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我们先求智慧重要还是先消业重要呢?


   日期:2017/8/3 9: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西方的诸位佛陀,都是表法在行持上,智慧修持圆满了,那么就要修福德了。福德和智慧这是两条腿走路不能偏颇,“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皈依佛二足尊,这二足就是福德、智慧;这二足就是理、事圆融;这二足就是圣谛、俗谛兼容;这二足就是修持、行持并举并重。

  当很多人在研究如何入空,消碍入空,入流亡所,这粗暴地说就是修慧,而佛陀早已跳出,两条腿走路,不放弃修慧,也不放弃修福,才能福慧双圆,我们学佛就是要找到能学的地方,根据自己的情况,着手去学习模仿。

  我们推行的三步走的学习次第,若严格来说也就是二个,为能顺畅往生极乐二步走,一是消业,二是培福。为什么不去求智慧呢?当下末法中的我们,最应该做的还不是求智慧,而是消业力,这是要命的事情,就像我们悬在崖壁,只有一条藤维系身命,先要脱离险境才能再说其他,若是这个危险不能解除说其他都是废话。而现在很多学佛人,却乐于追求所谓般若智慧,或者般若性空,或者什么不二境界,可是这生死大河确实是严重威胁,不管我们再把这个河观空、观无,也难免要被它吞噬淹没。

  我常常说过了河,你再说这些,因为眼前脚下已经是危厄险难了,再画大饼充饥,这就是愚痴之极,马上就要挂掉了还有空说别的?这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还美兹兹得盘算未来,什么时候无常敲你门,你知道吗?不知道怎么办?

  净土十三祖印光大师自称常忏愧僧,最爱写的一个字就是死字,有的时候把死字贴脑门上,用来提醒自己,也是用来告诫大众,一代祖师尚且对生死如此重视,你我何人,学佛三年两载就要成佛做祖了?岂不是狂妄之极!

  净土祖师中就有每天持佛号十万念的,祖师尚且这样毫无余力地念佛,你我还有精力做别的,这是对当下处境真的不知道,所以当感恩佛、菩萨、祖师、大德慈悲示现、慈悲提点,若没有这些表法,我们劣根后人盲聋痴暗,怎么能看得明白佛法到底是什么,要如何走呢?

  这世间一直流传一种说法,这是禅宗影响下的结果,认为一切山河大地都是自性投射的影子,所以这所有的众生都是自性众生,若自己回归自性,便是把一切众生都度尽了。这个说法我们且不去讨论,只是我们回自性这个门槛甚高;如果回不去,是否就应该不做救度自己、救度众生的事情?那么说什么慈悲,说什么菩提,也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若是回不去自性,这一切都不做,那更回不去了,这样一推又是死结一个。就像我们知道:愚痴邪见要由般若智慧来破,但是有愚痴邪见就是没有智慧,因为愚痴,因为邪见,自然不会得到智慧;那么是否愚痴邪见就永远都破不了呢?这就又是一个死结。如果按这样推,就永远得不到答案,那么六道众生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出不了轮回的,这又掉进了断见中去。

  如果这些修持行持的部分,我们不能去做,哪怕是试着做都不肯的话,说什么慈悲、菩提,都是没有根基的;一切大成就的事情就成了空中楼阁。各位,佛法是这样理解的吗?若佛法就这样简单,你我一推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发现了其中的悖论,那么三千年来佛法早就被灭了。

  所以佛陀鼓励大众去做,在世尊住世的时候就已经分派各位阿罗汉到其他地方布道讲法,就算出现了诸多大菩萨,佛陀也敦促几位大阿罗汉为大菩萨授课,这些大菩萨确实听话,就算讲课的是大阿罗汉也照听不误。这个事情在《法华经》中有录,这是佛陀的慈悲,如果等大阿罗汉自己升起信心,愿讲法了,等他自己修得四神足愿讲法了,不知道要多久了。

  佛陀叮嘱大阿罗汉讲法在经文中叫做“共转”,这是佛陀在度阿罗汉,让阿罗汉去做菩萨的事情,就算他们自己没有这个心,能受教,佛陀让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这样就没错。

  当时代流转,正法住世的时候,还有很多阿罗汉在流传佛法;当像法阶段,想找个阿罗汉就很难了;到了末法,想找一个开悟的人都不容易。那么佛法怎么办?我们都知道“法赖僧传”,佛法是需要依赖僧人传播的,可是他们很忙,顾不上我们这些草根,我们是否就不能学佛了?

  如果我们不能去深山古刹求学,我们是否出不了轮回了?如果我们不去供养三宝、不能令其欢喜、不能得传法要,我们是否就得熬死在六道里?佛说众生平等,可是在各位言里、心中就是不平等的,于是猫狗是畜生,牛羊鸡鸭就应该被杀,鬼道就应该挨饿,地狱就要接受处罚,若各位都是这样的心态,学佛的慈悲心哪里来?

  慈悲心生不起来,学大乘佛法不如转头学小乘,有点修为总比没有强。我们在诸多经教里看得到慈悲、慈悲、菩提、菩提,历代祖师大德都在提醒我们要起此心,可是凭什么起,由什么生?起不来慈悲心,学大乘不可能入门,于是不入门如何起慈悲?这又是一个死结,又是一个悖论。可是我们就要被圈在其中吗?如果各位都能觉察到其中的微细关系,就会发现佛法真的是迷宫中的唯一一条通途。

  通在哪里?通在落实行做上,就算你不懂,不妨碍你去做,慢慢理事圆融就有希望了;如果一步都迈不出去,这条路就算只有四步也走不出去,那么问题来了,你是准备先迈左脚还是右脚?二足尊,左右二脚一是福德一是智慧,一是理通一是事通,如何走?可能哪一步都不能一下就圆融通达,要不断地轮流迈步。如过去说过:理事这二者是互相递进,互做基础的。我们先从道理上学到一点,然后落实在行做上,再补充学习道理,随后补充行做,这样起码我们在路上,在移动中。

  如果一直是理在前,事在后,那么这个路走得就和瘸子一样,一直要先迈某条腿,而另条在后面拖着,可是起码真的在移动中。如果我们在理事上做到理想状态,就应该是学到道理后落实在行动中,然后行动超越了道理层面,发现了理论上的不足和微细错漏,重新在道理上学习补充,修正完毕,按新得道理继续前进。前进后发现道理又有不足,补充完毕,发现行做还有不足,这样轮流递进,才有可能达到理事圆融的一天。很多同修或许认为理事圆融是一层窗户纸,自己不惜捅破,可是各位,真是这样的,你们的行做跟随上,就会发现理上会有需要补充的地方,才会发现有需要学习的地方。

  二条腿走路就是好,能互相发现不足,能互相做支持,这个支持进入良性状态,最后就是理事圆融;如果理上迈不开,事上踢不开,这路真的走不下去,只能看着、看着、看着就眼高手低,看着、看着就山中春笋,皮厚嘴尖腹中空了,这样走下去,和出轮回没啥关系的。

  那么这个死结如何解?你必须得真实地迈出一步去,不管是行做还是理上,你必须要弄一步出来,在我看来若先走理一脚是合适的,而先走事一脚恐怕又会多生枝节,所以给大家的建议是:先走理一脚,道理明白了,事上跟进。这样只要跟随进程,你就在路上。

  理迈出来不大容易,因为什么样的理是对的啊?我们学佛就会发现,好多好多的方法、好多好多的说法、好多好多的约束,若这些都抬上桌面,恐怕桌子上没别的东西了,全都是这些仪轨和要求,这会让人很恐惧学佛,乃至学佛会学得非常茫然。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这些上,理呢?精神抓不住,那么这一步也就迈不出去了,理这一步都迈不出去,学佛的这条路看上去是一马平川,但是却寸步难行。

  我们不想被约束在其中,就要突破,要突破这个死结的方法手段在哪?我三令五申叨咕多次,你必须要学会读经,你必须要学会如何在经文里找到行持的指引,如果这些东西找不到,理这一步还是没迈开,以为是迈开了,其实是在原地踏步玩。

  行持的指引找不到,以为找到了,按一个不能实现的标准去做了,这和原地踏步一样,自己逗自己玩,还弄得好辛苦、好累、效果没有一点点。经文里说的内容真的好多,我们要找对应自己的,法之为法,本是契机而来,于是法是随因缘和合而生,随因缘不和合而灭。

  我们都知道“勤学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我们都知道“消除妄想、执着、分别,得涅槃常乐我净”;我们都知道“心净则国土净”,可是如何去实现,如何做得到?这才是要命的事情。

  做不到,迈不开和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告诉大家要读经,尤其是要读原文,而非是讲解,非是开示,不是这些内容不对不好,而是我们必须学会吃东西,必须学会在佛法里能吃到东西,才能滋养你的法身慧命,活命尚且做不到,就不要说“法身肥”的妄言了。

  我希望你们都是法身肥,可是先活命要紧,别的姑且先放下,已经在崖壁危藤了,就不要想着荣华富贵这般琐事;法身都要饿死了,就不要想着回归法身如何威严的事情了。我是效率论,希望大家也都从效率出发,真实地开始迈起步子,不要原地踏步地看着;别人走到地方了,你还在出发点,你就永远没有能力去验证别人走到哪里了。

  如过去常常举的例子1+1=2,你就算不理解、不信受、就算怀疑得没法没法的,但是你必须记得下,还不许做错了,你按这个学下去,才有一天你能证明为什么等于二。如果说,你没给我讲明白我不信等于二,那么你就永远没有能力验证正确答案。

  佛教区别其他教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可证性。这是其他教派不能提供的,而佛教却可以常常有人示现证得,所以佛教的指导是对路的,而那个对路的人,是否能是我呢?这就又有不同。学佛不轻初学,一切诸法平等,佛佛道同。可是我们是否能真实落实?这就出现了巨大差别。

  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弥陀经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