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请转法轮,请佛住世


   日期:2011/1/8 22: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空老法师讲述 2002/11/25 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利用这一点时间,给诸位同学谈谈《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里面,“请转法錀”、“请佛住世”这两愿。

  我们这些年来,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部经分量很大,内容非常丰富,学习的纲领一定要能掌握到,我们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华严经》的纲领,就是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跟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尤其是普贤菩萨的十愿,显示出菩萨修行最高的境界,最究竟、最圆满的境界。

  那我们要问,普贤菩萨所修的跟一般大乘菩萨有哪些不一样?我们在大经里面看到,学习的科目是相同的,理论的依据方法都没有两样,不一样的地方在心量。大乘菩萨,我们常常读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实在讲非常伟大。我们听到、看到了,怎么会不羡慕?但是他跟普贤菩萨比,那还要差一等,这个要是不读《华严经》不会知道的。佛在一切经里头都未曾说过,偶尔也谈到,但是没有在《华严》上讲得这么透彻,这么详细。那就是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它不是个平面的,我们今天讲立体,也不是我们一般观察想象当中的立体,不是的,它是重重无尽的重迭,不可思议!这个境界很难讲,很不好懂,就是从比喻也没有法子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但是在现在确实可以找到相似的。我们从这个相似的能够体会到一些,这些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们昨天还读到,昨天晚上末后两个小时讲到微细这个境界。佛给我们说毛孔,毛孔是我们汗毛的毛孔;毛端,这个汗毛的尖端;微尘,肉眼看不见的。一般大乘经里面,我们曾经听到过,大概一般学佛的人都晓得,佛经里面有所谓“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跟芝麻差不多大,你要晓得比毛孔大多了,我们这个汗毛孔芥菜子放不进去,芥菜子里面可以把一座须弥山装到里面去,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它怎么装在里面?想不通!

  佛经上讲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不可思议”这一句话里面,文章可多了,这里头有很深的道理。这一句话讲得好,太好了!我们为什么不了解这个境界?就是因为我们有思有议,这个思跟议就把这个事实真相障碍住。如果你把思议这个念头打掉,思是思惟想象、起心动念,议是言语议论,这个东西要是真的完全放下了,那个人入什么境界?清净寂灭。清净寂灭的境界,这些障碍都打破,这个障碍就是现代人所讲的空间的维次,这个境界打破了。打破之后,你才能看到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没有大小,它都是自性变现的,大是自性,小也是自性;自性没有大小,自性没有来去,自性没有生灭,所以大跟小是一。这才知道须弥山不大,芥菜子不小,这是一般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的。

  《华严经》上讲的这个微细,比大乘经上那有很大差别。《华严经》上讲毛孔,毛孔比芥菜子小,小很多,里面装什么东西?大千世界,虚空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统统在这个一毛孔里面。你晓得大千世界里有多少须弥山?数不尽的须弥山,这不是在一个芥菜子里头,在毛孔里面,在微尘里面,所以这个世界重重无尽。毛孔里面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头有佛,有无量无边的佛,无量无边的众生。那些众生他也有毛孔,那个毛孔里头同样也有无量无边大千世界,重重无尽。这是一切大乘经上佛没讲过的。这样微细的境界,谁能入?普贤菩萨能入。说明大乘菩萨,这不是大乘菩萨境界,大乘菩萨听说,不能够入这个境界,普贤菩萨能入。能入就是能证,他能够证明佛所讲的没有错,是真的事实真相,不是假的。

  这个境界真难懂,但是现在我们从电视荧光幕上,我们能体会到一些。为什么?有相似的。电视荧光幕只有一个,我们收看频道不一样,画面就不相同,按哪个频道画面就出来了,那个频道就好像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今天只能看一个频道,不能同时看所有频道,这个意思就是说普贤菩萨有能力同时看所有频道。大乘菩萨比不上,大乘菩萨可以同时看若干个频道,不能看圆满的,全部的他看不到。我们凡夫只能看一个频道,他们能力比我们强,能同时看到好几个频道,一点都不杂乱,这个不可思议!我们凡夫如果说是两个频道画面、三个频道画面,它就乱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科学技术比不上自性所现的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真的是数不尽的重迭,但是它一点都不杂乱。这是普贤菩萨跟一般大乘菩萨不一样的地方。

  普贤菩萨怎么修的?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普贤菩萨将自性的性德圆满落实了,百分之百的落实,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所以当位的普贤就是等觉菩萨。我们在大乘经上,《华严经》上,净土经里面所看到的,尤其《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我们修净土的,实在讲都是修的普贤行。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普贤的境界?说老实话,我们是挂名的普贤菩萨,不是真的,从来没有认真的学习过。修学的理论跟方法,那就是全部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部经圆圆满满包含了虚空法界剎土众生,绝对不是那个八十卷。那个八十卷就好像我这个讲堂里面《四库全书》的目录提要,全书你没有看见,目录提要。这些我们在大经里面都跟诸位做了详细报告。普贤菩萨能落实,所以他总结全经提出十个纲领,这叫“十大愿王”。

  十个纲领里面,第一个“礼敬诸佛”。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诲,从哪个地方入门?都是从“敬”从“诚”。过去有人向印光大师请教,佛门广大,经典丰富,浩如烟海,有没有什么秘诀可以让我们很快的契入?印光大师说得好,有!他老人家只说两个字,“诚敬”,真诚恭敬,就说这两个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的标准很高,凡夫没有。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来,也总结佛法学习的纲领,我总结的比印光大师要麻烦多了,他老人家总结两个字,我讲四个字“纯净纯善”。他老人家讲总持法门,说了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十六个字,把整个佛法总结进去,实在是了不起。这十六个字不好懂,所以我重新用二十个字,我这二十个字,说实在话没有印光大师那十六个字好,但是我这个好懂。我这二十个字就是在佛像旁边这一副对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个好懂。这二十个字能落实,印光大师这十六个字的义趣你就明了了。

  头一个是真诚恭敬,诚敬。所以他头一愿“礼敬诸佛”,那个诚敬是一丝毫的虚伪都没有,这个难,这是真心;能用真心的人,那就不是凡夫,不但不是六道凡夫,九法界他都超越了。用真心的人,不再用妄心,在《华严经》上讲的,最低的位次是圆教初住菩萨,用真心。九法界里面的佛菩萨用的还是妄心,不过那个妄心用得正,没有用错;六道里面用的妄心,用错了,没有用得正,道理在这个地方。

  “诸佛”,这又有讲究了。我对于佛菩萨恭敬,我对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恭敬,我对我父母尊长恭敬,外人就不恭敬了,你那个心不是真心。真心是什么?真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你的心不平等。到什么时候你才真正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修礼敬,那就跟普贤菩萨有一点相应,这是随顺普贤菩萨大士之德。但是还入不了普贤菩萨的境界,为什么?心量还是不够大。所以诸佛是包括宇宙之间一切人事物,范围太大了;除自己之外,人人是诸佛,事事是诸佛,九法界不同的众生全是诸佛。试问问,我们对于蚊虫蚂蚁,要跟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毘卢遮那,你对佛的恭敬心跟对蚂蚁的恭敬心能不能平等?不能平等,你没有修,“礼敬诸佛”你没有做到。蚂蚁也有佛性,既然有佛性,牠将来一定会作佛,你怎么能对牠不恭敬?你怎么能对牠用差别待遇?所有一切动物都有佛性,所有一切植物,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一切法都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所以《华严经》上佛才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样说起来,无情的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泥沙土石也是佛,它有法性,你不能不尊敬,你对它们不能够轻慢。然后你才晓得“礼敬诸佛”真难修,真不容易!

  所以,普贤菩萨对一切人,就像对诸佛如来一样,决定没有差别,恭敬供养。供养里面,要知道第一殊胜的供养是如教修行供养;也就是说老师教导我的,我统统都做到了,这是真供养。老师教我们怎样对人,怎样对事,怎样对物。对事,一般讲是对无情,植物、矿物、山河大地,我们对它要尊重,树木花草要尊重,要爱护,要尽心尽力去照顾它,这叫尽性。物,物里面包括的范围很大,我们讲人,在十法界里头有人道,还有其它的,还有九道,那个九道就用物来代表。我们一般讲天地鬼神,这是“物”这个字里头包括了,物包括人,人不包括物,人是物里面的一种。这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说的,所有一切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统统要礼敬。为什么?都是诸佛如来。谁懂得这个道理?谁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够做到?儒家讲“仁民爱物”,那个仁是仁慈的仁,民是对一般的庶民、一般的人民,要用仁慈的心去对待他,要爱一切物。儒家讲得比较笼统,佛法讲得微细;儒家讲纲领,佛法讲细目,儒跟佛要合起来看,你自自然然就恍然大悟了。

  这是说明普贤行跟一般大乘菩萨不相同的所在,心量广大,能入无量无边无尽无数重迭的世界。如果这个重迭的世界还很难懂,真难懂;古时候高僧大德常常被邀请到皇宫里面去说法、去讲经,帝王大臣听了也不懂。贤首国师很聪明(贤首是清凉的老师),讲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国王有疑惑,他请国王做一个八角亭。那当然很容易,马上造一个八角亭,然后贤首大师请皇帝在八角亭每一面,它有八面,每一面装一个大的镜子。镜子照镜子,请皇帝到亭子当中站一站,你看看那是什境界?皇帝走到亭子当中一站,八个镜子一照,里面无量无边的人数不清。皇帝明白了,懂得了,重重无尽的法界。这是用这种方式做比喻,你从这个比喻里头能体会到少分。当然你没有入真实的境界,但从这个地方你懂得了。世界确确实实就像这样,像镜子互相照,这里面没有止尽的,重重无尽,但是它又很有层次,它一点都不乱,并不会混搅在一起,不思议境界。古大德很聪明,用这些方法让你能够体会少分。

  十愿,今天我们这个时间,重点在“请转法錀”。什么叫法錀?什么叫转?法錀是释迦牟尼佛用这个来表法,就像我们现在商业社会里面,每一个公司有它自己的商标。佛在各地方教学,他也设计了这些商标,表法的。释迦牟尼佛这一生到处讲经教学,教的是什么?这个标志就能显示出来。佛法里面的标志,通常用三种,三种都用得很普遍。第一个就是用法錀。轮是什么?是圆,这一个形相确实相当奥妙。我们做学生时代,学几何,几何里头给我们讲圆。圆一定有个心,圆心,圆心到底有没有?圆心是个抽象概念,它确实有,但是它没有痕迹。你要在圆心上点一点,那一点在显微镜放下来,那是很大的面积,那就不是点,几何里头的点是抽象概念。点移动,线就出来了。点移动是线,线能看得见;线移动那是面,就更明显;面移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立体,三度空间。单的这个面是两度空间,面移动是三度空间,我们现在居住在三度空间里面。佛用圆来表法,表得好!佛所讲的是我们能够感觉到的,这个空间的一切人事物,这就像圆周。

  这些人物从哪里来的?一直到今天,千万年来多少人在那里研究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大问题!今天多少科学家、哲学家还在那里研究,在探讨,有许许多多的说法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佛呢?佛就用圆来代表。圆周从哪里来的?从圆心来的。圆心从哪里来的?圆心没有,圆心是空,圆心是无,无中生有。那个无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真的什么都没有,那个好懂,那个空无好懂。佛法里面讲空,空会生有,所以佛经讲“真空不空”,现的相,相叫妙有,“妙有非有”,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就是佛四十九年跟大家所说的,用这个东西来代表。它代表宇宙人生真相,代表空有同时,空有不二。《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那个色就是圆周,空就是圆心,妙极了!你想想看,在这个世间什么东西能够显示出空有同时、空有不二?圆里面显示出来了。因此法錀是代表佛所教学的内容,宇宙人生真相,表这个意思。

  转是什么?转是推动,我们现在的话叫推行。转法錀的意思,就是推动或者是推行宇宙人生真相的教学,“转法錀”三个字要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这个意思;推行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或者是推行宇宙人生真相的教学,一点迷信都没有。佛真的一生无条件的到处教导众生,有教无类。所以释迦牟尼佛要用今天我们的说法,给他老人家来定位,他是什么样的一个角色?可以说他是名副其实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我们今天来看他,用这个名词,那就是他的身分,他的地位。

  他一生从事多元文化社会的教学,而且是义务的教学;他教学,他不收学费,他不接受任何人对他的报酬。平等的教学,不分你是哪个国家人,不分你是哪个种族,也不分你是信仰什么样的宗教。只要你肯来学,他老人家就非常热心来教导你,教你开智慧,教你明了宇宙人生真相,教你破迷开悟,教你转凡成圣。这种伟大的教学,在佛法表法里面叫转法錀,所以我们对于转法錀这个意思要搞得很清楚、很明了。

  “请转法錀”,这个实在讲在世出世间来说是第一等好事,可以说人间天上再没有一桩事情比请转法錀这个事情有意义、有价值。中国古人懂得,那时候佛法还没有传到中国来,《礼记.学记》里面所说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请转法錀”就是提倡教学,是这么个意思,千万不要搞错了。现在人粗心大意,对佛法深入研究的不多,所以许许多多佛教里面的名词术语都被误解,非常可惜。佛法是真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随顺自性的教育,真正是究竟圆满的教育。教学的内容非常广大,我们这个世间大学要跟它相比,那真的是小巫见大巫,没有法子比,显示出释迦牟尼佛真的是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他的智慧、能力从哪来的?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众生各个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平等的!为什么是平等的?释迦牟尼佛自性显现的。《华严经》上说得很好,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芸芸众生,山河大地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是自性所现的。释迦牟尼佛是自性所现的,我们也是自性显现的;释迦牟尼佛有这样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也有,哪个没有?蚊虫蚂蚁也有,树木花草都有,平等平等。但是现在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有,我们没有,看看我们周边所有一切人事物好像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佛说出来,“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

  我们为什么没有?佛说不是没有,有,你现在有障碍。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你的相好不能现前是你有障碍,只要把障碍拿掉,你的本能就恢复。所以智慧德能相好是你本有的,只要把障碍拿掉就现前。这个障碍是什么?是妄想、是分别、是执着。在大乘经里面常讲“无明”,无明是妄想,《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是分别;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是执着。如果我们今天给你讲佛学这些名词,讲无明、讲尘沙、讲见思,不好懂,要解释好半天,你还未必能够听得清楚。在《华严经》这样讲法好懂,妄想分别执着,虽然没有很深的概念,大致上模模糊糊能懂一点;这个东西是障碍。

  所以佛在经上说,如果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轮回关键、真正形成的因素就是执着,你只要有执着,你就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是你自己执着那个念头里变出来的。只要把对一切法,我常讲对一切人事物的执着放下,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如果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的分别没有了,恭喜你,十法界就没有了,你超越十法界。由此可知,科学家所讲的不同空间的维次,这个现象怎么产生的?在佛法里有正确答案,就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头产生的。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所有一切不同维次空间全部都突破了。你生活范围不一样了,生活的空间扩大,真的是尽法界虚空界是自己生活空间,多么舒服!得大自在,得真解脱。

  所以“请转法錀”,无量无边的功德,这就是请真正善知识、真正好老师来给我们教学,教导我们,请他到这个地方来推行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这就叫“请转法錀”。在世间法里头,佛法不离世间法。诸位一定要晓得,佛法很尊重世间法。世间法里面对老师很尊重,“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是礼节。大善知识不能不守礼,不守礼,人家轻贱你,轻贱这样殊胜的教学,那他有罪过。因此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世间人不认识,没有人来启请,没有人来请他教学。在这种情形之下,释迦牟尼佛就走了,他就离开我们这个频道,到别的频道去了。就好像我们这个电视屏幕一样,从我们这个频道,他入到别的频道去了。我们一般人讲,死了,不在这个世间。不,人没有死,每一个人都不会死。死是什么?他转入另外一个频道。六道里面就是六个不同的频道,十法界是十个不同的频道,一切众生在这个空间里头常常换频道。不过,迷惑颠倒的凡夫他不能自在,他是业力在主宰他;觉悟的人,自己很自在,自己想到哪个频道就能入哪个频道,一点障碍都没有,他能够突破频道得大自在。

  所以我们请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出现,我们要有眼光认识他,这是个好人,这是个真正有智慧、有修行、有德行的人,请他来教导我们,这叫“请转法錀”。这是古时代,现在没有了,现在大家把这个事情疏忽。在古时代,这是社会上最大的一桩大事情,“教学为先”。中国古代也有阶级,士农工商,士是读书人,古语有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读书人多半是穷秀才,物质生活很艰难,但他很快乐,他有精神生活,他真的能够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的心清净,他有智慧,所以清苦的物质生活他没有在意,他生活得很快乐。一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有人请他去教学,他能够有好的学生,真正能够接受他的教学,能够承传他的道业。所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人生最大的快事。这是“请转法錀”,千万不要产生误会。今天就讲到此地。

  最近这几年,我遇到不少人来问我,法錀功是不是佛教?我解释得很多,讲经的时候说过,也有一些媒体记者访问,也解答过。过去都有这些光盘保存到,在流通。

  法錀功,“法錀”两个字跟佛家所说的法錀相同,可是意思完全不一样。所以你们真正明白之后,你就能辨别它不是佛教,与佛教毫不相干。诸位要知道,佛教是宇宙人生真相的教学,佛教有许多宗派,宗派所依据的一定是佛教的经典,依照哪一部经论里面的理论、方法修学,这是佛教,就像佛门里面一个科系一样,佛讲的内容太丰富了。法錀功,我们没有听说它根据哪一部佛的经论来修学,这个没有;没有这个,当然跟佛教没有丝毫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晓得,它那个法錀是什么意思,我们不懂。我们佛门里面讲的法錀是代表圆满,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相好讲福报),这三个圆满。这三种都是世间人所希求的,所以它代表圆满。

  佛家除了用“法錀”表法之外,还有用莲花,莲花用得比法錀还要多,还要普遍。为什么?莲花的意思更明显,它代表出污泥而不染。莲花的根生在泥土里,泥土代表染污、代表六道轮回。它的茎在水里面,水代表清净,清净代表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圣法界好比是清水。莲花开在水上面,这就说明染净两边它都不染着;不但染放下,净也放下,这才叫真的清净。

  佛说法,清净之法。世出世间,世间是六道,出世间是四圣法界,世出世间统统不染着。佛法的教学是教人这些东西,我们一定要晓得,一定要明了。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非常广泛,博大精深,大学问。所以世间人修福,大家都晓得到佛门里面来修福,这个理念正确,一点都没有错。到佛门里面来,怎么修福?启建一个法会,做一堂佛事,或小的大悲忏、水忏,规模大一点的拜个梁皇忏,再大的做个水陆法会。这里头有没有功德?如果你要碰到达摩祖师,达摩祖师一定跟你说并无功德。这个话是真的,一点不假。有没有福德?福德有一点,不多,不大。

  什么样的佛事才是真正的功德、真正的大福德?那就是“请转法錀”,请法师、请善知识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时间短的讲一、两天,时间长的讲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也有讲三个月的。当然时间愈长,真的,那里头有功德,有大福德。为什么?教化众生,帮助一般社会大众解决问题。他生活上的问题,工作上的问题,处事待人接物的问题,常常遭遇很难解决的问题,这一听经全解决了,功德利益是从这个地方说的。善根深厚的人,往往听的时候他开悟了。当然现在这个时代证果的人很少,佛陀当年讲经说法,哪一次讲经法会里头没有开悟的,没有证果的!这个我们在经上看得太多,那叫真实功德。所以启请的人,就是发起,发起讲经弘法这个大会的人,他有大福德,绝对不是拜忏、搞水陆法会能够跟他相比。诸位细心去思惟、去观察,你就明白了。

  你想想,释迦牟尼佛一生,三十岁示现成道,紧接着就是教学,四十九年一天都没有休息。那个教学就是上课,每天给大家上课,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释迦牟尼佛没有做过法会。诸位一定要清楚,释迦牟尼佛没有召集大家在一起打个佛七,打个禅七,从来没有过。你们在《大藏经》里去查,你查不到,没有。他老人家所做的是教学,若不是讲经说法,就是答复四众弟子的疑问。我们在经论上看到,许许多多经论都是一问一答,这些答问都传下来了,我们今天称之为经典。最著名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从头到尾都是在辩论,开智慧!许许多多现在人所讲的尖端问题,没有法子解答的问题,释迦牟尼佛都能够以善巧方便全都给解答了。所以古人讲“开智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为什么说成佛的《法华》?《法华》平等,一乘因果。《华严经》里面讲五周因果,《法华经》讲一乘因果。《华严》被过去祖师大德尊称为圆满的佛法,近代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他称《华严经》为佛法概论,用今天的名词来说,佛法概论;换句话说,其它一切经论都是概论某一部分、某一章、某一节细说,《华严经》是最完整的,这是我们学佛不能不懂得。

  佛法里面还有一种表法的,卍字。卍字用得比较少,卍字表吉祥,也就是说佛的教学是吉祥的。佛的教学确确实实能给一切众生带来幸福美满,现前就得受用,没有一句话是谈玄说妙,没有!不切实际,与日常生活完全脱节的,这是佛不讲的。佛所讲的字字句句,你现在就用得上,真难得,真不容易!这么好的东西,很可惜,很少人发心来学习。我是在年轻二十六岁的时候接触到,接触到这个,发现世间有这么好的东西。没有发现那就没有话说了,发现之后,我有责任,我有义务,好好的来学这一门东西,把这一门东西发扬光大,介绍给社会大众。无量无边真实殊胜的利益,天上人间找不到的,所以称之为宝,法宝。

  由此可知,这个启请就叫“请转法錀”,启请善知识讲经说法是最大的福报。你启请,你一定要破费、要费用,这些费用是财布施;你请这个善友来给你讲经说法,法布施;这里面还包括无畏布施,所以佛讲的三种布施具足。就世间人来讲,果报呢?果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三种果报统统具足,这才叫真正圆满。

  但是你得要知道,这个世间有几个人能够参加一次讲学?像我们现在办的这个佛学讲座,一期是七十天,算是长的,两个多月。能够参加这一届,他就能开悟了吗?他就能证果了吗?难!这个从前李老师跟我讲过,他讲那个话的意思是劝我。因为在那个时候,我在全世界各个地方走动,到处讲经弘法。老师说:好是好,跟很多人结了法缘,几个人听你一次讲经,他就开悟了?一个也没有。所以李老师最后讲:只有你自己得利益,别人得不到利益。话是实话,一点没错。

  要怎样才能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一定要长住在那个地方,这就是“请佛住世”。什么人请?这个地方真正有善根、有智慧、有福德的人,他知道,发现一个真的好老师,想尽一切方法把这个老师留下来,在这个地方教化一方,长年的在教导,地方人有福了。这就不是短期的,长期教学,这种人不容易有。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真的许许多多的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真的有福德、有智慧。其实那些人不是凡夫,都是诸佛菩萨来示现的。凡夫不可能,哪有这种远见,哪有这么大的智能!这就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像唱一台戏一样,释迦牟尼佛唱主角,还有许许多多诸佛菩萨来唱配角,做他的学生,做他的护法,这一台戏才唱得圆满。不是凡人,凡人决定做不到。现在这个世间众生福薄,福薄没有办法感得这么多的圣贤示现。

  佛法总在缘!李老师当年就劝我,要长住一个地方,不要老是走动,你才会有成就。我跟老师报告,我说这个道理我知道,但是缘不成熟,我很想住在这边一个地方,我没有地方住!你们同学大家都知道,我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建过道场,都是住别人的地方。住别人的地方要看别人的脸色,他欢喜,我们多住几天;他一不高兴,赶紧就要告辞。不要等到人家面孔板起来赶你走,那就不好意思。察言观色,看到他的态度稍稍凉了、降温了,这个时候你要有聪明,赶紧走。为什么?以后还好见面。到他那个心要凉了之后,你再走,以后不好见面。这是我的环境不一样,所以不得不到处去弘法,跟各个地方的同修结善缘、结法缘。结法缘当中还有一个目的,希望哪个地方真的有善知识能够帮助我,让我安定长住在那个地方,我有这个希望;始终没有!

  有一些人是很想让我在那里长住,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有有心有力,像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有这个心,也有这个力,环境他做不到。这是什么环境?韩馆长往生之后,留下这个包袱,这些悟字辈的出家人这么多,这是个包袱,我受这个牵累。这些人在新加坡,在新加坡只有我一个拿到新加坡永久居留,其它的都是工作准证、学习准证,期限一年,心都不定。如果李木源居士把悟字辈的全部都办成新加坡永久居留,那我就老老实实乖乖的永远住在新加坡了,怎么会跑到这里来?所以这是外面环境不相同。

  那么到这一边,我们的外面环境比新加坡好一些,我们这些悟字辈的同学,有不少已经拿到工作准证。此地的工作准证是两年,两年到期之后,可以再续两年,在这个地方住四年之后,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这个条件在新加坡没有。所以这个在佛法讲缘,内在的缘,外面的缘;缘不具足,你想住在这个地方,不可能,逼着你不能不走。现在我们在澳洲,确实这个地方给予我们是天时地利人和,我理当在此地住下来,不再走动。为什么还要去走动?这个走动,你们同修都晓得,我为什么要到各个地方去走动?为了祈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为这个。还是不能够安居在一处,为什么?这个工作没有人去做。

  现在这个社会非常不安定,冲突的事件此起彼落,频率一年比一年增多,这个伤害一次比一次严重,许许多多人为这个事情操劳忧虑。《曲礼》里面教导我们,“安安而能迁”,我们今天固然有这么个小环境,身安心安,可是看到这个动乱,我们不能不尽一点棉薄之力。希望把这个冲突化解,希望人与人之间的过节要把它解开,祈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共存共荣,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

  这是这几年我参与多元文化,接触不同的族群跟宗教,到澳洲我也是为这桩事情到此地来的。澳洲在推动多元文化,他们这个国家联邦政府有多元文化部,地方政府有多元文化局,政府设的有专门机构在推动。更难得的是它把这个实际推行交给学校去办,这个好,这是真正社会的福音。我们过去在新加坡做,是用居士林的名义,毕竟是一个宗教团体,办事当然有困难。现在在此地学校推动,格里菲斯大学来推动,大学不属于哪个宗教的,不属于哪个族群的,中立的,好办事。

  我们在新加坡,过去我们想去访问哪个宗教团体,一定我们要请求李木源居士介绍。在此地不需要,我们写一封信,或者打个电话到学校多元文化馆,学校有个多元文化馆,这里面有负责任办事的秘书,只要通知他,我们想访问哪些宗教团体,他马上就给我们连系,方便多了。我们看到政府的官员,学校里面的教授、校长,对于多元文化的推动,那么样的热心,那么样的认真,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多少年来,我心目当中希望建个弥陀村,这个理念我讲了很多次,办一个模范的老人福利事业,希望让老年人真正能够过他一生当中最幸福、最圆满的生活,老年享福。我这个愿望念念在心里头。在美国是老人公寓,在此地则称作退休村,在中国是养老院、安养院。我们如何把退休村,把老人学校,把宗教教学,融合成一体,这才真正是幸福美满。

  早晨我用两个小时把我这个理想说出来,现在看是可能有机缘实现。将来在哪里去做?非常可能在昆士兰的黄金海岸。上一次我跟市长在一起吃饭,跟他提过,他很有兴趣,非常欢迎我到那边去建一个退休村。我这个退休村是老年的大学,老人大学是多元文化的,这不是口头上说,是多元文化的落实,我们要做出实验来。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我们会在一起,彼此互相尊重,和睦相处。这是一个雏型,告诉世间人,不同宗教可以做朋友,可以变成一家人。这个退休村里面,有佛堂、有讲堂、也有基督教堂、也有清真寺,里面住众他信仰什么宗教,我们都给他建这个宗教的祈祷修学的场所,我们是一家人。所有这些不同宗教的道场建在一起,当中是个圆,这个圆的是什么都没有,所有不同的宗教道场建立在圆周上,这个圆是我们共同的,这个大型的活动就在当中圆场里面来做。

  不同宗教,就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不同的科目。我们是同一个学校同学,所学的科系不相同,怎么可以对立?要彼此互补互助,要彼此合作,共同创造我们幸福美满的社会,幸福美满的人生。因此,我们有建立这个设施的必要,否则的话,像一般退休村、老人公寓,人家已经做那么多了,我们再做有什么意思?没有意思。现在我在此地细心观察,这个缘有一点眉目了,加紧努力,把这个事情促成。过几天我又得到香港,为了促成这件事情,集合海内外同修的人力物力,这是二十一世纪我们学佛同学的新兴事业,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我想了二十多年,希望谚语所谓的“心想事成”,这样一个退休村建立,这个退休村就是道场,多元文化道场。《华严经》上这两句“请转法錀,请佛住世”,真正落实在黄金海岸,真的落实。

  所以有一些同学问我,这个退休村建好之后,他说:法师,你住不住在那里头?我当然住在里面。我们这边同学听到就慌了,他说:师父,你走了,我们这儿怎么办?我说我们这一边,这是净宗学院,布里斯本有净宗学会,黄金海岸有AMITABHA CITY。这三个道场,学院是培养讲经的人才,这个地方重点是转迷为悟;布里斯本净宗学会,那个地方是教人念佛,是教大家转恶为善;将来黄金海岸建的这个退休村,退休村又要提升一层,那个地方将来居住在那边的同学,我们的目标是转凡成圣。这三个道场虽然是三个不同的处所,我们在精神、在理念、在活动密切合作。需要讲学的,这个学院派同学去,去讲学;需要领众,大家在一起熏修,那这个就是学会,净宗学会它要负责来带头,所以我们要密切配合。我们肯定要邀请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老教授,这些人有道德、有学问、有爱心,年岁大了退休,没有地方发挥,这些人是宝,我们要请他来讲学,我们给他做专辑,所以我们每一道场都有摄影棚。

  这些老人,退休的老教授散布在全世界各个地区,我们想方法联系,请他来。我想一次请两位,给他录专辑,他的专辑录完了,他回去之后,我们再请两位来,这个工作不能中断。他所录的专辑,我们相信比他过去在学校教的内容更丰富、更精彩。他的东西永远流传后世,将来有这个机缘,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放在卫星电视台传播,利益世界一切众生,让他们能够听到正面的教诲,听到伦常道德的言论。

  这些老人要是乐意,长住在我们的退休村,我们当然欢迎。我们有义务照顾,照顾他一辈子。他把他一生所学的、所知道的、所体会到的,能够在摄影棚里面全部给我们录下来,这是法宝。我相信会有很多年轻人来发心,从他的录相录音整理出来,将来就是书本,可以出版流通,所以这是一个文化事业。不但是老人福利事业,是个文化教育的事业,非常有意义。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文艺的活动,老人娱乐的节目,我们会排得很多,我们会想得很周到,我们也时时跟这些老人在一块研究,他们喜欢看些什么节目,喜欢听些什么东西,我们到处去收集,满他的愿望。所以娱乐节目里面,可能从最古老的到最现代的,那就是综合的文艺节目,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决定不许老人吃了饭在那里看太阳,在那里胡思妄想,那我们就失败了。我们要记住古圣先贤的教诲,要帮助这些老人永远保持正思惟,没有邪念,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恐惧,身心安稳,自在快乐。

  将来这个退休村可能很多人都想到这里面来,怕的是地方太小,不能容纳。不过没有关系,这一个退休村做成功,人太多了,我们再开辟第二个,再开辟第三个,将来就变成一个像连锁店一样,我们有一个大公司来管理。我过去在布里斯本参观一个退休村,它是一个公司,它有四个退休村,这个公司所有一切员工大概有一千五百人,是一个很大的组织。

  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圣贤教学的生活,可以在这个地方落实。我的想象之中,不但是佛陀教育落实,儒家教育落实,我还要帮助基督教落实,天主教落实,伊斯兰教,帮助其它不同的宗教,都能够落实他们固有的文化,都能够发扬光大。这个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美不胜收,就像花园一样,我们走进去欣赏许许多多不同的品种,你看不尽。千万不要有一个错误思想,这个花园里头品种统一,不一样的全去掉,有什么好看?再大的花园,看一两朵花就够了,统统都一样,没意思!

  所以我们要肯定文化是多元的,生活也是多元的。我常讲我们这个身体都是多元的,身体许多不同的器官,那就是多元的。不能说只喜欢一样,我只喜欢眼睛,眼睛不错,它会看,其它的耳朵、鼻子不会看,不要了;不要了,眼睛也活不成。所以知道身是多元,心,我们起心动念也是个多元的,宇宙是多元的。如果你要是反抗多元,就与宇宙自然法则相违背,违背宇宙自然法则,一定不健康。所以健康的社会、健康的人生、健康的生活是多元的,譬如我们饮食,我们饮食为什么吃许许多多不一样的东西?你要认为不一样东西,我们要排斥,好,你每天吃一样东西,行不行?某一种的食物对我们某一个器官里头有特别的好处,对其他的则未必。多想想你才会开悟,你才会明了,你才不再固执,不再执着。

  所有一切的罪过,所有一切的灾难,没有不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来的。这个灾祸的根源,我们要觉悟,我们要舍弃,我们走向多元文化。我们把心量扩大,真正做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尽法界虚空界一切剎土一切众生跟我自己一体,一家人,你说这多和睦,多快乐,多幸福!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学佛       净土法门)  

 仁焕法师:学佛是为了什么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学佛念佛的定位 

 觉明法师:学佛者在灾难面前应具的知见 

 仁焕法师:一人学佛合家得福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陈坚教授:学佛修行就是享受生活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学佛修行万善同归——兼论延寿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仁焕法师:学佛与用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