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救济别人后又后悔,便折断了善根 |
||
|
||
施与后悔。 施与,是济急救危的事。舍财作善,立功最速。然思大积阴功,务要慷慨不吝;若施与了,又要懊悔,便折断了善根。 对面看来,善人的救济方法最多。有人来寻我的,有我去寻人的,有遇着暂做的,有立法常做的,有零碎做的,有趸当做的,有直率的,有巧妙的。 人来寻我,人尽晓得。若我去寻人,如莆田林国钧,每日袖银到穷村,见困苦的便放他家里。江都蒋应泰,每日带钱出门,路施乞丐是也。 遇着暂做,人尽晓得。若立法常做,如陈几亭,划六百亩教养贫族,划八百亩赒济乡党。王椒圃,独养孤贫三百六十人,每月每人米三斗、钱三百是也。 零碎做,人尽晓得。若趸当做,如南城吴伸,与弟吴伦捐谷四千石,立社仓。陆稼书先生,祖名珪,两次捐米千石救荒是也。 直率的,人尽晓得。若巧妙的,如刘理顺,闻邻妇因子久出难度日,将要嫁媳远商,刘捐银阻他,并代他儿子写假信送去。瞿嗣兴,受穷人籴米钱五千,假说道:你钱十千耶,因倍与他是也。 这九人都享大福,今不及载。为善大要开阔心胸,放高眼界,真实做去,自然动天地,感鬼神,富贵神仙,在我掌握。 假借不还。 借财借物,总要速还,若据为己有,久不肯还,没天理人,哪望好处?这二句,最是自昧初心的恶。 对面看来,善人借人的物,保护完好,用过速还。 借人的财,时挂在心,措置偿还;若与借他人,又要存心方便,如陆竹西放债,只取一分息,享寿九十六岁。宋时李谦遇荒年出米千石,借与乡人,明年又荒,谦便对众焚契,寿百岁,子孙都做显官。 在路上拾财物,最关性命,等待失落人还他,极是善事。(《感应篇直讲》,弘化社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