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下载 -->经书

 大宝积经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卷


   日期:2019/3/11 23:18:00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宝积经(完整版)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卷

  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一

  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悉从种种佛刹来集。尔时,世尊无量百千众所围绕,供养恭敬。

  时彼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无边慧,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稽首作礼,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有少疑请问如来。愿垂听许,为我宣说。”

  尔时,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而说偈言:

  “大雄大丈夫, 世间无与等,

  我为众生故, 少疑当请问。

  不起师子座, 现身遍十方,

  一切异论中, 无能倾动者。

  智藏无边际, 诸力无有量,

  世尊一一力, 普能度世间。

  善住一切智, 善住于十力,

  无畏大师子, 最胜无上尊。

  十八不共法, 如来之所有,

  照明于世间, 摧伏诸外道。

  了知一切法, 是故无过上,

  无失大导师, 我疑当请问。

  无边离垢智, 大海不动智,

  境界无碍智, 我疑当请问。

  世尊善修集, 于道无疑惑,

  安隐大导师, 我疑当请问。

  已度诸暴流, 已断诸结缚,

  能拔众毒箭, 我疑当请问。

  已破无明[穀–禾+卵], 已息烦恼热,

  清凉善安住, 我疑当请问。

  无畏无上智, 无著无碍智,

  法海一切智, 如来已证得。

  佛无量功德, 智证悉圆满,

  尽一切有漏, 破诸烦恼见。

  世尊多积集, 无量大功德,

  不思议法王, 我疑当请问。

  世尊殊胜智, 普能照世间,

  演畅法光明, 无边功德海。

  导师法光故, 遍照于世间,

  是故世间中, 佛法光明现。

  法海一切智, 辩才无有上,

  精进不思议, 清净离诸见。

  佛眼无边故, 智境亦无边,

  世间无等尊, 我疑当请问。

  法王大牟尼, 能断众生惑,

  导师我当问, 愿随其意乐。

  我观一切处, 天上及人间,

  无有等如来, 普遍照明者。

  善住诸功德, 庄严大丈夫,

  不思议法王, 仙中照曜者。

  譬如大雪山, 众宝端严处;

  世尊安法座, 端严亦如是。

  妙音大精进, 能宣悦意声,

  众生若得闻, 善根悉清净。

  世尊人中胜, 时演法光明,

  以是诸众生, 随意便开觉。

  知时知众会, 知人大导师,

  敷演法光明, 以时智慧者。

  梵音大精进, 愿赐清净言,

  如天雨大地, 法润遍沾洽。

  世尊处众会, 普宣法雨已,

  于此法希望, 众生皆满足。

  最上胜安住, 如王处妙高,

  惠施诸众生, 能令众欢喜。

  大雄两足尊, 不思议境界,

  一切诸众生, 无有能知者。

  无量大丈夫, 众会已和合,

  依怙大牟尼, 志求佛境界。

  我于佛境界, 发趣故来集,

  导师无碍智, 如何疾开觉?

  我随其意乐, 瞻颜欲请问,

  世尊愿开示, 为断诸疑惑。

  若闻无上法, 便得心欢喜,

  踊跃充遍身, 能断众疑网。

  法王无上尊, 一切智无畏,

  一切知见者, 我疑当请问。

  佛于一切法, 无有少疑惑,

  精进大导师, 我疑当请问。

  无上断疑者, 于法不疑惑,

  无边功德海, 我疑当请问。

  无边大光明, 无边大功德,

  无边清净智, 我疑当请问。

  无边精进智, 无边境界智,

  无边饶益智, 我疑当请问。

  世尊无边智, 离边及无边,

  能断一切疑, 我疑当请问。

  不思议法王, 垂哀听我问,

  见许我当问, 牟尼为宣说。

  请问一切智, 释迦名称尊,

  若垂听许我, 愿决我疑网。

  尔时,世尊告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言:“无边慧,汝今于我渴仰志求,欲于如来几何所问?若有问者,我当解说。”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告无边慧, 汝欲何问, 悉应问之,我当解说,

  如彼所问, 一一发明, 随其乐欲, 速为开示。

  我为汝说, 一切无疑, 如汝志求, 称汝所问。

  汝今时问, 如时如义, 以时问故, 我决定说。

  如汝意乐, 问所应问, 我皆随顺, 为汝说之。

  汝今时问, 我亦时说, 断汝疑网, 当得无疑。

  我为法王, 了义究竟, 于一切法, 得无疑惑。

  我于诸法, 正觉难思, 如众生意, 所问为说。

  我于诸法, 悉无有疑, 时而问者, 速当为说。

  我时为说, 无有疑惑, 如其意乐, 释彼所疑。

  我常了知, 时及众会, 诸众生等, 意趣所同。

  亦常观察, 一切众生, 有欲无欲, 彼皆明见。

  若有智者, 能善修行, 我皆以时, 正法开悟。

  若无智者, 愚痴迷乱, 彼无慧明, 不尊重法。

  若无尊重, 于法不求, 虽闻此法, 无大明智。

  法善巧者, 于法希求, 若闻此法, 得大明智。

  乐大乘者, 求人中尊, 闻斯法已, 得大明智。

  佛无上智, 不思议智, 而发趣者, 闻皆满足。

  乐无碍智, 求最上尊, 彼闻此法, 得大饶益。

  若有智性, 求不思议, 彼闻此法, 得无上智。

  若有众生, 求佛道场, 转无上轮, 得法欢喜,

  爱乐精进, 于法尊崇, 闻离垢法, 欣然踊跃。

  若有众生, 乐善修习, 以法光明, 说无上法,

  荷诸重担, 无边策修, 彼闻法已, 欢喜充满。

  若有希愿, 善法思惟, 于彼慈哀, 为之开释。

  哀愍汝等, 随汝所问, 我能决定, 当断汝疑。

  我多千岁, 修行善巧, 疑惑已除, 知汝意乐。

  若有疑者, 恣汝所问, 当为汝说, 断诸疑惑。

  若有疑者, 恣汝所问, 如其乐欲, 我当说之。

  若有疑者, 恣汝所问, 我住于法, 得无动摇。”

  尔时,无边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遍知,我于菩萨乘中少有所疑,今当请问:何等善丈夫远离于怖畏,一心正念,为诸众生被大甲胄,于大甲胄而庄严之,起大爱乐而尊重之,以不放逸乘此大乘,以大清净平正之道,无诸堆阜、瓦石、荆棘、众恶杂秽、诸见稠林,亦无毒刺苦恼坑陷,无系执怖惧艰难,正直无曲,如理平道,无障碍道,剪诸稠林,裂一切网,远离黑闇,蠲除爱著,舍和合故,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如来应正遍知,我于此义故致斯问,何等善丈夫?何等大甲胄?被此甲胄,乘于大乘,以斯大道而当发趣?

  “世尊,应说诸菩萨摩诃萨甲胄庄严,安住于道,安住诸法理趣善巧;于法理趣住善巧故,而能起于诸法理趣善巧光明;法光明故,不舍甲胄,乘于大乘,以不退转精进之力,无忘念根,相续慧力,速能成就法界理趣分明善巧,往诣道场转于法轮;为诸众生演说法故,一切众生如其所愿,如其发趣解脱生死。世尊,如来应正遍知,此之大乘,我欲利益安乐众生故问斯义。

  “世尊,如来一切知者,一切见者,以何等法成就诸菩萨摩诃萨一切诸法海印三昧?以三昧故,令诸菩萨摩诃萨乃至未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犹不退转。世尊,如来知见成就未曾有法,善诸众生智慧之药,故我问耳!”

  尔时,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而说偈言:

  “为诸菩萨故, 我问两足尊,

  一切知见者, 甚深佛法义。

  大乘所修行, 何定能发趣?

  我今皆请问, 饶益诸众生。

  云何善丈夫, 能被无边甲?

  如是被甲已, 云何当发趣?

  云何起乐欲? 云何爱于彼?

  云何大精进? 云何不放逸?

  云何诸菩萨, 乘于此大乘?

  乘已复云何? 此事应当说。

  云何乘大乘, 发趣菩萨道?

  唯愿世尊师, 速为我宣说。

  云何平正道, 平等而发趣,

  于诸见稠林, 剪伐恒无倦?

  于诸境界中, 云何得超越?

  云何以平等, 裂于贪爱网?

  云何除黑闇, 得大智光明?

  彼诸菩萨等, 云何当发趣?

  云何能观察, 远离众结缚?

  云何诸菩萨, 离缚善安住?

  云何诸菩萨, 超过大怖畏,

  善巧诸法义, 发趣于无上?

  菩萨被何等, 无边大甲胄,

  被斯甲胄已, 乘于此大乘?

  云何诸菩萨, 发趣平正道?

  我今所问者, 世尊应演说。

  菩萨云何得, 庄严大甲胄,

  庄严无上乘? 世尊应演说。

  安住于斯道, 及彼道庄严,

  诸法之善巧, 世尊应演说。

  云何能了知, 法界之理趣,

  法善巧光明? 世尊应演说。

  云何诸菩萨, 得此法光明,

  究竟一切法? 世尊应演说。

  云何诸菩萨, 得法光明已,

  不舍大甲胄, 由是而发趣?

  云何诸菩萨, 乘于此大乘,

  精进不退转, 由是而发趣?

  云何诸菩萨, 志念常坚固,

  能以智慧力, 而得善调伏?

  云何得法界, 理趣之善巧?

  法王不思议, 世尊愿宣说。

  云何能速往, 至于菩提场,

  转于大梵轮, 世无能转者?

  云何无所动, 演说于诸法?

  为一切众生, 如其昔所愿,

  演说诸法故, 解脱于生死。

  云何令众生, 究竟获安乐?

  饶益众生故, 我问世导师。

  一切知见者, 愿为我宣说,

  当以何等法, 成就诸菩萨,

  一切法大海, 所作印三昧?

  乐求佛法者, 渴仰大菩提,

  若闻此法者, 举身悉充悦。 ”

  尔时,世尊告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无边慧,汝于往昔供养承事无量诸佛,种诸善根,集诸功德不可称量,于此深法欣求渴仰,以大志乐成就众生,而兴大悲问于如来。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说诸菩萨摩诃萨以功德成就,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尔时,世尊告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言:“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被甲胄者,为欲摄取诸众生故被大甲胄,为诸众生布施清净故被大甲胄,为诸众生持戒清净故被大甲胄,为诸众生忍辱清净故被大甲胄,为诸众生精进清净故被大甲胄,为诸众生禅定清净故被大甲胄,为诸众生智慧清净故被大甲胄,为诸众生获安乐故被大甲胄,为诸众生起饶益事相应心故被大甲胄,为诸众生贪瞋痴病作对治故被大甲胄,为大功德作善巧故被大甲胄,为无上智善圆满故被大甲胄,为诸众生生死怖畏作救护故被大甲胄,为欲显现无等等智善圆满故被大甲胄。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诸魔、若魔眷属,若魔使者、住魔业者,及行诸见稠林险迳,一切外道诸遮罗迦出家,吠陀乌摩利迦,路伽耶陀,及此外道相应之辈,与交战故被大甲胄。诸菩萨摩诃萨如是被于大甲胄已,不舍甲胄起大精进,能入一切众生界中,以忍安住远离怖畏,不惊不惧,不动不乱,而复被于无边甲胄,所谓救护一切众生甲胄,剪一切见稠林甲胄,破诸魔军甲胄,能授智慧甲胄,无边津梁甲胄,度诸重担甲胄,增长净信甲胄,安住尸罗甲胄,净治业藏甲胄,一切清净力藏甲胄,方便善巧力藏甲胄,能断一切执著甲胄,不退不悔智慧甲胄。诸菩萨摩诃萨,被于如是大甲胄已,亦不舍离,乃至尽边际,坚固精进力曾不动摇,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菩萨被甲胄, 为摄诸众生,

  众生无边故, 被甲亦无边。

  布施清净故, 一切令充悦,

  为利诸众生, 乃被斯甲胄。

  持戒清净故, 饶益于世间,

  为利诸众生, 乃被斯甲胄。

  忍辱清净故, 勇猛善安住,

  为利诸众生, 乃被斯甲胄。

  精进清净故, 成就不退转,

  为利诸众生, 乃被斯甲胄。

  禅净定清故, 所行境亦然,

  为利诸众生, 乃被斯甲胄。

  智慧清净故, 无漏无过上,

  为利诸众生, 乃被斯甲胄。

  一切诸众生, 乐具悉当与,

  善知此义故, 乃被斯甲胄。

  菩萨于众生, 能为饶益事,

  以清净四摄, 普遍诸有中。

  若病贪瞋痴, 而为对治者,

  授诸众生药, 所患令消除。

  由是诸菩萨, 善能被甲胄,

  于功德资粮, 获无边善巧。

  众生生死苦, 逼迫不安隐,

  我当为救护, 被甲胄无边。

  无边生死苦, 我能令解脱,

  爱见网所缚, 一切皆当断。

  于此烦恼网, 一切能断者,

  坚固精进力, 勇猛而被甲。

  一切诸众生, 令住安乐道,

  以是趣涅槃, 安隐而无上。

  以大精进力, 乃被斯甲胄,

  当共一切魔, 敌战尝无倦。

  若住于诸见, 稠林而行者,

  路伽耶陀等, 被甲利于彼。

  及余无量众, 行诸非道者,

  于彼咸利益, 故被甲无边。

  如是被甲已, 不舍于甲胄,

  起大精进力, 被甲胜坚固。

  入于生死界, 以忍得安住,

  成就坚固忍, 被甲无过上。

  远离于怖畏, 亦无有惊惧,

  被无边甲胄, 一切勤修习。

  善住于甲胄, 常能正了知,

  寂然不动摇, 不乱不退转。

  被如是甲已, 智者复当被,

  救护众生甲, 破坏众魔甲。

  无边津梁甲, 一切悉当被,

  勇猛胜智人, 被已得安住。

  为大重担故, 被甲无有上,

  度一切众生, 苦担悉令脱。

  增长清净信, 善住于六根,

  戒得共相应, 被甲无过上。

  成就勇猛智, 菩萨能安住,

  威仪戒相应, 被甲无所动。

  于昔胜尊众, 清净修诸业,

  是故被甲胄, 而常不怯弱。

  以爱众生慧, 饶益诸世间,

  通达于方便, 被甲善安住。

  于巧方便智, 菩萨能通达,

  如是被甲已, 断除众结缚。

  远离一切执, 正信不违背,

  被甲之智人, 发趣于无上。

  菩萨能决定, 自利及利他,

  以善精进力, 坚固无退转。

  “复次,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无量劫荷诸重担,被大甲胄。如是甲胄,若魔、若魔眷属、或魔使者,及行邪见稠林恶碛诸众生等,所不能见。何以故?无有形色,不可示现,无对无相,舍相离相,无名字故。

  “无边慧,假使飞箭量如须弥,攒锋激射无能中者。设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一为魔,各有若干魔军眷属,竞共俱时发诸利箭亦如须弥,彼终不能坏。诸菩萨摩诃萨,如是甲胄乃至不能损一毛端,于诸菩萨摩诃萨意,尚犹不能令有异念,何况身也!诸菩萨摩诃萨,若以一心摧伏彼者,能令众魔退散消灭,善能安住;如是甲胄而不动摇,一切众生无能坏者。何以故?以无相故;非诸众生见所行故;一切众生不能见知,诸菩萨摩诃萨而能了知一切法故;如实知见被大甲胄,为欲救护诸众生故;于一切法无所执著,为欲饶益诸众生故;于一切法亦无所得,是故众生不能见知。如是甲胄无有形相、无有示现、无言说故,不与色相应,不与受、想、行、识相应,不与内相应,不与外相应,不与亦内亦外相应,不与非内非外相应,不与界相应,不与处相应,不与地界相应,不与水界相应,不与火、风、空界相应,不与欲界相应,不与色、无色界相应,不与有作相应,不与无作相应,不与亦有作亦无作相应,不与非有作非无作相应,不与声闻地相应,不与独觉地相应,不与佛地相应,不与语言道相应,亦不与色因相应,不与色相相应,不与受、想、行、识因相应,不与受、想、行、识相相应,亦不与相非相相应,亦不与一切法相应,非不相应,无有系缚,无有解脱,亦非算数譬喻可知,以一切法过诸数故。如是甲胄,一切法见皆不可得,色见不可得,受、想、行、识见不可得,乃至无少法见可得。如是甲胄,不与一切法相应非不相应,不与色相应非不相应,不与受、想、行、识相应非不相应,于一切法若相应不相应,彼皆远离。如是甲胄,亦无有作,作者无故;亦无有相,相非有故;无处所相,无和合相,无有分别,无有动摇,无有攀缘,无性可见。被甲胄者亦不可得,如是被甲亦不可见。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被甲胄时,而不见有谁为被甲、何处被甲、从何被甲,亦不见有我能被甲、我所被甲,亦不见有此处被甲、他处被甲,亦不见有如是被甲所为。众生于一切法无所行故,无所有故。诸菩萨摩诃萨,被如是甲胄,则被如来所被甲胄,身不可得,心不可得,意不可得,不可得故远离分别。诸菩萨摩诃萨,若住少法,若得少法,现被甲胄,当被甲胄,不应说名被大甲胄。若心超过,乃可说名被不思议大甲胄也。诸菩萨摩诃萨,不为少众生故被大甲胄,亦不为一劫众生故被大甲胄,亦不为百千劫、百千俱胝劫、百千那由他俱胝劫诸众生故被大甲胄,为于无量无数劫中诸众生故被大甲胄,是故说名被于无量大甲胄也。诸菩萨摩诃萨被甲胄时,被于不住众生想甲胄,不起我想甲胄,离众生想甲胄,灭我想甲胄,知众生性甲胄,知我性甲胄,过想受甲胄,知一切法无作相甲胄,空相甲胄,无想相甲胄,无愿相甲胄,知一切法无生相甲胄,无灭相甲胄,知一切法差别性相甲胄,无差别性相甲胄,知一切法事相甲胄,无事相甲胄。无边慧,若住于事而被甲胄,终不说名被大甲胄;以诸菩萨摩诃萨不住于事求大智慧,是故说为被大甲胄。”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无量千劫中, 被大无边甲,

  为欲令众生, 解脱诸苦恼。

  如是大甲胄, 若魔若魔使,

  作诸魔业者, 眼所不能见。

  及余众生等, 行见稠林者,

  甲胄不思议, 亦非彼所见。

  无色无形像, 无对无相待,

  甲胄不思议, 故非眼所见。

  无名亦无相, 远离一切相,

  甲胄无有边, 故无相见者。

  假如须弥箭, 攒钻来中射,

  甲胄不思议, 令箭自摧折。

  世界所有魔, 亦以须弥箭,

  于斯大甲胄, 竞共来激射。

  然于大甲胄, 不损如毛端,

  甲胄不思议, 无能摧坏者。

  由是诸菩萨, 身心无变异,

  甲胄不思议, 谁能倾动者?

  若以一念心, 摧伏诸魔众,

  菩萨不思议, 魔军咸退散。

  如是大甲胄, 未尝有动摇,

  一切诸众生, 而无能见者。

  一切诸众生, 不知甲胄相,

  是故诸众生, 眼所不能见。

  菩萨为依怙, 能知一切法,

  犹若胜金刚, 斯为善被者。

  不受一切法, 救护诸众生,

  顺诸佛法故, 斯为善被者。

  甲胄无所取, 随顺一切法,

  甲胄不思议, 斯为善被者。

  甲胄无示现, 净治一切法,

  诸法离言说, 无能示现者。

  不与色相应, 不与受相应,

  不与想行识, 相应及和合。

  不与内相应, 不与外相应,

  不与内外俱, 相应及和合。

  不与界相应, 不与处相应,

  若界若处中, 亦无有和合。

  不与地相应, 不与水相应,

  不与火风空, 相应及和合。

  不与欲相应, 不与色相应,

  不与无色界, 相应及和合。

  一切无所得, 不与诸有作,

  不与诸无作, 相应及和合。

  甲胄不思议, 无住无和合,

  无缚无解脱, 亦无不相应。

  甲胄无边际, 不共声闻地,

  不共独觉地, 相应及和合。

  乃至诸佛地, 及与一切法,

  一切不相应, 一切不和合。

  种种语言道, 而无能及者!

  甲胄无有边, 无体难思故。

  不与一切法, 相应不相应,

  甲胄不思议, 超过一切数。

  甲胄无有上, 无缚无非缚,

  亦无有色相, 受想行识相,

  不与彼诸相, 相应及和合;

  不与诸法相, 相应不相应;

  亦不与无相, 相应及和合。

  甲胄无有上, 无缚无解脱,

  一切诸法中, 不堕一法数。

  一切诸法中, 甲胄不可得,

  是故无有上, 说名不思议。

  甲胄无有色, 无受亦无想,

  无行亦无识, 非诸蕴所摄。

  如是勇猛者, 被斯大甲胄,

  身心无所得, 不见微少法。

  过诸思择故, 清净心安住,

  而常无怯弱, 说名不思议。

  坚固被甲胄, 其心无所动,

  不计诸劫量, 说名不思议。

  甲胄无有量, 不取法非法,

  以无时量故, 说名不可量。

  不起众生想, 亦无有我想,

  能知此想故, 一切想不生。

  亦知一切法, 此法皆无相,

  如是被甲胄, 说名不思议。

  “复次,无边慧,此大甲胄,名曰妙法严具庄严,亦名最上,不可坏故;亦名一切法无差别,不于少法作差别故。诸菩萨摩诃萨被此甲胄,持大慧力,乘于大乘、最上之乘、无等等乘、大摄受乘、无边摄受乘。一切众生乘此乘者,于此乘中无不容受,然于此乘不增不减,能令众生安乐而住,亦令众生安乐而出。若有众生乘此决定安乐乘者,无有身心疲倦劳苦。

  “无边慧,此乘映蔽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声闻、缘觉及余诸乘,而当出离。此乘无来、无去、无住、无见、无知,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三世平等犹如虚空,不离尘染,无有相待,无有障碍,亦无执著,以此乘故而当出离。此乘无量、不可量故,本无碍相、不住相故,最上第一。乘此乘者无怯弱心,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此乘如灯,如日月轮,为诸众生作大光明;此之大乘亦复如是,光照三千大千世界,无能映蔽,无能障碍,能以无边大功德海,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此乘离闇,能除一切世间之病,超过一切世间之法,摄大众生,非诸下劣所能乘也;唯除能被大甲胄者,如我所说,于无量劫救护众生,供养诸佛种种善根,资粮清净之所能乘。声闻、缘觉及余下劣,系缚世间,世间相应,或增上慢,慢所调伏一切外道无信之辈,尚不欲闻此乘之名,何况而能乘此乘也?若有众生游戏不可思议境界,乘此乘已如其胜愿,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此乘无际,初中后际不可了知。此乘际断,际不可得;无边际,是乘际;无量际,是乘际。无边慧,乘无边际,亦无中际,无有少际而可断者。言际断者,以无少际说为际断,不分别际说为际断,如是名为此乘际断。际无所有说为中际,际无所有说为边际,际无所有以际说之,于彼际中际不可得,不可得故边际、中际无际无断入于际门,入际门故此乘超过,于彼超过亦无所得。无边慧,何者为际?谓断常际。入语言故际则非际,彼断常际无有边际;以彼际相相无边故,所言际者无有分别,分别断故超过于际,远离断常。

  “无边慧,有身见者,则于际门有所依止。若无身见,则于际门无所执著;无执著故,于断常际乃能超过。无边慧,断常际者而无有实,但诳语言,于三有中分别二际!于彼二际,若不摄取、若不相应,乃能超过,断身见故,于二际门而无所执。无边慧,若诸菩萨摩诃萨,未离身见,则不名为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于彼际门则为执著;设欲断际起断际想,于前后际而有分别。若诸菩萨摩诃萨,已离身见,是则名为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于彼际门则无所执,过二际已,以安乐乘,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以大慧力,能于一切住际之法不断不破,善巧方便摄取止观,修习无相得无相证,则为诸佛授法光明;法光明故一切际断,于彼际断亦无所执,无有少际。于彼际门,若相应、若不相应,若忆念、若不忆念,于一切法善巧方便安住止观,便获无边大法光明;法光明故远离黑闇怖畏毛竖,建大法幢,出大梵音,大师子吼告众生言:‘汝等速来,于此大乘、大安乐乘、大调御乘、大发趣乘,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演法光明,法光明故,能令众生被大甲胄乘此大乘。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大乘、此大甲胄勿生悭吝,当愿众生发菩提心,被此甲胄乘此大乘。于此大乘、此大甲胄亦勿悭吝,而能展转劝诸众生,复愿众生被此甲胄乘此大乘而当出离。诸菩萨摩诃萨,住是行时,摄取佛国,清净佛国,摄取声闻及诸菩萨圆满功德,以此无边大功德海,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此之大乘等于法界,此岸、彼岸无可得者,然能运载一切众生,从此至于法界之中,无处相应,法界相应,甲胄相应。若于此乘等于法界,勤修习者,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边慧,譬如法界无有尘染,无能坏者,无能染者。此之大乘亦复如是,无坏无染;无坏染故,而当趣于一切智智,是故此乘说为大乘。此乘无碍,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不能退转,以无著故而当趣于一切智智,是故此乘说为大乘。言大乘者,谓大庄严,一切庄严无不入此大乘中者。”

  尔时,无边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于此乘中,岂有有为诸庄严耶?”

  尔时,世尊告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言:“如是,如是,无边慧,我随世俗,于此乘中亦说一切有为庄严。无边慧,若转轮王、帝释、梵王,无不皆从此大乘出,若已出者、若当出者。虽住转轮、释、梵尊位,不为生死烦恼过失之所染著,能于诸欲一一称量,既称量已则便厌舍,于出离道而能了知。无边慧,若诸菩萨摩诃萨,乘此乘者虽受生死,于一切处不为染污,能见过患,能知出离。若我于此未说诸法及诸庄严,以此乘相,于彼诸法及诸庄严亦能了知,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大乘无上乘, 此乘不思议;

  若有乘此乘, 彼皆当出离。

  是大依止处, 此乘不思议,

  无量无边际, 故名为大乘。

  一切诸众生, 乘于此乘者,

  此乘无有减, 亦复无有增。

  一切诸众生, 乘于此乘者,

  安乐而发趣, 于中无苦恼。

  若诸菩萨等, 于此乘发趣,

  直进无他行, 身心不疲倦。

  照明于世间, 天人阿修罗,

  当于此大乘, 无上而发趣。

  映蔽诸缘觉, 及以声闻乘,

  亦于此大乘, 无上而发趣。

  无来亦无去, 无住无前际,

  后际及中际, 无得无所见。

  三世悉平等, 犹若净虚空,

  此乘亦如是, 远离诸烦恼。

  此乘无相待, 无障无挂碍,

  一切悉能救, 所向无执著。

  此乘无有量, 亦无一切相,

  自性不可得, 无畏不思议。

  若有乘此乘, 得无所畏者,

  乃于佛法中, 无障无挂碍。

  以此乘发趣, 普明于世间,

  如日百千光, 无时而不照。

  此乘不可坏, 无能映蔽者,

  无量德资粮, 无上而发趣。

  此乘超世间, 出过于三界,

  远离诸黑闇, 能趣于无漏。

  此乘唯摄取, 一切诸菩萨,

  其余众生类, 于中不容受。

  若有智慧者, 无量千劫中,

  方便勤修习, 乃乘于此乘。

  非诸声闻众, 及以诸缘觉,

  一切外道辈, 而能乘此乘。

  若有诸众生, 趣于非道者,

  斯人鲜福德, 不堪闻此乘。

  若有诸众生, 于不思议法,

  善巧而游戏, 安住于此乘。

  随其所建立, 殊胜之誓愿,

  住斯正道中, 无上而发趣。

  此乘无边际, 亦无有中际,

  边际及中际, 一切不可得。

  以际不可得, 此乘无有际,

  一切际断故, 安乐而发趣。

  此乘无边际, 无边是乘际,

  此乘无量际, 无量是乘际。

  此乘无际断, 无际为际断,

  于际不分别, 断亦不可得。

  乘际无边际, 亦无有中际,

  亦无无际际, 际性无所有。

  于际无际相, 非际为际相,

  于彼诸际中, 际相无所有。

  非际说际门, 此乘已超过,

  于彼所过量, 相应不可得。

  我说断常际, 有边无边际,

  如是一切际, 彼际悉非际。

  一切际无边, 际相无所有,

  一切际自性, 于中不分别。

  如是诸际中, 以断于分别,

  边际无边际, 一切悉能断。

  若有有身见, 则说诸际门,

  执著此诸际, 为无依怙者。

  若无有身见, 不著诸际门,

  不执一切际, 为能照明者。

  一切际非际, 诸际非真实,

  一切际性相, 彼皆无所有;

  不受一切际, 于际悉超过,

  不著诸际门, 能断有身见。

  若于有身见, 不断不远离,

  不被大甲胄, 不乘于大乘;

  以受于诸际, 分别诸际相,

  前际及后际, 一切皆分别。

  若于有身见, 一切已能断,

  乃被无边甲, 乘于无上乘。

  不著诸际门, 为世智慧者,

  能于种种际, 一切悉超过,

  由是佛法中, 安乐而发趣。

  菩萨善观察, 能以大慧力,

  不得少有法, 可断可除灭。

  常以善方便, 善摄于止观,

  一相了知故, 诸相皆了知。

  安住于正法, 得大法光明,

  以是法光明, 决了彼诸际。

  不见少有际, 若际及非际,

  于彼可相应, 一切无所著。

  若见苦众生, 慰谕而告言:

  汝来于此乘, 安乐而出离,

  一切受生处, 能作法光明。

  被甲乘大乘, 亦以此开示,

  此乘此甲胄, 于彼勿悭吝;

  亦令诸众生, 被甲乘大乘,

  乘此安乐乘, 无上而发趣。

  如是诸菩萨, 安住此修行,

  能于佛法中, 以速而发趣;

  清净佛国土, 摄受诸声闻,

  及诸菩萨等, 功德庄严事。

  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二

  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二

  “复次,无边慧,我念往昔修菩萨行时,被如是甲胄,乘如是大乘,超过诸际,能灭黑闇,能除怖畏,以大精进,乃于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佛所,闻此菩萨摩诃萨甲胄庄严、大乘庄严,踊跃欢喜。观此法时,于佛世尊恭敬尊重,不作是念:‘我被如是甲胄,我有如是甲胄,我得如是法,我有如是法,我有如是种类之法。’我于尔时无有我想,远离身见,远离我慢,心无高下亦无分别,为欲摄受一切众生,护持诸佛如来法藏,成熟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众生,曾无一念劳倦之心。我于尔时,不舍甲胄乘无边乘,世世生中能破魔军,魔诸眷属退败消灭,魔之使者怖畏驰散;一切异道诸遮罗迦、路伽耶陀、波利婆罗遮伽,及此外道相应之辈,我皆降伏为作安隐。一切异论悉已摧殄,一切外道悉已降伏,邪趣众生令于此乘住众善轭,为诸众生开示甲胄甲胄庄严,亦为众生演说如是种类之法。安乐大乘,住此乘者,便获一切安乐资具,所谓有为安乐资具、转轮圣王安乐资具、帝释梵王安乐资具,及得无为安乐资具。为诸众生说此法时,令诸众生入此法中生圣种性,建大法幢,作师子吼,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应被如是大甲胄已,如理观察而选择之,当于何法而发趣之,于一切法尽能知见无有分别。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正道如理知故,正道发趣如理见故,如理清净则不分别、非不分别,而于分别、不分别中平等知见。若见有法可求可觅,则不平等、不住如理清净知见;以无分别、无不分别,于彼分别、不分别中而无执取;以无执取远离分别及不分别,于此道中无有怜愍,无有施为,亦无增益,亦无取舍,住平正道;亦不分别过现未来,遍能了知一切分别所有随眠,于一切法得住平等无颠倒义,乃得名为住斯道者。

  “无边慧,何等为道及道清净?所谓说名八支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见。能断萨迦耶见,超过一切见所行境,一切诸见于一切处悉得清净,而能了知一切分别,若胜分别、若遍分别,则无分别,无胜分别,无遍分别;不住邪思,断邪思惟;能见正命,见正命想,见命清净,住清净命,如理能见清净身业、清净语业、清净意业;住于正业、正见语业,于语语者悉能见知;住于正语,能净对治;正精进见,善摄精进,住正精进;正见忆念而无有念,亦无作意,无所执取,以清净念住于正念;正见三昧,于三昧中无所依止而能清净,三昧之见住于正定。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如是见时,得一切处清净正见,住清净道。此清净道,为善丈夫之所修行,智者尊重,众圣悦可,如来称赞;非一切魔、魔民、魔使、魔天大众之所行处,亦非一切爱著外道,依止诤论行见稠林,趣诸非道,路伽耶等之所行处,亦非一切爱涅槃者之所行处。何以故?住无为者则于涅槃有所分别,涅槃分别则诸行分别。何以故?涅槃界中超过一切动念分别,尚无无为,况有有为?此道能净一切分别,乃无少有无为分别,宁有一切有为分别?若于圣道有分别者,则不名为住于圣道。若断一切动念分别,是则名为住于圣道,住无畏道,住安隐道,住安乐道。此道能至无老病死忧苦之处,此道能至无有自性超过性处,此道能至远离一切性非性处,此道能至无示现相非色相处,此道如空遍一切处,能至无上大宫殿中。如是去者,不复退还,便获若干安隐快乐。彼大宫殿不可示现,无诸事相,无少有为,无少无为,已灭有为,已舍无为,不与众生有为安乐、无为安乐。

  “无边慧,诸有欣乐有为涅槃,彼尚不求有为安乐,况有能于大宫殿者?大宫殿中无有施设,清凉寂静故名涅槃。灭贪瞋痴,断诸随眠,裂爱见网,竭无明流,拔众毒箭,尽不善法,故名涅槃。远离一切憍慢病疾众苦逼恼,故名涅槃。非心意识、心所所行,故名涅槃。息诸诤论一切结使乃至法想,故名涅槃。绝诸意乐、意乐所求,亦无分别所分别相,故名涅槃。无边慧,是为大般涅槃体性。涅槃无边不可宣说。若有所趣则非是道,道亦无言不可宣说。诸菩萨摩诃萨,若以此道趣于涅槃大宫殿时,亦令无量百千众生住于斯道。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道中而发趣时,无有劳倦,亦无忧恼,随欲所求,随欲庄严,随庄严处一一庄严,随摄众生而为说法,令诸众生皆得欢喜。何以故?此道无等,能净对治,所作究竟;诸佛世尊、声闻、缘觉,皆于此道而发趣之不相违背,未到彼地,未如其愿,终不相离。何者为地?谓涅槃地、大宫殿地。譬如虚空不可为喻,唯除虚空以喻虚空,广大空寂名曰虚空;涅槃宫殿亦复如是,为大空寂,无有主宰,亦无我所。一切众生设入其中,无能摄取一毛端量,广大空寂,广大无量,名大涅槃,名大宫殿。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此殊胜道,非诸声闻、缘觉所有。住此道者,成就一切功德资粮,得不退转,为诸众生作大饶益,以殊胜行为大庄严,以是道故而发趣之。如彼庄严,亦非声闻、缘觉所有。诸菩萨摩诃萨住此道时,若作轮王无所顾吝,有大威德神通变现,而能了知世出世间。若作帝释、大梵天王,无所耽著,远离憍慢,乐见诸佛,乐闻正法,成熟无量百千诸天,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菩萨殊胜道, 世间无有上,

  众圣及二乘, 皆趣于斯道。

  一切诸菩萨, 发趣大菩提,

  为得道庄严, 以斯道开示。

  若于斯道中, 已趣今趣者,

  彼皆以正见, 安住于斯道。

  一切诸菩萨, 若住平等见,

  行于斯道中, 安乐而发趣。

  斯道最殊胜, 斯道为无上,

  如实能诱进, 于中无所执。

  若住于斯道, 行于斯道中,

  一切诸智人, 其意不倾动。

  不说于斯道, 少有倾动者,

  由是无所动, 于动常远离。

  我说于斯道, 无动无施为,

  亦无有增益, 斯道故无上。

  一切诸菩萨, 善住于斯道,

  斯道无有爱, 亦复无有憎。

  斯道非过去, 斯道非未来,

  彼际不分别, 如是而修习。

  斯道无烦恼, 斯道无分别,

  于义不乖违, 如是而安住。

  住于最胜道, 无住为安住,

  住于斯道者, 能获清净性。

  我说八支道, 众圣之所行,

  住于斯道者, 菩提不难得。

  菩萨依怙者, 如是住斯道,

  能得道清净, 一一而进趣。

  斯之最上道, 善士所修行,

  如来所称赞, 此智为无上。

  魔及魔军众, 魔之所摄者,

  外道余众生, 非其所行处。

  分别涅槃者, 不住斯胜道,

  愚为分别害, 不能趣涅槃。

  超过分别者, 无想无分别,

  于斯大道中, 以是而发趣。

  众圣之胜道, 愚夫皆远离,

  若行此法者, 斯道为无上。

  斯之最胜道, 能至无上处,

  其中无衰恼, 无畏无灾难。

  斯之无上道, 无色无形相,

  不可以色相, 而能示现者。

  斯之安隐道, 正直无所畏,

  以斯道发趣, 究竟大涅槃。

  斯之最净道, 犹若太虚空,

  一切无挂碍, 常趣于涅槃。

  若至涅槃者, 一往无复退,

  斯之大涅槃, 最上胜安乐。

  涅槃大宫殿, 空寂不可量,

  故名大涅槃, 亦名大宫殿。

  斯大涅槃中, 三毒烦恼灭,

  若至其中者, 无退无受生。

  涅槃大空寂, 犹若太虚空,

  广大空寂故, 于中无挂碍。

  涅槃大宫殿, 永离苦忧恼,

  无边境界处, 说名为涅槃。

  涅槃无数量, 数量不可得,

  寂灭清凉性, 说名为涅槃。

  涅槃无施设, 趣道亦无上,

  无量无分别, 分别不可得。

  我为诸菩萨, 开示于斯道,

  若住斯道者, 彼近于涅槃。

  若住于斯道, 世间胜安乐,

  一切皆当得, 说名无畏者。

  善住于斯道, 其心无所染,

  由是道清净, 说名无畏者。

  以见平正道, 一切能随觉,

  一切资具中, 一切不贪著。

  菩萨依怙者, 殊胜真实道,

  饶益诸众生, 勇猛而发趣。

  若得无上道, 最上道庄严,

  令世悉欢喜, 斯道而发趣。

  斯道最殊胜, 能令意清净,

  随其所乐求, 一切当发趣。

  若得圣王位, 转轮大军旅,

  能舍大王位, 出家行学道。

  若得天帝释, 大梵天王位,

  于彼无耽著, 斯为善顺道。

  世间诸学处, 一切能明了,

  住于斯道中, 乃为实语者。

  “复次,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道中而发趣时,为欲摄取八正道故修行一法,所谓不作诸不善法。又为摄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于内随何善法如理思惟,二者、于外随何善法如理请问。又为摄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如事了知诸法,二者、了知无事无住无所分别。又为摄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于内随顺觉知,二者、于外无所执著。又为摄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自信无所分别;二者、众生若未有信,我令安住于此道中。又为摄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能于所作之业如实知见,二者、能于所作之业而无执著。又为摄取八正道故修行三法:一者、于诸苦取蕴中一一了知,二者、于诸无苦取蕴勤求至乐,三者、于诸和合法中专修远离。又为摄取八正道故修行三法:一者、宣说最上之法,语不乖违,随说法义心无诤论;二者、不著一切文字;三者、摄取一切诸法。又为摄取八正道故修行四法:一者、于义正方便事,二者、随义而作相应正方便事,三者、顺法而作观察正方便事,四者、不起一切执著正方便事。又为摄取八正道故修行四法:一者、能以坚誓自守如说而行,二者、能以六根善巧于道发趣,三者、能令意乐清净,四者、能住不放逸行。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以此法行摄取道故,乃可名为随顺道者。观一切法性空故,无名故,无相故,无愿故,无生故,无作故,厌故,离故,灭故,出故。得法光明,观生尽时,不于无生而起生想,便于尔时超升离生,出过非法,得道清净,获无生忍。道清净故,过一切想,不住非想,灭于道想,离于法想,出无明网,以明修习所应得法悉能得之。明所修习得何等法?谓明修习得想受灭,得一切法决定善巧,得随秘密顺于法性。诸菩萨摩诃萨行此道时,不住于处,不为相覆,知一切法同于虚空,生如空生,性如空性,无有少相而为挂碍。此道清净,不畏灾患,被大甲胄,不为执缚,乘于大乘无所迷惑,离诸障难犹如虚空,于此道中而发趣之,为诸众生作大光明。无边慧,是为诸菩萨摩诃萨殊胜之道,非诸声闻、缘觉所行。”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为摄八正道, 演说诸法行,

  若住此道中, 斯为大精进。

  善法修行者, 能于一切时,

  不作不善法, 斯行摄于道。

  菩萨修习者, 于内如理思,

  于外求请问, 斯行摄于道。

  菩萨观察者, 如事正了知,

  如理如法住, 斯行摄于道。

  菩萨依怙者, 于内随觉知,

  于外无所执, 斯行摄于道。

  菩萨无畏者, 自信无分别,

  令他住净信, 斯行摄于道。

  菩萨思惟者, 净诸所作业,

  于业无所执, 斯行摄于道。

  菩萨无系者, 常知苦取蕴,

  求无苦取蕴, 斯行摄于道。

  菩萨善智者, 修离和合行,

  能离于和合, 斯行摄于道。

  菩萨思义者, 随义能了知,

  演说无违诤, 斯行摄于道。

  菩萨具慧者, 不著于文字,

  摄持一切法, 斯行摄于道。

  菩萨行法者, 能与法相应,

  亦随义相应, 斯行摄于道。

  菩萨顺道者, 正住于坚誓,

  如说而修行, 斯行摄于道。

  菩萨道清净, 善净于意乐,

  住法不放逸, 斯行摄于道。

  菩萨一切时, 勤修此诸行,

  身心获安乐, 斯行摄于道。

  菩萨正念者, 住于清净道,

  了知一切法, 皆空无有相。

  菩萨观察者, 能令愿清净,

  亦不住无愿, 远离于诸相。

  菩萨如理观, 理趣悉平等,

  于诸法不生, 无有少疑惑。

  菩萨妙智者, 能观一切法,

  厌离寂灭故, 明见而发趣。

  菩萨观法者, 如理见法生,

  不于生见生, 不于尽见尽。

  菩萨精进者, 如是观察时,

  出离于非法, 超升正位中。

  菩萨妙智者, 斯道为清净,

  速至大安隐, 成就无上忍。

  菩萨妙智者, 随顺观诸法,

  超过一切想, 常住于无想。

  菩萨妙智者, 斯道能净治,

  远离于道想, 亦不住法想。

  菩萨妙智者, 斯道净治故,

  出于无明网, 获大法光明。

  菩萨妙智者, 能以明修习,

  教授诸众生, 由是而发趣。

  菩萨明修习, 为得一切法,

  决定甚深义, 善巧大方便。

  菩萨明修习, 方便离诸想,

  随顺秘密法, 能知决定义。

  菩萨妙智者, 以大法光明,

  能灭于想受, 由是而发趣。

  菩萨妙智者, 不住于斯道,

  不住斯道故, 于道而发趣。

  菩萨无畏者, 能知一切法,

  犹若净虚空, 诸相无所覆。

  菩萨知诸法, 其性同虚空,

  诸法如空故, 清净而无垢。

  菩萨如是住, 不为相所碍,

  速为诸众生, 演说而教授。

  菩萨妙智者, 一切道清净,

  于道无灾患, 无碍而发趣。

  如是清净道, 速往大菩提,

  能于无为证, 平等而发趣。

  菩萨大甲胄, 大乘及大道,

  如空无挂碍, 清净而发趣。

  趣斯乘及道, 如趣太虚空,

  远离于众相, 无相而发趣。

  大乘平等乘, 广大如虚空,

  于斯清净道, 此乘当发趣。

  一切诸菩萨, 尊重于斯法,

  为诸众生故, 勇猛而发趣。

  若诣大菩提, 住斯殊胜道,

  非诸二乘等, 于此能发趣。

  菩萨正忆念, 能令道清净,

  以斯清净道, 最上而发趣。

  “复次,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如是发趣之时,能以善巧而正了知无量念处、正断、根、力、觉分、解脱,等持、等至、神足、止观,无量功德殊胜庄严,为欲降伏诸世间故被大甲胄,出三界故乘于大乘,摄受天、人、阿修罗故安住斯道,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道时,不以慈悲喜舍遍照众生,于诸众生不爱如己;如是甲胄大乘大道,而于大地所不堪受,一切众生不任亲近。若以哀愍利益众生,被大甲胄、乘于大乘、安住斯道;如是甲胄、大乘、大道,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不能行,一切愚夫耽著世间住世间者亦不能见。又诸菩萨摩诃萨,哀愍一切诸众生故被大甲胄,能以甲胄加持地界、水火风界,令此地界而不倾覆,一切众生不生恐怖;能令水界、火界、风界,随彼所应作所应作。又诸菩萨摩诃萨,始自初心发趣甲胄,乃至今被斯大甲胄,乘此大乘,以清净道而发趣于一生补处,诣菩提树坐道场时,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金刚所成坚固场地,若不加持,踊没倾覆。虽以坚固金刚所成,无堪荷负斯大甲胄、大乘、大道。又诸菩萨摩诃萨往昔誓愿,于诸众生趣慈悲故,十方诸佛、诸大菩萨共称赞故。设复金刚大轮围山、须弥卢山,一切宝山及余山王,若不加持,亦无堪荷斯大甲胄、大乘、大道。又诸菩萨摩诃萨本愿力故,诸佛如来本愿力故,于诸众生不为恼故,不为害故,不为损故,不为怨故,不为仇故,不凌恃故,不逼迫故,为令众生获安乐故,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道中,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被甲胄时,被慧甲胄,持慧刀仗,大慧回向,乘回向乘,起慧光明,住光明道,以慧明眼观察诸法,而发起于一切智智。为欲摄取一切智智,为诸众生修行般若波罗蜜、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一切皆以慧为先导,慧为修习,慧为摄持,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无边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希有世尊!诸菩萨摩诃萨若干智慧,遍一切处悉能摄持,成就无量诸佛之法。”

  尔时,世尊告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言:“无边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菩萨摩诃萨若干智慧,遍一切处,摄一切法,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大道,一一皆以慧为先导而发趣之。无边慧,设有智慧无慧先导,于此道中不能发趣。若有智慧以慧先导,遍一切处随转随行,以慧摄持,以慧防御,尔时乃名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大道,以安隐法饶益世间,能开慧眼以眼观察,慧身朗照放大光明,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是为诸菩萨摩诃萨所被甲胄,甲胄庄严所乘大乘,大乘庄严所行大道,大道庄严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边慧,诸善丈夫,甲胄庄严、大乘庄严、大道庄严、一切功德种种庄严,我若具说,于无量劫不可穷尽。为令汝等而了知故,亦为未来诸善丈夫,甲胄庄严、大乘庄严、大道庄严、无边功德资粮庄严,我今于此略说少分。彼善丈夫若闻我法,亦当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大道,功德庄严而发趣之。”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说一切断, 亦说四念住,

  一切善方便, 斯由不放逸。

  具足正忆念, 法善巧相应,

  勇进而出离, 斯由不放逸。

  根力菩提分, 被甲乘大乘,

  以此为侍卫, 菩萨当发趣。

  禅定胜解脱, 等持及等至,

  以此为侍卫, 菩萨当发趣。

  大慈悲喜舍, 被甲乘大乘,

  以此为侍卫, 菩萨当发趣。

  成就于止观, 神足及神变,

  以此为侍卫, 菩萨当发趣。

  无量诸功德, 被甲乘大乘,

  于道无疲倦, 菩萨当发趣。

  精进不放逸, 被甲乘大乘,

  了知彼念处, 菩萨当发趣。

  光明大甲胄, 降伏诸世间,

  被斯甲胄已, 乃名为智者。

  正趣一切智, 出过三界中,

  乘斯大乘已, 乃名为智者。

  大道清净道, 映蔽诸世间,

  天人阿修罗, 乃名遍闻者。

  如是诸菩萨, 普为诸众生,

  能于一切时, 精进被甲胄。

  菩萨不修习, 大慈及大悲,

  大喜大舍等, 大地不堪受。

  菩萨不修习, 于彼诸众生,

  知时饶益事, 大地不堪受。

  菩萨不修习, 于彼诸众生,

  爱之如己者, 大地不堪受。

  菩萨不修习, 以慈乘大乘,

  诸山及大海, 大地不堪受。

  菩萨不修习, 慈念诸众生,

  乘于此大乘, 众生不亲近。

  若被斯甲胄, 慈光不照明,

  于彼大甲胄, 众生不亲近。

  若被斯甲胄, 功德海无边,

  加持四大界, 彼乃堪荷负。

  摄取众生故, 普照以慈光,

  加持四大界, 彼乃堪荷负。

  摄取众生故, 成就大菩提,

  加持四大界, 彼乃堪荷负。

  不讥恼众生, 被斯大甲胄,

  大乘而出离, 斯名为智者。

  善巧大方便, 一切悉加持,

  无上而出离, 斯名为智者。

  由是此大地, 不没亦不倾,

  水火风界等, 能作所应作。

  然诸大菩萨, 被甲乃无边,

  乘于此大乘, 以道而发趣。

  成就一生处, 至于最后身,

  往诣树王下, 坐于坚固地。

  于此道场处, 安住如金刚,

  身心不疲倦, 现证一切智。

  菩萨无畏者, 若不以加持,

  彼地当倾覆, 坏已无复成。

  一切大地界, 若不以加持,

  假使金刚成, 无不倾覆者。

  菩萨于往昔, 大誓愿庄严,

  于诸众生所, 已起大慈念。

  现在十方界, 诸佛刹土中,

  遍知两足尊, 一切皆护念。

  设复余石山, 须弥卢宝山,

  金刚轮围山, 坚固嶷然住。

  菩萨智慧者, 若不以加持,

  于斯大甲胄, 不堪为荷负。

  诸佛诸菩萨, 神力所加持,

  众生及大地, 堪近堪荷负。

  被斯大甲胄, 不为恼众生,

  甲胄无有上, 以乘当发趣。

  被斯大甲胄, 不为害众生,

  甲胄不思议, 以乘当发趣。

  被斯大甲胄, 不为仇众生,

  为除众生病, 以乘当发趣。

  具足殊胜道, 无上最净治,

  不恼不仇怨, 不害正安住。

  被慧大甲胄, 乘慧回向乘,

  甲胄不可坏, 回向无过上。

  菩萨依怙者, 住道慧光明,

  以慧观诸法, 无上而发趣。

  菩萨殊胜道, 甲胄及大乘,

  斯由慧光起, 是故心清净。

  乘诸波罗蜜, 趣佛大菩提,

  慧摄慧清净, 以慧为先导。

  一切波罗蜜, 以此慧为先,

  慧摄慧清净, 能授无上智。

  菩萨不思议, 能起慧光明,

  能燃大慧灯, 安乐而发趣。

  起慧光明故, 慧眼由是开,

  于佛无上智, 明见而发趣。

  菩萨勇猛者, 甲胄乃无边,

  无边庄严故, 名为大甲胄。

  菩萨大智者, 大乘大庄严,

  于佛一切智, 无染而发趣。

  菩萨大智者, 大道大庄严,

  殊胜不思议, 清净而发趣。

  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三

  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三

  “复次,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乃于无边甲胄境界,无边大乘境界,无边大道境界而发趣之。何以故?于一切处能随入故。诸菩萨摩诃萨,为欲随入一切法故被大甲胄,为欲随入一切法故乘于大乘,为欲随入一切法故住斯大道,于一切法得平等故而发趣之。然此甲胄,不得少法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远若近、过现未来、有为无为、住不住者。若此甲胄,于一切法不能选择,不能决了,不能遍知,不能随入,不能作证,不能超过,不可名为被大甲胄。于一切法若能选择,若能决了,若能遍知,若能随入,若能作证,若能超过,乃可名为被大甲胄。又此大乘亦无少法若内若外,乃至回向一切智智,遍知随入作证超过,是故此乘名为大乘、法善巧乘、至涅槃乘、无上上乘、无等等乘。又此大道亦无少法若内若外,乃至能于一切诸法,平正大道而发趣之;此平正道无有少法不遍知者,是故此道名无上道、无数量道、无等等道。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被大甲胄,遍能随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遍能清净一切众生杂染烦恼,乘于大乘增长众生一切善根,住斯大道,劝化众生一切善法。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为一一众生,一一心行,尽生死际,长时流转求智慧乐,不舍甲胄而能坚固,被大甲胄、无量甲胄、难思甲胄、清净甲胄、无边甲胄、无取甲胄、知众生想甲胄、知无众生甲胄、知无我甲胄、知众生自性甲胄、随觉众生自性甲胄、知我自性甲胄、随觉我自性甲胄、知内自性甲胄、随觉内自性甲胄、知外自性甲胄、随觉外自性甲胄、知内外自性甲胄、随觉内外自性甲胄、知一切法自性甲胄、随觉诸法自性甲胄、知一切法无所得甲胄、知一切法自性无所得甲胄、了知一切诸法甲胄、无边甲胄、无中甲胄、无中边甲胄、非过去甲胄、非未来甲胄、非现在甲胄、无作甲胄、无作者甲胄。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甲胄,亦无所被,亦不随觉,亦不决了,亦不出离,亦不现证;无甲胄故而被甲胄,不随觉故而能随觉,不决了故而能决了,不出离故而能出离,不现证故而能现证。无所乘故而乘大乘,不于大乘而有施设,无所施设而为施设。然于大乘无少施设,若有施设则非施设,于彼施设不可得故、不可见故。亦无有乘以乘安住,以无所得而住大乘。远离趣向,不至究竟,不到涅槃,不可得故非道为道,于道发趣以平正故。此平正道无所施设,谁为施设?何处施设?从何施设?亦无有作亦无作者,亦非和合非不和合,一切厌离,一切不求。何以故?此平正道,与一切法不异不同,不相应故。不起法想,离一切法,无垢无净,法性亦尔无垢无净,是故此道名无染道,以不可趣而为进趣,以不可摄而为摄取。此道甚深,无生、无起、无出、无作、无得、无行、无处、无住、无障、无事,于一切事而能显了,于一切事而无差别,不随事转,以无事故,至无上处。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甲胄、此乘、此道,应如是知。然此甲胄、此乘、此道,无所可见,无所可知,不可得故。谁为被甲?谁乘此乘?谁行此道?亦不可见,亦不可知,亦不可得。

  “无边慧,若诸菩萨摩诃萨闻斯法已,不惊不怖,读诵宣说,于法理趣无所乖违,随顺修行而生爱乐入于胜解,为斯法故应勤精进。若于斯法决定理趣,善巧方便有堪能者,被此甲胄,乘于此乘,行于此道。于此深法无所得故,而发趣之,尽生死岸,为正觉者,能以无边功德庄严,出现世间。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法中应生爱乐,起大精进而无放逸。若有众生,于此深法才生爱乐,我说彼人得大饶益,况能精勤不为放逸,戒行清净而发趣者!

  “无边慧,汝观斯法若干广大、若干殊胜、若干清净。我于此法殷勤称赞,欲令众生而生爱乐,当得长夜利益安乐,为厌离故、寂灭故、遍知故。无边慧,汝当复观斯法,能授世间、出世间具足安乐。诸有若干匮乏众生,于此深法而退失故,远离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具足丰饶安乐。无边慧,汝当复观如来现前此深法宝,若干丰饶、若干易得。汝今于此甚深之法应勤修习。诸有愚夫,于我演说此法宝时尚不欲闻,况能受持如来现前法宝丰饶?不乐听闻,不欲咨问。若于末世后五百岁正法灭时,佛及法宝及持法者三不现前,何能欲闻、爱乐咨问?

  “无边慧,然于后时,若为如来善加持者,此深法宝亦令可得。无边慧,彼怖畏时,此深法宝实无损减,亦无灭尽;但于此法无听闻者,无受持者。唯除我前渴仰听闻被甲胄者,当于彼时乃能爱乐听受斯法。彼时众生闻此法已能生净信,我说彼人当得成就斯广大法。况于今时于此法中,能生净信勤修行者!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被无上甲胄、无量甲胄、大甲胄时,应作是念:‘我为一切匮乏众生,所谓乏于戒者、乏于闻者、乏于慧者、乏解脱者、乏于解脱知见者,以此大法而丰足之。由是大法丰足之故,一切匮乏皆令舍离,戒财、闻财、慧财、解脱财、解脱知见财皆令富饶,贪瞋痴火皆令息灭,一切众病皆令除愈,无上良药皆令服之,服斯药故众病消除,获大安乐永离有余,证清凉性无上涅槃,无复有余思惟观察,不求一切有为无为。何以故?以此涅槃最上安乐,一切所求更无余故,所求永息已灭尽故。’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被于如是大甲胄已,又为哀愍摄取一切诸众生故,乘此大乘。此大乘者,过去诸佛已乘出离,未来诸佛当乘出离,现在诸佛今乘出离,无有去者,亦无有乘,亦无出离。何以故?以空、无相、无愿、无生、无作者故。非已出离,非今出离,非当出离,乘此乘者如是出离,为善出离而无执著,于一切法,非有和合,非无和合,无来无去。此乘、此道而出离时,亦非和合,无来无去。此乘、此道于大甲胄而出离时,亦非和合,非不和合,无来无去,不可得故。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以此甲胄、此乘、此道而发趣之。又此甲胄、此乘、此道而发趣时,不作是念:‘若凡夫法、若声闻法、若缘觉法、若诸佛法,彼法于我若远若近。’亦不作念:‘若空、无相、无愿、无生、无作,彼法于我若远若近。’亦不作念:‘若厌、若离、若灭,乃至大般涅槃,彼法于我若远若近。’无边慧,此大甲胄、此乘、此道,一切菩萨、一切声闻、一切缘觉、一切众生,所不能动,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诸佛世尊于此甲胄、此乘、此道,得不动已而般涅槃。何以故?一切诸法不可动故;一切法性、法性之相,相远离故,相清净故,遍清净故,不可以相而为观察,为胜观察,为遍观察;一切法相、法相之性,不可以性而为观察,为胜观察,为遍观察。一切诸法无性无相,不可显示,不可言说,是为诸法真实性相。

  “无边慧,如此甲胄、此乘、此道,真实之相不可显示,不可言说亦复如是。为令众生当了知故,增长一切法光明故,于此甲胄、此乘、此道,假以施设而略说之。汝今若欲于此甲胄、此乘、此道随义行者,勿以施设,勿以显示,勿以言说,应随义行。随义行者,无少应行,无少随行。若于非义,不应随行;若于是义,则应随行。随义行时,不随声行,不随字行,不随语行,不随行者,不随彼转。何者为义?谓秘密说。于秘密说应随觉了,应以信行。以信行者,于是义中无所分别,于无分别乃应随行。应随行者,乃为不行,亦不随行。何以故?于是义中无少有行,无少随行,无少遍行。远离行故,不应随行,不随菩提相应而行,不随流转相应而行。于彼相应及不相应,皆非作意,皆非正念;念清净故,故不应行。

  “无边慧,于是义中,汝应随行,勿异有行。若异随行则为妄失,随逐音声,随逐文字,随逐语言,于彼语言不能舍离。遍知音声,超过文字,随觉语言,则不随行,则不流转;于是义中,如是随行。如是随入则无少行,行止息故。无边慧,于义行时,勿复以行而行于义;若不以行而行于义,则为不来不复退还;若得不来不复退还,于此甲胄、此乘、此道,随顺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作大饶益。

  “无边慧,若于此法如是说者,随义行者,能随入者,心不颠倒,无有疑惑成就胜解。于此甲胄、此乘、此道若未摄取,能摄取之,速当发趣。若有未被斯甲胄者,则能速被。若有未乘于此乘者,则能速乘。若有未住于此道者,则能速住。

  “无边慧,彼诸众生当摄广大福德资粮,为佛世尊之所护念,于法无违,与僧同行。

  “无边慧,汝已摄取无量善根,于后末世当以此法摄诸众生,为诸众生荷负重担,所获福德其量难说。”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菩萨无畏者, 如是被甲时,

  为利诸众生, 乃被无边甲。

  众生若贫乏, 弊苦无法财,

  无戒无多闻, 无慧无解脱;

  被此无边甲, 令法致丰饶,

  以法丰饶故, 一切获安乐。

  为舍诸贫苦, 演说无上法,

  闻者皆离尘, 住斯安乐道。

  戒蕴备充足, 多闻如大海,

  便得最上慧, 由斯能断缚。

  解脱遍照明, 解脱正知见,

  若能现证者, 一切获安乐。

  贪瞋痴大火, 恒烧遍炽然,

  众生由是苦, 彼火我令灭。

  授诸众生药, 一切病皆除,

  若病消除已, 得至涅槃界。

  永舍一切余, 趣于安乐处,

  从彼安乐中, 无有退还者。

  一切有为乐, 于彼不复求,

  无上大安乐, 于彼皆当证。

  以无戏论法, 成熟诸众生,

  究竟大安乐, 一切皆当得。

  如是发趣者, 一往不复还,

  出过于发趣, 常得胜安乐。

  于大安乐中, 乐欲不乐欲,

  发趣无发趣, 一切皆当断。

  如是被甲已, 当乘于此乘,

  为愍诸众生, 一切皆摄取。

  过去正遍知, 此乘已出离;

  未来正遍知, 此乘当出离;

  现在佛世尊, 此乘今出离;

  故于此大乘, 无不皆乘者。

  一切诸最胜, 世间大依怙,

  以此乘出离, 不起于乘想。

  非乘以为乘, 非道以为道,

  非出以为出, 出离故无上。

  此乘出离时, 曾无少出离,

  以空无有相, 无愿无作故。

  非乘非出离, 乃名为大乘,

  一切悉平等, 由是而发趣。

  此乘无和合, 亦无不和合,

  发趣无上道, 现证大安乐。

  此乘无相应, 亦无不相应,

  无处无所依, 由是而发趣。

  此道无有来, 此道亦无去,

  行斯正道者, 寂静而发趣。

  我说于此道, 此乘此甲胄,

  于法无所依, 寂静最无上。

  一切凡夫法, 一切声闻法,

  一切缘觉法, 一切不可得。

  于佛一切法, 离垢无上法,

  不远亦不近, 一切不可得。

  于空无相法, 无愿无作法,

  不远亦不近, 一切不可得。

  于厌离灭法, 涅槃寂静法,

  不远亦不近, 一切不可得。

  此乘此甲胄, 此道无所取,

  无上不可动, 毕竟不可得。

  一切法自性, 真实希有相,

  不可以施设, 诸法性空故。

  此乘此甲胄, 此道无显示,

  如诸法自性, 彼性亦如是。

  一切诸法中, 相性不可得,

  于无相性法, 我略为开示。

  一切诸法中, 一切自性相,

  于我如是说, 毕竟无所有。

  此乘及此道, 甲胄自性相,

  于彼求言说, 毕竟亦非有。

  言说非有故, 是为希有相,

  于彼言说中, 语相亦非有。

  诸法不可量, 无胜无边量,

  一切不可测, 是故法无上。

  此乘此甲胄, 此道亦如是,

  于彼无相中, 如是应随入。

  为令诸众生, 遍知勤修习,

  速逮法光明, 故我如是说。

  诸法无语言, 一切不可说,

  于彼诸法中, 一切应随入。

  以法无言故, 于彼应随行,

  行无少有行, 一切法无行。

  无求而乐求, 无行而随行,

  如是随行者, 于义不观察。

  汝今于实义, 一切应随行,

  音声及语言, 于彼勿随转。

  音声语言中, 若得不随转,

  于义乃随行, 是为求义者。

  何者名为义? 应知秘密说,

  以信无分别, 是义乃随行。

  明了如是义, 能于秘密说,

  无执无所著, 不行不随转。

  若有随行者, 彼则随执著;

  若无随行者, 一切不随转。

  由是正忆念, 远离于随转,

  菩提及生死, 二俱不相应。

  于彼亦无念, 无念为正念,

  于念清净故, 说为清净者。

  若异此修行, 远离无上法,

  汝应于是义, 如说而修习。

  若随语言者, 是则随音声,

  于彼不超过, 同于世间法。

  音声及文字, 不应随彼转,

  应知真实义, 无行以随行。

  实义无音声, 亦无有文字,

  超过语言故, 乃名为实义。

  是义应随行, 随行无所有,

  以行止息故, 乃名为实义。

  于真实义中, 不行以为行,

  斯则不退转, 不舍于甲胄。

  随顺大甲胄, 大乘及大道,

  趣于安乐处, 利益诸众生。

  此诸安隐法, 我今为汝说,

  汝当随义行, 能断汝疑惑。

  若乘此乘者, 乘已当发趣,

  速诣大菩提, 现证无上觉。

  于此最上乘, 不乘为速乘,

  于道于甲胄, 其义亦如是。

  于此无上法, 精勤修习者,

  彼诸众生等, 为佛之护念。

  于后怖畏时, 汝当开此法,

  广为诸众生, 而作利益者。

  于后怖畏时, 若能开此法,

  所生无上福, 其数不可量。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所被甲胄名曰大胜,亦名无边胜,亦名大庄严;所乘之乘名曰大商,亦名无边光,亦名妙庄严;所行之道名曰无量庄严资粮,亦名无量方便资粮。以是道故,诸善丈夫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无边慧,乃往古昔过无量劫,复倍是数,有佛出世,号栴檀香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电光,国名光明。时,彼刹土地平如掌,无诸杂秽、瓦砾、荆棘,黄金白银而为沙聚,行列国界,睹者欣悦。时,四天下其洲皆广二亿由旬,一一洲中复有四万八千大城。其城一一广十由旬,长二十由旬,垣墙周回,严丽峻极。一一城有八俱胝人止住其中,十千聚落、一千园苑围绕庄严。而此国界,复有种种华树、果树、香树、衣树、上味之树及金刚树间错庄饰。池沼泉流,涯岸端直,八功德水盈满其中,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杂色辉映靡不周遍。彼栴檀香光明如来,寿六十八俱胝那由他岁,复有六十俱胝那由他诸声闻众以为眷属。彼时人民颜貌端正,安隐快乐,薄贪瞋痴,易可开示,以少劝化而能遍知诸法性相。

  “无边慧,复于彼时有转轮王,名一切义成,七宝具足,四天归化。彼阎浮洲有一大城,其城纵广四十由旬,人民炽盛安隐丰乐。宫城之内广五由旬,间以七宝而为庄饰,妙多罗树垂诸铃铎,真金罗网弥覆其上。王之正殿纯绀琉璃,广一由旬,四面千柱。其殿之上复有千楼,高峻严丽,众宝装饰。于其殿前,有大香池周环澄澈。其傍复有十六香光小池,七宝所成,布列围绕。一一池间流渠激注,出妙音声如奏众乐。一一小池有八阶道,香光大池三十二道,一一阶道纯金所成。宝树行列,宝网弥覆,上妙香气遍满城中,故号彼池名曰香光。无边慧,彼转轮王有四夫人,一名无边音,二名贤善音,三名众妙音,四名鹅王音。一一夫人各有二子,一名不空胜,二名贤胜,三名龙胜,四名胜音,五名妙音,六名梵音,七名胜云,八名云音。婇女六亿,诸子十千。

  “尔时,彼王于内宫中,与其眷属娱乐嬉戏,忽于空中见一如来妙色之身。时,彼如来即告王言:‘大王,应被无上甲胄,乘无上乘,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授诸众生智慧之药。勿得贪著人天五欲!此大甲胄而能摄受无上安乐,此无上乘而能诱入无上园苑,入此中者不复退还。一切人天种种诸欲,皆是无常变坏之法,势不久住,须臾磨灭。’无边慧,尔时一切义成大王,闻此说已,于彼如来而白言曰:‘其谁能示斯大甲胄,如彼甲胄而严被之?其谁能示斯之大乘,如彼大乘而乘御之?其谁能示斯之大道,如彼大道而发趣之?’时彼如来告一切义成大王言:‘大王当知,有栴檀香光明如来,王应诣彼。当为大王演说斯法,被大甲胄,乘于大乘,趣于大道。’时彼如来如是说已,欻然不现。

  “无边慧,尔时一切义成大王,睹斯事已,悚栗毛竖,发希有心便生怖畏,不乐人天种种欲乐,厌舍一切诸行有为,求大甲胄、大乘、大道。即与八子及四夫人并余诸子、婇女侍从俱,往诣彼栴檀香光明如来所。既到彼已,与其眷属恭敬作礼,稽首佛足。即以一百檀卢那七宝杂华,散于如来应正遍知;复以无量支婆罗,奉献如来及声闻众;复以一切安乐资具,满十千岁而供养之。从是以后,弃舍王位,与其眷属,于栴檀香光明如来法中出家。无边慧,时彼栴檀香光明如来,知一切义成比丘及其眷属至乐之心,便为开示甲胄庄严、大乘庄严。彼既闻已发坚固心,为深法故尽其躯命,端坐思惟,精勤无退,常近如来,而于世间一切诸欲得无动念。

  “无边慧,时彼如来,问一切义成比丘言:‘善男子,汝于今时,被大甲胄,乘于大乘,发趣道耶?以是道故而能成就一切智智、无等等智,汝当如理精勤修习。’彼一切义成比丘白栴檀香光明如来言:‘世尊,我于今时乃不见有名甲胄法,亦不见有能被甲胄者,亦不见有被甲所从,亦不见有被甲之处。世尊,我不见有名乘之法,亦不见有乘大乘者,亦不见有乘之所从,亦不见有乘大乘处。世尊,我不见有名道之法,亦复不见由此道故已发趣者、今发趣者,亦不见有道之所从,亦不见有道之处所。世尊,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远若近、若去来今,无得无见。如我今者作是观时,实无少法而可亲近而可证者。若我无证,世尊,宁当而问我言:被大甲胄,乘于大乘,发趣道耶?世尊,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如我等比于法修行,唯有如来乃能了知,非诸声闻、缘觉境界。’无边慧,彼一切义成比丘于如来前作是说时,与其眷属便得菩萨无生法忍,得法忍故皆不退转。尔时,栴檀香光明如来悉为授记:‘过五百阿僧祇劫,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闻授记欢喜踊跃,上升虚空高七多罗,即以偈颂赞如来曰:

  “‘无量大名称, 挺特如山王,

  世尊一切智, 能演诸功德。

  佛眼悉明见, 犹如日照临,

  尊严大会中, 我礼如来足。

  无量德资粮, 佛智已圆满,

  我等亦当得, 世尊无上智。

  无上大光明, 普照于人天,

  开示诸法藏, 无边功德海。

  智慧常无失, 正觉离烦恼,

  慧光大精进, 我礼深功德。

  大龙大庄严, 众相以严身,

  安住如须弥, 御众无伦匹。

  能为世导师, 映蔽人天众,

  演说无所畏, 我礼胜丈夫。

  世尊大牟尼, 无边功德海,

  能开我法眼, 令我被甲胄。

  然我一切时, 为乘大乘者,

  常于此胜道, 发趣更无余。

  牟尼勇猛尊, 觉知一切法,

  世无有过者, 我等咸归命。’

  “无边慧,彼栴檀香光明如来应正遍知说此法时,成熟无量无数众生。一切义成比丘从是已后,与其眷属供养承事无量无数诸佛世尊,过五百阿僧祇劫,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超无边境界王如来。彼佛刹土,所有功德广长之相,亦如栴檀香光明如来应正遍知光明世界无有异也。诸声闻众其数无量。王之夫人诸子眷属,亦过五百阿僧祇劫,皆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于此道中,持大法炬,作大法明,放大法光,建大法幢,击大法鼓,乘大法船,以摄大法而发趣之。善丈夫戏而游戏之,霔以法雨润于众生,皆令欢喜,精勤勇进,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住此道时得法光明,以光明故能见一切诸法缘起,自性本空,自性无相,自性无起。不于色中而见于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于识中而见于识,异识缘起,了知识相自性本空,自性无相,自性无起,但属众缘见缘和合,众缘亦空无相无起。作是见时,不于眼中而见于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不于意中而见于意,异意缘起,了知意相自性本空,自性无相,自性无起。乃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欲界、色界及无色界,无有作者,无有受者,不于少法见有少法,异缘而起属众因缘,自性无相,自性无起,缘性亦空无相无起。无边慧,是为诸菩萨摩诃萨,住此道观察缘起;作是观已,能以智慧,于缘起中证真实际。以斯一切法光明故,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乃至一切诸佛之法,速得圆满。”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菩萨无畏者, 如是能安住,

  作大法光明, 妙智而发趣。

  建于大法幢, 此幢无有上,

  一切佛法中, 正念而发趣。

  智慧善游戏, 法施诸众生,

  霔于大法雨, 无畏而发趣。

  以法润众生, 皆令得欢喜,

  以是诸菩萨, 妙善而发趣。

  如是诸菩萨, 得大法光明,

  能于正法中, 勇猛善安住。

  由是法光明, 了知一切法,

  以众缘故起, 一切无坚实。

  诸法自性空, 自性无有相,

  自性无有生, 自性无有体。

  诸法以众缘, 和合而共起,

  众缘和合故, 自性无所有。

  菩萨能观察, 了众缘亦空,

  众缘自性空, 自性无有相,

  亦无有生起, 亦非有所作,

  如是观察者, 于法勤修习。

  诸起无体故, 众缘亦非缘,

  如是如理观, 能知一切法。

  观诸色受想, 行识亦如是,

  皆以众因缘, 由斯诸蕴起。

  诸蕴无有实, 自性本来空,

  性空故无相, 一切无所起。

  诸蕴远离相, 离相则无生,

  无生则无灭, 诸蕴如是相。

  无相妄有相, 彼相从何有?

  诸法无体故, 斯蕴亦无性。

  界处亦如是, 一切从缘起,

  自性本来空, 无相无有体。

  一切诸法中, 法体不可得,

  了知一切法, 名义思惟者。

  欲色无色界, 一切从缘起,

  自性本来空, 无相亦无体。

  观此能观智, 何能知彼境?

  此智及彼境, 自性常远离。

  所起及众缘, 此二俱无作,

  能作如是知, 斯为真实相。

  无相以相说, 菩萨由斯入,

  而亦不分别, 若相及无相。

  如斯善智者, 能见真实相,

  于诸法界中, 不作少法相。

  若法及法界, 此二俱无相,

  诸法远离相, 说名为法界。

  说名法界者, 无界无非界,

  虽名为法界, 然实不可得。

  思惟此义时, 不念不可得,

  离诸分别故, 获大法光明。

  诸法无性故, 光明亦无性,

  由斯观察故, 复得法光明。

  不见能观智, 斯见亦不见,

  见法虚妄故, 说此名为观。

  光明不思议, 无边无有量,

  见诸法皆空, 说名不分别。

  若法有诸相, 常无证入者,

  闻斯净法音, 应生大欢喜。

  若法无有生, 常无分别者,

  闻斯净法音, 寂然获安乐。

  若后末世时, 闻斯无上法,

  应说彼众生, 久集诸功德。

  若后末世时, 闻斯无上法,

  当于此法中, 以速而发趣。

  大宝积经卷第二十四

  被甲庄严会第七之四

  “复次,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一切法时,便于诸法得法光明。不于空中而见于空,亦不离空而见于空,不见少法与空相应、若不相应,不以空空,不见于空,不见不空,亦不以见观一切法。作是见时,不于无相而见无相,不异无相而见无相,亦无少法而与无相若相应、若不相应,不于无相以无相见,不于有相以有相见,非有相见,非无相见,无生无作亦复如是。不于尽中而见于尽,亦不异尽而见于尽,不见少法与尽相应、若不相应,亦不于尽而以尽见,亦不于尽以无尽见,亦非尽见、非无尽见。诸菩萨摩诃萨作是见时,无有少法若可得见、不可得见,若可显了、不可显了,若可趣入、不可趣入,若可觉知、不可觉知。无边慧,是为菩萨摩诃萨安住斯道大法光明,法光明故见一切法悉无有边,于边、于中亦无所执,无所执故于佛法中而发趣之。”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不于空见空, 不异空见空,

  能作如是见, 说名为见空。

  不住于少法, 亦不见少法,

  于彼空相应, 及以不相应。

  空以自性空, 于空无所取,

  以无所取故, 能知一切法。

  于见无所取, 于观无所执,

  能知见与观, 此二俱不受。

  于见悉清净, 于观不可得,

  如是观诸法, 毕竟无所执。

  不以无相见, 不以无相观,

  亦不于无相, 而作无相观。

  无相无所显, 无愿不可得,

  无有少法体, 而可修习者。

  不念于无相, 亦不念无愿,

  如是无分别, 显了相无相。

  不趣于无相, 亦不入无相,

  无趣无所入, 显了平等住。

  智人不见相, 亦不见无相,

  不见不思惟, 一切无显了。

  若人常思惟, 无思无显了,

  于思及显了, 平等平等住。

  如是于无相, 无作亦复然,

  虽显无所显, 思惟了知故。

  无生亦如是, 曾无少法生,

  自性无所有, 显了而无体。

  若生若无生, 有作及无作,

  亦无少所执, 智者不分别。

  念慧无所动, 显了无思择,

  有体及无体, 平等离诸性。

  不于尽见尽, 亦不见无尽,

  显了无所见, 尽智无过上。

  若尽若无尽, 二俱不分别,

  以无分别故, 无念平等住。

  于尽无尽见, 亦无无尽见,

  如是见尽时, 不执尽无尽。

  若于尽无尽, 一切无所执,

  以无所执故, 尽智当显了。

  尽智之境界, 无畏之所得,

  显了斯法故, 菩萨善安住。”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曰胜慧,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为欲摄取诸法智故,起于修行,乃能得此大法光明。于法光明无少可见,法光明故了一切法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若顺若逆、若有戏论若无戏论。世尊,此法光明,岂诸菩萨摩诃萨无修行而当得耶?”

  尔时,世尊告胜慧菩萨摩诃萨言:“胜慧,诸菩萨摩诃萨无少修行,无胜修行,不随修行,不遍修行,能得无边大法光明。诸菩萨摩诃萨,尚不可得,不可见耳!况菩萨行,而当可得,当可见乎?如何乃见?若干劫行,能得无边大法光明。诸菩萨摩诃萨,一切行息,所行清净,得法光明。法光明行,非数量行,非随相行,从何施设一切诸行?然所修行,非施设行而亦不离。胜慧,诸菩萨摩诃萨住此行时,舍一切行,无所执取。具斯行者,非数量行,非随相行,无相无行,乃能得此大法光明。”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菩萨无所行, 而亦无有行,

  得无有行者, 无畏而发趣。

  未曾有胜行, 亦无有遍行,

  无行无胜行, 平等而发趣。

  此行无示现, 示无有诸相,

  无相无行者, 斯为行之相。

  菩萨无相行, 不住于诸事,

  无行无所住, 智者乃成就。

  无行则无动, 斯行为无上,

  能行不动行, 勇进而发趣。

  菩萨不可得, 行亦不可见,

  亦不见色身, 斯为善顺者。

  无色无形相, 故无一切行,

  于见无所取, 斯为无比行。

  菩萨无上行, 不堕于施设,

  亦无有迁变, 于中无所执。

  行无施设故, 乃为无上行,

  若得如是行, 获大法光明。

  菩萨所修行, 无言无劫量,

  能以无量劫, 显说于诸行。

  菩萨行清净, 清净妙安住,

  悉舍一切行, 曾无摄取者。

  菩萨恒住舍, 守护于诸行,

  已舍一切行, 于舍妙安住。

  菩萨无边行, 离边及无边,

  彼行无所动, 名为无上行。

  菩萨无相行, 斯行为无上,

  修行此行时, 超越诸魔界。

  菩萨无相行, 明了于无相,

  若相及无相, 一切无所依。

  菩萨住此智, 此行善成就,

  无有少所行, 说名不行者。

  菩萨常清净, 于行无所畏,

  正念而发趣, 斯为善安住。”

  尔时,胜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诸善丈夫若干修行,乃为甚深!非诸愚夫有相有为所修行者,少能行之。世尊,无有少法入此行中,是故此行为善丈夫平等之行。世尊,善丈夫行,非诸数量边际能测。”

  尔时,胜慧菩萨摩诃萨,即以偈颂赞如来曰:

  “大雄正等觉, 无上两足尊,

  演说甚深行, 饶益诸菩萨。

  世尊妙辩才, 其量颇难测,

  无边辩才者, 最胜大丈夫。

  法王息讥论, 斯由正遍知,

  乃为诸菩萨, 说此无上行。

  世尊能演说, 灭行之方便,

  于行悉超过, 智人当发趣。

  大龙不思议, 无边智境界,

  遍知两足尊, 善开斯妙行。

  世尊所开示, 牟尼不动行,

  此行无能动, 故名无比行。

  大雄大牟尼, 往昔所修行,

  设以多劫行, 无人能到者。

  菩萨闻斯法, 虽住于世间,

  而于诸种智, 不久亦当证。

  我等愍众生, 当于末世中,

  于此无上法, 能为护持者。

  我等闻斯法, 当于末世中,

  为诸众生故, 能行亦能说。

  我等以光明, 当于末世中,

  为诸求法者, 而兴大利益。

  我等发誓愿, 当于末世中,

  为诸众生故, 护持而建立。

  我等常思念, 当于末世中,

  供养佛法海, 愿持无上法。

  我等于法藏, 当为胜丈夫,

  愿持此法门, 守护令久住。

  我等于法水, 誓愿悉能饮,

  而于此法门, 当为守护者。

  我等闻法已, 当于末世中,

  愿为大丈夫, 受持佛正法。

  我等宁失命, 不舍无上法,

  愿于此法中, 而为持法者。

  我等持此法, 未曾生喜足,

  渴闻斯甚深, 决定契经故。

  我等于末世, 为求诸法者,

  当演斯正法, 能令悉欢喜。

  法王叵思议, 能作大依怙,

  愿垂加护我, 念我持法者。”

  尔时,世尊告胜慧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胜慧,汝能于后末世之中,为欲护持此诸法故,被大甲胄。亦如往昔诸菩萨摩诃萨,于最胜所供养承事,种诸善根,久修梵行,被大甲胄,护持诸佛世尊法者而无异也。”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于后怖畏时, 汝当持此法,

  为利诸众生, 以此法开示。

  于后末世时, 汝持最胜法,

  若闻斯法者, 悉当生爱乐。

  于后末世时, 汝为持法者,

  我说甚深法, 汝当悉受持。

  秘密修多罗, 汝闻当忆念,

  于斯理趣中, 勿复有疑惑。

  决定甚深义, 汝闻当忆念,

  饶益诸众生, 为持法藏者。

  以法施一切, 普润诸众生,

  闻已令充悦, 身心遍欢喜。

  为诸菩萨道, 所行之理趣,

  及彼修多罗, 究竟受持故。

  汝当能广度, 无量诸众生,

  一切世间中, 所不能度者。

  汝持此法故, 饶益诸世间,

  获胜众福聚, 以是而发趣。

  我今说此法, 汝当悉受持,

  于后末世中, 为诸聪慧说。

  现在未来世, 能持斯法者,

  则为能受持, 千佛之正法。

  为诸众生故, 护持斯法门,

  于后末世中, 而兴大饶益。

  若能于末世, 护持斯法者,

  彼不于一佛, 亲近而承事。

  若能于末世, 护持斯法者,

  彼已多承事, 善说斯法者。

  能于此法中, 无有少疑惑,

  末世护持法, 斯为聪慧者。

  被大无边甲, 敌战为殊胜,

  而于末世中, 乃能持此法。

  彼于佛正法, 疑网悉已除,

  闻法无所畏, 乃能持此法。

  “是故,胜慧,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勤求最胜大功德者,于末世中为深法故,应被甲胄,受持读诵,解说其义。

  “复次,胜慧,我念往昔过无量劫,复倍是数,有佛出世,号曰遍照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超胜,国名离垢。其地平正,广博严净,七宝所成。时彼大洲,广长延袤七万由旬。于中复有六万大城,一一大城纵广正等十六由旬,垣墙周匝,楼雉严饰,门刹殊胜,睹者欢悦,妙多罗树行列围绕,百千园苑而共庄严。诸园苑中,台座床敷处处严设,池沼渠流一一盈满,涯岸阶砌饰以众宝,周回平正出入安隐。于其岸边,沉水、栴檀、多摩罗等杂香之树扶疏布列。彼一一城,各有十千俱胝人民止住其中。彼诸众生悉已成就十善业故,一切皆受如是安乐。时彼如来,始从初劫超二百劫于中出现,是故彼劫名曰超胜。于彼劫中,有五百如来次第出现。一一刹土皆七宝成。其佛灭后,正法住世各十千岁。如是五百如来现化于世,多有声闻、菩萨法会。一一法会各有俱胝那由他数无量菩萨,趣一乘道获无生忍。

  “时彼劫中有转轮王,名勇猛军,七宝成就,王四天下。于阎浮提有一大城,其城周回六十由旬。复有八万俱胝人民止住其中,安隐快乐,丰饶炽盛。七重隍堑,七重行树,七重街道,七重表刹,七重铃网。一千园苑所共围绕庄严大城,一一园苑纵广正等二十由旬。其中各有七重垣墙,七重罗网,种种庄严,一一微妙众宝珍玩犹如诸天。各各复有一百池沼,毗琉璃宝以为堤岸,玛瑙杂玉以为阶砌,众华敷荣,宝树行列。于大城中,王之正殿量七由旬,黄金、青宝间错所成,周以宝竿饰以琉璃,摩尼珠网弥覆其上,诸多罗树晖映庄严。二十渊池围绕萦带,底布真金,覆以金网,杂琉璃宝以为津桥,纯妙黄金而为阶道。于其池中,优钵罗华、拘勿头华、芬陀利华敷荣遍满。

  “彼转轮王,二千婇女,六万诸子,与其眷属于彼园中五欲娱乐,窃作是念:‘诸欲无常,不久变坏。我当决定志求佛法,若闻法已如教修行,令我长夜利益安乐。’适思惟已,忽然有天现虚空中,告彼王言:‘善哉丈夫!今有遍照如来出现于世,演说正法初中后善。王应速诣于彼佛所,当闻正法,令王长夜利益安乐,成就佛法,圆满佛法。’王闻天言踊跃欢喜,与其眷属侍从围绕,即往遍照如来之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世尊,以何等法,能摄诸法善巧方便,能令梵行速得圆满?我当修行!’如是问已,时彼如来广为开示。王闻法已,与其眷属,悉舍安乐资生之具,恭敬供养遍照如来及诸大众满二万岁,于遍照如来法中出家修行正法。以闻法故,于时获得受法善根、持法善根、说法善根,有所闻法思惟不忘,无量功德精勤修习,乃发誓愿:‘愿持如来三时正法,为诸众生种种宣说。’作是愿已,于胜超劫诸如来所,一一亲近供养承事。彼诸如来现前正法、中时正法、后时正法悉能受持,教化成熟四万八千俱胝那由他众生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方便调伏无量众生住于声闻、辟支佛乘。

  “彼劫之中最后如来,号曰电光,勇猛军比丘,闻电光如来说法之时,获无生忍。电光如来即为授记:‘汝勇猛军,于未来世供养无量千佛世尊,受持如来三时正法,利益无量无数众生,安立百千俱胝那由他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众生住声闻乘。如是乃过阿僧祇劫,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无边精进光明功德超胜王如来。其佛刹土,积集无量清净功德,安隐丰乐人民充满,多有声闻及菩萨众。其佛寿命至五小劫,灭后正法住一小劫,法教流布天人受持,舍利塔庙遍诸刹土。’

  “是故,胜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清净甚深之法,应当尊重受持修习,以法严具庄严其身;法庄严故,证得如来金刚所成大那罗延坚固之身。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尽其躯力,而欲破坏坚固之身,乃无有能摧伏之者。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众中,演法光明,亦无有能敌论之者。若有众生,于此深法受持读诵,精勤修习,随其意乐生于清净大族姓家,乃至坐于菩提树下,名称具足!世界殊妙,不杂异道,尚无梵志遮罗迦名,况有恶见邪求之辈?诸不善法亦尝未闻,宁有习行不善根者?能以足指放大光明,遍照无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遇斯光者,皆得安乐,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胜慧,若诸菩萨摩诃萨,于我法中勤修行者,当获如是殊胜功德。我若具说,不可穷尽。”

  尔时,世尊告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言:“无边慧,若有住斯菩萨道者,勤修如是清净深法,与空相应、寂静相应,得法光明。以法光明见一切法自性无异,性无异故所见清净,见清净故则无法见,亦无有法,离自性见,法见清净,亦无清净、无清净者、无清净时,能得清净智之境界,见诸法界非界非非界,界见清净,远离诸界种种性想。离性想故,于界理趣秘密言辞而能觉了,亦能遍知诸法非界。以见法界无差别故,不可坏故,不变异故,便获一切法界理趣善巧方便。以善方便遍能了知法界理趣,以等持力于诸法界差别理趣随顺能入。住此行时,以一切法善巧方便,于一切法无住无著;无所著故能于一切法界理趣,随其所应种种开示;等持力故复能出生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游戏神通,变一为多、变多为一,山石墙壁、飞行自在而无挂碍;善巧能知四界和合不住于界,知一切界与空界合,于虚空界无著无系;以界和合善巧智故,于一切界方便修习;以修习故决了水界,能于水界或令起烟,或令发焰,或复于中烟焰俱炽,乃至无量种种变现,为诸众生作大饶益。以能安住法界理趣善巧方便而无所动,随其意乐,随何佛刹,能于诸有转胎藏形受化生身,常见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彼诸如来如是名号、如是族姓、如是众会、如是说法,悉分别知。”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无边胜,前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住何等法,如佛所说,能得如是最胜功德?”

  尔时,世尊告无边胜菩萨摩诃萨言:“无边胜,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无所住者,如我所说,能得如是最胜功德。无边胜,诸菩萨摩诃萨,若住于色、受、想、行、识,若住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若住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于此经,则不说有斯诸功德。然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而无所住,不入不出,故我说彼当得无边大功德海。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无有少法可得可住,亦无少法若入若出,善能安住诸法理趣而无所动。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无住无动,以无动故无高无下;无高下故,远离于高,不住于下;以不住故名善处住;善处住者于无处住;无处住者不住于处。诸菩萨摩诃萨,不于少法若有安立、若有积集,无处无住,无起无作。何以故?处不可得。以无处故则无分别,无分别故不动处住如法界住,无有处住则无有住,于处无处无所执著,名为善住。无边胜,诸菩萨摩诃萨,于法理趣而安住者,如是安立住于无住。无住处住,见一切法无有分别;住于如是无分别行,以如是行,见一切法而无所动,则与如理而住相应,则与如理不动相应,则与如理不取相应。”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菩萨正忆念, 于义善思惟,

  不住诸法中, 说名为智者。

  未曾有少法, 可为安立者,

  以无安立故, 无畏而发趣。

  不立于诸色, 亦不立诸受,

  诸想及诸行, 识等亦如是。

  不住于诸蕴, 诸界及诸处,

  若处若非处, 亦常无所住。

  不住于地界, 亦不住水界,

  火界及风界, 亦常无所住。

  不住于欲界, 色界无色界,

  得无安立故, 不住于三界。

  及以虚空界, 于彼无所住,

  以无有所住, 平等而发趣。

  故无有少法, 于中而可住,

  若得无所住, 斯为妙智者。

  妙智无所住, 无住为菩萨,

  能得如是住, 则住法界中。

  无住相应故, 彼常能善住,

  无住无依止, 于法得安住。

  若得不依止, 则常无所动,

  不入亦不出, 平等善安住,

  于法如是住, 斯为勇猛者。

  一切法无高, 一切法无下,

  如是无所动, 法界善安住。

  安住不动故, 便得无上住,

  不住住相应, 斯为勇猛者。

  不住于住处, 于处无所动,

  成就无住处, 而得善安住。

  若处若非处, 一切无所动,

  住于不动处, 乃名为不动。

  若住不动处, 一切无所住,

  不念处非处, 常住无分别。

  不住于处故, 则无有所动,

  于处无所动, 一切得无住。

  若得不住处, 处非处不动,

  若于处不动, 乃善住于处。

  善住处安住, 则住无所住,

  能见一切法, 住法相应住。

  如是见诸法, 种种无所住,

  无住无安住, 善巧于法住。

  常住于诸法, 而无有分别,

  离诸分别故, 斯为不动者。

  若能住不动, 于行无分别,

  远离处非处, 斯为观察者。

  若能观不动, 一切无所动,

  诸法常平等, 如是而发趣。

  如理住相应, 如理而不动,

  得无动处者, 常住于无处。”

  尔时,无边胜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安立诸菩萨摩诃萨,于法理趣,无有系缚,无有解脱。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于法理趣善巧安立,不与少法若相应若不相应、若和合若不和合、若摄取若不摄取、若有所归若无所归、若贪离贪、若瞋离瞋。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理趣之中善巧安立。设有众生供养恭敬,不生贪爱;毁辱逼恼,不生瞋恚。无种种想,离一切法,不见少法能与少法若相应若不相应,超过相应不相应故,远离相应不相应想,了知相应不相应想,超过了知,不于少法若进若退、若有所趣若无所趣而作相应。于一切法理趣之中,而无妄念,亦无所取,以善方便不坏法性。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如是住时,能以善巧宣说一切法界理趣,一切佛法速得圆满。”

  尔时,世尊告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言:“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佛法中,无所安立,无所住时,则见佛法;无有安立,无有所住,亦无胜住,亦无遍住,见佛法住。不倾动故,不流转故,不变异故,一切法界相应而住,乃名一切法界理趣善巧安立。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佛法中,无住无不住,无胜住无遍住,无处住无非处住,亦无所动,亦无分别,无胜分别,无遍分别,乃名一切法界理趣善巧安立。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不见少法能与少法而为安立,亦不见有一切法处为胜安立,亦无分别,无胜分别,无遍分别,乃名一切法界理趣善巧安立。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不见少法若住若去,亦无分别,无胜分别,无遍分别;见一切法如净虚空,光明显照远离烦恼;于一切法光明照故,乃名一切法界理趣,得善方便不以安立而观法界。何以故?不于法界少安立故。譬如虚空及以风界,无有处所,亦无可见,无安立处,无依止处,无可示现;法界亦尔,无可入处,无可见处,无安立处,无依止处,亦无了知,亦无示现。诸菩萨摩诃萨无示现故,与如如界相应而住。

  “无边慧,一切法界,无生无命,无老无死,无升无沉,无示现界,是为法界。无变异界,是为法界。而法界者,遍一切处。无边慧,法界无去亦无去处,无去处故乃名法界相应而住。如如法界,于中无处亦无非处。何以故?如如法界,如如自性无所有故。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闻我此说,则于一切法界理趣,便获无边大法光明,以法光明得无生忍,速能圆满如来十力、十八不共一切佛法,为欲成熟一切众生广大善根胜资粮故,如来种性无断绝故,速诣道场转于法轮,蔽诸魔宫,摧伏异论,作善丈夫,大师子吼,为诸众生演说妙法,随其乐欲,随其志愿,随其发趣正解脱故,皆令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一切菩萨, 不住诸法, 于佛法中,无所安立。

  一切菩萨, 无安立故, 于佛法中, 无畏发趣。

  一切菩萨, 见诸佛法, 无住无处, 妙善安立。

  一切菩萨, 不住于处, 能见诸法, 无住无退。

  一切菩萨, 见法无住, 不动佛法, 不求佛法。

  一切菩萨, 见法不异, 不动佛法, 亦不推寻。

  一切菩萨, 见法如是, 于法善巧, 方便而住。

  一切菩萨, 见常平等, 不住佛法, 亦非不住;

  常无住处, 亦非无处; 常不分别, 非不分别;

  种种分别, 常无所有。

  一切菩萨, 无住相应, 于诸时处, 而无所动。

  一切菩萨, 于法理趣, 平等住时, 名为善住。

  一切菩萨, 于法理趣, 不见少法, 可平等住。

  一切菩萨, 能见诸法, 无有处所, 亦不离处,

  得无所动, 亦无亲近。

  一切菩萨, 于一切法, 理趣善巧, 方便安住,

  住无所住, 名为菩萨。

  一切菩萨, 不于少法, 若去若来, 分别而住,

  尔时乃住, 诸法理趣。

  一切菩萨, 于法理趣, 种种安住, 能起无边,

  大法光明; 以法光明, 住平等见, 见一切法,

  及法理趣, 如净虚空, 如影如像, 平等无垢。

  一切菩萨, 于见了知, 亦无了知, 远离自性。

  一切菩萨, 如是观察, 于一切法, 理趣而住;

  能于法界, 坚固勤修, 说名法界, 理趣方便。

  一切菩萨, 不住法界, 观诸法界, 毕竟非有。

  一切菩萨, 决了法界, 见一切法, 如虚空风,

  无有安立, 遍一切处; 法界亦尔, 遍一切处。

  法界难思, 无可示现, 于诸智者, 不作亲近。

  无示现界, 乃为法界。 无有住处, 名为住者。

  法界无生, 无命无老, 无死无沉, 亦无出离。

  法界难思, 无来无去。 法界非蕴, 非界非处,

  亦不离处, 而无所动。 法界如如, 自性非有。

  一切菩萨, 如是了知, 法界难思, 得法光明。

  由是发趣, 往诣道场, 而于佛法, 无有疑惑。

  不为所动, 以法光明, 令诸众生, 获大安乐。”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能于如是甚深之法,勤修行者,乃得如是大法光明;以此智慧,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五

  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五

  “复次,无边慧,我念往昔过二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出现世间,号曰月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甘露,国名清净。彼佛世界,玻瓈所成,常有光明遍照其土。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净妙端严,是故世界名为清净,无别城邑聚落之名。交道殊妙,金绳界饰。诸交道间,一一等量半俱卢舍。一一道间,光明宝柱杂多罗树,各八十四辉映行列。复有四池堤塘围绕,七宝台观人民止住。覆以铃网悬诸缯带,华饰珍玩犹如诸天。彼界众生寂静安乐,十善业道悉已成就,颜貌端严,寿命长远,薄贪瞋痴易可开悟,以少方便广知诸法。彼佛寿命千俱胝岁;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一俱胝岁。十会说法,诸声闻众住学地者,一一法会各有二十俱胝那由他;诸菩萨众趣一乘者,其数无量。

  “无边慧,彼月灯王如来宝菩提树,周五十由旬,高一百由旬,珊瑚为根,琉璃为干,黄金为枝,玛瑙为叶。道场纵广一百由旬,基陛周匝,栏楯围绕,妙多罗树布植行列,金铃宝网弥覆庄严。大菩提座高三由旬,细软敷具张施其上,妙衣百千间饰垂下,幢幡二十树列其傍。月灯王佛于此座上,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彼国界无三恶趣及恶趣名,亦无诸难及诸难名。月灯王佛常于一切诸世界中,化现其身转于法轮。

  “无边慧,彼月灯王如来有二菩萨,一名云音,二名无边音。是二菩萨,于彼如来白言:‘世尊,云何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理趣之中,而得善巧方便安立?’时彼如来,欲令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理趣之中,而得善巧方便安立,为二菩萨广说斯法。时诸菩萨摩诃萨闻斯法已,于一切法理趣之中,便获善巧方便安立。是二菩萨从是已后,于二万岁,无有睡眠,无欲恚恼,不起食想,不生卧想,亦无病缘汤药等想,不乐世间游观谈戏。于彼如来说法之时,即于法座得无生忍。时,彼如来而问之曰:‘善男子,于一切法理趣之中,如是善巧方便安立,汝今求耶?’是二菩萨即白佛言:‘世尊,我尚不见有一切法理趣善巧安立之名,亦复不见有一切法理趣善巧安立之法,况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世尊,我亦不得一切诸法,我亦不得诸法安立,于一切法无住无不住。世尊,我如是见,宁复说言于一切法理趣之中,如是善巧方便安立,为求耶?为不求耶?世尊,我亦不见于一切法理趣之中,如是善巧方便安立而作求者,亦不见有若内若外若二中间、若一切法、若法理趣善巧方便而安立者,亦不见法若内若外若二中间、若一切法、若法理趣善巧方便而可安立。世尊,我亦不见乃至少法内外中间理趣善巧方便安立而可趣向,而可亲近。世尊,既无少法而可趣向,而可亲近,我于其中当何安立?世尊,我亦不见过现未来为安立处。若安立处无所有者,我于何处而可安立?世尊,无安立故,非住相应,非不住相应,无尽相应,无生相应。世尊,我亦不见从谁、由谁、何处、何时,我心意识,若生若灭?当何说言,以心意识,于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

  “无边慧,是二菩萨,于如来前如是说时,一千菩萨得无生忍,千俱胝菩萨发菩提心。尔时,月灯王如来复告之曰:‘善男子,汝以无住而住无处,而住于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善男子,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如来随顺世俗道故,现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于如来不随世俗,现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复如是。善男子,诸法无处亦非无处,若处无处皆随世俗。若随世俗,则于其中无有少法而可生者,而可了者。是故,善男子,应加精勤,速于诸法逮得解脱。’是二菩萨,于如来前闻斯法已,飞腾虚空,即以偈颂赞如来曰:

  “‘法王不思议, 得未曾有法;

  遍知两足尊, 佛法无过上。

  以法无上故, 如来世无等;

  一切法无生, 我今获此忍。

  我常不分别, 若生若无生,

  如是亦不念, 一切无分别。

  法王大牟尼, 功德离言念,

  愿说清净法, 令众皆欢喜。

  于佛胜功德, 欲知其边际,

  设经无量劫, 而亦不可得。

  功德无边故, 最胜无过上,

  一切法无生, 我亦不分别。

  我于佛法中, 未曾有毁坏,

  不谓众善根, 云何当可得?

  诸法无示现, 无生亦无相,

  如是无相忍, 于此亦皆证。

  我今所得忍, 毕竟无退转,

  故于一切智, 以此生欢喜。

  我于如来法, 决定不犹豫,

  亦于一切法, 远离众疑惑。

  无上佛法中, 我今得此忍,

  我亦不分别, 亦无不分别。’

  “无边慧,是二菩萨说此偈已,于月灯王如来右绕三匝,以天妙华、栴檀、末香而散佛上。时,彼如来即为授记,而告之曰:‘汝云音等,过二万劫,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二菩萨,闻如来记,踊跃欢喜,谛观如来,入于诸禅游戏神通,出没自在,烟焰晖发,复为众生说法开示,令二十四俱胝人天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二菩萨,乃至尽命勤修梵行,于彼如来中时正法、后时正法悉能护持。复于尔时,教化成熟四俱胝众生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二菩萨,次第供养亲近承事多百千佛,及诸如来三昧正法一一受持。过二万劫,复值宝幢如来,随转法轮,教化成熟无量众生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宝幢如来刹土清净,无诸声闻,唯有一生补处菩萨。宝幢如来将灭度时乃为授记:‘我灭度后,云音菩萨次当现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日灯王如来。其佛刹土成就庄严,积集无量无边功德,菩萨、声闻大众圆满。日灯王如来灭度之后,无边音菩萨,次当现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以此法门无所得故,无言说故,不可示现,无生无灭。诸菩萨摩诃萨,当应如理精勤修习。若有菩萨,住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以无所得获无生忍,圆满佛法无量功德以为庄严,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边慧,我曾不说诸菩萨摩诃萨离此法外,别有少法速能成就一切智智。若有于此无生无灭甚深空法勤修行者,速得菩萨法界理趣善巧方便及陀罗尼,具足辩才,无上摄化,诸佛世尊之所称赞,以法严具而庄严之,能圆满施,住清净戒,得清净忍、无上精进、无缘禅定;以大智慧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诸胜中最为殊胜,速得名为一切智者坐于道场,四大天王持盖来诣请转法轮,为诸人天作大光明,皆令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无边慧,若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海印三昧勤修行者,见一切法同于法界;如是见时,不于法界见一切法,不于诸法见于法界。精进修习,以一切法诸界和合善巧方便,于一切法诸界和合,无所执著,亦无所动;于一切法诸界和合善巧方便,亦无执著,亦无分别。能于一法和合之中,而见一切诸法和合;能于一切诸法和合,而复见于一法和合;不于一切诸法和合而亲近于一法和合,不于一法和合之中亲近一切诸法和合。以能了知此一法故,亦能了知一切诸法;以能了知一切法故,于此一法应了知处亦能了知,不以诸法亲近一法。于诸取蕴和合之中,悉能了知;不于取蕴种种性相若有和合、若无和合而生执著。诸菩萨摩诃萨如是行时,若有诸法以众因缘和合而生,若有诸法以众因缘和合而成,于彼诸法悉能了知。若有诸法因缘和合,以种种性相应而起,于彼诸法亦能了知亦无执著。随顺了知一切诸法施设之相,亦能了知若相无相,亦能了知诸界差别、诸界种种性相差别,亦能了知以谁为因,不以烦恼亲近趣向诸缘起法,亦于世间、出世间法不相违背,随顺了知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世间相印皆遍了知。以一法门而能了知一切法门,以诸法门复能了知一法之门;不以一切诸法之门而亲近于一法之门,亦复不以一法之门而亲近于诸法之门。如是法门悉能净治。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法中勤修习者,以一理趣言教之门,而能了知一切诸法性同一味,于一切法得胜无诤,如理寂静不相违背,能于大会赞说斯法,精勤修习得一切法海印三昧。如是修习,若有诤论、若无诤论,皆令寂静如理而住,随顺断除憍慢放逸,于决定说善能受持,差别名言亦能觉了,法界理趣方便勤修,于诸法门善寂思念,当以何法何法相应若不相应,能以方便于决定义住清净念。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法门如是住者,以少加行得一切法海印三昧。以此无量法海三昧,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汝观一切法, 流入法界中,

  诸法同法界, 理趣悉平等。

  复观于法界, 流入诸法中,

  法界同诸法, 理趣亦平等。

  不于法界中, 观察一切法,

  亦不离法界, 而见于诸法。

  不于诸法中, 观察于法界,

  亦不离诸法, 而见于法界。

  了知种种界, 法界种种性,

  一切法和合, 善巧无所住。

  一切时及处, 种种性和合,

  无住无所依, 亦无有所取。

  和合差别性, 分别不分别,

  于彼二俱无, 智者平等见。

  知一和合故, 则知诸和合;

  知诸和合故, 则知一和合。

  和合不和合, 一性差别性,

  不近不分别, 无执无所著。

  了知一切法, 彼法无和合,

  亦不念和合, 无执无所著。

  了知一切种, 彼法施设相,

  亦不念亲近, 无执无所著。

  业及业果报, 一切悉能知,

  于彼不相违, 斯为精进者。

  业及业作者, 此二和合相,

  知彼相无相, 斯为精进者。

  于诸界和合, 诸界差别性,

  知彼常平等, 斯为精进者。

  因果相系属, 一切悉能知,

  于彼诸缘法, 被甲如理住。

  能知出世法, 于诸世间法,

  无有少相违, 如是平等住。

  亦知世间法, 于诸出世法,

  亦无少相违, 如是平等住。

  世间所应作, 一切诸相印,

  随顺能观察, 遍知平等住。

  能以一法门, 了知诸法门;

  亦以诸法门, 了知一法门。

  不以一法门, 亲近诸法门;

  不以诸法门, 亲近一法门。

  一切法门中, 平等遍清净,

  于法无异相, 斯为观察者。

  于诸法言教, 而能平等说,

  常住平等性, 斯为观察者。

  于诸法言教, 如理能知见,

  便得善相应, 斯为方便者。

  不起于诤论, 不作诤因缘,

  一切不相违, 斯为相应者。

  常起于无诤, 无诤得相应,

  平等不相违, 斯为智慧者。

  于法理趣中, 永息诸诤论,

  被甲如理修, 斯为勇猛者。

  如是遍观察, 纯一无违诤,

  能于法会中, 赞说无上法。

  如是诸菩萨, 成就一切法,

  大海印三昧, 斯为正念者。

  如是勤修习, 纯一无违诤,

  息诤论相应, 成就此三昧。

  如理而安住, 能知秘密说,

  知我及我慢, 断慢绝矜高;

  决定言教中, 成就善方便,

  亦知差别名, 斯为有智者。

  诸法理趣中, 如理勤修习,

  能见诸法门, 斯为见法者。

  如是勤修习, 能知一切法,

  何法共相应, 何法不相应。

  一切诸法中, 念业清净者,

  能于决定义, 而得善方便。

  一切诸法中, 精进思惟者,

  了知一切法, 乃获此三昧。

  “复次,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法中勤修习者,复有能摄三昧之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解说。”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尔时,世尊告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言:“无边慧,有诸菩萨摩诃萨法光明门,而能出生诸法理趣善巧方便,亦能出生一切法印,能入一切法印之门,于一切法所应作者能了能入,于法光明能得能说,以法光明随顺趣入诸法句门。何者名为法光明门而能出生善巧光明?谓能了知异名教门、秘密教门、异名事门、摄取事门、诸差别门。云何于彼而得了知?乃能出生三昧之门,一切法界理趣之门,入于一义,能随解了诸法光明。

  “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甚深诸法理趣善巧方便,若现修行、若当修行,若现求者、若当求者,闻此法门,以少加行,得大光明入诸法门;从此法门复起光明,以是光明随何法门、随何所行,应入应行,如其理趣,以三昧力观诸法门,于三昧门出生智慧,而能了知如实理趣三昧力故,观法门故,生智慧故,以三昧门了知法界,住善方便,能起一切法门光明,得一切法海印三昧。

  “无边慧,云何法门?谓阿字印,印一切法,无明所作,行得圆满。阿字为首,无明止息,无所作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相印门,以[橠–多+可]字印印一切法,业异熟果,业所应作,业果和合,了知业果和合缘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业无果无有和合无缘印门,以诸行印印一切法,于种种业,业所应作,起一切法智光明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一切诸行善巧印门,以[打–丁+袲]字印印一切法,以么字助,施设名言与种种法而作相应,了知[打–丁+袲]么而相助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合无助无名印门,以无边印印一切法,一切分别而不可得,离分别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分别印门,以无际印印一切法,际不和合,尽于际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寻无伺无言说印门,以无种种自性之印印一切法,以一自性起作之相,断除种种自性想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种种自性印门,以欲相应和合之印印一切法,现起有为诸行圆满,离欲寂静,无和合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入尽欲智见无和合印门。无边慧,是为菩萨摩诃萨印门印一切法,以此印门而应入于一切法中。

  “无边慧,复有无障碍门、无和合门,诸菩萨摩诃萨应随悟入。云何无障碍门、无和合门?谓虚空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著印门,以空闲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二印门,以寂静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止息印门,以无门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不动印门,以无处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染印门,以性空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无得印门,以无相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善巧修习方便印门,以无愿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善寂静愿光明印门,以无贪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遍知分别如实印门,以无生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生正智见无生印门,以寂灭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离蕴印门,以尽相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生尽印门,以法界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显现法界善巧印门,以无念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实无分别平等印门,以离性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遍知一切自性印门,以涅槃印印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应入如实寂静顺灭印门。无边慧,是为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无障碍门、不和合门,超过一切断常见门、无边际门、前后际门,以厌离故,寂灭故,止息故,清凉故。诸菩萨摩诃萨,于此一切法印之门随学随入。以善修行此诸法门,得一切法海印三昧。此三昧者,如实相应,能摄诸法善方便智。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此印门,应善修习住一切法海印三昧,观一切法,而能出生无量无边大法光明。

  “无边慧,譬如大海水,乃无量而无有能测其量者;一切诸法亦复如是,终无有能测其量者。又如大海,一切众流悉入其中;一切诸法入法印中,亦复如是,故名海印,印一切法,悉入诸法海印之中。于此印中,见一切法同于法印。又如大龙及诸龙众诸大身众,能有大海,能入大海,于彼大海以为住处;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而于无量百千劫中,善修诸业,乃能入此三昧印门,于彼印门以为住处,为欲证得诸佛法故,善巧圆满一切智故,成就如是诸法印门。诸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此法门时,则能修学一切法门;见诸法门在此门故,而能发起诸法光明,入于一切法海之中。是故此法,名一切法海印三昧。又如大海,是大珍宝积集之处;此三昧者亦复如是,是一切法及法善巧积集之处。

  “无边慧,若有众生,为得无上佛之知见,于此三昧,若已求者、若当求者、若现求者,彼则能求一切法海圆满智慧。以是义故,我此法印付嘱于汝,汝于末世后五十岁正法灭时,以此法印印诸众生。为此法印而印之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成就佛法,速诣道场,转无上轮,绍隆佛种,随顺住于一切智地,能于无上大般涅槃而般涅槃,令诸天人受持正法。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若欲摄取如是无量殊胜功德,于此深法,精勤爱乐而无放逸。

  “复次,无边慧,我念往昔过大无量阿僧祇劫,复倍是数,尔时有佛出现世间,号曰超过须弥光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善住,国名悦意。时彼劫中,众生寿命不可限量,安隐丰饶,住众善法,是故彼劫名为善住。彼佛国界广博严饰,多诸美妙,见者和乐,悦意名香周流普遍,是故彼国名为悦意。时四洲中,三洲等量八万由旬。一一洲中有二万城,一一城量各十由旬。唯有阎浮一洲,广量俱胝由旬,有八万城。一一城量二十由旬,重楼表刹,垣墙周匝,种种衣树、种种味树、诸杂华树、宝多罗树而庄严之。国界安乐,人民充满。其中复有最大都城周百由旬,二万园苑而围绕之。诸园苑中,澄潭溯流处处盈注,华蕊甘实一一荣茂,名香普熏闻者欣悦,鸟兽和鸣其声雅亮。尔时,彼佛住一园中为众说法。

  “无边慧,超过须弥光王如来寿十小劫;灭度之后,正法住世满一小劫。时,彼如来四会说法。一一法会,诸声闻众住学地者,各有五百俱胝那由他;诸阿罗汉及菩萨众,各有五十俱胝那由他。时,彼如来有二菩萨,一名勇猛军,二名勇猛力。是二菩萨,具足神通得无生忍,前白佛言:‘世尊,以何等法,成就菩萨摩诃萨一切诸法海印三昧?’时彼如来,以此句门广为宣说。说此法时,十千菩萨得无生忍。是二菩萨证一切法海印三昧,及证菩萨一切三昧。以证诸法海印三昧,及证菩萨诸三昧故,能于一切佛刹土中,现大神变,放大光明,出妙梵音,为诸众生演说正法,而能成熟八俱胝人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彼如来即为授记:‘过一百劫,皆当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百劫之中于一一劫,供养承事五百如来。于彼如来中时正法、后时正法悉能受持,为诸众生作大饶益。一一劫中一心不乱,一一生处皆受化生,一一生中不退三昧,神变说法度诸众生。过百劫已,复值无边功德如来,供养亲近,善能游戏无量三昧神变解脱。是二菩萨于彼佛所,一名离忧,二名善住,能随如来转于法轮,教化无量无数众生令住三乘。时,彼如来复为授记:“我灭度后,离忧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无边辩才如来。灭度之后,善住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最胜光明如来。共寿一劫,刹土积集无量功德。”’是二菩萨,于如来前受斯决已,次第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边慧,若诸菩萨摩诃萨,为一切法海印三昧,应生爱乐,起大精进不惜身命,以不放逸而修行之。”

  时彼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慧义,即从坐起,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为诸菩萨摩诃萨,得一切法智善巧故,及得如来一切智故,说一切法海印三昧。世尊,若得诸法海印三昧,决定当得诸法理趣善巧方便速诣道场,以此无边功德大海,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见诸佛,勤修正法,与僧同行,能消如来最上之供,超过声闻、缘觉之地。”

  尔时,世尊告慧义菩萨摩诃萨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慧义,诸菩萨摩诃萨,得一切法海印三昧,则得无量殊胜功德。若住诸法海印三昧,能以诸法海印三昧善巧方便,决定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慧义,譬如须弥山王众宝所成,出于大海,量高八万四千由旬,嶷然安住,最极光明;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此三昧善发趣故,出于一切法藏大海,映蔽一切世间天人,无上安住,最极光明。又如满月,众星围绕;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能于一切世间天人大众之中,作大光明。

  “慧义,汝观斯法,其谁于此不生爱乐,不起精进而为放逸?唯除下劣薄福众生。若诸众生有大智慧,而能成就此广大法。广大法者,具足功德,诸善丈夫之所摄取,如我所说。若能摄此广大法财,为诸天人之所侍卫,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之所护念。”

  尔时,世尊告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言:“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若于此法勤修学者,能为众生作大饶益,除一切疑,解一切结,舍诸习气,断诸随眠,超诸喜爱,渡诸有海,永灭黑闇,永离惊怖,速以善巧能知一切众生之心。”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放大光明。其光遍照无数世界,映夺一切日月光明。放斯光已,复告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言:“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若能勤修海印三昧,亦当如是现大神变,放大光明,大师子吼演说斯法,超过三界作大照明,如我今日而无异也。”

  时,无边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加持此法。于后末世,若有众生闻斯法名,当获无量无边功德!”

  尔时,世尊为欲加持此法门故,又放光明。复以一指,遍动三千大千世界,令诸众生得大安乐。于时会中,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如是众等,散天妙华及天妙衣,天诸妓乐俱时而作。无量诸天手执天衣,摇裔翩翻满虚空中,同声唱言:“奇哉!奇哉!诸佛境界不可思议。若有受持此深法者,当知堪受一切众生恭敬作礼。”

  尔时,世尊复告无边慧菩萨摩诃萨言:“无边慧,后末世时薄福众生,不得闻此甲胄庄严三昧庄严。若诸众生有善方便,摄大资粮,于后末世乃闻斯法。若于斯法勤修行者,则为三世诸佛世尊之所摄受。无边慧,于后末世大怖畏时,我此法门付嘱汝等。我于无数俱胝那由他劫,积集无上诸法宝藏,具足功德无边安乐,汝今皆得。一切苦蕴,汝今皆舍。汝以无边功德大海,而速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无边慧菩萨摩诃萨,与五百菩萨摩诃萨及诸居士,贤护商主等而为上首,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我随力能当持如来大菩提法,于后末世,为诸众生作大饶益。”

  尔时,诸菩萨摩诃萨,各从坐起,以诸杂华散于如来,脱身妙衣持以供养,作如是言:“世尊,以此善根,我皆回向一切众生,愿诸众生悉得圆满菩提分法,成就如来一切法智。于后末世一切众生所有善根,愿皆成就。”

  尔时,世尊为令一切菩萨摩诃萨生欢喜故,而说偈言:

  “为诸众生故, 当兴大饶益,

  持我菩提法, 法王师子吼。

  于后末世中, 若诸求法者,

  闻斯广大法, 一切获安乐。

  如我之所说, 若有见此乘,

  闻斯契经法, 得随其所乐。

  若有智慧者, 修习善方便,

  闻斯最上法, 身心大欢喜。

  若在于此会, 现前见我说,

  得闻斯法已, 善能爱乐者,

  于后末世中, 生汝大福聚,

  无数无有量, 广大无边际。

  于后末世中, 若能受持此,

  法王所说法, 为佛之摄受。

  于后末世中, 持我菩提法,

  则为无量佛, 最后持法者。”

  尔时,世尊说此法已,无量菩萨得无生忍,无量众生成熟善根。无边慧菩萨摩诃萨,及诸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卷)(五明学佛网: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卷)  

 大宝积经第一卷至第五卷 

 大宝积经第六卷至第十卷 

 大宝积经第十一卷至第十五卷 

 大宝积经第十六卷至第二十卷 

 大宝积经第二十六卷至第三十卷 

 大宝积经第三十一卷至第三十五卷 

 大宝积经第三十六卷至第四十卷 

 大宝积经第四十一卷至第四十五卷 

 大宝积经第四十六卷至第五十卷 

 大宝积经第五十一卷至第五十五卷 

 大宝积经第五十五卷至第六十卷 

 大宝积经第六十一卷至第六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