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有福之人?


   日期:2017/1/22 20: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福生于无为,“无为”就是清净虚无、少欲知足、顺应自然、不强求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就是随着条件、环境的成熟,把一件事自然地促成,而不是在条件、环境都不具备的时候,非得要怎么样,这就叫攀缘了。如果一个人能经常做到随缘、不强求、顺应自然,他的心就是清净的。所以“无为”,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无所作为,而是什么事都认认真真地做,很负责任地把它做得很圆满,但是心上不染著。我们心里没有染著,没有我想怎么样,这个过程就是放下我执的过程。我们不要经常这样想,“我想怎么样,我必须怎么样,我非得怎么样”,这些想法都是有为,就不是无为了。只有做到随缘,心不染著,才能够看到社会大众的需要,看到社会环境的需要。

  有一句话叫“随缘妙用”。随着你现在的条件、环境,你的职责、本分,能够把你的事情做好,尽心尽力。不要想着我怎么样,有“我”也是一种私心的表现。所以,我们明白了无为才能够做到无所不为。无为是体,起作用才是无所不为。

  为什么说“福生于无为”呢?无为的状态,其实是人自性中本有的状态。当人回归到自性本有的清净状态的时候,那个自性里的福德、智慧是圆满具足的。所以,如果你能够回归到无为的状态,找到自己的自性,那么,福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国人有一句话:“非是闲人闲不住,能闲非是等闲人。”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福德智慧的话,你想让他静下心来修学,他也呆不住,还想着要去忙碌那些世俗的事情。能够真正闲下心来一心修学的人,这个人不是等闲之辈,他具备了一定的福德、一定的智慧。这两句话就是提醒我们,能够认真闲下来修学的人,不是等闲之辈,我们不能够小看他。如果我们有了机会、有了环境,能够认真地静下心来修学,也要珍惜这一个环境,提升自己的境界,不要总是想着去攀缘。世间的人都是在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追求的无非是财色名利等等。这些东西,给你带来的是一时的虚荣,但是不能够带来灵性的提升,不能带来精神境界的升华。

  我们看到《论语》上,孔老夫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什么我们和颜回相比,又有钱,又有位子,又有车子,又有好的房子,但是很多人却是身心不安、压力重重、烦恼不断呢?原因就是我们的心都攀着在这些财色名利之上。如果我们把财看得很重要,这个财就是一个缰绳,把我们捆了一道。所以现在有些有钱的人,并不比没钱的人活得更加轻松自在、活得更加幸福。因为自己有了钱,就怕失去,拥有的越多,一旦失去,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很差,所以很多人甚至走上了自杀的道路。我们从这里就知道了,颜回之所以能够身心清净、安住在当下,就是因为他把这些财色名利,古人称之为“身外之物”的东西,都已经看淡了,都已经放下了,所以他享的是清福。清福,一般人很难体会得到,即使清福现前,也很难去享受、很难去把握。这就是告诉我们,有福的人,实际上是一种身心康泰、宁静不操心、没有压力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

  (摘自《成为卓越领导:<韩诗外传>里的领导智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