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 |
||
|
||
梁武帝(464—549),名萧衍,字叔达。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可以说是堪称翘楚,不在另三位开国皇帝之下。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做和尚的皇帝 在公元527年,萧衍亲自到了同泰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还下令改年号为大通。信佛之后,他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梁武帝 萧衍 (464-549),享年85岁(杜甫有诗云:人到七十古来稀.85岁,这在古代已经是极为高寿的了,这在封建时代的列代帝王中,是十分罕见的啊!) 附录——《梁皇宝忏》 缘起: 梁武帝为了超度皇后郗氏而制,故简称为《梁皇宝忏》。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心中乐善,爱好修行,拜一代高僧志公和尚为国师。在位四十六年,享寿八十六岁。梁武帝的元配夫人郗氏生性嫉妒,对六宫动念出口犹如毒蛇。她还妒忌梁武帝学佛修行,曾扯破佛教经书《妙法莲华经》;她轻欺三宝,曾将葱、蒜、韭等几种污菜以及腥膻之肉外边用面包裹,假意供佛斋僧,破僧净戒,坏佛清规。幸好僧人皆有智慧,自造斋饭,巧妙换掉郗氏的污斋。她见僧人吃斋,以为自己的恶行得逞,便掩口窃笑。 郗氏生活在宫中不懂惜福,更不知因果报应的厉害,天天在造轮回之恶业。于是在她三十岁时突然死亡。因生前心怀嗔毒,死后堕落为蟒蛇。数月之后,武帝忽闻寝殿外有窸窣之声,视之竟然见一条蟒蛇盘踞殿上,武帝大惊失色,便对蛇说:“朕的宫殿庄严,不是你们蛇所生之地,想必定你一定是妖孽。”。此时蟒蛇说人语道:我主不要心惊,蟒乃宫中郗氏遭贬。妾因不信佛法,堕落畜道得此苦报。至今尚无穴藏身,肚中饥饿,遍身鳞甲多诸毒虫,恒抱痛苦,无有休息,只得奔投乞赖我王,悯念昔日夫妻之情,施恩救拔。吾若得脱此苦,衔环当报,不负主恩。梁武帝闻听此言,已是魂飞魄散,良久方才苏醒。于是急忙 拜请志公禅师,问:郗氏因何故堕落蟒蛇? 志公禅师说:因她心不信佛,嫉妒六宫,不敬三宝,不修片善。郗氏娘娘把王宫当作了天堂,只享福,不造福;不信因果,不怕报应。武帝问,怎样才能超度郗氏? 志公禅师说:如果超度,需我主发心,大办斋供,请高僧,建道场,称扬佛法。我皇需亲自礼拜,检录藏典,诵经忏悔。武帝依师之言行事。遂请志公禅师等依经律忏罪要义,制忏文三十卷,为郗氏忏悔。众僧建坛行道礼拜方毕,见一容仪端严的天人对梁武帝说:我蒙佛力,得脱蟒身,将生天上,故来礼谢。 不可思议功德:此忏能够灾消吉至,罪灭福生。蒙弥勒菩萨梦中赐名为慈悲道场。此忏法因始于梁武帝,故称为《梁皇宝忏》。拜忏时,由法师带领大众按照皈依、断疑、忏悔、解冤、礼佛、报恩、回向等忏仪形式,藉由共修,以提起大众虔诚忏悔的正念,并时时返观自照,让身心在忏悔中破除心碍,获得清凉。后世高僧去繁取要,改集为十卷。 这部由梁武帝发起的忏悔文,因为超度郗氏皇后效果明显,历代拜忏的感应更是层出不穷,度化了无量众生而流传至今,所以被称为宝忏。《宝忏》突出的是忏字,因为若没有真正的忏悔就不是慈悲道场,不能称其为宝。 亦有许多戒邪YIN的同修修学此宝忏,忏悔业障,戒除邪Y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