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为什么往生净土一定要发菩提心?


   日期:2011/5/4 14: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劝发菩提心文》

念佛而不发大菩提心,不与弥陀本愿相应,终不往生。虽发菩提心,不专念佛,亦不得往生。故必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缘,而后期生净土,修净业者不可不知。

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

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

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

《彻悟大师文集》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则理有所亏。心有未安。况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冤愆。何以解释。积劫罪业。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已成熟。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是则唯欲利人者,正完成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适所以自害也。

《学佛通途》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续编•卷下•净土指要•P592)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增广•卷一•复陈慧超居士书•P198)

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增广•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P148)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可不负此生矣。 (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P726)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为悚然耳。(增广•卷二•致包师贤居士书•P349)

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若现业,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为之消灭净尽也。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业。今虽止恶,未能力修众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固难免或罹恶报耳。非念佛之功虚弃也。以未发菩提心,特以恶业广大,不能相掩耳。倘能发大菩提心,则如杲日当空,霜露立消。世人多有作恶半生,后乃改悔。因未能全无恶报,遂谓佛法不灵,修持无益。(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P829)

凡夫修行,当发利人利物之大菩提心。其利人利物之事,则力能为者,勉而为之。不能为者,必令此心常存。则固与大乘之愿心,不相背也。(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P1151)

菩萨之心,犹如太虚,无不包括。欲利益众生,作种种方便,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不得以凡夫知见,妄生测度。以彼已证法忍,了无人我之可得。唯欲摄受一切众生,入于如来大觉法海。若有计校,便属情见,便与无人我之道,不能冥契矣。云布施头目膸脑,则诚然。(增广•卷一•复黄智海居士书•P230)

                                                           

弘一法师

《净土法门大意》(一九三二年于十一月在厦门妙释寺讲)

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者,皆须发无上菩提之心。观无量寿佛经亦云,欲生彼国者,应发菩提心。 由是观之,惟求自利者,不能往生。因与佛心不相应,佛以大悲心为体故。

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愿以一肩负担一切众生,代其受苦。所谓一切众生者,非限一县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经说,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说不可说许多之世界,有如此之多故。凡此一切世界之众生,所造种种恶业应受种种之苦,我愿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负担。决不畏其多苦,请旁人分任。因最初发誓愿,决定愿以一人之力救护一切故。

譬如日。不以世界多故,多日出现。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众生。今以一人之力,负担一切众生,亦如是。

以上但云以一人能救一切,是横说。若就竖说,所经之时间,非一日数日数月数年。乃经不可说不可说久远年代,尽于未来,决不厌倦。因我愿于三恶道中,以身为抵押品,赎出一切恶道众生。众生之罪未尽,我决不离恶道,誓愿代其受苦。故虽经过极长久之时间,亦决不起一念悔心,一念怯心,一念厌心。我应生十分大欢喜心,以一身承当此利生之事业也。已上讲应发大菩提心竟。

至于作慈善事业,乃是人类所应为者。专修念佛之人,往往废弃世缘,懒作慈善事业,实有未可。因现生能作种种慈善事业,亦可为生西之资粮也。

就以上所说第一劝大家应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将谓净土法门是小乘、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

复劝常读行愿品,可以助发增长大菩提心。若发心者,自无此讥评。

至于作慈善事业尤要。因既为佛徒,即应努力作利益社会种种之事业,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积极的。不起误会。

李炳南老居士

修净土必须广为人说,只求自了,不能往生。

索达吉堪布

《净土教言讲记》

不管是学密宗也好,学显宗也好,净土法门都是大家公认的,而要弘扬、学习净土法门,最好不要离开这四种因。我们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对照《无量寿经》还是《阿弥陀经》,假如离开了这四种因,往生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念“阿弥陀佛”,但私底下问他们:你具不具足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你发了菩提心没有?没有菩提心的话,你到极乐世界是为了避苦求乐、逃避现实,还是去干什么?你为什么要往生?……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经常无言以对。

其实,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这是发菩提心;为了往生,一定要以七支供来积累善根,比如说供佛、磕头、转塔等,同时还要忏悔自相续中的罪障,否则的话,念佛法门虽然殊胜,但相续中有很多障碍也很难往生;还要经常观想极乐世界的刹土庄严,没有这样观想的话,想要往生的心也不可能发得起来;最后,为了往生极乐世界,将所做的一切善根,不管是念《普贤行愿品》也好、念佛号也好,全部回向给众生,发愿往生,这个非常重要。

对于“往生是否需要菩提心”这一问题,各位法师的讲法也不太相同,比如说净土法门法师也强调发菩提心,但他老人家认为所谓的菩提心就是清净心,一心专注念阿弥陀佛,这就是菩提心;台湾的法藏法师说我们现在不可能发菩提心,主要就是好好念佛、诚心诚意地念佛,念佛往生以后,有菩提心的人品位最高,是上品上生,但如果没有的话,到了极乐世界可以发菩提心,然后逐渐逐渐地上去。这些说法在佛经里有没有教证我不太清楚,可能是有的,也可能是前辈高僧大德的传承言教。但不管怎么样,我是这样想的:现在大家在娑婆世界的时候,首先应当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然后在念佛、修净土法门时,应该想“我一定要度化众生,这是我在诸佛菩萨面前发下的誓言”。

所以我们修任何一个法呢,必须要具足菩提心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你菩提心不具足的话,不管学禅宗也好,念阿弥陀佛的净土宗也好,然后修大圆满大手印什么什么密宗也好,那么这些呢都通通的不称为是大乘佛法。没有具足大乘佛法的话,那我们相续当中能不能获得这些功德,大家也可以自己问自己,也应该清楚的。所以我们所谓的大乘佛法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在于菩提心。所以我想大家应该一方面为了利益众生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相当重要的。

昌臻老法师

《发菩提心的重要和怎样实践菩提愿心》

(在四川乐至报国寺第八期净宗弘法人才培训班的讲话稿)

什么叫菩提心?和发菩提心的重大意义。

菩提(梵文译音),就是觉悟。菩提心,即自觉觉他的心,自利利人的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心。上求佛道,是启迪智慧,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培植福德,是利人。

净土是大乘法门,必须要发菩提心,才具有超凡的勇气,度生的弘愿,无穷的力量,才能消除多生业障,不怕任何挫折。这是往生净土,成佛度生的重要保证。

菩提心是我们法身慧命的种子,是成佛的种子。菩提心称为“善中之王”。我们学佛一定要发菩提心,才能扩大心量,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往生净土,成佛度众生。

同样修念佛法门,由于愿心不同,结果不一样。有的人念佛,只求自了,不管别人,不想做弘法利生的事,认为会耽搁自己念佛。这和弥陀愿心怎么能相应呢?我们天天学四十八愿,每条都是度众生往生净土,让众生都成佛。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以真诚的心求生极乐净土,就是无上菩提心。因为它包括了大慈悲、大智慧、大愿力,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这当然是无上菩提心。明白了求生净土的目的之后,不求往生净土的人,不是愚痴,便是狂妄。这是李炳南老居士讲的,很有道理。

净空老法师

佛在《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往生的先决条件是“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我讲得很清楚,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就是菩提心。现在有很多人,他只抓住“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所以他一生精进努力,还是不能往生!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用真诚心对人,不可以虚伪对人,这样一来,有很多人说:“我用真诚心对人,别人用虚伪的心对我,那我不是吃亏吗?”不要紧,在这个世间吃一点小亏,将来到极乐世界占大便宜;现在小亏不肯吃,将来极乐世界没分!

所以,别人用染污的心对我,我用清净心对他;别人用贡高我慢对我,我用平等心对他;别人对我自私自利,我对他大慈大悲。我们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用菩提心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统统磨掉,我们念佛一向专念,才决定得生。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重要,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还是不能得生,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特别是念佛堂的同学,不能不提高警觉,要常常提醒自己:单单念佛不能往生,一定要发菩提心。

(净土法门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五) 

问:下面这是华藏卫视观众的提问。第一个,现在我想念经文十二章里阿弥陀佛的十三种名号,我念“阿弥陀佛”念不出来,但念“无量寿佛”就可以。念阿弥陀佛又念无量寿佛算不算夹杂?如不如法?可否以此方式往生西方?

答:往生西方,你还要认真从经教里头去学习。否则的话你不懂这些道理,理论搞不清楚,方法也不明了,单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古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就是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说你佛号念的多。你心地不诚,你看看《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往生正因”里面都说得很清楚。总的纲领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总的。你有没有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我们这个对联上写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菩提心。你要自己想想看,我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起心动念是不是这个心?如果是这个心,那你的发心真了。一向专念,向是方向,一门深入,你这一句弥陀念到底,行,你决定可以往生。如果你没有真诚心,对人虚情假意,心地还有染污,心里面有贪瞋痴慢,就是染污,就不清净。待人接物还有高下,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你心不平等,你没有智慧,你没有慈悲,那你念佛不能往生。所以,往生的人一定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你看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统统都有这一句,下辈往生,就是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也要发菩提心。所以我们最重要,处事待人接物真诚,没有一点虚妄,别人欺骗我可以,我不能骗人。别人欺骗我怎么可以?因为他不想往生,他还要搞六道轮回,我不想搞六道轮回了。所以我不能再用虚伪的心,我要用真心,我要求生极乐世界,不想再搞六道轮回。最重要的是真诚,只要有真诚,后面大概都会有,都会具足。所以往生净土,经不能不读。现在不但是你要读,而且要听讲,读如果不能够理解也没用处。你要能真正念懂了,我们念佛往生有理论的依据,有正确的方法,效果就非常显着,才能成就。

求愿往生,就是无上菩提心。净宗法门是大乘法门,而且是大乘特别的法门。许多老太婆念佛往生,站着走、坐着走的,她们从来没有听过经,问她们佛教意思,一句也不懂,她们居然能够站着往生、坐着往生,临终瑞相那么好。哦,原来蕅益大师这句话说对了,一心专求西方,那就是人家发的无上菩提心。

一个人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一个人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去观察,他对于众生有怜悯心,他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他也不执著,但你问他,他也说不出来,但他通通做到了,这就是古人说的暗合道妙。一切法都是自性本具的,只要做到真诚、至诚就感通。所以我们不要看不起那些阿公、阿婆,他也不认识字,也没有听过经,念上半年、一年,人家就能预知时至,不生病,坐着往生,站着往生,道理就在此地,他的心真诚,所以一切法自然具足。能从真实心中做,没有不成就的,那就是菩提心具足了。

对于下品人依然可以往生应该怎么看呢?

印光祖师在《文钞》中说:“不知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 通过以上教证所说,可以了知发愿往生彼国已含摄菩提心。如此可知只要具备“信、愿、行”决定能往生,因“信、愿、行”中已含摄菩提心,下品下生者,虽然佛陀没有说菩提心,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能够确定此时不需要菩提心。因为没有说并不等于说不需要。

也许有人怀疑说:这种下根恶人,怎么可能发菩提心?但是要我们要注意到,并非所有的众生都往生极乐世界了。这种“下根”之人是佛陀授记能够往生者,难道不比那些不能往生者更上根吗。

如果说“净土法门三根普被”,那么是不是说众生全部都必须往生净土呢?也不是。因此这些能往生者必定有超胜于不能往生者之处,这里的下根其实是上上根人,只是现对于往生者来说为下根而已,否则就有上根者无法往生而下根这反倒往生了的过失。如果我们仅仅解释为:“虽然下根,但此人有信愿”,可是如此恶人为何能生起最难得之“信”呢?既然如此难得之“信”能生,我们也无法断定他们就不能生菩提心。因为二者都是需要往昔值遇过大乘佛法并积累了广大资粮。

我们注意前面有一句:“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那一句为说妙法,说妙法的时候自然包含了菩提心,否则只要说“教令念佛”就可以了,何必还提“说妙法”呢,这不就有重复的过失吗。

佛陀说过“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能生者您不要说人家“下根”,必定是往昔积累过广大福德者。而如何积累福德呢?要知道福德依赖于心,没有菩提心是不可能积累广大随解脱分福德的。因此往生者往昔必定发过菩提心。即使中途菩提心受到了毁坏,中间造作了无数恶业,但此生临命终时,因佛威力也能够引发往昔的串习,在善知识的引导下,再发菩提心。

而至于莲花开后所发的菩提心,正如金刚永持师兄所言,理解为“胜义菩提心”更为合适,因为花开见佛已经登地,如果说登地以后才发世俗菩提心,大乘并没有这种途径。

佛陀和诸传承上师在许多地方都明确说了“往生需要菩提心”,而没有一个地方明确说“往生不需要菩提心”的,所有所谓的往生不需要菩提心的“教证”都是说“你看,这种人往生了,他怎么可能有菩提心”这类型的理由,可是我们根本无法断定他没有菩提心。因此以这种理由不充分的教证来将佛陀说的“三辈往生都需要菩提心”以及大量“没有菩提心非大乘法”等教证全部打为“不了义”,是完全不够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