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不沉浸过去,不焦灼现在,不妄想未来 |
||
|
||
na mo a mi tuo fo 济公和尚说:“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 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 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 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佛经中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那么,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应当如何把握呢? 不沉浸过去 不少人总是对往事流连忘返:“我过去如何如何谈恋爱,成绩如何如何好,挣钱如何如何容易……” 其实,往昔的一切感受,苦也好、乐也好,就像水中的波纹,已经消失无迹了,没有必要再去回忆了。 沉浸在过去的苦难或辉煌里,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过去的事情最好想也不要想,谈也不要谈,因为想了、谈了也没有用。 无垢光尊者说过:昨天的事就像昨天的梦,都已经过去了,没必要再去怀念这些。 如果你非要追忆过去不可,那也应该与无常观结合起来,多多思维盛衰离合的道理。 比如,过去腰缠万贯之人,现在落魄潦倒、身无分文;过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人,如今飞黄腾达、富甲一方;过去一家人共处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而今各奔东西、音信全无…… 可见,这世上没什么可信赖的,你若能经常思维这些无常之理,人生中不管遇到什么,都会提前有所准备。 不焦灼现在 对现在的事情也不能太执著,很多人把什么都看得特别实有,因实执而造下各种各样的业。 若能以无执著、空性、如幻如梦的见解印持,就会知道很多行为皆无实义。 如果你非要执著现在不可,那么自己正在做的一切,无论是吃饭、走路、说话、睡觉,都不要太当真,对来世不利的非法恶业更要抛弃。 总之,我们平时不要忆念过去的种种,想这些也没有什么用; 不要执著现在,莫以种种分别念扰乱自己; 不要妄想未来,应舍弃一切虚幻的梦想。 退一步说,若是这些分别念断除不了,也应依正知正念将其转为道用,一定不要随妄念而奔驰。 不妄想未来 对未来的百般筹划打算,就像在旱地上撒网捕鱼一样,是不切实际的黄粱美梦。 藏地有句俗话说:“希望的周围,总环绕着绝望。” 如同有些人,去年炒股票、搞房地产,认为今年肯定发财,到时候再拿这些钱投资什么…… 没想到突然金融风暴来了,席卷到了他的“领土”,最后美梦彻底破灭。看看我们身边,这样的现象数不胜数,故应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如果你非要憧憬未来不可,则应思维死期不定。 每个众生迟早会死,而且死亡往往不期而至,一想到这些,自己应该有种强烈的紧迫感,抓紧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而不要随便散乱放逸。 念佛和不念佛的差别 我们皈依三宝了以后,不管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居士,都要常念三宝的功德,要以三皈自居。 居就是住的意思,就是我们的心要居住在佛、法、僧三宝上面,就是我们的心不能离开念佛、念法、念僧,这就叫以三皈自居。 我们常念三宝的功德,一心念佛、念法、念僧,这就是我们佛门弟子的基本修持、基本标志。 若离开念佛、念法、念僧,谈不到修为。 我们不念佛、念法、念僧,我们就会念世间的这一切事物,就会念五欲六尘、好、坏、苦、乐、成功、失败,就会使我们心上有牵挂、障碍、忧愁、恐惧,起惑造业,所以必须念佛、念法、念僧。 在修行中没有巧路,我们无明妄想降伏得越好,我们的身心气质随着心变化,就随着殊胜起来,就会没有病苦;都是因为「无明妄想」没有得到降伏,像贼似的,在我们这里作乱,我们就不能安居乐业。 所以种种障碍,种种系缚,种种逼迫,所以身心苦得不得了。但是这也是循业发现,循因结果。 病苦是从果上说,所以我们要忏悔,在佛前很好地发露忏悔。 因为松树长在高山上,经历了风吹雨打、日晒变化,所以长得更加挺直茁壮。 佛子为道也是这样,是因为经历了世间的一切善恶、逆顺、罪福等境界的磨练,而道心更加坚定,不动不摇。 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言不虚也。是知一切法,皆是我的成道处,我应当珍重。 我们就能够对这一切所经历的事情,不妄想执着,心无所住着。 好事现前了也莫作好想,因为事情本来不可得,好事也不可得。 如果作好想了,就该起贪心了,就能唆发我们的妄情,希望这种好事现前,保留下来别失掉,这就是生死,就是罪业,就是痛苦。 不好的事情现前了,我们了达本空,无我我所,也不作坏想。 作坏想了,就会唆发我们的嗔恨烦恼,发起危害,这也是罪业,也是生死,也是痛苦。 打成一片,就是说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不管我们是有障碍也好,没有障碍也好,就像祖师说的:“有事也如是念,无事也如是念;苦也如是念,乐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 这样,一切生死、疲劳、地狱都会摧毁打破的,我们就会把上极乐世界的道路彻底地通达,走通,中间就不会有障碍。 念佛没有巧路,就是靠我们老实念佛,实实在在地念,心里想,口里念,耳根听。 不要口里念佛,心想他缘, 口念心不念,祖师不说嘛,念破喉咙也徒然。 念佛在心,心里有佛,即是佛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