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净土法门法师:五力略说 |
||
|
||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五力者。信根增长,能破疑惑,破诸邪信,及破烦恼,名信力。精进根增长,破种种身心懈怠,成办出世大事,名精进力。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定根增长,能破乱想,发诸事理禅定,名定力。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 “五力者”,前面只是有根,有根就能修了;有力,那是你修行有了功夫。“信根增长”,像树一样,树苗的时候还没有力,只能说它是根。为什么?大风吹的时候,它抵挡不住。像我们种这个树苗,旁边还要用柱子来帮助它,扶持它。到它长成,它就有力量,风吹不动了,它有力量。用这个来做比喻。“信根增长,能破疑惑,破诸邪信,及破烦恼,名信力。”诸位要记住,五力是从五根变出来的,五力到真正智慧现前,这个真智慧就将信根产生力量,这个信里头有真实的智慧。这个时候真正的能信,《观经》里面跟我们讲的原理,讲的真理,真实的事,“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就是这两句经文,我们真正相信。你对于这个完全肯定,能够接受,能够相信不疑惑;换句话说,你就相信你这一生念佛决定能成佛。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信,讲了六个。第一个就是“信自”,自己要有真正的信心。西方世界从哪里来的?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所谓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是我们心性变现出来的,不是从别的地方来的。我们眼前娑婆世界,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依报、正报没有离开心性,要是套一句宗教里面所讲的,心性才真正是造物主,造宇宙万物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禅家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什么叫佛?见性就叫佛,就叫成佛。禅是用参究的方法,我们是用念佛的方法,我们念到事一心不乱,是断烦恼;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见性,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一定要相信。这样一来,对于我们能不能往生,能不能一生成佛,这个疑惑就断掉了;甚至于我刚才所说的,能不能通达一切法门,这个疑惑都消除掉了。这是信根成长有了力量。 “破诸邪信”,这个地方的邪信,包括佛教以外一切的信仰,甚至于包括佛法里面某一部分的,像小乘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要从比较上来说,跟大乘圆实法门来比,它们都是邪,都不是正。如果再向上提升,提到绝对的这个标准,可以说只有念佛信愿持名是正中之正。其它大乘法门是正中之偏,不是正中正,正中正唯独这一门,所以善导大师讲:“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就是这个道理,这才是第一纯正。“及破烦恼”,疑惑、邪信能破,烦恼当然就更容易了。我们常讲断烦恼,到你信根有力量,你的烦恼就没有了。今天我们烦恼重重,不但是没有信力,连信根也没有,所以烦恼难怪这么多。 “精进根增长,破种种身心懈怠,成办出世大事,名精进力。”在大乘佛法里面,大乘菩萨的善根就是“精进”。我们世间人的善根,佛说有三种,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从这三个根生出来的,就是“无贪、无瞋、无痴”,就是心里面没有贪瞋痴,所以叫三善根。世间六道里面所有一切善法,从这三个根里面生的。大乘菩萨的善根就是一个精进,可见得精进实在不容易。一般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容易懈怠,容易疲倦,容易退转,所以他很难成就。出世间法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有几个?为什么修行不成就?懈怠退转,这是很大的一个因素。纵然他的理论正确、方法没有错误,但是懈怠退转叫他不能成就。必须精进有了力量,出世间的大事能够精进不退,世间这些小事没有一样不成就的。我们常常怪自己功夫不得力,学佛学了这么久,一点好处都没有得到,实在没有去找这个原因,大家仔细找一找,恐怕绝大多数都是因循、马虎、懈怠,没有认真努力去做。就以念佛来说,很多同修来跟我说,我念佛已经念了两、三年,烦恼还是这么多。为什么说这一句佛号可以断烦恼,我为什么断不掉?他来问我,我告诉他,你功夫不到家;换句话说,佛是念了,功夫不够。有些同学他想想有道理,确实是功夫不够,功夫真的要够的话,决定你的烦恼少。…… “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邪念,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我们对于一切法,想错了,看错了,这都叫做邪念。不但我们对于日常生活当中,世间法里面许多想法、看法是错误的,乃至于对于佛法,也会有同样的弊病发生,这些对我们的修学会产生很大的障碍,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念根得力,正念现前,一切邪念,错误的想法、看法自然没有了。这个在修持上,我们净宗这个法门,比起其它法门实在说是要殊胜。因为这个法门简单,愈简单就愈容易得力,太复杂了,得力就很难,愈简单愈容易得力,愈简单愈容易成就。不要认为简单,恐怕功夫不是很高明的,你要是这样想法,这叫邪念,你错了。一心专持弥陀名号,一心专求往生净土,这是“念”有力了。诸位要记住,一心就有力量,二心力量就分散,三心、四心,这个力量就没有了。所以一定要一心专念,一心专修,其它的妄念自然就不生。我现在智慧没有现前,这个定慧没有成就,智能没有现前,其它一切,它是正也好,是邪也好,我一概都不理会。为什么?与我不相干。我已经选定“信愿持名”,其它的,你说邪也好,说正也好,我暂时都放在旁边,等我念佛到三昧现前,一心不乱念到了,我再回头一看就明了,现在不必去费这些心,这就对了。所以现在是邪是正,我们一律恭敬,我坚固坚守自己的法门,不为他们所动摇,不为他们所扰乱,就行了,这个很重要。“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这句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就是信愿持名,也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真正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我们这样做,那就成就了。 “定根增长,能破乱想,发诸事理禅定,名定力”。定能破烦恼,此地的“乱想”就是烦恼。乱想指的是什么?贪爱、瞋恚、愚痴,愚痴是邪正颠倒、不辨是非,傲慢,对于圣贤的教诲怀疑。所谓贪、瞋、痴、慢、疑,这是五大类错误的思想,这是属于烦恼,定能破烦恼。心定,这些念头不生了,这个念头一生,定就没有了。“发诸事理禅定”,事跟理就把一切法统统包括了,不但包括一切佛法,同时也包括一切世间法。一切法,不外乎一个是事,一个是理。理明白了,理得心安,事也明白了。事跟理各有难处,理复杂,事同样的复杂,理跟事复杂的程度决定是相等的,有一事必有一理,有一理必有一事,决定没有理外之事,也不可能有事外之理,这都是我们要清楚,要明白的。 “禅定”怎么讲?禅是外面不执着,“定”是我里面不动心,就叫禅定。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论是见到或者是听到什么道理,外面都不执着,外不着相,内不起分别、不起执着,不起心、不动念,里面有定,这叫禅定。这个甚深禅定,是因为所有一切事理你都能够通达明了,你有正慧去观察,禅宗的名词叫“观照”、“照见”。不是去思惟,不是去想象,不是去研究,研究是用意识,不是真智慧,所以佛门里面叫参究,不叫研究。参究跟研究不一样,研究用意识,用我们的思惟、想象来猜测,来推理,那叫研究。参究不用这个,离心意识参。如果用心意识那就叫研究,离开心意识就叫参究。心意识是法相的名词,这是佛法理论通一切宗派法门,是佛法共同的理论。简单的说,这个心,它的功能就是印象。我们见一个人,听一句话,会落个印象。这个印象落在哪里?就落在心里头。“心”是第八识,“意”是执着,“识”是分别;换句话说,离心意识就是离开分别、离开识,不分别;不执着,不执着是离意;不落印象,那叫参究。如果里面有心意识,叫研究。研究是世间法,参究才超越世间。所以佛法叫参,不叫你研究。这就是禅定,“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遮”是止,是遮止,是止息,就是息灭的意思。“通别诸惑”,惑是迷惑。迷惑里面,见思惑是“通”,菩萨、二乘、凡夫统统都有的。“别”是讲尘沙、无明,尘沙、无明叫做别惑,因为它是菩萨所断的,在菩萨位上所断的,见思,菩萨已经没有了。通别是这样说法的。简单来说,就是见思、尘沙、无明,所有一切迷惑总不外乎这三大类。这三大类才变现出无量无边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乃至于不同苦乐的果报。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发真无漏就是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智慧现前,这叫慧有力了,慧才有力量。 五根、五力,是一切修行人,从小乘初果一直到大乘等觉菩萨,都不能够离开这个修学的原则。这个地方是讲原则、讲原理,修学在应用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之处,功夫用在实际的生活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