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纯祥法师:《阿弥陀经》讲记六:信、愿、行三资粮 |
||
日期:2020/6/10 18: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阿弥陀经》讲记六:信、愿、行三资粮 主讲:纯祥法师 传统净土劝化多说“信、愿、行”为往生三资粮,缺一不可。现在我们结合“佛愿”来正确地理解“信、愿、行”,“信、愿”的落处在我们这边,而“行”的落实在佛那边。 1、真实愿从佛行中发起 上一节讲到只要你有愿,阿弥陀佛临终定会来接,那有人会问:“我光有“愿”,是不是“行”和“信”就缺少了,是不是就不能往生了?”事实上只要你有往生的“愿”,这个“愿”中就包含“信”、“行”。这个“愿”是从哪发起的?你为什么会发起这个“愿”?那是因为你通过听闻善知识给你讲说净土的功德(佛行),你听到了净土功德而念佛,从心里对净土生起了向往心,你的愿望实际上是从佛“行”中生起,这个“愿”中就包含了(佛)“行”。 2、名号真实义包含了信、愿、行 从“愿”的因果讲,只要你“至心发愿”,阿弥陀佛临终定会来接,这是佛愿的“因果”关系。善导大师解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有“发愿”的意思,阿弥陀佛即是其“行”。如果你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只在心里忆念一下,没有念出声,这都叫做一个“愿”和一个“行”。 “发愿”分成两边(佛边和众生边),真实上是佛在因地发愿,要摄取你往生净土,你现在念佛,佛的发愿就成为你的发愿。“阿弥陀佛”即是其“行”,你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有“愿”有“行”,一声就有一个“愿”和一个“行”,十声就有十个“愿”和十个“行”。《佛说无量寿经》中讲,你念一天一夜,或者是十天十夜,基本上表示你有了真实往生的愿意,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蕅益大师说的那种情况,“纵将佛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般,若无信愿,亦无往生之理”。 3、与名号真实义不相应,念佛没有成效 从名号本身来解“南无”就有“发愿”的意思,阿弥陀佛即是“修行”的意思,名号中已包含了信、愿、行三资粮。但是如果你念佛,不是依靠阿弥陀佛修行的力量,发愿往生净土,而是把目标放在自己要修行,不打妄想或修习禅定,那就显现不了名号本身的作用。你并没有理解佛的愿力,想法与佛愿不一致,不知道念佛是在依靠佛,随顺佛力。这样虽然念佛,实际上却不信佛(愿力),使得念佛成效大打折扣,本来你可以现在成就的,却只能等待临终,本来可以此生成就,却又要等到来生。 大家要知道念佛,主要是信佛的“愿”力,依靠佛的“(修)行”(功德)。从平常念佛人的角度来说,“信愿”成了我们的“信愿”,其实“愿”本质上是佛发起的(佛发了愿),由于凡夫有我执,不能完全皈命佛,从自身的感受上,觉得这是我相信佛,我要发“愿”往生净土。这样的理解虽然不究竟,也体现方便佛愿的作用。 4、众生边三资粮中“发愿”相对重要 对于我们来讲三资粮中“发愿”更重要,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祖师在语录中讲:“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如果你念了一段时间的佛,有了真实的愿,那么就表示你信、愿、行都具备。 所以我们在这里修行的善男子、善女人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一日、若七日的念佛,如果你确实愿意去,往生就非常容易,因为阿弥陀佛有临终接引愿,既使你现在没有信心成就,有愿就表示你进入到他建立的光明(名号招唤)系统中,阿弥陀佛定会临终接引你,你的往生已经得到了保证,只是说你自己并不知道。 “信愿行”三资粮,有“信愿”,就一定有“行”,但有“行”(你念佛),却不见得有“信愿”。有“行”,没有“信愿”,就不是阿弥陀佛的选择之行,不是净土之行,虽然有念佛的形式,但与念佛机无异,与佛的真实愿望不相应,是口是心非的体现。 “南无阿弥陀佛”是皈命无量寿如来,皈命就是“信愿”,如果你不皈命,就表示你没有“信愿”,而是把它当成自己的修行,在积功累德,这些则与名号真实义不相应,“念佛”本是佛“愿”力在你身上的显现,是佛在帮助你,而在你自己心里却变成了我在修“行”,由于没有真实的“信愿”,佛的“行”变成你的“行”,这样念佛效果变差。 如果有“信愿”,就显现真实“行”,真实行是佛愿的选择,那你就得到往生。如果你对阿弥陀佛的本“愿”没有“信”,说明你对阿弥陀佛的“行”没有“信”心。在佛那边“愿”和“行”本一体,所谓真实“行”是阿弥陀佛选择了“愿”,然后阿弥陀佛去修“行”,两者不相离。我们这边就会“相离”,比如你想变得富有,却没有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做任何事情。但是在佛那边,他发了四十八愿,并做了久远长劫地修行,他的愿行是不离开的,有“愿”就一定有“行”。所以我们信佛的本愿,也就是信他的修行,“愿、行”在佛边互含、互摄。 念佛往生对于我们来讲,重点不在“行”上,而在“信愿”上。也就是说重点不在于你念了多少,你是否努力地念,而在于你是否有“信愿”。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误解,这里并不是说让你不要去念佛,而是说你念佛时,重点要落在“信愿”上,落在对佛的依赖、信顺和皈依上,不要落在“行”上,也就是不要把“行”归到自己的修行上。你“信愿”是“信”什么呢?是“信”佛的“行”。“愿”什么呢?是随佛选择的愿。 净土与其它法门不同,传统“戒定慧”的修行,注重自己的修持,注重自己的“行”,而净土法门则注重“信愿”,这一点大家要搞清楚。念佛跟其它法门的修行正好相反,一个是依赖佛行,另一个是依赖自行,正确的信解不同法门,不要混淆。 5、净土法门是他力易行道 净土法门是横超门,易行道。易行就是他力,就是通过“信愿”,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已经建设好了净土,成就了六字名号,他给你用,你用他就直接摄你到净土去,并不是说让你自己重新再去修行,所以我们要对这个特点有所理解信受,那么你的往生就很容易。 6、阿弥陀佛临终接引,保证你一心不乱 “世人终时,心不颠倒”,临终一念特别重要。但是临终一念,也完全是业力的现象,这是根据你宿世以来的业力(习惯),当然今生的影响也很大,所谓业重者先牵,临终时善念大于恶念,你才能够转生到善道或者往生到净土,临终一念起了嗔念,就可能堕到地狱中去,起贪心就可能堕到畜生或者恶鬼道,所以临终一念很重要的,但是这一念却完全不能由你做主。你真正发愿往生净土,念一日、七日、一天一夜或者十天十夜,猛烈地念佛,这是佛愿作用在你的身上,你在临终时,有这个内因,然后又有佛愿力成就的外缘,他临终来接引你,这就是因缘显现,往生就有保证。你在临终这个最关键的时刻,最危险的时刻,阿弥陀佛对你的慈悲护佑,保证你一心不乱,这是阿弥陀佛在名号中早已设计好的程序,用名号来拯救我们,不然我们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7、随顺佛愿,往生容易且有保障 有些修行方式也是很有利益的,比如说东林寺十日十夜百万佛号的闭关,五明佛学院做的极乐法会,倡导念一百万阿弥陀佛的名号。他们的传承说,念一百万声佛号保证你往生净土,这与净土经典的说法也是相应的。这是从佛那边保证你往生,这个保证是依据《无量寿经》中、下辈往生者,你念十天十夜,你有愿望,即使没成就信心,阿弥陀佛临终定会来接,那么你一定可以往生。一般情况是,念十日十夜的佛号基本上就有一百万遍,这样的修行主要也是随顺了佛的愿,因为能去做这样的修行,选择这样子的方式,基本上说明他有往生的愿望。 当然愿望的“真假”分辨上比较复杂,有人只想去体验一下,不是有愿,当然多数情况下还是有愿的。另外一点,我们的愿望是从佛力中发起,我们自己发起往生的愿望并不容易,甚至根本不可能。我们刚开始念佛时可能没有什么愿望,或者愿望不强、不真,但是你通过念佛,能慢慢生起愿望,因为这是佛设置选择好的程序,他已经把“种子”(名号)种进了你的心中,你通过念佛,佛的善根、福德、因缘帮你慢慢培育成就,你才能发起往生的真实愿望。 所以随顺佛的愿望,往生不难。比如,如果你要自己去重新设计制造一个手机,那很难,如果有发明并做好的手机产品,你只要花点钱就可以买来用,那就容易多了。名号的原理也是如此,我们现在得到了人身,人身是我们最大的本钱,我们把它投资到佛愿上,而投资工作需要靠身体去劳作,念佛本身是皈命,就是把你的身体和生命用来投资,你投资了一天一夜,十天十夜,就能获得往生,这就等于你花了很小的价钱,却获得了很大的利益。阿弥陀佛好比是工程师,他编辑了“名号”的程序给你使用,你只要信他的程序,按照他的程序执行,数据结果很快就能及时、准确地获得,你就能快速得到圆满的利益,但是如果你不去执行程序,没有这个缘,想自己重新设计,再去执行,然后得到数据结果,那就很难了。首先你没有这个能力,其次你也没有那个时间,即使你设计出了程序,程序也可能会出错,可能你无法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即费时又没有效率,那么恐怕到你累死也不会有所成就。 佛法讲因缘,缘分有了就可以成就。本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念佛就是有“善根福德因缘”。如果你念了很久,还是觉得自己不能往生,这个问题出在你身上,说明你业障深重,有怀疑心。有怀疑心就是不信佛,问题并不在佛那边,并不是名号有什么问题,更不是佛愿有什么不真实或者不圆满。 我们执行佛的程序,念名号,用你的生命去投资,把未来投资到佛的愿力上,那么你这一生就能得到了佛的保护,在临终时佛用临终接引的方式慈悲加佑你,使你心中不乱。你不用担心说:“自己现在很烦恼,还有很多的业障,很多的放不下,我临终时做不了主怎么办?”就是因为你做不了主,所以阿弥陀佛先给你做好了程序(念名号),先让你练习一段时间。低成本高效率的念佛,那就是你深信佛愿真正精进,从遇到名号开始一直念到死,心心念念想往生净土,那佛力就能快速圆满你的功德。 8、信愿是往生的正因 从真实“行”的角度来讲,只要你有“信愿”,就一定可以得到往生,依无量寿经,但是中辈的人,根基较好,他是一日一夜就可以,下辈的人,根基较差,他真正有愿望,就是十日十夜。佛通过这样的设计,让你投资一点点,然后临终再来接你,保证你的往生了,这是一个多么殊胜的方法。大家不要把这个当成一个很难做、很吃苦的事情,苦阿弥陀佛已经吃过了,你用不着吃那么多苦了,关键是我们也不愿意吃苦,苦修我们哪里做得来。 8、信佛就应当发愿,不发愿就说明你不信佛 经文前面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原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然后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最后佛又说“舍利佛,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前后对应,都是再三劝导我们发愿。从“我见是利”这里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佛心,你是否应该有点触动,佛说:“我用我的人格来保证,我看到这个利益,什么利益?就是你一日七日,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那么你就能够一心不乱,就能够得到临终的接引,往生净土,这个殊胜的利益。你通过这样的缘分,就可以彻底地出离这久远长劫的轮回,无穷的苦痛全部都将结束,你就要往生净土了,就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道友,比那些阿罗汉都殊胜。佛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如果我没有看到,我就不会说,我看到这个利益了,你一日七日的念佛你就往生了,我看到了,所以我这样说。 然后“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这里“闻”字比较重要,我们念佛学经,要注重“闻”。闻什么呢?“就是闻阿弥陀佛的愿,闻阿弥陀佛的行,闻阿弥陀佛愿力的因果,也就是名号的因果,闻这个佛愿生起的本末。闻是说者,你就应当发愿,如果你没有发愿,那就说明你没有闻到,你不信佛说的话。佛对我们讲,我见是利,我看到是这样子的,你要发愿,赶快去,佛非常直白地跟我们说了,如果你还不发愿去,就说明你不信佛(释迦牟尼佛),不信佛说话,你不想听佛的。如果我们听到了这句话还没有生起往生的愿望,那你的皈依肯定有问题,皈依是皈依三宝,皈依佛,佛是我的本师,老师的话你都不听,那你怎么叫皈依。 能够见到这个利益的只有佛,这个定位大家要知道。所以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这是佛的人格,其他人都不可能这样说,因为他没有办法看到,他就不能说“我见是利”。如果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佛说“我见是利”,那么你就要信佛说的,虽然你自己没有办法看到,为什么看不到?因为我们内心黑暗,又很执着于自己的眼睛,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对佛所说的话才会产生怀疑。就像我们买东西,虽然有人推荐,如果推荐的人我们不信任,那我们就信受不了,真正让我们去依靠就比较难。 念佛容易,愿心难发,让你念一天,十天的佛,那你还可以做到,但是要你发愿往生极乐,这个你可能就做不到了。你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就意味着,要离开娑婆世界的所有,财产、家庭、事业、亲戚、朋友这些你都离不了,一想到把这些都丢开,要信佛说的这句话往生净土,这个恐怕不行。所以关键就是愿心难发,发愿非常不容易,你跑到这里来念佛、听经、闭关、帮助别人、为人民服务都相对容易,但是发起往生净土的愿望这个很难。为什么经文中左一个“发愿”,右一个“发愿”,“闻是说者,应当发愿”,就是“愿”难发。你真的一念发起了这个愿望,那佛力就显现了,你的轮回即将结束。所以我们这里重点就是讲发愿,而不在其他方面,甚至念佛,实际上念佛就是发愿,因为佛给你这个名号,就是让你发起愿望往生净土。 发愿非常难是因为我们贪着五欲,所以苦难、苦痛、苦恼、不顺利的这些逆缘,反而容易让我们生起出离之心。往生净土的愿望是菩提心,是出世间法,发愿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佛说“我见是利”,这个利益是出世间的利益,我们由于“善根福德”不够,不想要这个利益。宁可自己辛苦去做,去修行,只希望换来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所爱能活得更好一点,国家安定,世界和平,但是净土我就不要。如果你能够生起往生净土的愿望,就包含了出离心和菩提心,你在生活中可能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但是你有了往生净土的愿望,你就不是一个平常的人了,佛就赞叹你是一个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将来是要成佛的,有了成佛的种子,你的种性就转了,这就非常殊胜,当然也是非常地不容易。 我们来听经念佛,你要把重点放在发愿往生,不要放在世间的利益上,什么利益也不如你真正有“愿”的利益。其它人对你的认同,对你赞叹,那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那都是群贼恶兽之流,越是顺境,越能引诱你趋向三恶道,你越不容易生起往生的愿望。 9、多念佛就容易发起愿望 信佛还是信你自己,还是信其它世间法,这是关键的选择。你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个选择,你不能一念转过来随佛发愿,真实利益就离你还远。但是你多念佛,因缘成熟时,你就容易一念转过来。念佛在你这边就等于亲近佛,每念一声就是亲近礼拜一下佛,亲近佛礼拜佛就是最殊胜的修行,就是善根福德。如果你觉得没有愿望,那你就多念,以信心去念,福德就快速地增长,即使你现在没有往生愿望,佛力也会很快让你生起这个愿望来,所以佛再次劝说“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依据2011年5月21日在佑民寺《佛说阿弥陀经》开示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