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资料选读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五 第四十一章 因地十心

方海权:《楞严经》佛祖说出楞严咒二十四点功德利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译解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二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选辑(六)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九 第二十六章 结从心解 也有次第

楞严经分析贪爱邪YIN的人为何会堕地狱?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22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六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一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九 第五十五章 行阴区宇十外道论之一

传喜法师:楞严经开示(卷一)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四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三

本人有一套宣化上人的《楞严经浅释》,可免费给需要的同修结缘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玄义智旭大师著12

楞严大义 第二章《楞严经》概述 四、楞严真义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28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11

常持法师:人生智慧,生命关怀—楞严经殊胜法义如何落实于日

 
楞严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五阴妄想分第八  

  随所合处分第八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肢时,四肢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分义】所谓随所合处,心即随有。佛告言:你说随所合处,心随有者。今问此心,为是有体?为是无体?若是无体,无体即无所有,既无所有,云何有合?若有体者,体在何处?在内在外?又若有体为一为多?若是一体,挃一肢时,四肢应觉,而实不然。若多体者则成多人,理又不可。又若有体,为遍不遍?心若遍体,即同一体,前已破竟。若不遍体,何以头足,同有觉知?故知觉了能知之心,随所合处,心即随有,也是不正确的。

  【四众】出家僧尼,及在家男女居士,合称四众。

  【十九界七尘】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加六根六识,为十八界。曰十九与七者,本无其实也。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