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许智铭居士:谈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优婆塞


   日期:2023/5/27 1: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谈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优婆塞

智铭

“优婆塞”是梵文的音译,若义译则有多个名词,如“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是佛弟子中以在家之身而亲近奉事三实的男子,就名之为“优婆塞”。

但是,我国佛教界对在家的佛弟子,不称“优婆塞”而称为“居士』,真正说来,“优婆塞”与“居士”的意义,是有些不同的。在梵语中,“居士”名为“迦罗越”,义译则是“居财之士”,如注维摩经上说:

“什日:外国白衣,多财富乐者名为居士。肇日:积财一亿

,入居士里。”

由此可见,在印度当时有财富之人,宁可以称之为“居士”,没有财富的人是不能称之为“居士”的。但到了慧远大师疏维摩经Se时候,就将F居士”的意义扩大了,他说:

“居士有二:一、广积资财,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

由这一解释,则在家学佛的人,也可称之为“居士”了。其实,“居士”一词并非外来语,是中国早已有之的,如韩非子书说:

“太公封於齐,东海上有居士,狂裔华士尾第二人立议曰:

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而食之,掘而饮之。”

因为“优婆塞”舆“迦罗越”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所以古代的译经大师们,将“优婆塞”一词保留原音而不义译,如“优婆塞戒经”就不译为“居士戒经”。现在已约定俗成,大家只称在家佛弟子为“居士”,“优婆塞”反而少用了。

在家的佛弟子究竟要怎样修持,才能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优婆塞(居士)”呢?佛陀告诉了以下的修习法:

第一、男相具足:

“男相具足”者,就是具有男子诸根的佛弟子。具足了男相以後,还要受三皈依。

三皈依者,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佾,不能皈依其他的一切邪魔外道及其经典。

第二、信具足:

既皈依了佛、法、侩三宝,就要以如来之道为正信的根本,信心坚固不动。这种信心,也不是天魔外道所能坏、所能动摇。

第三、戒具足:

“戒具足”者,就是要受五大根本戒,郎禁止杀生、偷盗、妄语、邪侄,饮酒。对这五种行为不但不能乐作,甚至不能作意。

第四、闻具足:

“闻”就是听闻佛法,佛弟子必须前往讲法处听闻出家大德讲授经法。听了经法以後,还要能持。“持”郎是修持,若只“闻”而不“持”,等於不闻。这也就是王阳明所倡的“知行合一”,若知而不行,即是未知,二者的意义很为相同。

第五、舍具足:

“舍”就是自心出离於悝惜秽垢的缠缚,并能舍家而住於非家,修解脱施、勤施、常施,乐舍财物而行平等施。不住於财物,也不住於施者,行无住净施,才名真“舍”。

第六、智慧具足:

智慧是来自於四圣谛的证知,就是於苦谛如实知;於苦集谛如实知;於苦灭谛如实知;於苦灭道迹谛如实知。如实知此四圣谛,才是真智慧、才是智慧具足。

依照以上所列的各项修为,一一具足,方得被称之为一个真正的“优婆塞”。成就了以上的修为,再精进不已,可获得以下的三种果位:

一、须陀洹果:

修须陀洹果的优婆塞,须三结已断、已知。所谓“三结”者,即:

见结:就是心中具有的身见、我见,因见而成惑,故须断、须知。

戒取结:郎取着邪戒,并为所惑,此邪戒须断、须知。

疑结:即对佛法正道生疑,信不具足而成惑。此疑结须断、须知。

佛陀曾在涅槃经中、先说修须陀洹果之人要断烦恼,而後来又说须断三结,使迦叶菩萨产生疑问,所以问佛:

“如佛先说,须陀洹人所断烦恼,犹如纵横四十里水,其余在者,如一毛谛。此中如何说断三结名须陀洹,一者我见、

二者非因见因、三者疑网?”

佛陀答覆迦叶菩萨说:

“善男子,须陀洹人虽复能断无量烦恼,此三重故,亦摄一

切须陀洹人所断结故。”

由以上的对话,可知修须陀洹果者,须断无量烦恼而又必须断三结。在断烦恼与断三结中,佛陀认为断三结较重要。因为三结是三三昧对冶的对象,如“空”对洽—“身见”;“无愿”对冶“戒取”;“无相”对洽“疑结”。以三三昧对冶了三结,三结既断,则烦恼亦灭,所以断三结此断烦恼更彻底。

    二、斯陀舍果:

    修斯陀含果者,是三结已断、已知以後,则三毒巳薄,故能成就斯陀含果。三毒者,郎:

    贪欲毒:是六根接於六尘而生六识,顺情贪取执着,且无厌倦,故因贪生欲,因欲生结。贪毒属“见结”,见结断,则贪毒薄。

    瞠恚毒:凡违逆於心者,郎生忿恚,故名为瞠。因瞠而忿怒,心浮躁而易动。瞠恚毒亦属见结,见结断则瞠毒薄。

    痴毒:凡心生迷闱者郎戍痴,因为心性的光明因痴而合钝。迷於事理,疑於正法,郎戍痴毒。痴毒属疑结,疑结断则痴毒薄。

    三毒既薄,则不为毒害,故能成就斯陀含果。

    三、阿那舍果:

    修阿那含果者,须五下分结已断、已知。五下分结者,除了前面所列的三结外,再加上贪欲、瞠恚二结,共为五下分结。本来,贪欲、瞠恚属三毒的范围,修斯陀含果的行者,只能使三毒“薄”,而不能使三毒“断”、“知”。但修阿那含果的行者,则必须断、知贪欲、瞠恚二结(毒)及痴毒。五下分结已断、已知,方能成就阿那合果位。

    以上的三种果位,佛陀认为是优婆塞所能修学、成就的。至於“阿罗汉”果位,就不是优婆塞所能成就的了。为什么呢?因为要成就“阿罗汉”果位者,必须破除一切烦恼,断尽一切结缚外,还要能断尽色界、无色一切修惑,诸漏已尽,入於湼盘,不再受生死果报。修学成就这一果位者,必须出家受具戒的人才有可能。优婆塞仍属在家之身,不能非家而出家。所以无法修得阿罗汉果。所以佛陀不说优婆塞能修得“阿罗汉”果。(见襍阿含经卷三十三)。

    佛陀认为在家佛弟子要想做一个真正的优婆塞,而又希望成就三种果位,就必须具足以上所说一切优婆塞事。若对佛法只有信而无戒,就应精勤方便,具足净戒;具足了信、戒而不具足净施,须精勤方便,修习布施;虽具足了信、戒、施而不前往塔寺闻法,须精勤方便往塔寺闻出家大德说法;虽已闻法而不能持,须精勤方便,持法不失;虽具足了信、戒、施、闻、持而未观察甚深妙义,须精勤方便,观察甚深妙义;虽已具足信、戒、施、闻、持、观察妙义,而不能随顺法次法向,须精勤方便,随顺行法次法向。将信、戒、施、闻、持、观察妙义、随顺行法须法向一一成就,这也只能自我得果、得自安慰而已。

    大乘优婆塞,在自得、自安慰以後,又必须要能使他得。所以,未信佛法的人,要使其具足信;既信以後末持戒的人,要使其持戒;持戒而不能布施的人,要使他能行布施;行布施而未前往塔寺闻法的人,要使他能前往塔寺闻法;闻法而不能持的人,要使他能持;持法而不能观察妙义的人,要使他能观察妙义;已能观察妙义而末行法次法向的人,要使他能行法次法向。这样的自度化他,自他都利,才能算得上是位真正的优婆塞了。这样的优婆塞,不论其在大家之前,甚至在长者、沙门之前,都是威德歇耀、光明显照的。

    由此看来,出家难,要做一个真正的优婆塞也不容易,但是,生死事大,故成就优婆塞虽难而不应畏难,佛常说: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唯其能行,能忍,则任何艰难也阻挡不住优婆塞的升进。

(摘自《内明》197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