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资料选读

海云继梦:华严经经首 第二卷

华严经,经中之王

第四十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第二十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澄观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第十五卷

法藏大师:华严经探玄记 第十一卷

宣化上人:为什么要学习《华严经》

杨维中教授:论《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佛学思想

华严经讲话 十二、无量之回向

第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华严经》的内容

《华严经》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魔摄持、十种舍离魔业

华严经讲话 七、净心之功德

海云继梦:学华严经学佛为什么要毕生做下去

净土法门法师: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华严经)

《华严经》法句

《华严经》精华70句

五时佛经串讲08--华严经信分03毗卢遮那品

佛陀留给中国最大的遗产,是《华严经》

海云继梦:华严经经首 第三卷

 
华严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一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讲题: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日期:2009.5.24-2009.5.30

  片数:共4片(本片为第1片)DVD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翻开《楞严经讲义》,[丑二 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分二)]

  [寅初 总标即妄即真]

  [二 别明即妄即真 (寅初分二)]

  [卯初 明幻化相即真 二 会四科法即真 今初]

  这个四科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五阴一科,六入一科,十二处一科,十八界一科。那么,讲这里为什么没有包含七大呢?因为七大的名词有一点不一样,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统统称为: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七大不是这样,七大,譬如说火大,就是: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水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风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所以,他这儿讲四科,就是讲到十八界。底下这一段,这二个月的课程,是开悟的关键,能不能见性,就看这二个月的课程。如果你经文都听得懂,注解一点都不生迷惑,听经闻法的时候,没用意识心,没有不解的地方,完全不迷惑,就表示你是见性的人,没有一句听不懂,那么,你就是跟诸佛菩萨一鼻孔出气的人,是不简单的人!

  底下,会通四科,即性常住,[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说:阿难,你到现在仍然不明了,一切缘起的浮尘,诸幻化相,为什么叫做幻化呢?因为都是颗粒微尘所组合的有机体,其实并没有真实性。当处出生,当处的缘起就是出生;随处灭尽,因缘散了就灭尽了。这个最重要的关键在哪里呢?叫做幻妄称相,为什么叫做相呢?因为它是虚幻、是妄、是缘起性、是空性的、不实在性的,求取体性不可得,叫做幻妄称相。只要是相,统统叫做妄,一个颗粒微尘是妄,一朵花是妄,桌子、椅子是妄,乃至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只要是相,它就是妄。所以,佛弟子要认识的是什么?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就是要认识相中的性,相中的性才是真正我们要找的。妙觉明体就是真心,修学佛道就是要找出这一颗真心,它是幸福的关键、是解脱的关键、是智慧的关键、是了生死的关键、是一切修行、道的关键,全部在这一颗真心,你说开悟重不重要?

  [此下会通四科:五阴]、称阴,是因为它覆盖的意思。称[六入]、就是因为外面的六尘,由六个地方进入,而染污我们的清净心,所以叫做入。譬如说色尘透过眼根,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所以,这个叫做眼入;动、静二种声尘,由耳根而入,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当然,这个还分能所,角度不同,眼根也可能变成能,譬如说眼根能够缘色尘,色尘是被动;但是,如果站在能染污的话、站在能缘,就是眼根攀缘色尘;站在能染污,就是外尘为能,眼根为所,所以,这个互为能所,看站在哪一个角度。所以,六入就是由外尘来透过六根,而入于心中,染污了我们清净自性,所以称为入,来入于我们的心。

  [十二处]、就是六根,还有六尘。[十八界,一一诸法,观相生灭全妄],所以,这个佛法,它就是把复杂的人生跟宇宙,归纳成简单的理论,让你更容易下手。尽归人生、宇宙,就是生灭、就是无常、就是缘起、就是空,就这样子。[论性即妄皆真]。如果讲本性的话,因为妄本空,统统是真心的显现。[上科无有结文者,正因上科所显,见精相妄性真,但约近具根中],就是在根中里面去讨论。其实可以扩大,[实则量周法界],意思就是整个法界尽是如来藏性,整个虚空宇宙,其实就是你的财富;只是因为你执着,愈执着的人就愈贫穷;愈不执着的人就是愈富有。为什么?把胸量一直扩大。一直执着的人,只要一点点小事情,他就享受不到生命,不管你多么的有钱,或者住几层楼,或者是有什么名牌,没有用的!这一颗心,你没有找到解脱的思想,就是让你轿车啊、美女啊、房地产一大堆,得不到幸福,因为幸福从这个地方得不到。真正的幸福来自一颗解脱的心;真正幸福来自一颗智慧的心;真正幸福来自一颗佛陀的心,快乐从懂得分离开始。

  实则量周法界,[遍为诸法实体,故与会合融通,摄事归理,会相入性,以明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文乃一气贯下,是以不结。从此不复称见精、见性之名,改称为如来藏,妙真如性]。为什么改称如来藏,妙真如性?因为它是一切法的总合体,六根会入,就是如来藏性;六识会入,还是如来藏性,就像百川纳归大海,如来藏性,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没有一法不是在如来藏性里面转,不是如来藏。没有一法能离开如来藏性而起作用;只是因为我们真正的真心的作用失去了,而都是用妄,夹带无明,无始的见病在作用。[见性约一根是别,藏性摄六根是总,但是总、别异称,实无异体耳]。体性是一的。

  [此科紧承上文,不但见精相妄性真,乃至一切诸法,无不皆然,即一切幻化之相,亦复如是,因汝犹未明了,今当为汝示之。浮尘者虚浮不实之尘境]。为什么叫虚浮不实?追求到快乐的尘境,痛苦它就来!就像我看到今天的报纸,韩国的前总统卢武铉自杀,贵为总统,叱咤风云,不可一世,而今安在哉?《赤壁赋》里面讲的:而今安在哉?现在在哪里呢?就可以知道,世间人说追求权力、名利、快乐,其实是追求痛苦,因为它是生灭的、是缘起的、是幻化的。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内心去找快乐,不是往外的。[无而忽有曰幻,有而俶灭曰化],无而忽有,世间就是这样子,比如说我们没有这个讲堂,缘起了,突然就有了;有,其实是幻化的,它是缘起性的东西。有了,又刹那生灭了,一下子,师妈走了、往生了;再过几年以后,我也走了;再过几年以后,法师也走了,一个一个走了,居士一个一个走了。

  那一天我们那亲戚来说,我舅舅的儿子,突然猛爆性肝癌,死了!他也是念建中的,年纪比我小,突然听到,我吓一跳,我说:前一阵子才来看我啊!那一天突然听到走了,五十多岁而已。常常听到今天那个人往生,明天那个人往生,后天那个人开刀、大后天那个人突然车祸,再过几天这报纸:哇!儿童怎么样,又被他爸爸、妈妈打死,这一下子就消失的生命,速度快!所以,学佛它不能等待的,它不能等。有而俶灭叫做化,[如空华、镜像、梦境等]。如空中华、如镜中像、如梦中所现之幻境。空中本来没有花,因为眼睛有毛病,看到空中花;镜中像,镜中像没有实体,它只是影像而已,如梦中之境,梦醒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当(去声)处出生,生无来处;随处灭尽,灭无去处;不过徒有幻妄名相而已],一切众生都在追求虚幻的东西。[全无实体可得。称即名也,上明相妄。其性真为妙觉明体者:其字指一切浮尘之相,性即相中之性,相虽妄而性元真,此明性真。以浮尘幻化之相,相不离性,其性即是众生妙觉明体;无相而能现相,故谓之妙。虽现诸相,乃是本觉湛明之性,而为诸法所依之体,即此至虚幻之法,本来无体,今明无体之体,即是妙觉明真体];为什么叫无体呢?相是无体性的,真心是有体性的;相看得开,有体性的真心就显现、妙觉心就显现;你不能说连这个般若涅槃妙心都没有,那怎么修行呢?所以,这个是真体。

  [如虚空华,虽至虚妄,华体即是空体。举此至虚之法为能例,例明下文,阴、入、处、界,似实有法,令其比类发明,令知一一相妄性真],这一句话就是关键,相妄当体即空,真心就显现。换句话说:相看不开的人,没有办法入佛的境界,动到一念贪,你与佛隔绝;什么事情起嗔恨心,使嗔恨心不断,你与佛隔绝;嘴巴不清净,是非恩怨不断,你与佛隔绝,因为相是妄,你看不开啊!对不对?做法师的人,看到别人出名、得到大供养,心生嫉妒、不满,这个人离佛太遥远了!因为不懂得随喜,不懂得佛的心,看到愈出名的人,看到别人愈有成就;看到别人得到大供养,心生欢喜;喔!佛教又出了一个人才!随喜这样赞叹,这个比丘的心就接近佛;这个比丘尼的心就愈接近佛。出家人,这个随喜功德是很重要的,我们自己不行,我们谦卑,很好;但是,看到别人比我们有成就,我们赞叹。

  相妄性真,诸位!禅宗里面有一句话非常非常的重要,叫做解缚从心,无关余处,这一句话可是生死的关键、修行的关键。解,要解脱;[缚]就是束缚,要解脱跟束缚是从心下手,无关余处,跟相没有关系;也不能说完全没关系,意思就是不着相,相空,性就显。所以,解缚从心,无关余处,你真的要入修行吗?要入佛的三昧吗?要开佛的智慧吗?要明心见性吗?就是从心,无关余处,这是关键。所以,认识这一颗真心,比认识金钱还重要,认识金钱不一定会得到幸福,不一定啦,也许你有钱会很幸福;但是,认识了这颗真心,有钱、没钱都幸福,我就知道这个是幻化的。什么是佛?用最少的欲望,最少最少,最极少的,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用最少的欲望,只要能维持这个色身的能量就行,然后把精神领域、智慧升华到最高点。所以,佛无所求,一个人做到这样子,哪一个不解脱?对不对?令知一一相妄性真,[即事即理也。初明幻化相即真竟]。

  [卯二 会四科法即真]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为什么要加[虚妄],因为本来不生,现在缘起你讲生,告诉你:生当体即空,就是无生,所以,生是虚妄的。记得,假借因缘而生,就是妄生;假借因缘而生的,是虚妄而生;假借因缘而灭的,也是虚妄而灭。换句话说:这个世间,从人生跟宇宙观当中,无一法不是幻化的,没有一法不是缘起的。这个世间、人生,没有一种东西它是永恒、实在的东西,都是不可靠的东西,只有靠自己的真心跟智慧。

  [如是指法之辞,紧承上文,如是至虚幻之法,尚且相妄性真,例显世间所有诸法,乃至阴、入、处、界,皆如是也]。乃至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尽如是,[诸经论中,多皆阴、处、界三科,惟此经加六入一科,因为圆通法门,推重根性故也]。从六根性下手,[诸法虽多,四科之中,科科收无不尽,以一切诸法,总不出心、色二法,因对机],[机]就是根器,因为要对根器,开示不一样。[开、合故],[开]就是广说,[合]就是少说。所以开,开色,多说一点色法;合心,少说一点心法;开心,多说一点心法,譬如五蕴——色、受、想、行、识,心法就四个,受、想、行、识就四个,合色,就变成一。开就广说,如果要广说心法,少说色法,叫做开心合色;如果要广说色法,少说心法,叫做开色合心。

  [广、略有异]:就是广说和略说有所不同。[一、为迷心重迷色轻者],迷心,对心法比较不了解的,就多说一点心法;对色法比较不执着的、比较不迷惑的,就少说,所以叫做[合色]法、少讲,把色法集合起来,一切法有形相的统统叫做色;但是,多说心法[开心],就是把这个心法多讲。[合色法为色阴;开心法为受、想、行、识四阴],就是心法广说了。[乃说五阴。二、为迷色重迷心轻者],对这个色法比较不解,对心法比较了解的,迷的没有那么重的,因此就[合心、开色,合心法为意根];意根就是代表一切心,在唯识的名相叫做第七意识,也就涵盖一切心法了。[开色法为五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六尘],就是色(色尘)、声、香、味、触、法。[说十二处],说十二处的意思是说色法:五根加六尘有十一处;而意根就是心,就只有一个,叫做合心开色。[六入亦然],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只有意是心,眼、耳、鼻、舌、身是色,所以,六入亦然是什么意思?就是开色合心。[三、为色、心二迷俱重者],对色法也迷,对于心法也迷,那就开的更微细,讲多一点。[心色俱开,开心法为意根、六识、七种];意根是一;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开心法为意根加前六识,总共叫做七种心法。

  [开色法为五根、六尘]、五根六尘加起来就是[十一种],这是色尘、色法。上面的加七加十一就是[说十八界]。简单讲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四、为心、色二迷俱轻者,心、色俱合,但说二法],就是色心二法,[皆可收尽一切诸法]。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个世间,不是精神就是物质,色法就是物质,心法就是精神,就这么简单。但是佛教讲的心法、色法非常的微细,不同于物理或者是化学家所讲的。但说二法,皆可收尽一切诸法,[此四科法,合上一切幻相]。为什么讲幻相?只要是相,上面一定加一个[幻],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哪一种相,它不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就像我们这个色身,也是细胞所构成,骨头有骨质的细胞;血管有血管的细胞;头发有头发的细胞,它就统统是细胞啊!

  拿出讲义:万有就是一切法,这个[有]就是法,万法。这个万法如何来归纳呢?把它归纳起来;因为我们这个不是今天所讲的重点,这个是唯识学里面讲的;但是,因为我们这样才有办法辅助今天的更容易理解,所以列出来。因此不能耽搁很多的时间,就稍微注意一下听。这个心称为心王,叫做心王八识,或者是称为八识心王,意思就是心王有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我们称为心法,或者是心品,我们常常称为八识心王。简单讲就是缘外境的精神主体性,就是心王八识,或者称为八识心王,就八。心所,有五十一心所,有受心所、想心所,因为这两个特别的强,任何一个人接触到外境,一定有种种的感受、一定有种种的妄想,所以,这个受、想各别列出来,就是二个心所;那么,这个行蕴就是四十九心所。好,心所犹如大臣,心王犹如国王,国王出去,旁边一定有大臣,没有说可以让国王单独出去的。眼睛见一切色法,一定会动念,看你动什么念?譬如说我今天眼睛看不顺眼的,这心所,譬如嗔恨心就起来,就配合心所;耳朵听了一句不顺的话,嗔恨心就起来,心所的嗔心所就起来。如果这个人很有善根就不一样了,他内心里面想说:我要来听慧律法师演讲,这个《楞严经》难能可贵!来,眼见佛像,耳闻正法,内心里面产生慧心所,还善根心所,叫善心所发现,这个人接触到三宝,时时刻刻都是善,绝不容许去造一点恶。所以,国王一出现,善良的大臣就跟在旁边,叫做善心所配合心王演出,国王出门,这个大臣一定跟在旁边;问题就是这个大臣跟的是治国的良臣,还是害国害民的奸佞的大臣,就看你怎么跟了!跟着贪嗔痴,这个是奸佞的小臣,这个国王完蛋了!八识全部染污了,它四周围大臣没有一个会忠心耿耿,没有智慧的心所、没有定心所、没有善根的心所、没有惭愧心的心所,你想想看,这个国王怎么会好?所以,国王会配合大臣,这个心所有五十一心所,有好的心所,有很恶的心所,恶知见的心所,像外道他就是恶知见的,没有正见,没有智慧。听经闻法就是慧心所配合八识心王。

  色法十一,所以,8加51再加11,色法是十一。色法——五根、五境、法处色(法尘)。五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也是属于色法;五境,就是五尘,色境就是色尘,声、香、味、触、法,五境就是五尘境。法处色——半分心法,半分色法,叫做法尘。因为这个法尘是前五识落谢的影子,落下来的影子,残留在意识里面。所以,是由色法(半分的色法),引起内心里面的分别,所以一半是意识心,一半是色尘,因为这个法处色是第六意识以一切诸法为所缘。简单讲:法处色就是我们所讲的精神作用,种种的受、想、行等等,这个叫法境。法处色虽然它是色,可是,不是外面那一种色,因此叫做半分心、半分色,一半一半,所以,称为法尘。前五识攀缘五尘落下来的影像,内心里面自我分别,也借重色尘、也借重心意识,所以,半分心、半分色,叫做法处色,叫做法尘。所以,色法就是五根跟六尘的意思,五根加五尘(就是五尘境),加法处色,五加五加一就是多少?就是十一。

  不相应:二十四不相应法,也不是心王,也不是心所,也不是色法;但是,是由色法、心王、心所三位假立而成,称为心不相应行法。譬如说时间,本来就没有时间,是因为我们假借色法:地球的运转,心王跟心所的分辨,变成创立一个时间的概念。所以,时间它是一种概念,空间它也是一种概念,叫做心不相应行法。这个我们在《百法明门论》里,讲得很清楚了,今天的重点不是在这个地方,所以就简略提一下。无为法:无为法就是六,有六种无为法。诸位!都加起来,心王:八;心所:五十一;色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8+51+11+24+6,刚刚等于多少?一百,就叫做《百法明门论》,就是百法。

  色、受、想、行、识,色法就是五根、五境、法处色;心所,就是五十一心所,把受心所、还有想心所,特别的强烈列出来,还有行,就是四十九心所,行蕴四十九心所,心不相应行法就是行蕴里面的。再来,识心所就有八识。诸位看,色、受、想、行、识,色是色法,受、想、行、识是心法,在色受想行识旁边写:五阴。受想行识就是写一个:心,合色开心,合色为一,开心为四,就是五阴。色法是十一,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入,眼、耳、鼻、舌、身,这是色,意根是心,在六入的旁边写:合心开色,合心法为意根,开色法为五根,六入,眼、耳、鼻、舌、身是色,意根是心,叫做合心开色,合心为一,开色为五,一加五等于六,就是六入。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法境——十二处:合心开色。为什么写合心开色呢?合心根为一,就是意根;开色有十一,开色法。好!念一遍: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是色;意根,这是心;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法境,这个是色。所以,十二处合心开色,合一个意根,开十一个色法(五根加六尘),五加六就是多少?就是十一。十二处的底下,里面有七、八识,这什么意思呢?就是由第八意识变现出来的身根,第七意识执着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所以,身根是怎么来的?就是第八意识变现出来的,本来无我,但是,第七意识强加一个[我]的概念,所以叫做:第七意识的见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换句话说:见相二分本来来自自体分;可是,强烈的加一个我执,还有法执,那么,身根就显现出来,就是七、八二识变现出来的,叫做身根;叫做根身、器界、种子嘛!那么,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称为前六识。

  这个意根有二重含义,如果说站在前六识,一个归纳,合心开色,这个意根就表示只是意识;如果说站在唯识的详细的八识来分析,那么,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意识就叫做意根,在这个时候的名词,意根就是第六意识的依靠,第六意识的根,意识的根称为意根,这个时候是指第七意识;而在这个地方,它是指前六识,只是方便说:意根。因为前面: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都有一个[根],所以,在这个意根是指意识,不是指第七意识,这个要特别注意。

  十八界——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法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最钝根、最差的根器的人,佛统统开,色心二迷,俱开,色心二迷的人、很重的人,心法跟色法统统开。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是色,就是五根;意根,这是心,就是一;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法境,这是色,色就是六,六尘;最后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是心。前面眼根到身根,色就是五,就是五根;意是心,是一,就是意根;色境就是法境,这色法是六(六尘);眼识到意识,心法就是六(六识),五加一加六加六,就是十八。心法总共多少?意根一个,还有眼识到意识有六个,所以,心法是一加六,等于多少?七。色法是五加六(五根加六尘),等于多少?十一,十一加七就是十八界。

  看《楞严经表解》,心色开合表,为迷心重者说五阴——一、色就是色法;受、想、行、识归纳成心法。为迷色重者说十二处,十二处——六根(就是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只有[意]是心法;色、声、香、味、触、法,是色法,前面五根加六尘就是十一,十一种色法,一个心法。第三、为心色俱迷者说十八界——六识、六根、六尘,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那么六识,还有六根里面的意根,总共加起来七,这是心法。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前五根,还有六尘,五加六,色法就是十一,十一加七就是十八界。为心色俱不迷者,就是比较轻一点,就只要说:万法都是心法跟色法,万法不是精神就是物质,说心色二法,即可了知。

  好!现在再来看原来的经本,这下来就好谈了,要不然,什么是开?什么是合?就会很迷糊。有了这样的基础,再讲下来就非常的快。

  [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者:即指四科],四科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心、色诸法,不离因缘。先约心法释:夫真心绝待,寂湛常恒,不假因缘;而六种染心,虚妄生灭,必借因缘]。六种染心,这个在《大乘起信论》讲得非常清楚。[一、以真如不守自性为因],诸位!这一句语病非常严重,真如如果会不守自性,成佛以后就会又再变成众生,这一句语病非常的重!你只能说,祖师大德为了说明无明一念不觉,所以,不得已作如此的开端来解释,那么,无可厚非。是为了解释最初的一念妄动的无明,所以,不得已只好讲:真如不守自性。真如不守自性,那成佛以后,就有一天会变众生,不守自性就变众生,守自性又变佛,变佛以后又会不守自性又变众生,所以,这一句有语病,语言、文字就不是见性,真如,从来不生、从来不灭;从来不增、从来不减;从来不生、从来不死;从来不迷,从来不悟,问题是你有没有发现。真如不会不守自性,就象虚空,无量亿劫来,它老是站在那边,问题你有没有去发现。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诸位!看看这里我举个例子,真心绝待,不假因缘,真如不会不守自性。看这里我比喻,开不开悟看这个关键,在这里。我现在拿着个杯子,这个杯子里有什么?有虚空对不对?这杯子里面有虚空。我的杯子捞一下,把这个虚空捞一下,拿到左边来,诸位看:我从右边装了虚空,拿到左边来,杯子有没有虚空?有。好!我把它倒下来,你有没有看到虚空掉下来?为什么虚空没有掉下来?你不是承认我盛了一个虚空,拿到左边来?盛了虚空,右边虚空有没有少一块?我在右边挖了虚空,拿到左边倒下去,你有没有看到虚空跑出来?没有!虚空从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管你用哪一个杯子,大、小,它永远就是这样。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虚空从来不增,从来不减,虚空有没有不守自性?有没有因为杯子大跟小,变大变小?没有!如此才是见性、佛的心。

  学佛的人很容易被语言、文字误导就是这样,这一句就是语病。真如会不守自性,成佛以后还是会不守自性啊,真如是从来没有增减、生灭的,不会不守自性的,都安住在它的本位,无论你相怎么变化,虚空从来没有增减。知道吗?好,这样来体悟。喔!原来这一句仍然是问题。是的!所以,看经典,一定会死在经典里面,因为经典是文字,不是悟道的人心性流露出来的法。那以前祖师大德应该讲是慈悲、方便。这一句有没有语病?真如不守自性?佛有没有真如?佛当然有真如。如果有一天佛的真如不守自性怎么办?又变众生了,那糟糕了!好!

  底下也是语病,[无明风动为缘],无明风,意思是风一动,无明就产生,风动就是境界。无明象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无明风一动,[因缘和合]。风不动的时候叫做真如,风动的时候叫做无明,那请问你:风什么时候才会不动?这个又是一种生灭的法,要诠释绝对的真如自性,这个仍然是语病。[于如来藏海,妄有三种不相应染心生]。为什么叫做不相应染?诸位,在这一段虽然有语病,只能说:他为了解释一念无明,最初那一念妄动的无明,作如此的分析,因为语言也只有这样,已经尽力了,只能这样理解!知道吧。所以,观念要听师父的,语言,我们就按照他写的去解说。

  妄有三种不相应染,什么叫做不相应染?会染污,可是不相应,不相应的意思是说:不跟外在的粗的境界相应,完全都在内心里面的妄动、微细的妄动,不与外境相应,完全是在内心里面。这三种不相应染,在《起信论》里面讲:叫做根本业不相应染、能见心不相应染、现色不相应染。什么叫做根本业不相应染?根本业不相应染就是最后的无明,最初一念无明,如来才有办法破,叫做如来地破,今依无明而有,叫做根本业不相应染。二、叫做能见心不相应染,就是说微细到内心里面能执着那个见分,微细的见分,不是面对粗境界的见分,是面对内心那一种能所的精神执着心,叫做能见心不相应染。意思就是:那没办法观察,除了佛菩萨,能见心不相应染,要九地菩萨才有办法破。意思就是那些微细的执着,要到九地菩萨才有办法破。

  再来,现色不相应染,现色就是妄现种种的境界,叫做现色不相应染。无明业相是相分,能见心不相应染是见分;现色不相应染就是说:这个境界这样显现出来,你却不知道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完全是心性所显露出来的,不知道那是唯心的境界,叫做现色不相应染,也就是说难以觉察,这个要到八地菩萨以后才能破。好!妄有三种不相应染:一、根本业不相应染;能见心不相应染;现色不相应染,这三种不相应染。

  [二、以业识内熏为因],就是微细熏到更粗的境界,叫做[境界风动为缘],境界就是大家可以感受得到的,有能缘、很清楚的粗糙的外缘。[亦是因缘和合,于第八识海,妄有三种相应染心生]。相应染心就是比较粗,众生很容易可以感受到,一、叫做执相应染,二、不断相应染,不断就是众生的染污从来没有间断过,众生的执着,到死放不下。执着名、利、色,夫妻的恩爱,财富、房地产、汽车,乃至于彼此不愉快的事情,兄弟不愉快的事情、分财产的事情,一直到死,你断不了!没有办法断,因为众生不晓得什么叫做放下。三、叫做分别智相应染,这个[智]不是智慧的智,叫做分别心,这个分别心是从来没间断过的。换句话说:相应染就三种,执着相应染,执相相应染是绝对不会停止的;二、不断相应染,就是不间断;三叫做分别智,就是分别心的相应染,看什么执着什么、看什么分别什么,看什么不断的执着、不断的分别,这种相应染,对外境的执着分别,从来没停过。

  我们对生命不了解,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因为没有智慧,我们的生活,一个人一辈子没有听到佛法,他的生命只有两个字:煎熬,日子不晓得怎么过,到最后,逼到最后没办法,就去死,要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自杀?歌星、影星到最后得重度忧郁症!你看韩国的影星也很多人自杀,得忧郁症,为什么?就是没有佛法啰!所以,世间要有因缘听到任何一句佛法的人,这个人是非常幸运的人,因为他知道如何来解脱息。幸福从心的解脱而生、从智慧而生,不是从金钱。金钱能用于一时,金钱能用于一世;可是智慧不一样,智慧能用无量劫、无量世,因为它叫做法身慧命。所以在座诸位,你坐在这里,哪怕一堂课,绝对功不唐捐,听得懂、不懂都已经熏成八识的金刚种子,生生世世一定会开花结果。

  [次约色法释:夫佛界真善妙色,性本清净,不假因缘;而九界依、正],除了佛界叫做九界,六凡、三圣就是九法界。依、正[虚妄生灭,必藉因缘。一、染法以种子为因,现行为缘,熏彼事识],事识就是相,在相里面造作,叫做事识。就是身、口、意的意思,身、口、意拼了老命造业,从来没停止。[妄有六凡法界,染色生]。我们这个世界就是污染的世界。[二、净法以本觉内熏为因,圣教外熏为缘,熏彼业识,妄有三圣法界,净色生]。所以,佛菩萨住的地方跟我们的地方是不一样的,他住的是净土,我们住的是秽土。这个地方坑坑洞洞,全球暖化很严重,暖化非常严重了!为什么非常严重呢?因为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能开采的很有限,象捕鱼的人大量的捕捞,使生态破坏平衡。人类为了栽种,砍伐森林;砍伐森林以后,一下大雨,泥土没有办法含水,没有办法留住水分就冲,冲的时候会刮掉表皮的土壤,流到大海,把营养的、能够保湿的土壤全部刮到大海,剩下来光秃秃的一片,没有办法保水,破坏森林!森林就是整个地球的冷气,它会调节温度;森林就是地球的肺,一个人的肺是呼吸的地方,整个地球的森林被破坏,它就是肺部会坏掉。森林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是人类活命的地方、是降温的地方,森林如果保住了,它可以含水,因为树叶可以承受很多的水分;现在树木全部砍掉了,一下雨来,花草树木没有,树木不能承载,全部掉下来,掉下来的时候,这个水变成洪水,洪水就开始冲,人类就被淹没,死的死,逃的逃!

  不幸的事情一直产生,大地它一定会反扑!这个整个循环,今天报纸登的,北极的冰帽,从卫星照下去一直在崩塌,而且融化得非常严重!南、北极融化很严重,冰帽消失的时候,它没有办法反光,知道吗?什么叫没有办法反光?譬如说南、北极全部都是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的冰冻层,冰帽,阳光下来的时候光线会折射出去,这些冰帽如果没有的时候,那会很惨!冰帽融化,阳光照射下来会吸热,海水会吸热,冰会融化更快。吸热以后温度上升,全世界的珊瑚没有办法活,珊瑚对海里面温度最敏感的,海水只要上升一度、二度、三度,要存活很难!如果海水温度上升六度,这个地球所有的珊瑚全部都要死掉!珊瑚美化整个海底,是鱼类食物和家的地方。没有珊瑚,鱼类没有家,食物渐渐没有,为什么?海底温度愈高,含氧量就会愈少,会产生毒气,没有办法含氧气,鱼类没有办法活!

  譬如水缸里面正常温度养金鱼的话,这个鱼会活。如果一直给它加温,你看这个鱼会活吗?当然不会活。大海的温度一直上升,藻类释出毒气,污染的地方就会产生大量的水母,水母把鱼统统吃光光,人类在食物链的最顶端,人类也没得吃!看动物频道和新闻报导就说:所有的物种现在最希望的一件事是什么?最渴望的一件事情就是把人类杀掉!人类会制造二氧化碳、会制造工业废水、会滥砍树林、丛林,使这些栖息地一直破坏。人类的人口一直膨胀,为了填饱肚子把丛林砍掉,种大豆、香蕉、橄榄树,制造橄榄油,种椰子,那个没有办法含水的,那个根很浅的,没有办法伸入地底下的,保不住地下地层的水份,没有办法!种这些根很浅的,大水一来就没有了!所以,人类为了活命,把丛林的大树砍掉,变成人类栽种的稻、米、大豆、橄榄树、香蕉等等这些。所以,我们这个地方是秽土,讲到这个地方顺便分析一下,大地一定会反扑的!

  [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者:亦先约心法。若众生依本觉内熏,发起始觉之智,于所缘境,不执实有,离一切法差别之相,则境风既息,识浪自澄,因缘别离,三种相应染心灭;若更了知一切心念,皆依无明而有,由无明不觉,生起三细],三细的[细]就是难以觉察,前面讲的:业相、转相、现相。[皆是不觉之相;无明不觉之相,不离本觉之性,则无明风息,觉海波澄,因缘别离,三种不相应染心灭。上之生灭心法,摄尽五阴中后四阴,六入中意入,十二处中意根处,十八界中意根及六识界]。

  [次约色法释:若众生始觉有功,了知身、心、世界,无我、我所,则观智现前,事识已转,因缘别离,六凡染色灭;若更了知,不但生死染色本空,即涅槃净色亦非实有,则无明梦破,业识还源,三圣净色亦灭。上之生灭色法,摄五阴中色阴,六入中前五入,十二处中前十一处,十八界中六尘及五根界]。

  [总论心、色诸法,唯心所现。本经云:‘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又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俱属依他起性],依他起就是缘起。[依他似有],缘起似有,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子。我们现在,人生、宇宙,尽一个宇宙都是缘起,缘起就是依他起,依他起就是似有,但是非有,求其本体确实是空。[观相元妄],好好的了解佛陀的那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于本无生灭中妄见生灭];为什么叫妄见生灭?因为动念,动到执着、分别的念,就把内、外四大全部切割,一点都不慈悲,只想杀生,取众生的滋养自己;只想偷盗别人,拿别人的东西来变成自己的拥有,所以,杀盗淫妄酒从来没停止过。[合能例中,幻妄称相,若执实有,则成遍计执性],遍计执,简单就是:缘起幻相看错了,还加上一层执着,本来是圆满的清净自性所影现出来的缘起假相,他却把假相当作是真相;遍计,[计]就是执着,遍计执性就是遍计所执性,这个遍计就是到处,没有一处不执着,叫遍计所执。把缘起、幻化的缘起生灭性,误认为是有追求性,所以,追求到最后是空幻的。[若能了知,依他起性如幻,遍计执性本空,则当下即是圆成实性矣]。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你完全不知道这些生相、灭相、去相、来相,其实本不可得,完全都是在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所显现的幻相的生灭相。如果说用这样来比喻,譬如真如自性它是一面镜子,你如是这样照镜子,这个外相显现到镜子的中间,它只有影像,但莫住着。你看镜子照这个相,你摸摸镜子,镜子有没有相?没有!可是,就是会影现到镜子。人的心如果清净像镜子这样子,一样这样照相,一样不执着,很清楚的种种相显现在镜子当中,镜子不执着,也没有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种种的相显现,镜子不颠倒,所以,心净如镜,慢慢的体会看看。

  [上明相妄,此论性真。以身、心、世界,乃属依他起性,从缘生灭,虚妄无体;然当知妄不离真,全体即是圆成实性。按唯识三性解,依他起性如绳,圆成实性如麻],麻就是制造绳子的。[绳依麻有],绳子是什么造成的?当然是麻,没有麻,哪来的绳?[故曰依他,离却麻即无绳可得。若于依他法上,不了如幻,更起遍计执性,如夜间见绳],晚上看到一条粗粗的绳子,误[认作是蛇]。吓一跳,叫[遍计执性,情有理无];情有就是一般执着,噢!那是一条蛇。事实上它不是蛇,理无,事实上没有蛇,只是一条绳子而已。我们看的缘起性好象有,事实上它是没有,因为万法无体性。[依他起性,相有性无];追求分析其体性,空无自性。[相有是幻有,性无乃本无,此明无性之性,即如来藏性。 生灭去来,乃指心与器界,似有生灭之相;众生根身,似有去来之相;相依性起,不离当处,如空]中[华、镜]中[像、梦]中[境,华性即是空性,像体即为镜体,梦人本属醒人],只要你醒过来,还是那样的人。[众生迷而不觉],所以,晚上做梦的时候,虽然是在做梦,醒来的时候,还是原来那个人;我们今天迷了,有一天悟了,还是原来那个如来藏性,并没有二个如来藏性。[故曰:‘殊不能知,身心世界,生灭去来之相,本即如来藏性也]。’

  禅宗祖师讲的那一句话,八个字,体会得出来,哇!一辈子都受用不尽:修学佛道,守心第一。一针见血!心,守住这个心不起妄,你想要修学佛道吗?守住那一颗清净心,不被污染。但莫污染,别无圣解,就这样子,说佛道很难,也很简单!

  [如来藏,即众生同具本觉性体。本觉者本有之佛性,众生迷位,本觉在缠],在缠就是束缚了。[此性隐而不显,如来之性,含藏众生心中,故曰如来藏。又即不生不灭之真如心,一切如来,恒沙净德,无不含藏于此,故曰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即藏性德相。本无去来曰常住;不属迷悟曰妙明];为什么不属迷悟呢?因为加一个悟,就头上安头了。[本无生灭曰不动;无处不遍曰周圆;合此四德,为妙真如性。妙者不可思议之谓也,以其全妄即真故,一切皆如故,无有一法不真],因为开发了如来藏性出来,万法都在如来藏性当中。[无有一法不如],这个[如]就是毕竟空,没有一法不是毕竟空,[如]就是空。[合能例中,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法华》所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也]。任何的法都安住在它的本位,因为它与空相应,是不二。世间相常住,世间相看起来是生灭,其实是常住的空性,叫做世间相常住。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相是妄,相妄本不可得,相不可得就是性。

  [上明妄元是真,此明真本无妄。由不知万法唯心,宛见差殊,而有彼此去、来,圣、凡、迷、悟,始终生死等相,犹如翳眼,妄见空华]。诸位!这个很重要,好!为什么去来、圣凡、迷悟?这是面镜子例如我们的清净自性,本自具足!这是灰尘,安一个去,镜子上面多一粒什么?灰尘。安一个来,镜子上面又多了一粒灰尘。说:我是凡夫太自卑,镜子上面又多了一个灰尘。说:我是圣!诸位,性相本来一如,还有圣吗?安一个圣吗?对凡夫才讲圣啊!对不对?性相一如,说:我是圣,镜子上面又多了一粒什么?圣,叫做头上安头,圣本不可说,平等性相不二,还安一个圣,又着圣见;安贤着贤见;安凡夫着凡夫见;安悟着悟见,清净自性里面本无如许多见,安什么都不对!所以,不可以安,去来、圣凡、迷悟,都不可以。

  [然既知相妄性真,于藏性真常之中,求其去来等相,了无所得;如梦行千里,一经醒寤,不离床枕,岂有去、来之相可得哉?如迷东为西,忽然有人指示令悟,岂有迷、悟之相可得哉]?在迷的说迷,悟了以后,不着一个悟。[如梦生人间],就象做一个梦,从出生来到人间。[自少而老,报尽命终],说实在话,[岂有生、死之相可得哉]?所以,为什么要悟父母亲未生前本来的面目?爸爸、妈妈没有生你的时候,你在哪里?没有!现在有也是等于没有,所以,生是幻、死是幻、病是幻。对众生来讲,这个可都是真的,因为你的能力有限。

  比如你现在五脏里面有一个要开刀的,譬如说肿瘤要开刀,很痛很痛,它是幻没有错,可是,我们人类的能力,所能承受的痛苦的能力他有限,这个时候就必须借重医生了。虽然我们讲是幻,只是叫你看透,不是说叫你不过现实的生活。现在的生活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你难道可以说胃生肿瘤,或者子宫生肿瘤,或者脑瘤,你不开刀行吗?不行。只要投胎成人,他所能承受的这个力道就有一定,虽然我们佛性是珍贵的,可是,我们受业力的牵引,因此这个人所能受的撞击有限的。一个人如果车子开快,碰!没有了,生命消失了!为什么?你是业力所生的这个色身,我们的能力它就是局限在这个地方。你也没有办法像鱼跳进去水里面生活,因为你是人,你的业感缘起就是这样子。

  一出生你的能力就受限制,不是佛有大神通,飞行自在,大神通,你没有办法。千变万化,你杀不了佛,我们人没办法,人一出世,他就这样子而已。所以,正常的生活、吃、睡,不要受到伤害。譬如你这个人在烧热水,不小心打翻了,你皮肤所能承受的烫的,一百度下去,烫伤了!你要赶快送医院,为什么?业力幻化的色身。所以,虽然是幻化的色身,你就必须要好好的处理,没有办法超越你的能力。说:我不看医生!没有办法的就是要看,该怎么处理就应当怎么处理。

  [迷、悟二字,约义乃在于心,约人即是圣、凡,约法即生死、涅槃。迷、悟在人,理中实无迷悟。此合上能例中,‘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故无所得。此中数节之文,与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若合符节,其意会之自明。初总明即妄即真竟]。

  [寅二 别明即妄即真 (分四)]

  [卯初 会五阴即藏性]

  [二 会六入即藏性]

  [三 会十二处即藏性]

  [四 会十八界即藏性]

  [卯初分二 辰初 总征 二 别释 今初]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上总以取例,下别为显示。先显示五阴,全妄即真。色、受、想、行、识五阴,本是世间有为之法,一旦许即藏性,故须征起,而释明耳]。这是二乘人所一直要丢弃的,而佛陀说:五阴身就是佛身。那就太珍惜了,原来我们这个色身就是佛,即身就是佛,身心就是佛,太不可思议了,就大大的转折!二乘人认为这是不净、是苦的、是空的、是无常的、是要丢弃的。而佛陀说:这里面有珍贵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你就是佛,化消极为积极,所以,大乘是非常积极的。

  [阴者盖覆义,盖覆真性故。新译为五蕴,蕴者积聚义,积聚有为故]。积聚就是五种合在一起,集色、受、想、行、识五种,叫做积聚。[今欲解释,须取二译,其义方足,谓积聚有为,盖覆真性。对下三科,此为迷心重,迷色轻者说也。本如来藏者:谓五阴之相虽妄,其性本真,如来藏即真心之别名。今再约义而解:‘如\’指真心不变之体],就是毕竟空,悟到毕竟空,真心就显。[‘来\’指真心随缘之用],方便来度化众生,[不变常随缘,随缘常不变,故称如来藏。藏者含藏,五阴一一诸法,悉在其中。妙真如性者:不可思议曰妙,以一体具足万用,万用不离一体。如下文所谓:‘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譬如一金能成众器,众器不离一金。一真一切真,五阴皆真,一如一切如,五阴皆如,全相皆性,故曰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初总征竟]。

  [辰二 别释 分五]

  [巳初 色阴]

  [二 受阴] [三 想阴]

  [四 行阴]

  [五 识阴]

  [巳初分三 午初 举喻合法]

  [二 就喻详辨 三 结妄归真 今初]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惟一晴虚,迥无所有]。

  [此喻明色阴即藏性,乃就自法为喻。色即五根六尘,十一色法。清凉云:形质可缘曰色],现在要把这个[色]下一个定义,什么叫做色法?有形质可以让我们攀缘的,为根所缘,这个就是色法。[变碍为义]。什么叫变?因为它会变化,[刹那无常,终归变灭],所以会变。这个碍,它有质碍,为义这个就是色法的定义。色法的定义就是:它会变化,刹那无常,同时会有质碍,这个就叫做色法。[现前形质,能为障碍。先举喻后法合]。先举比喻,后再跟法来符合。[譬如世间有此一人,以清净无翳之眼目,观晴霁光明之虚空,惟一晴虚,迥然一无所有;此喻真本无妄。有人喻一念未动之本来人;清净眼喻无妄真智;晴明空喻湛寂真理。一念未动以前,以真智照真理,理、智一如,惟是如来藏性,清净本然,纤尘不立,岂有九界依正可得]?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然依报、正报都是幻。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解释一下,前面的经文是眼睛好的人,清静目,观晴明空,惟一晴虚,迥无所有;现在不一样,其人无故,这个人没什么缘故,就是最初一念妄动,不动目睛,眼睛直直的看,瞪以发劳,看久了疲劳了,产生幻相了。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别见就是妄见,就是我们所讲的见分;狂华就是相分,还是能所。在这个虚空无相当中,突然看到了;别见就是妄见,就是见分,狂华就是相分。复有一切,这样能所一下去,一妄发,复有一切狂乱非相。狂乱就是不定,但是,毕竟是非相,非相就是空相,毕竟不是实在的。虚空当中本身就没有华,是因为你眼睛疲劳,瞪得太久了,发疲劳。

  [此喻从真起妄]。这是为了解释开始,不得已的一种假设。[其人无故,不动目睛:喻最初无端,真如不守自性],所以,这个也是有语病,为什么?最初的最初又是什么?比最初还初又是什么?这个没有办法,为了要解释经典,总得要有一种假设让它开始,因为对众生也只有这样子,假设说有最初的无端;如果人家怀疑说:那最初的更最初又是什么?还是最初啊!所以,这个最初无端就是就人类所能理解的范畴,用假设语有一个开始,其实是没有,不存在的。真如不守自性,这一句仍然是有语病,为了解释,也不得不这样做。

  [不觉念起而有无明。瞪以发劳:瞪是直视貌,喻业识妄为明觉;劳即劳见,喻转相,转本有之智光,为能见之见分。《起信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因为没有觉悟,所以心就动。[说名为业,动则有见也]。[动]就动念,你有动念能所自己就会显现,就会看。譬如晚上你做梦的时候,那就是你的意识动念没有停止过,所以你在晚上梦境里面看到很清楚,看到恐怖的还跑,再怎么跑都在床铺上。还梦到捡到钱,醒过来的时候,嘴巴还咧得笑呵呵,结果是空欢喜,对不对?为什么?意识动念,它就能所不断,没有办法停止的。所以,我们的生命没办法结束,死了以后这意识心要继续去转,生命没办法停止,除非你学佛,才能了生死。

  [则于虚空,别见狂华者:空原无华],就是在虚空当中本来就没有华,因为[瞪目妄现,此即论中所云,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为什么?境界本来是空,它是缘起的东西,所以,境界就妄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就是境界妄现,我们以为有一个星球,那是缘起聚在一起,太阳系毁灭的时候这些星球不存在了,碎为微尘,也不存在。[故曰:‘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别见即妄见也。虚空即业相]所现。所以虚空是什么呢?就是一念真心妄动,透过无明所转化出来的虚空,所以,虚空就是真心变现,因为无明变现出来的,把真心转化成无明,无明起动念就是虚空。所以,我们看了虚空,在《楞严经》里面讲:它是色法的一种,因为色法千差万别,而虚空是无相。所以在《楞严经》里面虚空列为色法,色跟虚空就是归纳成一种,色是有相,虚空是无相,就是这样子。所以,虚空即是业相所现,[无同无异],无所谓同,也无所谓异。[晦昧空中];晦昧就是无明,无明夹杂在里面转化。所以,[狂华即相分之境]。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就是狂华(相分)。

  [于无同异中],本来是一真,现在[炽然成异],我们现在不了解万物本是一体,我们的色身,其实是四大——地、水、火、风所构成的,诸位!所有的动物、植物、矿物、星球,概略的分开,哪一种可以离开地水火风空见识?不是物质,就是精神。所以,在佛的角度来讲,这四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或者空、根、识)这七大,是整个宇宙的元素,不是物质就是精神。我这个色身现在活着了,有种种的元素;我死了这元素回归大地,转化成别人的元素,是不是?转化别人的能量、元素。也许死了以后,埋葬在这个树根的旁边,变成树的能量,所以,动物就变成植物;植物成长以后,动物再把它摘下来吃,植物也会变成动物的能量;植物跟动物死了以后,久了,或者是火山爆发,盖下来埋葬下去,变成钙化,变成矿物,就是动物、植物、矿物……它就是这样子,元素都是地、水、火、风;地、水、火、风是我们的本体。

  站在佛陀的角度的心看起来,动物、植物、矿物没有一法不平等,为什么?因为你身上的元素是一样的。所以,佛陀的观念是:人一出生,你就没有权利去伤害任何人,在佛的角度,只要是人,他就是平等,你身上的四大,没有比我四大好。所以,一切都是心的问题。从究竟义的角度来讲、从元素的分配来讲,元素地水火风只是多跟少,因为业力的转变,有分男跟女、健康的、残障的、弱势团体、白痴、黑人、白人;黑人白人不是地水火风吗?他的元素跟白人不是一样吗?就算略有差别,还是地水火风啊!所以,什么是佛?就是把一件事情看到最究竟之处,一点都不迷惑就是佛!叫佛去轻视一个黑人是不可能的、叫佛去轻视一条狗也不可能的,因为狗它的元素跟人还是一样。要佛到山上去,他也不会无缘无故拔一根草,也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去破坏一棵树。为什么?佛陀说:我身上的元素,这一棵树木也有。譬如我们在海,我们看到大海,你看它就是大海;而佛陀说:我就是大海。为什么?大海里面有盐,一个人没有盐分,没有吸取这个盐分你怎么活啊?大海里面有人的元素啊!大海就是我,我就是大海。佛陀看到一座山就说:我就是这一座山,这一座山就是我。看到虚空,我就是虚空,虚空就是我。所以,山河大地都是自己的本体,因此普大地完全平等,这就是佛,究竟平等的心,没有一念轻视任何人、瞧不起任何一种生物、动物、植物、矿物,都不会,就是佛的境界。狂华就是相分的境界,于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此业识中之色阴成矣]。

  [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者:上二句指细色,此二句指粗色],上面二句说:则于虚空,别见狂华;现在是粗了,变得更粗色,复有一切,狂乱非相,细色接下来就是粗糙的色,此二句是指粗色,[即虚妄身境,内外四大之色。内四大有生、老、病、死,外四大有生、住、异、灭],总归就是生灭,内四大、外四大在佛看来一样。[狂乱不定,毕竟皆空,故曰‘非相\’。非相即空相也,色、空皆眼根所对之法,故四空天,舜若多神,乃至二乘涅槃,所证偏空,妄解色灭,如见非相也]。

  解释一下:复有一切,狂乱非相,上二句是指细色,这二句是指粗色,也就是虚妄的身境,内、外四大,内四大是地、水、火、风,外四大也是地、水、火、风,难道山河大地不是地、水、火、风构成的?你看大海,就水啊;山的岩石,就地啊!风一吹来,风啊,我们内在里面也会呼吸啊;火,我们身上有温度,一切都有热气,太阳也有热气,火啊!所以,内四大、外四大,其实这是平等的。因此佛说:人类生而平等,任何一个人,没有权利伤害其他的人,这是佛陀的思想。人打从一出生就是平等,人没有权利伤害任何人,你不够资格!内四大有生、老、病、死,它会刹那生灭,这是一个过程;外四大有生、住、异、灭。所以,诸位!生者哪有喜呢?死时就不用悲。为什么?它是生、老、病、死,这是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它就是这样子。人不会死,就变老妖怪了,人不会死多可怕?牙齿都掉光了,眼皮都下垂了!人家说:哎呀!师父,祝你活二百!我说:不用不用,给你就好!就说:慧律法师,您讲经功德很大,我听您的讲经以后,感受很深,我很受益。我在佛前舍掉十年的阳寿给您用!我说:不用不用了,用不完了!你茶叶多送我二瓶就好,已经有好几百个人,几千个人舍寿给我了,每一个人舍一年,我不就变成老妖精了?怎么活得完呢?现在牙齿都快掉光了,活二百岁怎么得了?我常常讲:这是残忍的祝福!你没听过这句话?祝你活二百岁,你要吗?要的举手,我舍寿给你!受不了,光是病苦就很折磨人了!在佛陀的角度观念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法则;外四大生、住、异、灭,就是这样子。简单讲:释迦世尊绝对不会为这个内四大、外四大而伤心,或者太激动,不会!佛陀只有一件事情会欢喜,就是佛欢喜日那一天。结夏安居结束以后,这些比丘都证阿罗汉果,佛陀最欢喜,叫做佛欢喜日。只有一件事情让佛欢喜,就是好好修行,以报佛恩,就是好好修行,佛最高兴你这样子。你拿什么供养来,佛陀也是这样;捧了很多花来,佛陀也是这样子。泡了上好茶给佛陀喝,佛陀也是赞叹你;但是,佛没有欢喜日。佛陀的最大欢喜,就是大家好好修行证果。

  底下,狂乱不定,毕竟皆空,故曰非相,非相就是空相,诸法空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你看到种种的相其实是空,那么你就见到了如来,即见如来。我们只要有透视的能力,比如说一朵花跟虚空,它是一样的。花本身看来是缘起有相,其实这一朵花烂了以后,空无自性,跟虚空是没什么两样的,你了解色即是空。但是,色即是空,不是色等同虚空,不是这个意思。色即是空就是:色当下就是无自性,是空性的意思,不是虚空,这个还有一点分别。如果你说色即是空,色就等于虚空,完了!色怎么会是虚空,虚空是色法的一种;是空性的意思。

  非相即空相,色、空皆是眼根所对之法,所以,四空天舜若多神没有色身,没有色、身体。乃至二乘人涅槃所证的偏空,妄解色灭,这个色把它灭掉,不了解色本身就是空性。如见非相,误认为他们见到了空相,错了!把色灭掉怎么会见到空相?色存在,了悟色就是空,这个才是真正的,不必坏色。色本身就是空无自性,怎么妄解把色灭叫做空呢?所证偏空,叫做不圆满的空,色当体即空,就是!

  [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此以法合喻。一切色阴虚妄,自当以此瞪目,所见华相,比类而知。此有二义当知:一者当知相妄,以狂华之相,乃依瞪目妄现,非实有也。二者当知性真,狂华依空而现,华体即是空体,故总合曰‘亦复如是\’。如空华本无所有也。初举喻合法竟]。这一段是用比喻来跟法合起来。

  [午二 就喻详辨]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解释一下:阿难,这些虚空当中冒出来的空中的华,种种的华相,并不是从虚空而来,也不是从眼睛而出。

  [首句牒定狂华。诸字助语辞,辨此狂华,非从空中而来],就是虚空当中来。[以华非空来],这华绝对不是虚空自己跑出来,虚空就比喻无因而生,以华非空来,就是表示它非无因而生。[喻身、界、内、外之色,非无因,自然而生也];绝对不是无因,[亦非从眼目而出。以此观察,身心、世界,既如空华,无所从生,无所还灭,则当体虚妄明矣]。记住,妄灭、妄空,真就显,你只要记住这句话。哪一个人在一切相知道了相是妄,放下,歇就是菩提,真心就显现出来,修行这个关键就这样子。所以,二六时中,守护那个心,不要被妄相变成妄动;被妄相骗到了你的真心,那么,你是很好骗的人!现在诈骗集团很多,骗到了你的金钱;但是,我们学佛的人,相就是诈骗集团,骗走了你的真心;你不生不灭的真心被假相骗走了,为什么?你情绪失控。

  [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

  解释一下:如是,阿难!如果说这个狂华是从虚空而来,既然从虚空而来,那一定会从虚空而入;[入]就是没,来跟去,入就是去,就是灭,既从空而来,还从虚空而灭的意思。若有出入,意思就是有生有灭,若有出,[出]就是生,[入]就是灭。虚空有出,从虚空出,当然就又入于虚空,这一定的道理。若有出有入,就不是虚空,虚空我们大家都知道,没有出跟入;若有出有入,即不名为虚空。空若非空,虚空如果非空,非空就是有实体,如果虚空它不是有空,有包容的那个虚空性,意思就是:虚空失去了虚空包容的性,它变成一个有实体的,就像一块木材硬硬的,是实体的;虚空如果没有包容的性质,变成有实体的、实心的,非空,变成有实体的东西。有实体的,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因为它没有包容,就像一块木头实心的,你怎么包容华在里面呢?用阿难来比喻。说:阿难,你的体本身就是实体的,当然不能再容另外跑一个阿难出来,阿难只有你一个,因为你的身体是实体的,它不是虚空。

  [此破华从空来。来即出也,谓此华既从空而出,还应从空而入,若有出入,即有内外,既有内外,即不成虚空矣!空若非空,是有实体,自不容华相,在空中忽起忽灭];因为有实体就实心了,就没有空间了。那么我们晓得虚空本身就是有包容、含容的意思,可以让你发挥,可以在虚空当中一直忽起忽灭,虚空是应该这样子才对。如果空非空,把虚空变成不是虚空的包容,变成实体的、实心的,那麻烦大了![空若是实体,喻如阿难],你现在这个身体[是实体],当然不可以、不可能再容另外一个阿难,[自不容阿难实体上,更有华相出入]。因为你是实体的嘛![此反显虚空,以容为义,由非实体],因为虚空不是实体的,所以,虚空可以容得下华。[故容空华;既容空华,则是虚空;既是虚空,必无内外;既无内外,安有出入?云何说华从空而出?此之破法,名为倒破,犹破竹从梢也]。[梢]就是树枝的末端,先破树枝的末端,我们称:树梢。

  [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为什么,比喻一个例子,眼睛,就像你家的门一样,诸位!你白天从家门出来,晚上呢?当然从你家的门进去。所以,这个眼睛,有出当然就是有入。若目出者,这个狂华,假设说是从眼睛跑出来的,跑到虚空来的,既从眼睛出,当然就一定要从眼睛入。意思是说这个虚空中的华,假设说从能见的见性的眼睛出,既然从能见的眼睛出,那么,就一定会从眼睛再入,出入都在这个眼根;就像出门你家的门一样,眼根就像门。

  [若从目出,有出必定有入,既然从目而出,还要从目而入]。

  [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

  这一段要注意听,要配合前面解释。假设说:这个华,空中的华是由眼睛蹦出来的;先这样假设成立,佛陀在讲出这个矛盾的问题出在哪里。眼睛既然会出狂华,即此华性,因为是从眼睛出嘛!因为从能见的眼睛所产生的,当然它就一定会有见性,因为从眼睛出,眼睛就是有能见的见性。所以,这个华只要从能见的见性的眼睛跑出来,当合有见,就是应当就有能见之性、能见的能力,因为它是有情物嘛!就像父亲、母亲是有情物,生的儿子当然就有情物,不会生出无情物。眼睛是有情物的能见性,当然生出来的应当有能见的能力。

  再讲一遍:如果说这个华,是从眼睛、有情物的能见的见性跑出来,那么这个华性,当然一样是有能见性的能力;若有见性的能力,离开眼睛的时候,华会跑到空中。[去]就是离开了眼睛,去既华空,离开了眼睛,华显现在空中、虚空中;华回来,旋合见眼,华因为有见性,回来应当看到自己的眼睛;但是,可惜看不到,表示华不是从眼睛出。这个华有见性,旋合见眼,回来就会看到自己的眼睛,因为华是从眼睛出,眼睛出现这华,那么,这个华就是有能见的见性,能见见性从眼睛出,回来就会看到自己的眼根。华从眼睛跑出去,华回来的时候,这一朵华会看到自己的眼睛,旋合见眼;回来的时候,就会看到自己的眼根,事实上没办法!

  若无见者,现在有情物的见性,产生有情物,能见;现在就是说:眼睛的有情物变成无情物,若无见者,出去的时候这个华是无情物的无见者,没有见性的;那么,没有见性,出既翳空,[翳]就是障碍,因为它是无情物,有一朵华障碍这个虚空;华显现在虚空当中,虚空被华所障碍,叫做出既翳空。出去会障碍到虚空,回来会障碍到什么?会障碍到眼根,旋当翳眼,回来就会变成障碍自己的眼根。再解释一遍:空中的华的性质来讨论,如果从能见的见性所产生的,因为能见性一定会产生能见性的华性。所以,先从能见性来讨论,当合有见,应当这个华是有见性的。华如果有能见性的能力,若有见性,离开眼睛在空中显现的时候,去的时候,华既然显现在空中,因为是能见,回来就一定会看到自己的眼根。如果华出去是不能看到,出去就一定会障碍空中,因为它不是有情物,是无情物,回来就一定会障碍到自己的眼睛、眼根。

  [此双约有见无见破。若谓此华,是从目而出者,目以能见为性,既从目出,合当有见]?既然从眼睛出,当然就有见性。[如世间有情所生,定属有情],爸爸、妈妈生一个儿子,当然不是生树木,一定是生有情物,定属有情。[若果有见者,出去既为华于空,旋归之时,合当见眼! 若无见者下,谓此华性,虽从目出,体本无见,但能遮障,则出去时,既翳障于空,至旋归时,当翳障乎眼,以理推之,势所必然]。

  [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

  这句话是假设说:若说眼睛看到华,表示华已经跑到虚空了,那么,眼睛就应当没有病,因为眼睛没有被华卡住。这句的意思就是:当你见到虚空当中的华的时候,你的眼睛就应当没有毛病,意思是:但是其实是有病。云何就是为什么见到晴空万里,号清明眼,才叫做清明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再讲一遍:若说你的眼睛看到虚空当中的华,因为华已经跑出去了,这个时候眼睛应当没有毛病,为什么要到眼睛看到整个晴空的时候,才叫做清明眼?意思就是:其实眼睛有毛病。眼睛没有毛病,应当看到清明眼,你看到虚空当中的华,当然眼睛不可能没有毛病,这眼睛有毛病,是不是?所以,佛这推论,叫做显现矛盾,当你看到虚空当中的华,华已经从你眼睛出,你眼睛应当没毛病;事实是有毛病。为什么要等到看到晴空万里,才叫做清明眼?

  [此紧接上文出既翳空,又则目见华时,华既从目而出,目中应当无翳],华已经出了,眼睛应当没毛病,[而号清明眼;云何二句反难,云何现见华空,乃为翳眼,必见晴空,方号清明眼耶]?为什么呢?[有见无见,两者俱非,足征华非从目出矣! 上以空华喻色阴,推究非从空生,非从目出,就喻顺解已竟。今约法而释:色阴非从]虚[空]而[生,西域凡、外],凡夫跟外道。[妄执色从]虚[空]中[生,以将世界,七分七分,重重分析],把这个有相的世界,重重的分析,分析到颗粒微尘,[析至邻虚尘],接近虚空叫做邻虚,[虚]就是虚空,[邻]就是接近,邻虚尘就是接近虚空。[再析即入虚空],意思就是执色可以分析入空。[遂执色]相,分析到极微[既可析入虚空,虚空定能出生色相,故执色从空生]。

  [此方儒、道二教,皆谓虚以生气,气以成形],有气就会成形,[是万象固本于一气,而一气乃始于太虚,与西域],西方的,西域就是印度,凡夫、外道,[凡、外,旨趣相同。今本文法喻,皆是破色从空生],色不从空生,[以空喻心中真理,真理不动,何尝有法可生],是因为我们动念,了解缘起无性的东西。气不从空生,[亦无内外出入等相。凡、外都执色法从空而出]。所有众生都是这样,包括小乘的,析色入空,包括小乘都是这样,总是有一个最小的单位,颗粒微尘的单位,就是微尘相,这个就是大小乘的分水岭。大乘是尘无尘相,尘仍然空无自性;佛问:尘有方分否?这个极微的颗粒微尘,有没有方分?就是有没有体积?有,不可讲极微,还可以再分。佛陀说:集多少空,可以变成一个极微?我们都知道,集虚空不可能变成一个色,永远不可能,集任何虚空,都不可能变成一个颗粒微尘,虚空无相,哪里有办法呢?

  [《正脉》云:‘世智不达],世间人的智慧是不了达。[太虚何所从来],太虚是妄动而来,无明妄动,真心掩盖、盖住了。本来是一真平等法界,变成了无形相的太虚,太虚就是虚空。世间的智慧,不能通达究竟的佛意、佛性,平等法界一真,没有什么分别,无同无异。世间的智慧不能了达佛的智慧,认为虚空是怎么来的呢?从何来?[身、界岂穷根本乎]?就是连虚空都不知道它从哪里来;都不知道虚空是从真心妄动而来,哪还谈论到什么身、界,身体、器世界,岂穷根本?那就是没有办法穷其根本,追求到最后就是不究竟。所以,全世界、宇宙的真理就是只有佛法最究竟。[色阴非从目出,法中以目喻真智,何尝有法可出,若谓色从真智出者,即此色法当合有知,出既为色于空,旋当知心,若无知者,出既障空],如果不知道,无知就是无情物,出去既然会障空,[旋当障心]。收回来还是会障碍我们的心。底下这是一种假设,一般的常理,[又迷者色出,心应无障,悟者色入,心应有障],这是用世俗的观念显示它的矛盾。若,就是又迷的人;色出就是空中的华,从色,就是从空中的华,就是色法而出,华已出,心应没有障碍。迷者色出,在迷惑的时候,认为空中的华已经出了,按照道理,心中应当就没有障碍了。反过来说,悟的人收摄归心,返回来,把这个空中华收回来,心就变成有障碍了,心应有障了,世间人认为这个是合理的,佛陀说:这个是矛盾的。[云何一定要无有烦恼,所知二障,唯以如如智,照如如理,方号为清净心乎?二就喻详辨竟]。

  [午三 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华相非从空来,非从目出之故],既不是虚空来,也不是眼睛跑出来的,[应当起智观察,即喻知法],用比喻知道这个法,[所有一切色阴,无非业转之劳相],微细的业转之劳相。[同彼狂华,由瞪目发劳,虚妄显现,无以异也]。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所有的相都是缘起,虚妄显现而已,那是因为真心迷了,认为有相;真心悟了,相不可得。[以本无生体曰虚,由循业伪现曰妄]。这里告诉我们,什么是虚,什么是妄。以本无生体,因为本来就没有,本来没有任何的生之体,一切法本知无生,所以,这个是虚。由循业伪现,因为是业感缘起所现的假相、伪相,我们一出生就面对假相,而活到看见大了,学佛才知道:哇!万法原来是假相,原来是虚伪之相,万法无有真,由循业伪现曰妄。

  [当知是教悟意],教导令悟的意思,叫做教悟意;当知这是教导令众生悟入本性的意思。[上一句教悟相妄,下二句教悟性真]。所以,把复杂的宇宙回归到一心,就是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你看到种种虚伪之相而不着,这个时候真心就显。修学佛道,守心第一;修学佛道,认识真心是第一,所以,明心见性是修行的根本,不可以迷迷糊糊的念佛,要念的很有智慧;不可以迷迷糊糊的诵经,要诵经诵得很有智慧,无论你念佛、诵经,都要见性。[谓色阴之法,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若生若灭,皆不离当处],所以,万法为什么要回归当下?因为当下放下就是真。[即不离自心,如狂华不离虚空,华体即空体也。由本如来藏,常住不动,体恒无变,故非因缘;本如来藏,妙明周圆,用恒随缘,故非自然];还是离不开因缘法,但不是因缘法。[一一即妙真如性,果能善用其心,起智观察,亲见色阴根本,即此色阴,便可通达实相矣。初色阴竟]。

  悟道,在一句话就可以悟道。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现在了解了吧。色即是空,色法就是真心;色法是妄,当体即空,就是真心的显现。所以,色法在悟道的人来讲,是做佛事的地方。诸位!文殊讲堂这个色法就是道场啊。一颗石头在前面,这个就是真心。能悟吗?这石头是缘起、是性空、是假相,不着;变成一颗颗粒微尘,来看待一件事情;一个颗粒微尘,就是含三千大千世界,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即一切,一切为一,是什么意思?一个颗粒微尘,理就是缘起、就是性空;一朵花、一棵树、一座山、一个星球,都是缘起、是性空;我相、人相、众生相,哪一个不是缘起、不是性空?无量的星球碎为微尘,一样!为什么在一句里面、一个颗粒微尘,可以剖出三千经卷?一尘剖出三千经卷,为什么有这个能耐?一个颗粒微尘,真理全部具足在里面,所有的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真理统统在这一个颗粒微尘里面。所以悟了,就是树下、山林、水边,哪里统统是道场,没有一法不是道场,百货公司也是道场。我是讲比较那个远一点的啦,包括歌舞,迷的众生,哇!迷唱歌、跳舞,穿那个很少的,哇!众生看了,迷惑颠倒;悟道的人没有东西,也没有舞台,连舞台都没有!你看很多人在跳,大悟的人,有看跟没看他一样,他没有这种东西可以看。他内心充满了智慧,眼睛一看,智慧马上就透视出去;这个缘起如幻的东西啊,哪有一个人在那边唱歌、跳什么钢管舞?

  世间众生迷惑到极点了;大悟的人一看没有东西,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功夫的问题。会迷就是众生;悟没有东西,连悟都没有这种东西,也没有加一个悟字。所以,我们要了解,大悟的人,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没有什么雅不雅这种东西。貼一张不是很雅的海报,假设说啦,哪里有什么电影,这次就演得比较入骨一点,貼着海报。世间人一看,哇:这个不好啊!教坏小孩子,这个世间人。孔子、儒家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个算是不错,叫我们没有符合礼节的、符合礼的,不看、不听、不说,儒家的思想是这样。所以,儒家的思想还不能跟佛教相提并论;佛法这个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没有什么不能看,没有什么不能听,没有什么不能讲。为什么?只要你的真心显露出来,见性!所以,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恶人行正法,正法亦邪,就是看这个人的心。

  大悟的人,他见性,与慈悲、智慧相应,所以,大悟的人骂你是你的福报!为什么?他通达慈悲心。但是,世间人骂你那你业障很重,那是嗔恨心。同样是骂,一个是连接在慈悲心、智慧心;一个是连接嗔恨心。他是恨你才骂你,这个是完全不同的心境,佛法它是心法。所以,宁与智者同哭,不与愚者同笑,就是这个道理。我宁愿跟有智慧的人一起哭,也不愿意跟一个愚痴的人一起在那边笑,古时候的人在讲话真是有道理!小时候我妈妈讲一句话:你要看人家吃肉,不要看人家打架!那时候还听不懂,为什么?看人家吃肉,还有可能分一块肉吃;看人家打架,万一被流弹波及怎么办?人家正在打架,拿刀互砍啊!刀枪不长眼睛,被打到岂不是很倒楣!这意思就是说:要接触好的环境,你一定要接触好人、好的环境,你就会分到一杯羹,它是这个意思。所以,善知识、好的环境是特别特别的重要!记得!你不要交到坏朋友,一个都不行!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