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资料选读

宣化上人:我保证楞严经是真经

楞严咒汉拼对照-楞严经阐楞严咒甚深密义

南怀瑾:楞严经大义指要

楞严经述旨卷第八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七)

楞严经原文

惟贤法师:读楞严经、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10

大虚法师:《楞严经》讲记(14)

为什么《楞严经》被赞誉为“戒YIN宝典”?

传喜法师:慈悲的《楞严经》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一

智旭大师: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02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一(之七)

身边亲友着魔真实案例三则:《楞严经》所言不虚,真有魔王跟

楞严经如说第五卷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专辑(二)

宽运法师:《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91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六

 
楞严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二 第三十四章 文殊长偈作答 择出耳根最胜  

  卷第十二第三十四章 文殊长偈作答 择出耳根最胜

  内容提要:

  二十五圣各说了圆通的初心方便,文殊菩萨在偈中择出观世音说的最胜。为救末劫诸众生,发心求学出世法,欲得成就涅槃心,观世音法最适宜。

  原文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

  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

  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孤山曰:宝光交照,表自他之理互融。林木演音,显依正之性不二。温陵曰:前说圆通之法,此显圆通之瑞。诸佛五体同放宝光者,表证性明极,则宝觉圆融,全体发现也。互相灌顶者,为顶圆极之相,表诸佛证性圆极,若此会中菩萨罗汉即二丝四生活费之俦,佛光亦灌其顶者,印其修证等无优劣也。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者,圆通既现前,则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副色,无非悟入之处,无非圆通之理也。大众普获金刚三昧者,因此皆能批惑障悟圆通也。天雨宝花、空现宝色、地隐山河、界含尘刹,表证圆通性,则无作妙行自然人披,宝明空觉自然发现,有为习漏当不复生,众尘廓然无复隔越也。梵呗咏歌自然敷奏者能使法界用离众苦,常得绵乐也。圣人所演圆通法门奥旨妙利,详悉若此,故众瑞详而应之。)

  白话解

  这时,世尊在狮子座上,从五体放出宝光,直到远方,灌十方无数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之顶。

  远方如来亦从五体同放宝光,这些宝光从微尘数方向来,回聚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之顶。

  森林、池沼,同时演奏妙音。宝光映照,交织如宝丝网。会中的大众,都赞叹从所未见,大家都得成就金刚三昧。即时,只见纷纷花雨,青黄赤白的百宝莲花,从天飘然而下。十方虚空成七宝色,这娑婆世界的大地山河顿时不见了,只见得十方微尘数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原文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白话解

  于是,佛对文殊师利法王子说:“你看,现在这些无学大菩萨及阿罗汉,他们各自说了最初成道的方便法门,都说修习真实圆通。看来,他们的修行并无优劣前后之别。我希望阿难开悟,这二十五种方便法门,哪一种对阿难最合适?我入灭后,三界中众生,欲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从哪一种方便法门入手,易于成就?”

  原文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白话解

  文殊师利法王子听到佛陀指名要他回答,奉佛慈旨,即从座起身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言:

  觉海之性本澄圆 澄圆正觉真元妙 本性照真亦照妄 依妄立形真性亡

  迷妄之性见虚空 依空立有成世界 妄想积聚成国土 妄知妄觉是众生

  大觉之中生空想 犹如大海发浮沤 无数有漏之国土 依空对待有所生

  浮沤寂灭空本无 何况三有不销亡 众性归元本无二 修行方便有多门

  原文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味 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 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 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白话解

  圣性门门通大道 顺观逆观皆方便 三昧初心无高下 成道迟速有不同

  诸色妄想结成尘 欲求精了难澄澈 依色入门尘障目 初机如何得圆通

  音声杂有语言义但依名句难入义 所闻之声非一切 初机如何得圆通

  香气只从合中知 若然离尘无所有 并非时时觉香气初机如何得圆通

  原文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 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 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 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

  白话解

  味性并非自然有 舌尝之时才能辨 甜苦浓淡不恒一 初机如何得圆通

  触性有觉不离所 无所触时无所明 或合或离性无定 初机如何得圆通

  法尘无表称内尘 前尘影事心所缘 能缘所缘非遍涉 初机如何得圆通

  眼见虽然能洞察 但是见前不见后 观察四维缺一半 初机如何得圆通

  原文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 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 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白话解

  鼻息出入虽通透 呼吸停中无出入 中交无息三缺一 初机如何得圆通

  舌入无端不生觉因诸味性才有觉 若离味尘无所有 初机如何得圆通

  身觉只缘合与离 合时知触离时无 无涯众物与身离 初机如何得圆通

  意根常生杂乱想 湛然寂净终无见 妄想妄念不解脱初机如何得圆通

  原文

  识见杂三和1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获圆通

  鼻想本权机 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 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 云何获圆通

  【注】

  1 识见杂三和 此句“识见”,指眼识。眼识以见性、色尘、明暗三事为缘。见性,即眼根之功能;色尘、明暗,即眼根所对之境。

  白话解

  眼识三缘和合生诘其本元无实相 三缘自体无定处 初机如何得圆通

  以心闻法照十方 此是大因有大力 一般初心入不得 初机如何得圆通

  鼻端观白权宜设只令从此摄心住 住心着相恐成妄 初机如何得圆通

  语言说法弄音文 此是先成化后学 名句非是无漏法 初机如何得圆通

  原文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 何关法分别 念缘非离物 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 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 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 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 云何获圆通

  白话解

  恪守戒律惟束身 邪妄之心实难束 威仪细行难周遍 初机如何得圆通

  目连神通因宿习 与入圆通不相关 有念有缘不离物 初机如何得圆通

  若观地性作入门 地性坚碍不通达 作意有为非圣性 初机如何得圆通

  若观水性作入门 想念见水非真实 如如不靠观想成 初机如何得圆通

  原文

  若以火性观 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 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 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 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 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 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 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 云何获圆通

  白话解

  若观火性作入门 厌有之心非真离 初心未离非方便 初机如何得圆通

  若观风性作入门动寂本来相对立 有对不得无上觉 初机如何得圆通

  若观空性作入门 昏钝顽空不成觉 无觉不得称菩提 初机如何得圆通

  若观识性作入门心中识性非常住 存心作意皆虚妄 初机如何得圆通

  原文

  诸行是无常 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 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1

  欲取三摩提 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 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 无畏施众生

  【注】

  1 清净在音闻 跟随释迦牟尼修行得成声闻阿罗汉的弟子,都是缘佛的音声开示四谛悟入圆通的,所以文殊菩萨推崇“初心方便在音闻”,择出观世音从耳根入手、观闻亡闻、耳根清净为最胜。

  白话解

  世间诸行皆无常 念佛之心有生灭因生灭心求正果 初机如何得圆通

  我今直心对佛言 世尊出此娑婆界 最易圆通真教体 初心清净在音闻

  欲得清净三摩提 当以音闻作入门 解脱众生诸苦厄 良哉大悲观世音

  历经无量春与秋 遍入无数之佛国修成妙力大自在 无畏功德施众生

  原文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 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 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 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 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 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 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 是则通真实

  白话解

  胜妙之音观世音 神奇梵音海潮音 应音救世悉安宁 出世常住如来地

  我今启禀佛如来正如观世音所说

  譬如有人居静所 十方界上都击鼓 十处鼓声一时闻可知耳根实周圆

  眼前有障看不见口鼻觉知並不全 身触只在合时知 心念纷杂理常乱

  耳根隔墙听音响无论远近俱可闻 其余五根观不全 耳根圆通是真实

  原文

  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 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 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 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 循声故流转

  白话解

  音声之性因动静动时闻有静时无 无声之时曰无闻此时并非无闻性

  声无之时闻不灭声有之时非闻生 生灭之性二俱离 闻性才得常真实

  梦中亦闻舂米声 并非不思便无闻 耳根觉观离思维其余诸根不能及

  今观此中娑婆国 世尊声论得宣明 只因众生迷本闻循声迷妄常流转

  原文

  阿难纵强记 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 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 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

  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 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 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

  白话解

  纵然阿难得强记 仍不能免落邪思 岂非流转受沦溺 惟返本闻得无妄

  阿难用心听我言 我承佛威奉慈旨 为你宣说金刚王

  如幻三昧不思议诸佛之母真三昧 你听十方无量佛 宣说一切秘密门

  贪欲诸漏若不除 多闻不悟终有过 闻佛所说持佛语何不反闻闻自性

  原文

  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 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华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

  白话解

  闻性不是自然生 因有声响立闻名 旋复本闻脱声尘脱离妄业尚何名

  若得一根返本元 六根应念得解脱 见闻觉知皆如幻 三界诸有若空花

  闻根归元除幻翳 诸尘消融觉圆净 净极发光照明彻寂照圆遍十方空

  反观世间有为事 犹如梦中幻境界 摩登伽女梦中幻 是谁能留你形躯

  原文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 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白云按:幻师幻作以一机抽,提线目偶戏即是如此形象。)

  白话解

  譬如善巧幻术师幻化作出诸男女 虽见手足俱时动四肢全靠一机牵

  若然息机归寂然 一切幻相成无性 六根用事亦如是 皆依精明如来藏

  分成六处各司命

  若有一处成休复六处用事皆不成 尘垢应念皆销息 得成圆明妙净心

  若有余尘仍有学清净明极即如来

  原文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白话解

  会中大众及阿难 旋复你等倒闻机 返你闻性闻自性 明心见性无上道

  欲得圆通实如是

  此是十方无量佛 所证一路涅槃门 过去现世诸如来皆从此门得成就

  现在住世诸菩萨 亦从此门得圆明 未来发心修学人 亦当依照如是法

  我亦从此证圆通 并非唯有观世音 诚为世尊所垂询 何等方便易入门

  原文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白话解

  为救末劫诸众生 发心求学出世法 欲得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法最适宜

  余圣所说方便法 乘佛威神得大力 即事随机舍尘劳非是长修成就法

  根智深浅同说法 虔诚顶礼如来藏 观音无漏不思议 惟愿加被未来人

  于此法门得无惑 此门方便易成就 堪以此法教阿难以及末劫沉沦者

  但须以此耳根修 此门圆通超余门真实心要即如是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