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功德,福德和福报的区别


   日期:2018/5/4 10: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名词中却常常出现德的部分,比如功德、福德,这是我们学佛人在某个阶段应该最侧目的内容,什么样的叫做功德,什么样的叫做福德,什么样的叫做福报呢?如果对这三个我们不能清晰了然,自然会用得混淆、理解得混乱。

  1.什么是德?

  德这个字慢慢拆开是很有趣的:双立人代表行路、行走、也代表跟随,右侧的是十、目、一、心这四个字成上下结构。粗暴地理解德字:在行路中,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看得准,然后以一心走下去。这个拆分和道的拆分就有点像了,所以这两个字是偏中国本土化的,道也是在行路要如何走的意思。

  佛教中提到的德就不同了,德粗暴地说是一种美好的品质。那么什么品质才能适合叫德呢?恐怕就不简单了,现在人对德的理解也是品质,可以姑且认为是受了佛教的影响,把德字本意的行路要谨慎、要有目标方向、要专注不懈的意思替换掉了,从而也丰富了德的内涵。宝是要契入自性,德也如此,如果不能契入自性,德最多就是习气,这就类似于福德的那个状态了。

  2.福报与福德的区别

  德就像种子是能生长、繁衍、呈现的功能,就像一个人很有善行,他宿世的善根在起作用。当有善根的人遇到了可以行善的情况,他会很自然地行做善行,这些被行做出来的善行产生的福利,可以叫做福报,福报是供此一生受用支配的。福报是不能带到下一生使用的,而福德就是能获得福的种子,如善根可以获得产生善行一样。只是福德的这个种子,最快也需要下一次生死收益,你想这一生就用不大容易。

  怎么做才能成为福德?如刚刚说德类似于种子,遇到适合的环境会发芽,产生影响力,所以这个福德的德也起码要求进入到习气层面,也就是成为我们可以保留几生,或者保留很多生的一种良好品质,如果这个善行的品质不能保留到下一生,这个善行是没福德可言的,仅有福报。

  当很多人行做了些什么事情后就开始回向了:我愿以此功德回向怎么怎么。其实这个事情我们做得很偶然、做得很随意、不能长久保持,这个事情连形成福德都不可能,也就是你行善的这个深度,连形成善行的习气都没有养成,很遗憾这类的行做仅有福报没有福德。这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持深度,无法养成良好品质,所以德在某个层面又类似于习气,是一种可以后天养成的,可以通过一生养成影响余后的很多生,只是习气略贬义,德略褒义罢了,但在这个层面上两者差别不大。

  3.什么是功德

  而功德则不同,功德必然是契入自性的了,和自性违背的,和自性的状态背道而驰的,都不能叫做功德,这种悖涅槃城的都可以粗暴地叫做业力,叫做无明,叫做妄想。

  自性是什么样的?自性首先是不生不死的,虽然是动态的,但是却是恒常的,而且没有什么可以施加影响,不可以令自性脏,也没办法让自性净,自性又是圆满具足的,这种圆满具足借由强大的微细的动,寻找一切适合彰显的化,所以自性能化万物,反过来万物也可以返回自性,而且自性转化万物的能力是超强的,因为自性的能量极其强大,所以自性散发着强烈耀眼的光,在外围围绕着变幻的光彩,这种恒常不灭、平等、无差别、清净、无染、无执著的状态,我们用言语真的很难描述,所以说这个部分确实很难。

  不过为了帮助我们理解,佛陀列举了一些状态:自性圆满,自性拥有强大的能量,自性拥有无上的般若智慧,自性是不能施加影响的,所以不染、不著、不坏、不生、也不缺少。如果德要契入自性,就要看是和自性中的某种品质契合了,如果不能和自性中的某种品质契合,这个德无法契入自性,也就不能称谓功德,所以通过简单行做想获得功德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4.福德与功德的区别

  当初达摩遇到梁武帝,梁武帝已经在佛法的熏陶下对佛教推崇备至了,举国之力建设寺院、供养僧人、印刷经文、翻译佛经、而且自己数次弃位出家,后来国不可无君,又花钱给赎回去当皇帝。是一位很精进的人物,可是遇到达摩问功德,达摩说你没功德。在遇到达摩前,他有遇到宝志公禅师,在志公禅师这里他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能成为国王,也知道了很多事情,并且也通过志公禅师做《梁皇宝忏》超度了自己的爱妃,所以他对佛教的信仰是根深蒂固的,就算南朝四百八十寺,供养僧数十万之多,可是这样的人物也不敢轻易谈功德,结果一谈,功德没了。达摩祖师本想敲碎他的傲慢和对功德的贪求,可是傲慢没除啊,这人度不了。所以我们现在想一想,动不动就拿功德说事这个做法极其不妥,比如我们读《地藏经》第十三品里,提到了很多很多利益,这些利益以现世福报,来世福德居多,当然也有功德,只是这个部分没深表述。

  正因为如此,我和各位分享的时候提到回向的部分调整为:愿以此行做某某的功德乃及福德,回向给什么。其中把回向的重心从功德回向转移到福德回向,从而以此回向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这个回向的细节调整,并非是对古人的否定,而是对学佛获得利益不容易的认同。现在人的心太燥,行持也不够贯彻,养成福德也需要坚持,何况要契入自性就更难了,所以很多学佛人常常说“不能生气,因为火烧功德林了”.这话前半句对,不能生气,一念嗔恨起,百万障门开;后半句则要区别对待,因为刚刚开始很难有功德可言,就算学佛几十年的人,也不敢轻易言说有很多功德,自然就很难有一个功德稠密的林子被你烧了。

  今天就到这,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