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怎么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得无量无边的福利和功德?


   日期:2017/7/27 11: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导言:

  《普门品》云:“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本次人间天老师将就此句经文,给大家详细讲解称念圣号心态,从而帮助我们获得更丰富的修学感受和体验。那么我们怎么念这个圣号是福德的不唐捐?怎么念可以得无量无边千万劫不尽的福利?怎么念才是甚多功德?

  1.越至诚、越清净、越恒常、越信受,以此心态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所获得的对等福德利益就越多

  简单解释一下“一时”,现在我们理解一时是时间很短,在古印度一时应该是多长呢?我们知道劫是佛教里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名词,劫翻译过来有一个解释叫做大时,也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段;在古印度把一天分为六个时间段:早、中、晚、初夜、中夜、后夜,这六个时,按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算,古印度的一时对应现在的四个小时。

  所以这句经文如果严肃说来,就不是我们理解的那么简单:我们一称念菩萨圣号,哪怕就念两句也等于另一个人的尽形寿四事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福德?这一时虽然不长,但是也不短。佛教里形容短的时间名词很多,比如弹指、比如一瞬、比如一刹那,这都是形容非常短的意思。

  因为知道形容短的名词是这类,那么一时肯定不在很短的范围内,但是也不算长,所以用了这个乃至。乃至就是哪怕的意思,如十念必接里是乃至十念,哪怕就十念,这已经是很少的意思了。如果我们哪怕一时去对观音菩萨礼拜供养,我们就得了最低的福不唐捐;也得了正等如尽形寿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之福;正等尽形寿供养六十二恒河法王子菩萨之利;正等供养十万亿如来佛陀之利;也可以正等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如来功德。

  在《普门品》里提到的心态门槛是恭敬,我们能激活恭敬心就可以把《普门品》里列举的诸多诵念菩萨的利益拿到;《耳根圆通》里没提到心态门槛,也没有提到如何称念,只是说你称念就可以,但一定有门槛,只不过是没在附近的文字上表述;在《十一面观音神咒经》里虽然没有表述心态门槛,但是前文提到“菩萨的名字难可得闻”,也依然是珍重、恭敬、稀有之意;在《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里就强调了功德,也强调了“是故汝等勿生疑惑,常应供养,但常称名号!”等于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如来的功德。

  我们把这四部经文对应的内容做一个对比发现门槛是有不同,所以提到的所获福利不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越至诚、越清净、越恒常、越信受,所获得的对等福德利益就会更多,这就应了古德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而十分诚敬就不再限制于诚敬二字了,难得、难逢、稀有、珍贵,供养赞叹等等也都可以从诚敬度的不同而有差别。

  古人说“廉者不吃嗟来之食”,嗟就是很不客气的意思:唉、嘿、哪个谁。虽然嗟来之食也是可以算做施舍,可能也有怜悯心,但没有恭敬心,就会让人不愉快。就像早些我帮助某同修为某困难地区发捐助的衣服,但是通电话后,对方说为了防疫传染病等情况,需要把衣服清洗干净,并且不接受内衣捐赠。这个理由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那位发起的同修就非常不愉快,因为几大包的衣服打包完毕,就准备发送了,想再去遴选和清洗,这已经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了,随后他说了一句我很难接受的话“要饭的还嫌饭馊!”

  就如《地藏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里,其中强调如果国王大姓们可以对最贫苦困难的人下心含笑、软言安慰、亲手布施,这里虽然没有强调恭敬心,因为对国王这类的人说要恭敬贫民,这很难理解,但是如此注解就正是恭敬之意。

  经文里提到勿生疑惑心,要恒常的诵念。这个常字在古印度是恒常的意思,对应常的就是无常了。我们能恒常的称念菩萨圣号,就不应该是念的很无常,念的很反复,念的稀碎。所以现在也不那么强调这个常,因为大家时间很紧张,一天的事情又很多,能抽出一段时间念经也很不容易;要想达到恒常诵念,这个标准如果一直刚性的悬在心里,就等于直接给我们一个否定信息:你虽然念了,但是没得到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如来的功德!

  2.希望通过称念佛菩萨圣号,不好的事情可以马上解除,这是一种错误心态,因为佛菩萨不转定业

  因为没做到基础标准,当然就得不到对应的效果,所以很多人也在念,可是没去着力于解决心态门槛等基础障碍问题,导致这个念的行为虽然形成,却只能得到最低的福不唐捐的保障。这个情况的出现,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地狱门前僧道多”了。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学佛就一定长命百岁,就一定身体健康,就一定所求圆满,就一定诸事顺遂,这是我们的一种很强烈的傲慢和妄想心。

  因为我们要知道——佛不转定业,如果这个事情已经是定业了,佛菩萨不会扭转他,我们学佛也自然不可能得到方法去扭转定业,佛菩萨都不扭转的定业,他们会说“我给你一个方法能扭转定业”吗?所以有人说他可以扭转定业,那绝对不可能是佛教的路子。

  因为大家都希望扭转定业,希望不好的事情可以马上解除,所以对此类事情的需求口很大。希望得到解决的事情也往往是非常危难极重的事情,更是无头苍蝇一样的希望得到解决,死马当活马医,这个急切乱撞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佛教里真的没有扭转定业的方法。

  如果有解决的方案,那就是不造作业力,就不会承担业力结成果实;如果你造作业力,就必然要有业力成熟的时候,就必须要承担对应的定业结果。而我们在面对必然的结果时,还会有妄想心,希望得到解决;或者有傲慢心,以为自己念了什么、做了什么、或者供养了谁就必须马上快速的给我解决干净!这都是严重的错误心态。

  之前分享过一个简单的方法,去验证某个事情是否已经到达了定业不转的地步。我当然没能力去判断某个事情是否就是定业不转了,所以在这个需求市场上有很大的工作空间,也就会出现很多的骗子,把自己吹的神乎其神,好像什么事情到他哪里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推荐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先念几千地藏菩萨圣号,回向解决这个事情,如果事情表现的有松动,有缓解,那就是还有扭转的空间;而如果几千圣号下去,回向完毕没任何改变,那么这个事情可能就是定业了。

  说就是定业也很粗暴,因为可能去念的人心态不对,导致几千圣号没效果,也有这样的可能;但继续延伸,如果他这几千圣号心态都不能对,余下要给他一系列行做的内容,他就能心态对了吗?所以在面对极难危重的事情,心态尚且起不来,等事情缓和了,还能保持当时的那种虔诚依靠的心念去做了吗?所以如果这几千解决不了,一是定业如此;二是必然如此(虽然可以扭转,但没有机会扭转)。可能我们都希望解决困难的事情,就算方法用的对,心态不对,解决不了也很正常,余下就只能靠佛菩萨的慈悲加持了。

  3.怎么念这个圣号是福德的不唐捐?怎么念可以得无量无边千万劫不尽的福利?

  所以咱们浪费了无数的口舌在心态上,心态是决定方法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各位随我们接触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我们的方法非常多,无一例外前面都要强调心态,都要强调以什么心在使用这个方法。如果并联这些,那么各位就当知道:心态在整个事件的解决里,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心态顶了半边天了,余下的才是方法配套等等的内容。

  同样是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心态门槛,几乎决定了所得的内容和量的多少。前文提到《普门品》只是后面持地菩萨说了一次功德,而这段里虽然出现了功德二字,马上又被覆盖掉。前是福不唐捐,中是福德之利正等无异,后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为什么这里出现了功德却又被覆盖掉,而没有追功德继续说两句?因为获得功德的心态门槛是要另起强调的,如果要在经文里再加上强调功德获得的心态门槛,无疑会把经文的整个节奏变的非常臃肿拖拉。

  这还不是主要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法华经》的节奏和风格是较为特殊的,看着浅显直白,种种比喻,种种例子,种种言说,而在理上却不做深挖,只是更多的强调表现在外的事,所以这也是《法华经》乃至《普门品》难懂难解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不在理上阐述太深,乃至很多事情几乎就不阐述道理,亦如《普门品》解水火灾、鱼龙诸鬼难的,怎么念上观音菩萨就能解除?几乎不解释,你信了,这样做就好。这也恰巧体现了三根普被、钝利兼收的《法华经》的基调。我们很钝是下根没关系,事相看明白了吗?看明白了,去这样做就可以了。不给你解释太多,去做就行,这是对我们的爱护了。对中上根的人,对利根的人来说,他想理解其中的法理要费一翻周折,或者在其他经文里找到注解,从而增加信力,增加理解度。

  所以《普门品》的难,如我常常说:这就像是在很透明的冰面上,一眼看得到下面,什么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可是想去触碰他、触摸他、真切的感受他,因为冰面的隔绝,给人一种无法触碰的感觉。

  这次分享的《普门品析》,就是希望把冰面砸开凿漏,让我们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感受。于是怎么念这个圣号是福德的不唐捐?怎么念可以得无量无边千万劫不尽的福利?怎么念才是甚多功德?

  福不唐捐这是涣散称念者都能得的利益,比如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念着圣号,心里杂事一堆,妄念层层的,可得福不唐捐的最低保障。如果想得正等无异供养无量菩萨的福利,那就需要恭敬心为基础,能真诚坚持念,哪怕蒙头念他四个小时,这就得了无量百千万劫都可以消耗不尽的福德了。

  我们在三步走的系统里,第二阶段其中提到一个特例解决方案,如果有非常危重的事情要解决(判断可以通过大量培福从而解决),那就是观音菩萨圣号两千或者四千或者更多,其他内容也相应增加,乃至要加准提咒。为什么呢?如果各位理解了“乃至一时”,也就知道为什么要很多都翻翻了,就是希望能触碰到“恭敬、一时”的心态标准和行做标准。

  如果这两个标准都触碰到了,福德无量,回向给所求危难事情的缓解就有资本了。如果没触碰到这个心态标准和行做标准,我们虽然做了如是的事情,只得福不唐捐的最低保障,用这个来回向解除危难虽然也可以,但是动力不足,结果很可能不给力。

  4.怎么念才是甚多功德?

  如果想得功德,就要换另外的心态称念了。我们知道所谓功德很不稳定,很难获得,如果心行是能促成帮助回归自性的,这个心行是可以有功德的;如果做了某心行,不能促成帮助回归自性,就没功德可言,但有福德可得。所以用菩萨圣号诵念的方式来对治我们的贪嗔痴,解除我们的傲慢和疑惑,这是可以有功德的;用菩萨圣号的方法发现无明,这是可以有功德的;用菩萨圣号的方式念到真实的清净,可以有功德;但是我们感觉的清净,可能也仅是自我感觉良好,如我过去说,那可能是没能力发现更深一层妄想罢了。

  这就是《千光眼经》里提到“勿生疑惑心,如此念圣号”等于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如来的功德,因为这里提到了要克制我们的疑惑障碍,而其他的经文里在这部分都没提到要对治我们内在的三毒五障二惑无明等等。所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如果用来对治了贪嗔痴,那是有功德可说的;如果用圣号解除了我们的疑惑不信,消除了我们的傲慢坚硬,这是有功德的。因为能解决三毒五障这才是帮助我们回归自性的努力。我们可以用是否帮助回归自性来做标准,看一看我们的诵念是否能达到这个效果?往往我们只是借用菩萨圣号的福德回向解决问题,从而让我们获得顺利的受用,求种种福,得种种利,以这样的心态,福德会有,但是没有功德。

  如果没有功德,就不能拿“以此功德回向法界”的老套路了,因为没功德还说拿功德回向,这就有妄想成分,有傲慢成分。没有的事情你说有,然后还信誓旦旦的以此许诺什么,这不是一个正常人能办出来的事情。这也是我们要调整小回向的原因所在,所以小回向是以福德回向为主,但是或许有功德呢?因为这个事情不一定的,所以回向文里说到“若有功德乃至福德,全部回向!”这就不犯毛病。功德没获得,我肯定有福德用以回向,对事情的解决是有帮助的。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摘自幻海迷局新浪博客《普门品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