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从一条狗的悲惨经历说慈悲与智慧


   日期:2017/3/12 15: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位同修说见到了一条狗的悲惨经历,之前是被压死的,后来被人剥皮,把肉送给人吃的事情。这位同修略难过,并也为这位众生念经回向了,希望他能往生。

  之前常常强调随缘,但是这个随缘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过程努力,结果随缘。

  为什么要这样啊?

  因为在过程中,有很多我们能自我掌控的部分,但是结果却是诸多主观客观因素聚合而成,所以主观部分我们自己可以控制,而客观部分我们控制不了,结果就会出现不可控的情况。如果我们非常执著于一定要有一个什么结果,除非客观情况非常理想,不然这个理想的结果就不容易出现的。所以当我们去做事等等,想心态平和,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掌控范围内,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掌控范围外。就像种庄稼,如果天不下雨,那就得自己浇水灌溉;如果自己不去努力,非指望天下雨,很可能种的庄稼颗粒无收。如果我们希望获得好的结果,就应该更大的在主观上去做努力,从而把客观因素占的比重降低到最小。

  如果内因占了50%,外缘占了50%,自己如不努力,外缘就算一切圆满,总分也不会是满分。何况外缘还真不容易圆满,如果自己能掌控的地方也做不到最努力,这个结果一定和最好的结果有差池。

  往往我们都希望获得最好的结果,但是理性告诉我们:这是诸多因缘和合而成,参与的因素越多,结果的不可控性就越高。就像物理、化学的实验,步骤越多,实验的细节越多,就越容易出错,参与影响的因素越多,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复杂。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个事情,或者希望某个众生能往生极乐,这是很正常的一个想法,或者说这个心态也是值得提倡的,这是情感上的。

  就往生而言,就算《普门超度》很牛很强大,但是也得众生自己发愿。就像有个同修和我说,他那总有一个很高大的众生,就要求超度他去极乐,可是请他发愿,他也不干,带他念佛,他也不去做,这个众生没人能超度往生极乐,就算阿弥陀佛也不能接引一个不愿去极乐的人。

  就往生的力量成分来说有三个部分:

  1、主因,就是自己的愿力;

  2、佛力,这个条件是不变化的;

  3、外缘,这个缘是会变化的。

  如果主因再变化点,外缘再变化点,这个整体分数就很可能不及格。

  人是有情众生,是感性的动物,有感情是正常的,但是情绪就如野马,应该配以理智的缰绳,使得野马不会横冲直撞。若一直理智人会太高冷,显得不近人情、不懂人事;若一直感性,人会太暴躁,缺乏条理和按部就班的精神,会莽撞和嚣张傲慢。所以感性和理性会常常碰撞,互相提携,二者才会都得以提升。如果只偏于一方,这路都会走偏。

  在非洲有一个部落,这个部落的人说自己陷入了诅咒,因为几百年来没有人能从部落里走出去,就算再努力走三天到七天之内,一定又会回到部落。后来有个探险家走进了部落,他不理解这是因为什么,于是就邀请部落青年带他走一回,一行人向着前方跋涉了3天,果然又看到了这个部落。后来探险家找到了答案,部落的人不会看星星定位,只会凭借自己的感觉,所以当失去正确的方向定位后,凭借感觉走直线,却走出了一个三天的大圆圈。三天在沙漠里走出一个大圆圈,把无数人的无数梦想画地为牢的锁在里这个圈里了。各位想一想:人生是否也是这样的?无量生的轮回是否也是在凭借感觉,以为自己走直线,却在划着巨大的圆圈呢?

  很多人说:我心里有佛,我不信那些别的,我信良心、我信天理。这样的话现在很有市场,可是这和划圆圈有什么区别?都是缺乏明确的方向定位,佛法便是这个方向定位。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什么是需要放下的、什么是必须坚持的?在佛法的系统里,这个方向定位是细致又明确的,能不能产生效果,就要看我们是否在落实了,是否把方向定位用在自己身上。所以当我们学佛了,找到脚下的路,这是要紧的,其他的暂时没那么要紧。

  一个生命陨落,我们从感性角度可以感慨,乃至可以悲伤、哭泣,或者如黛玉那样,刨个坑埋点土,把花瓣埋了,一边埋一边哭。有这个情绪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过分就凌乱了,没有理智作为舵手,这感性就是一个烂摊子。

  我们主观上都希望遇到的众生、亲人、朋友,乃至见到的某个小动物都能往生极乐,这个情绪真的很好啊;可是从理智角度就要思维:如何能去实现他们都往生?如果我们在情绪这止住,他们往生的帮助可能就微乎其微,乃至根本没可能了。

  我们遇到佛法信不信啊?那么他们还没遇到佛法怎么信啊,怎么愿啊,怎么去做才算对呢?

  这就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从理性升华到感性。你希望大家都往生极乐,就要有对应的手段去落实,如若不然,最初的那个充沛的感性就是地雷,炸得我们头昏脑胀。这个最初的感性,就是最初的那个慈悲心;上升到理性高度了,这个事情暂时做不了,那个事情暂时不能做,这个时候就憋着了。憋坏了,憋得不行了,就要用感性去激活理性,通过理性的创造去圆满感性的愿力。所以佛菩萨也是这样的,广度众生的大愿是慈悲心,这是强烈感性、是极端感性;可是佛菩萨还有般若智慧,这是极度理智、极端的冷静,佛菩萨可以把这两个极致融合起来,真正的理事圆融,也是真正的慈悲心、菩提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