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在佛前供灯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利益


   日期:2017/8/22 9: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导言

  有同修问到如何在佛前供灯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利益的问题。关于供灯的细节部分在《佛说施灯功德经》中记录的非常细致,各位若想仔细了解,可以阅读这部经文。在经文中记录了供灯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利益。

  这部经粗看上去和《佛说十善业道经》是很像的,有很多的部分是人天福德的部分,而至于成佛的种种殊妙功德,也由这清净慈悲的施舍中获得。不过略值得注意的部分是:在人天福德部分中,以佛前施灯的功德,可以来世投生天道,住忉利天,当忉利天天寿完毕后,不会直接堕落恶道,而是会再投生到人间,如果这个时候人间已经没有佛法了,此人不会投生在有邪见乃至轻言吉凶的家庭里。

  供灯的发心:菩提心、人天善利发心、修行发心。

  在施灯的时候,经文里提供了三个层面的发心,其中最上的发心当然是菩提心、慈悲心,是大乘人发心,可得不可思议诸佛果德的种种功德;人天善利发心,可得无量人天利乐;还有一个就是修行发心,可得修行中的种种善缘利益。所以同样都是供灯,却有了不同的收获,这完全是因心不同,果觉不同了。在发心的缘由上不同,决定了收获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像三乘修行一样,你是打算求点什么呢?“你的发心在哪里,对应的结果就会出现在哪里。”当我读这部经的时候,其中说到人天利益中,有一部分利益是人的外貌和眼,因为供灯而殊妙明亮,我就很惭愧,可能过去虽然遇到过此经文,却没有如说修行的去供灯,导致现在长得也勉强,眼睛还不好。

  如何供灯才正确

  经文里提到首先要对佛陀的种种功德做深入观察。看到这里我好像知道:可能供灯的形式容易去做,但是这里面的起步观察却很难。各位要晓得,对佛陀种种功德的观察,这可就是实相念佛的部分了,是四种念佛中最难、最利的一种了。

  【舍利弗!若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发清净心,为求福故、为爱乐福故,思念如来:无上方便本行满足,尽未来际一切生死,于现在世成就无量无著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乃至念佛一种功德。念功德已,于无量亿那由他百千劫中,所习善根三明福田所、清净戒所、无等等戒所、无量真实功德所,或于塔庙诸形像前,而设供养故,奉施灯明,乃至以少灯炷,或酥油涂然,持以奉施,其明唯照道之一阶。舍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声闻、缘觉所能了知,唯佛如来乃能知也!】

  这还只是求福德的部分,各位看一下经文原文,就懂这个观察,莫说对普罗大众,就算对学佛有些功底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对很多人来说,这其中要观察的内容,连名词代表的意思都不容易弄明白,所以这利益看上去很大,可是要想轻松获得,确实要费些功夫。怎么简单做又会有大利乐呢?我真的很建议大家抛弃人天福利的求,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我们还在法运里,当投生33天后,再从忉利天寿尽下到人间了,这就相当于白转了一圈,是否还能遇到佛法住世这就不好说了,经文也提醒到“若没有佛法了,这个人可以凭借供灯的功德,不生在邪见深重的家庭。”可是这真的就是白转一圈,如果再投生为人不能遇到佛法,这一圈天上地下的转,看上去享受了很大的快乐,可却失去了佛法的真实利乐,所以这不是最好的选择,奈何大众的心态、心量不同,所以就算有人想求这些也没什么错。

  只是提醒各位已经学佛的同修:如果以此投生天上,会错失这期法运。因为我们都知道释迦佛法运全长就是一万二千年,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三千年,余下就算有九千年末法时期,可是投生忉利天1天相当于人间100年,忉利天天人的正常天寿相当于人间的360万年,可想而知,如果我们这一生去世,投生忉利天,到那里没过百日,这娑婆的法运已经全部结束了。所以在诸多的经文中都介绍了可以投生天道,乃至如《地藏经》里也提到“一赞叹都可以得到百返生于33天的利益”,可是只要我们在人世间错过这期法运,不要想再投生为人的时候能再遇到佛法。最快的就是要等弥勒菩萨成佛了,也就是56亿7600万年以后的事情了,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我们只能在轮回里和各种众生,相互伤害,相互追讨,这轮回的苦,有一样算一样,不可能避免,全部要遭受的。所以人天福报,对现在的我们来说,确实是需要放下的,不适合去求的,这个利益如佛陀举例中的“刀刃舔蜜”的例子一样,为了点点的蜜糖,恐有割舌之害。

  供灯的功德是如何实现的

  在我粗暴的理解来说,当行者去思维佛陀的种种功德的时候,能以此心供灯施明与大众,这就相当于是以佛陀的种种功德当成光明的本体,而以施灯为形式,以慈悲心为出发。就相当于说,我虽然没有这些能力,但是我借助佛陀的光明,照耀大众,帮助大众实现了种种利益,虽然这些不是我直接做的,但是和我的这种请佛住世的行为有关,于是再衍生出请转佛法之轮,再衍生出常随佛学,再衍生就出现了余下的普贤十愿了。

  如果我们做不了对诸佛的功德的观察和思维,我们可以想一想:佛陀就像光明的源头一样,不分别,不捡择的照耀一切大众,只是因为各人有自己的业力习气,在遮蔽这光明,在阻拦这光明,在和这光明抗争和悖逆。所以并非佛舍弃大众,而是众生自我选择了与佛无缘。如果能借由某个形式,把这种处于割裂状态的二者联系起来,这就有了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了。

  所以在经文里也提醒了,要思维“我可是供了灯的”,如我们读《地藏经》也会想“我可是赞叹过地藏菩萨的”凭借这个,也不应该堕落三恶道的。这样想对不对?对!这样想就是把割裂的二者联系了起来,如果我们能常常这样思维,就是在不断的拉近和佛菩萨的距离,并非是邀功卖萌。如过去说过,佛菩萨并不是真的需要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先给他,我们用什么的时候先给他们,我们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并非是这样的;佛菩萨只是希望我们能时刻的想着他们,在我们得到利乐的时候,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在我们种种求索的时候,能想着他们,这个想着佛菩萨,是有巨大不可思议的利益的。其中之一就是把割裂的2者通过这个想念、思维链接起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的礼佛、拜佛、念佛等等的形式,并非是仅此而而,而是在其中要和佛菩萨消除隔阂,取得连接。

  这种连接自然也有质量高低不同:最低的连接是当成二个个体。我这是一个主体,对象的佛菩萨是一个主体,把这种关系理解为二个个体间拉近距离。可是各位若再深思维就会知道“佛菩萨没相的,也没有一个所谓主体可言”,若到了这一层,就会消融前一阶段个体对个体的心态,消除那种有相、有色的求索,进入到了普现的状态里,也就是从对某佛某菩萨的恭敬赞叹,升华到对一切佛菩萨的赞叹恭敬,在这个过程中消融了对象佛菩萨的个体存在,也就是从原来对某佛某菩萨实实在在的一个相一个样子的理解,晋升到虚化这个相,把实实在在的相虚化掉。到这一步就很容易理解“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诸宝香合成”,香那种东西可不那么致密的,好像气一样、云一般、光圈光晕一样,这就虚化了。再继续虚化,就把这个相彻底的打破了,回归到光的本质层面。所以一切的修行,都是开启内在光明的过程。开启得了,是修行对了,开启不了,就是修行还没到这个高度。

  这个开启的过程并非是开灯拉闸,而是清除遮蔽的过程,遮蔽光明的部分被清除了,光明自然显现。再继续深入,彻底把有形有相的佛菩萨理解为无形无相的法。于是某佛某菩萨是代表某法、代表某类修持、某类行德,这就离实相不远了。我们对佛菩萨的认识,如果到达就是表法的层面,这确实很高了,可是不圆满。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过程,只是抽象理解佛法是不圆满的,不能把三乘合一,不能钝利兼收,这都不能叫做圆满的。所以到达后一阶段,就如《维摩经》里提到的那种不可思议的状态“不住无为,不禁有为”,佛菩萨都知道无为法的道理,却还在做有为的事情;佛菩萨知道无相,无四相、无法相、无非法相,可是却还在做度众生、教化众生的事情,这种看上去很矛盾,却在后期完美融合。

  于是佛菩萨在所有形式里,把本质的内容留在其中,我们抓得到本质,这就会得到其中最大的根本利益。这才是我们看到一切经文,发现每部经文都那么殊胜。

  于是这部经佛陀说第一,那部经佛陀说最胜,这种都是无上的经文在我们面前,可以铺一大桌子出来,可是我们是否找到他们无上的理由了呢?若找到,他们应该是一而非二;若找不到,他们是二而非一。佛陀在一这个层面说二,而我们站在二的层面听出三来了,这就是没懂佛的意思;如果我们站在二的层面能听到一,于是三藏十二部是一,于是8万4千法门是一,于是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是一。一即是一切,这是万事万物的喷涌而出;一切是一,这是万有万存的种种最后回归合一。

  所以一切的形式都很好,能抓住本质那就最好。这本质在哪里?在经文里,但是却不在文字中,在言语里,却不在音声中。能这样念佛、能这样参禅、能这样般舟、能这样供灯、能这样磕头、能这样持咒、能这样观想,是与佛同在。这样做的功德利益是无尽、无限、无数、无上的,这也是佛菩萨在心心念念都要引领我们进入的地方。只是看上去纷繁复杂好像很难,做起来云山雾罩的摸不着脉,所以我们当选一个合适自己根性的方法,深入进去,顺着佛陀的引领走进去,这样就好。这样就是常随佛学、这样才是真的赞叹如来、才是真正的礼敬诸佛、是请转佛法之轮、是忏悔诸业、是请佛住世、是心心回向·········

  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接自人间天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