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日期:2018/10/24 17: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译文:

  「再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修持读诵此经,若不得人天的恭敬,反而受人讥骂或是轻贱,那是因为此人先世所造的罪业很重,本应堕入三恶道中去受苦,但是他能在受人轻贱之中,依然不断地忍辱修持,了知由过去惑因而造下恶业,今信受此经,由于信心清净,便知惑业亦空,就可使宿业渐渐消灭,将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我回想起过去无数劫前,在然灯佛处,值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都一一亲承供养,一个也没有空过。假使有人,在末法之中,能诚心地受持读诵此经,所得的功德,和我所供养诸佛的功德相较,我是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数、譬喻所无法相比的。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末法之中,受持读诵此经,所得的功德之多,我如果一一具实说出,或者有人听我说这些功德,其心会纷乱如狂,狐疑而不相信。须菩提!为什么有人听了会这样心智狂乱呢?那是因为这部经的义理甚深,不可思议,所以持受它所得的果报也就不可思议。」

  讲话:

  前分已表明听受读诵,为他人说之殊胜妙高功德,今佛陀为破凡夫不明受持者被人轻贱之真义,惟恐对境成迷而讥毁如来教法。

  十四分中,佛陀教示我们应用第一波罗蜜(即般若),心不住色,不住我等四相,修忍辱行,圆满菩萨自利利他的功行事业。第十六分,以持经为人轻贱为例,再次演说《金刚经》不可称量,无边的不可思议果报。

  前分言持经演说者,具有不可思议之功德,凡是经典所在之处,即是佛塔,应受一切人天,恭敬供养。佛陀所说都是真实不诳之语,为什么又会有持经演说者,不但没有受到人天的尊重礼拜,反而被世人轻贱呢?

  一、凌辱轻贱除先世罪

  何谓轻贱?轻则不重,贱则不尊矣。轻贱事有多种,如行嫉妒或生嫌忌,或怀瞋而加谤,或依势而欺凌,甚至用刀杖瓦石,拳脚相加,皆为轻贱之事。

  为什么持诵此经者,仍会遭逢此轻贱事呢?因为这是不乐小法者能听受读诵,为他人说,显发的功德相,并具有二种不可思议的果报。

  报不可思议──以轻易重:冰消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之业果。

  果不可思议──消尽先世罪业,当证菩提之佛果。

  凡夫心志柔弱,贪着有相功德,不知轻贱忍辱之境,乃是福慧增长的果报。六根被违顺爱憎诸相所动乱,怎能听受如来宣说此经,能消万劫罪业,得入诸佛位,甚深不可思议之果报?张无尽居士诗言:

  四序炎凉去复返,圣凡只在刹那间;

  前生罪业今生贱,了却前生罪业山。

  觉悟的佛陀,仍免不了有九种罪报:

  (一)孙陀利女恶言瞋骂。

  (二)旃遮女讥嫌清净。

  (三)提婆推石害佛。

  (四)木椿伤足。

  (五)释迦族被灭,头痛三日。

  (六)食用马麦。

  (七)背脊疼痛。

  (八)苦行六年。

  (九)空钵而返。

  如是因,如是果,谁都不能逃脱因缘果报的法则,吾人在接受先世罪业的报应现行,种种难忍之事,应听受信解金刚妙法,任他节节割截噉食,安忍不住四相,更不可动念瞋恨。

  未出家前的鸯掘摩罗,因误信杀人取指能生天解脱,所以伤人无数。他杀人后,将其指头串连成项炼,佩戴在身上。人们对于他的凶残,既畏惧又痛恨,给他取一个外号,名为「指鬘外道”。

  指鬘因受到佛陀的教化,成为一位修善的比丘。但是鸯掘摩罗每日同其他比丘,入城乞食,民众仍忘不了他做过的恶行,因此向他掷土投石,瞋骂羞辱……日复一日,乞食毕的鸯掘摩罗总是衣形污秽破碎,脸上残留着斑斑血迹。有一天,佛陀把他唤来,慈悲的安慰他:

  「鸯掘摩罗!你必须安忍不动,要欢喜信受。先前造下的恶业,仗着今日勤修的善法,就像原本咸苦的水注入清水,日后必成甘美解渴之水;就像突破云层覆盖的月光,将照亮你的心,使你走向正道。以前种下的罪业,要以洁净的善业偿还,就像乌云散尽,将看到光芒四射的月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杀人的鸯掘摩罗,因信解经教,心如大地,不动不摇,于是从杀人的指鬘外道,修成纯白无染的大阿罗汉。因果历然不爽,佛陀三祗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种种精勤修为,直至彻悟缘起法,成就正等正觉。我们受持般若性空之理,是空掉贪染根尘的妄执,是空掉我等四相的分别,而非拨无圣凡因果,善恶报应。《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当持经戒,相率以道。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善不可不行。行善布德,济人离苦,超出生死。

  见贤勿慢,见善勿谤;不以小过,证人大罪。违法失理,其罪莫大。罪福有证,可不慎耶!

  净土行人,求证念佛三昧,愿生西方佛境;禅和子,梦寐以求,一日吸尽西江水,道一句祖师西来意。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吾人欲提掇起这片片好雪,当做个有力的道人。

  法远圆鉴禅师在未证悟前,与天衣义怀禅师听说叶县地方归省禅师高风,同往叩参。适逢冬寒,大雪纷飞。同参共有八人来到归省禅师处,归省禅师一见即呵骂驱逐,众人不愿离开,归省禅师以水泼之,衣褥皆湿。其他六人不能忍受,皆忿怒离去,唯有法远与义怀整衣敷具,长跪祈请不退。不久,归省禅师又喝斥道:「你们还不他去,难道待我棒打你们?”法远禅师诚恳的回答道:「我二人千里来此参学,岂以一杓水泼之便去?就是用棒责打,我们也不愿离开。”

  归省禅师不得已的道:「既是真来参禅,那就去挂单吧!”

  法远禅师挂单后,曾任典座(煮饭)之职,有一次未曾禀告,即取油面作五味粥供养大众。当这件事被归省禅师知道后,就非常生气的训斥道:

  「盗用常住之物,私供大众,除依清规责打外,并应依值偿还!”说后,打了法远禅师三十香板,将其衣物钵具估价后,悉数偿还已毕,就将法远赶出寺院。

  法远禅师虽被驱逐山门,但仍不肯离去,每日于寺院房廊下立卧。归省禅师知道后,又呵斥道:「这是院门房廊,是常住公有之所,你为何在此行卧?请将房租钱算给常住!”说后,就叫人追算房钱,法远禅师毫无难色,遂持钵到市街为人诵经,以化缘所得偿还。

  事后不久,归省禅师对众教示道:「法远是真正参禅的法器!”并叫侍者请法远禅师进堂,当众付给法衣,号圆鉴禅师!

  六度万行,广开修行门户,忍耐是修行最得力处,佛陀名为「大雄大力”,如果心无求法的大力,怎能被割截其身而不生瞋恨?欲成佛作祖,先做众生马牛,要为人天眼目,须成忍辱大行。

  二、供养诸佛不如无心

  佛陀以自己因中修行,供养承事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之功德,与受持读诵此经者校量,不及千万亿分之一。

  前文已显持诵者,有能消先世罪业,能证无上菩提二大不可思议之果报,今与福校慧,再明持诵者有不可称量,无有边之功德。

  佛陀言于三大阿僧祗劫中,供养承事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供养于四相上有四事,约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等。在《海龙王经.法供养品》第十八,言究竟之供养:

  时海龙王问世尊曰:「其有人,以华香杂香擣香,缯盖幢幡,伎乐衣被,饮食床卧,病瘦医药,供养如来。宁应供养不?”佛言:「龙王!随其所种,各得其类;此之供养,不为究竟。离于垢尘,植于德本,逮至贤圣心之解脱。不为无德,不至无上。菩萨有四事,应供养如来。何等四?不舍道心,植诸德本。心立大哀,合集慧品。建大精进,严净佛土。入深妙法,心得法忍。是为四,尊敬如来为供养也。”

  菩萨第一供养如来,为入深妙法,严净佛土。如五祖弘忍大师言:「终日供养,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福何可救?”

  供养诸佛,事属有为,果报仍可思议计量;受持般若,功属无为,故不可称量思议之。菩萨行福慧二施,欲具足第一波罗蜜,以无心离相为第一希有功德。

  有一天,须菩提于山岩中静坐,不久,身边飘坠七色的天华,异香四散,空中并响起梵音歌咏。尊者见之异象,问道:「空中雨花梵乐,咏叹者是谁?为何事现胜妙之象?”

  空中答语道:「吾是帝释,敬重供养尊者善说般若。”

  尊者问:「我未说一言一字,为什么你要歌咏赞叹?”

  帝释答道:「如是如是!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说般若。”

  顷倒间,又雨天华梵唱。

  须菩提心无所住,而生清净之心,本非言说见闻可思可议,与深妙法相契,故感雨华天乐咏叹。耳目心意不被妄相所转,无心道人,眼所见皆新雨山色,耳所闻无非是宣流法音,身所触,在在处处,是罗网交织,琉璃宝地。无心,现前柳绿花红,华枝春满;无心,当下茶饭饱足,永除饥渴。

  三、末法众生狐疑不信

  佛陀说:后世有人,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如果一语道尽,恐人难信,反生疑惑。经文行此,佛陀已作五重校量,两次外施(见第八分、十一分),两度内施(见第十三分、十五分),一番佛因(见前文,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陀以七宝、身命校量,不过是略显持诵者的功德千万亿分之一而已,心着小法的凡夫二乘,闻此已难听受读诵,更何况如果佛陀具说般若之功德,凡夫二乘者,不但不信,反而更加疑惑不解。

  据传狐这种动物,其性多疑,冬天渡过冰河时,且走且听,冰下水无声即进,有声即退,进退不一。佛陀以狐性多疑,喻末法众生信根怯弱,闻般若胜福,恐狂乱不信,以致谤法之愆。因此,佛陀不过随事便举,或以三千大千七宝,或如须弥宝聚等校量,略说般若一、二功德。诚如经文说: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学佛者,信根坚固,不被天、魔、梵,及世间根尘所坏。《华严经》卷六〈贤首菩萨品〉:

  信心能离诸染着,信解微妙甚深法;信能转胜成众善,究竟必至如来处。

  信于法门无障碍,舍离八难得无难;信能超出众魔境,示现无上解脱道。

  一切功德不坏种,出生无上菩提树;长养最胜智慧门,信能示现一切佛。

  是故演说次第行,信乐最胜甚难得;譬如灵瑞优昙华,亦如随意妙宝珠。

  佛陀深知众生信心难立,不知般若宝珠,有随意变化,神通妙用的无边功德。

  一日,百丈禅师说法圆满,大众皆已退去,独有一老者逗留未去,禅师问道:「前面站立的是什么人?”

  老者答道:「我不是人,是一只野狐,过去古佛时,曾在此百丈山修行,后因一位学僧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我回答说:‘不落因果!’因此答语,我五百世堕在狐身,今请禅师代一转语,以希能脱野狐之身!”

  老者合掌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

  百丈禅师答道:「不昧因果!”

  老者于言下大悟,作礼告辞后,第二天百丈禅师领导寺中大众,到后山石岩下的洞内,以杖挑出一野狐死尸,禅师嘱依亡僧之礼火葬。

  五百世堕野狐身,只为一念昧于因果,就如同吾人背离正道,终日茫茫走他乡,百种贪婪入心。不信善法能冰消先世罪业,不信奉持经教能解粘除缚。只要信得般若性德,何须向金佛、木佛、泥佛乞求福佑。净心不逆,即如璎珞庄严身心,如日月照破黑暗,如甘霖普润丛林,如巨筏引渡彼岸。

  四、果报巍巍不可思议

  佛陀在此分的结语,告诉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前文已略说受持此经的功德,能重业转轻,消恶道之业报;并且依此信德,获证无上正等正觉。佛陀以珍宝施、身命施之譬喻,仍然未具说尽般若千万亿分之一的功德。般若非所知,更非所议,世间的称量譬喻、计算都不能及。

  智闲参访沩山禅师,沩山问道:

  「听说你在百丈禅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是真的吗?”

  智闲答言:「惭愧!”

  沩山:「这不过是世间上聪明的辩解,对了生脱死,毫无助益,现在我问你一句:「什么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智闲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沉思许久,请示道:

  「请禅师慈悲为我解说。”

  沩山:「我知道的,那是我的,不干你的事,我若为你说破,你将来眼睛开时,会骂我的。”

  智闲不得已,回寮翻遍所有的经典,想从中找寻答案,但始终都了不可得,才了悟文字非诸佛真心,因此发誓道:

  「今生再也不研究佛学了,作个参究本心的云游僧吧!”

  智闲于是辞别沩山,到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有一天正在铲草时,偶然抛落的瓦砾,恰好击中竹子,发出清脆的一声。智闲因而大悟,于是便回房沐浴,焚香遥拜沩山禅师道:

  「老师!您对我恩惠胜于父母。如果你那时为我说破这个秘密,哪有今天的见性顿悟呢?”因此写一诗偈寄给沩山禅师。偈云: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智闲禅师翻遍千经万论,寻不着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自此不逐言文句,返归自心,如一片瓦砾落地,不堕踪迹。

  我们学佛,如果只是一昧希求胜境感应,贪得在在处处,皆能免难消灾,就错用心机。

  有相的福报,终不免五衰相现,生死流浪,入宝山,不应只取着泥块瓦石,当取随意宝珠。就像六祖惠能初见五祖弘忍,弘忍开口问道:

  「你来求什么?”

  惠能恭谨作答:「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金刚经》不只是教我们降伏妄心,而生清净心,更是一张成佛的蓝图,直教吾等悬崖撒手,佛与魔一时放却,当体漆桶脱落。

  潭州慧朗禅师初参马祖时,马祖禅师问道:

  「你来求什么?”

  慧朗:「求佛知见。”

  马祖:「佛已超越知见,有知见就是魔。”

  慧朗听了,恭敬礼拜。

  马祖禅师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慧朗回答道:「南岳!”

  马祖不客气的指示道:「你从南岳来,辜负石头的慈悲,你应该赶快回去,其他地方并不适合你去!”

  慧朗于是再回到石头禅师那儿,请示道:「如何是佛?”

  石头答道:「你没有佛性。”

  慧朗满怀疑惑:「蠢动含灵都有佛性,为什么我没有佛性?”

  「因为你不是蠢动含灵。”

  「难道慧朗不如蠢动含灵?”

  「因为你不肯承担!”

  慧朗终于言下大悟。

  我们的狐疑不信,不肯承担,煞费佛祖婆心良口,千生万劫不肯卷帘透窗,白白辜负一段山翠涧蓝,烟花漫漫,无限春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星云大师       金刚经)(五明学佛网:星云大师       金刚经)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四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三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二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一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九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八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七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六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五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四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