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印光法师:既然往生不必一心不乱,那可以一任随便吗?(171-173) |
||
|
||
《答念佛600问》 171、既然往生不必一心不乱,那可以一任随便吗? 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一任随便,往生也就无分了。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著魔。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而均不得往生也。理本无障,因汝以无理为理,而自生障碍,又复尤谁。(《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07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172、净宗行者为什么要切戒不接受佛力? 一个人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藐视佛力,丧心病狂。净宗行者,所当切戒。 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心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890页 净土指要) 173、什么人能作真念佛人?怎样做才是真念佛人? 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 念佛人须知行住坐卧食语,无非自利利他之时。如是念佛之菩提心就会更为殊胜。其次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素戒杀做起;须心心念念,对治自己习气毛病;须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须将好体面的心完全放下。果能如是,方可谓为真念佛人。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29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 随自意三昧,为上中下三根同修之行。念佛人虽不专以彼为主,亦不可不知。知此,则念佛之菩提心更为殊胜。以其知行住坐卧食语,无非自利利他之时也。然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素戒杀做起,则方为真念佛人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50页 复崇明黄玉如书) 佛堂日课,即依现在所订规矩,切实修持。然不可一向专在事相上用功。必须心心念念,对治自己习气毛病。能如是者,方为真念佛人。否则,如水泡石头,绝无心得。(《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31页 与明本师书)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胡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84页 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人各有所好,好空名者,必不注重实益。汝庶祖母,虽有数十年之修持,仍然一个俗汉,其于往生,恐难之又难矣。然此亦可为念佛人作顶门一针。必须将好体面的心,完全放下,方是真念佛人。(《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442页 复念佛居士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