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学会辨别善恶(五)


   日期:2017/6/9 8: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知道,在世间田地里种下的一粒种子,有些只能结出少许果实,而且只能收获一次,以后就再也不能收获了,例如稻子、麦子等就是这样;而有些种子不仅一次可以结出很多果实,而且以后年年都可以再次收获,例如桃树、梨树等果树。同样,我们所行的善也有大小之别。从回报的程度来看,小善将来只能得到少许回报,而大善则能得到大的回报;从回报的时间来看,小善只能得到短暂的回报,而大善则能得到长时的回报。

  那么,什么样的善是大善,什么样的善是小善呢?《了凡四训》中讲了一个故事:过去,有个名叫卫仲达的人,在朝廷做官,有一天他的神识被摄引到阴府,阎王叫官吏呈上他的善恶本子。等到官吏拿来卫仲达的档案,发现记录恶的本子堆满了一屋子,记录善的本子只有一小卷。阎王命人用秤来称量比较他的善恶,发现记录恶的本子虽然有一屋子之多,但很轻,而记录善行的本子虽然只有一小卷,却很沉重。卫仲达首先不理解地说:“我还不到四十岁,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过失?”阴官告诉他说:“一念不正就是过!比如,只要生起一念害人之心、轻人之心、慢人之心、嫉人之心,就是一过,不需要身口做出来。你虽不到四十,但平时的起心动念中已经包含很多恶,所以记录起来有一屋子之多。”卫仲达又好奇地问:“那个小卷子中到底记录了我的什么善行?为什么那么重?”阴官告诉他:“有一年朝廷大兴土木,要修一座三山地方的石桥,工程浩大,当时你上书建议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那个小卷子就是你当时写的奏书。”卫仲达半信半疑地说:“我当时是写了奏书,但朝廷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实际上于事无补,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功德呢?竟然能胜过满屋子的恶业?”阴官给他解释说:“朝廷虽然没有听从,但当时你写奏书时,确实一心想的是万民百姓的幸福,而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安乐,所以善业力很大;假如朝廷听从,善业力会更加巨大。”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行善时如果发心利益的人越多则善越大,利益的人越少则善越小。行善时如果想到的是利益天下人,则善行虽然数量少,也是大善。如果行善时,想到的只是利益自己或者其他一两个人,即使行善的数量多,也只是小善。

  此外,从这个故事还可以看出“善法唯心”的道理,也就是说,只要善念已经在心中生起,即便没有能够真正做到,这个善念也已经具足功德,假如能够做到,则功德将会更大。有人或许会疑惑地问:“只发一个善心,没有真正做到,恐怕不会有功德吧!”这是对业的法相尚未通达而导致的疑惑。业分为思业和思已业两种,起心动念即已造下思业,如果用身口去实现,则又造下思已业。业的法相就是身口意的造作,只要身口意有了造作,则将来一定会感果,善业感善果,恶业感恶果。比如,卫仲达心中生起很多恶念,虽然没有去做,但是已经造下了恶的思业,这样的恶记载下来居然充满了一屋子;所写的奏书,虽然没有成功,但心中的思业和写奏书的思已业也已经造下,这样的善业也很大。又如,《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中所记载的俞净意早年也是这样的,他与同学结文昌社,奉行“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等善行,但是人生仍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由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善行实际上只是“表面文章”,内心却存在种种恶,认为天帝对自己不公,于是每年腊月三十都写奏书上奏天帝,诉说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灶神现身告诉他说:“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实善可记。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意思是说,您连年所焚烧的奏文,我都已经替你传达到天帝那里了。天帝命令日游神专门察看并记录您的善恶,几年都没有一个实在的善行可以记录,可是却在你独处的时候,察看到您的贪念、淫念、嫉妒念、气量狭小急躁念、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的念、追悔过去奢望未来的念、恩怨是非报复别人的念,一个接一个充满了您的心胸,难以计算。这些种种恶念,常常聚集在您的心头,形成了顽固的习气,日游神记录了很多您的恶业,所以上天给予您的惩罚越来越多,您逃避灾祸都来不及,还指望求什么福呢?

  世界上什么样的善最大呢?《入菩萨行论》中提出了三个衡量善大小的标准,一要从利益对境的多少来衡量,二要从利益的程度来衡量,三要从利益的时间来衡量。也就是说,如果一件善事所利益的众生越多则善越大,如果利益的程度——也即带给众生的安乐越多则善越大,利益时间越久远善也越大。从这三个标准来看,世界上最大的善就是用菩提心摄持来行持的善。菩提心所利益的对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众生,利益的程度不仅是暂时的安乐,而且是获得佛果的究竟安乐,利益的时间是轮回未空之际。由此可见,菩提心所利益的对境最广大,利益众生的程度最彻底,利益众生的时间最久远。所以,如果我们行持任何一件善事时,用菩提心摄持,则这件善事就是最大的善。《入菩萨行论》中说:“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其它的善行就像芭蕉树生果一样,生过一次果实之后,就会枯萎,而用菩提心摄持的善业会一直恒久不停地生起善报,报完一次之后,不但不会减少,而且会越来越增上。

  《宝蕴经》上这样校量功德:譬如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有情,每个人都建造量同须弥山的大佛塔,而且在佛塔前经历微尘沙数的大劫,以所有可以供养的供品承事供养,另外有一位菩萨不离菩提心,只散一朵花供养,就已经超过了前者的福德。所以,无数人在极长的时间当中以极多的供品供养,却比不上菩萨一瞬间散一朵花供养的功德。由此可见,无数个只为自己求一点现世福德的小善加起来,毕竟比不上一个“为了法界无量众生、志求无上菩提”的大菩提心所摄持的大善。因此,做任何善法,如果有菩提心的摄持,就是量等虚空的大善。真正要让每一件善行都成为大善,必须花时间勤修大乘佛法的精华——菩提心。

  如何修菩提心呢?可以按照《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讲的“七支因果”的方法反复串习,让内心生起菩提心。所谓“七支因果”就是,从知母生起念恩心,从念恩心生起报恩心,从报恩心生起慈心,从慈心生起悲心,从悲心生起救度一切众生出离苦海的增上意乐,从增上意乐生起勤求无上菩提的菩提心。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菩提心,前前是因,后后为果,合起来总共有七支因果。

  现前,我们相续中虽然没有菩提心,但要努力地发起造作的菩提心,也即心里观想要救度天边无际的众生,嘴里经常念诵发菩提心的颂词:“如同三世佛佛子,已发最胜菩提心,我亦为度遍天众,愿发无上胜觉心。”此时,虽然实际上对一个人也没有做到圆满利益,但这决定是有大功德的,因为内心已经开始向至善的方向转化。如果卫仲达的奏书有很大功德的话,那么真心念诵一遍发菩提心颂词的功德不知要比卫仲达所写奏书的功德超过多少倍,因为菩提心所利益的对境、程度和时间比卫仲达写奏书时发心所利益的对境、程度和时间不知要大多少倍。心中生起了菩提心之后,在行持每一件善事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三殊胜”的方法来摄持,使得这件善事的功德成为无量无边。所谓“三殊胜”就是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在做善事之前,真诚地想,这件善事是我为了救度无边众生出离苦海这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中的一件,为了实现救度众生出离苦海这个宏伟目标,我今天要做这件善事,这叫做前行发心殊胜;在做善事时,应当安住在空性中去做,如果不能安住于空性中,暂时就一心专注地去做,这叫做正行无缘殊胜;做完善事之后,将所做善事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究竟离苦得乐,这叫做后行回向殊胜。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善恶)(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善恶)  

 沈海燕教授:烦恼即菩提——天台善恶相即的理论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 

 陈坚教授: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圣旭法师:善恶的标准 

 杨维中教授:论华严宗的染净善恶观与妄尽还源的修行路径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真的知道吗?看佛教是怎样定义善恶行 

 业露华:中国佛教的善恶观 

 侯松蔚教授: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 

 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二、善恶在心 

 万行法师:善恶皆有心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C 1275经、1 

 什么是善恶自造苦乐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