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学会辨别善恶(六)


   日期:2017/6/12 8: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难善”和“易善”呢?我们知道,完成世间任何一件事情,需要克服一些外在的障碍和内在的障碍。所谓外在的障碍,就是存在于外境之上,阻碍成办这件事情的各种因素;内在的障碍是存在自心之上阻碍成办这件事情的习气。如果做一件善事需要克服的内外障碍比较大,则称这样的善是“难善”;需要克服的内外障碍比较少,则称这样的善是“易善”。例如,同样是放生这件事,在风雨交加和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去做,需要克服的内外障碍是不同的。天气不好的时候,首先需要克服交通不便、家人阻扰等外在的障碍,还要克服畏惧风雨、兴致不高等内在的障碍。所以,在下雨天放生是难善,在天气好的时候放生则是易善。显然,难善的功德要远远大于易善,因为行持难善时,不仅需要行善者对行善具有坚固的信念,还需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如是因如是果”,行善时内心所具备的这种超乎寻常的力量,必然会使得将来的善报也不同寻常。古人云:“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德育古鉴》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江西的舒老,在湖广教了两年书,这一年和几个同乡一起坐船回乡。船开到中途时,舒老上岸散步,听到有个女人在河岸边哭得很伤心,于是就上前询问原委,女人说:“我丈夫欠了官府十三两银子,准备卖掉我偿还官银。我走了,孩子幼小,无人抚养,一定活不了。所以,我内心很痛苦,控制不住。”舒老就安慰她说:“你不要伤心,天无绝人之路。我们船上的人凑点钱,可以替你还。”舒老回到船上把这件事告诉同乡,却无人响应。舒老就把两年教书所得的薪水,全都布施给那个女人。船还没到家,舒老的盘缠就已经用完了,同船的人争着说他犯傻,弄得自己连在路上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也有人同情他,招呼他过来吃饭,舒老也不敢吃饱。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回到家中,一到家舒老就对妻子说:“我整整饿了两天,快给我做点饭。”妻子告诉他:“家里已经没米了。”舒老说:“跟邻居去借一点。”妻子说:“借过好几次了,这次专门等你回来还米。”舒老把路上捐钱的事告诉她,舒夫人心地善良,她说:“既然如此,我也有家常饭,可以找来一起吃。”说完挎上竹篮,到山里挖来野菜,然后把野菜带根一起煮,夫妻俩饱吃了一顿别有风味的晚餐。到了深夜,舒老准备躺下来睡觉,忽然听到窗外传来声音说:“今宵食苦菜,明岁产状元。”第二年舒家生了一个儿子,后来果然考中了状元。

  这个故事中,舒老所行的善事就是难善,因为完成这件善事时,不仅要克服同乡的讥笑、自己身无分文之后的艰辛,还要克服内在的自私心,舒老所要克服的内外障碍不是一般人所能克服的,所以他所得到的善报也很超胜。

  《德育古鉴》中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河北邯郸的张老,家境非常贫寒,老来膝下没有儿女。平常张老用一个坛子存钱,经过十年,才存满一坛子。有一天,他的邻居因为犯法要坐牢,于是准备卖掉妻子,凑足赎银,免去坐牢之苦。这个邻居家还有三个小孩。张老心里想:如果他卖了女人,三个小孩很难养活,这事自己该尽一点心才对。他和夫人商量,准备拿出全部的积蓄,替邻居交赎人的银两,当时算下来钱还不够,夫人就从头上拔下一支发钗,合起来凑足了赎银。当晚,张老梦到一位神人,抱了一个孩子送给他。后来张老生下了弘轩先生,子孙相继都中了科举。

  这个故事中,张老所行的善事也是难善。因为张老自己的家境也很贫寒,而且帮助邻居的钱是自己十几年来用“坛子”一点一点聚集起来的。张老行此善,必须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自私心。试想,如果张老心里只想到自己的贫穷和集聚钱财的不易,满脑子都是“我、我的生活、我的艰难”,怎么能够完成这件善事呢?所以,行善时要能够狠下心来舍弃自己,才能成全别人。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在串习爱执自我,所以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可能就是舍弃自我了。

  《懿行录》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镇江的靳老在金壇县设了一家私塾,平常教几个学生。他结婚二十多年,夫人一直未生育,年过五十,还没有孩子。靳夫人不忍看到靳家香火断绝,就劝丈夫娶一房小妾,以弥补心中的歉疚。老先生执意不肯,几次劝告都没有让他动心。靳夫人见劝告无效,就乘丈夫不在家,出钱买了邻家的女子,接到家里住。然后写信催丈夫回家。靳老师接到家信,立即从金壇回到镇江。靳夫人在家已摆好酒席,叫邻家的女儿陪伴,而且告诉靳老师事情的原委。这下把靳老师羞得满脸通红。靳夫人认为自己在场,老先生不好意思,就出来把房门反锁上。老先生看到房门已锁,便打破窗户,跳窗而出。靳夫人着急地说:“我拿出大部分的积蓄,好不容易替你买了一房妾,我是为你们靳家着想,你怎么不知好歹呢?”靳老师说:“你虽是一番好意,这孩子小的时候,我还抱过她,只愿她将来能嫁一个好人家。我年老多病,孩子才十八岁,不能损害她。”这样,把她还给邻家。第二年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文僖公,十七岁发解,官至宰相。

  这个故事中的靳老所行之善也是难善。因为贪著女色、一切都为自己着想是凡夫无始以来根深蒂固的习气,靳老在这种情况下一心想到的是别人的前程和幸福,根本没有顾及自家的香火、自己所花费的钱财、夫人的责备等等,所以不仅克服了内在的习气,而且还克服了外在的障碍,此善非一般人能行,因而得到的善报也很大。

  我们在行持善行时,最大的障碍就是内在的自私心了,调伏了内在的自私心,很多善事就能轻而易举地成办,如果没有调伏自私心,行善时则将困难重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事情:某穷人得了重病,需要十万元来治疗,由于没有钱连医院的门都进不了,最后含悲离开了人间。其实这个穷人周围的人凑齐十万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每人拿出一万,十人就能凑齐十万。那些拿出一万元的十个人会不会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呢?绝对不会!就像第一个故事中的舒老,将自己所有的银两全部布施掉了,家里已经到了靠借米度日的状况了,也还是活下来了。第二个故事中的张老,虽然掏出了所有的积蓄,但是也还是很好地活下来了。十万元每人一万地放在十个人那里,其实也只是为这十个人提供一点奢侈的机会而已,但布施出去却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么容易就可以成办的一件大善事为什么没有人去做呢?关键是自私心在障碍着大家行善!大家心里想的是:我的钱是我辛苦挣来的,我还要买房子、买车子,这个月我还要买几件衣服、带儿子出去旅游呢!全部给他,我自己怎么办?正是在这个自私心的阻扰下,身边的人即便无助地死去,也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一个人行善最大的障碍就是内在的自私心了。

  在此世间,有钱有权有能力的人,完成一件善事往往都很容易,容易却不去做,这是自暴自弃,是内在的自私心、懒惰心在作障;而无财无势的人,完成一件善事往往比较困难,但是难而勇做,反而更加可贵。所以,每一个希望离苦得乐人,都应当对行善生起坚定的信念,努力克服一切内外障碍,欢欢喜喜、义无反顾地去行善!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善恶)(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善恶)  

 沈海燕教授:烦恼即菩提——天台善恶相即的理论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 

 陈坚教授: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圣旭法师:善恶的标准 

 杨维中教授:论华严宗的染净善恶观与妄尽还源的修行路径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真的知道吗?看佛教是怎样定义善恶行 

 业露华:中国佛教的善恶观 

 侯松蔚教授: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 

 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二、善恶在心 

 万行法师:善恶皆有心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C 1275经、1 

 什么是善恶自造苦乐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