,这是灭苦的方法,也是修心的方法。人们知道了世间的苦,想尽一切办法去脱离,于是找到了宗教,因为宗教是通过信仰和精神寄托来解决人类精神痛苦的。各宗教都是用信仰和寄托去离苦得乐的,这不是究竟的解决方法。大乘经典里经常谈到,远离痛苦要有出离心。这个出离心不是让我们出离生活和世间,而是让我们出离贪嗔痴的枷锁。如果没有了贪嗔痴就不会起烦恼,菩提心也就容易生起了。有的学佛者把净土宗的真实意义理解错了,以为修净土是为了早日离开娑婆世界,把离开社会当做出离心了,真正的出离心是出离贪嗔痴,五欲。

  六祖说:“佛法出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出现于世是为了让众生离苦得乐,不是让人们离开社会另去找一个解脱之道。苦是从思想中产生的,还得从思想上去解脱。社会是我们生活的空间,离开现实的生活不能马上改变我们的思想。远离社会群体只能让我们的思想更狭隘,生活的更艰难。我们每个人投生到这个世界来,首先得到了父母和家人的呵护,同时也在社会的关爱中成长。也担负起了长大后奉献和回报社会的责任,如果这时我们想远离这个世界,那就是在逃避现实,在这个世界的每个众生都在有意或无意的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学佛者发菩提心的具体表现就是利益一切众生奉献社会,这是往生净土的资粮。因为往生净土的缘是,忆佛念佛,发愿,发菩提心,聚集资粮。经典里明示求生净土是临命终时求生,而人们往往把求往生领会成是现在要做的事。这样就把佛法误解为离世脱俗的消极思想了,佛法让我们离的是贪嗔痴的世界,脱得是妄想、名闻、利养、自私自利的俗。修净土现在做的是发愿,临命终求往生,发菩提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行菩萨道也是聚集资粮。行菩萨道不是空想,是现实生活中的奉献。内心充满了慈悲,行为上去利益社会和众生,才是身体利行的菩萨道,

  何不把我们时时刻刻赖以为生的社会庄严成佛净土呢?有了现实的净土又何愁临终,缘不到西方净土呢?所谓:生则要生,去则不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出离心       临终)(五明学佛网:出离心       临终)  

 道坚法师:“林妹妹”之死,佛教“临终关怀”浮出水面 

 王孺童居士:略述“临终关怀”与“临终助念” 

 大安法师:临终时是真有佛来接引还是心识所变?若有佛来接引 

 大安法师:情动入胎和临终接引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三章 第二节 临终关怀之范围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三章 饬终关怀——关怀为真情之透露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雪漠:出离心不是一时的情绪 

 曹越:出离心与本觉心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七章 生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七章 生 

 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九十八节 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