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素食护生 -->健康

 进补≠养生保健


   日期:2012/1/2 9: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扑灭火灾,谁都知道用水或灭火剂,但把没有着火燃烧物抢出搬走,是更为有效的上策。所以求得养生保健的成功,必须先要走出几个误区。但可借得很,绝大多数的养生保健者,偏偏死钻这个误区而不肯出来。

  笔者今年八十有余,照常工作而且效率不减。终朝精神饱满,不知疲困。晨起于6:00 ,上床于23:30(暮春初秋之际),中午不睡午觉,没有腰酸、背痛、气喘、失眠等老年病。上16层楼查病房,50%步行攀登,100%漫步下楼。不久前,结扎去4个混合痔、根治1条肛瘘,两星期即告愈出院,一无后遗之症。毋论昼夜,热闹市区独自一人往返,穿越十字街口,应付裕如。阅读、书字,不用老花镜。

  我并没有刻意追求过保健养生之道,其所以然者,乃从来没有误入过保健养生的误区耳。

  把“进补与养生保健视为同义词”是养生保健误区中最最危险的一个。

  首先,从理论上说补药不等于养生。 罗国纲谓:“补者,济其虚也。”(见《罗氏会约医镜•论补》)反过来说,即“不虚无补”。所有药物,加之于一个不需要补的正常人身上,就会把正常人的平衡搞乱。此进补不等于养生保健之一也。

  哪些药物是补药,到今天还没有人敢定论。诚如何梦瑶的《医确•补泻论》中谓:“泻此补彼(原注:如泻火即补水),补此泻彼(原注:如补火即驱寒),故泻即补也”。程杏 轩也谓:“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见《医述•药略》)更耐人寻味者是钱一桂,他在《医略•人参大黄并用》篇中,把补与攻两个截然不同各走极端的人参与大黄鼓吹共用,以致把补与泻的分界线也取消了。而且中医更有一句名言,是“六腑以通为补”,那么大黄、芒硝不也可言正名顺地被称为补药了吗。此进补不等于保健养生之二也。

  吴达在他的《医学求是•膏粱黎藿病体不同论》中痛陈“膏梁之体”进补有害而无益。所谓膏梁之体,是指平时养尊处优,荣养充沛,身无真病的人。这批人若吃补药,不类于睁了眼睛吃砒霜吗?此进补不等于保健养生之三也。

   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说:“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王肯堂说得更使人毛发耸然,谓:“近世用人参者,往往反有杀人之害。”(见《肯堂医论•灵芝要览》)此进补不等于保健养生之四也。

  在理论方面证实了进补与保健养生不是一回事后,还可引用《蠢子医•补益不可泥》的歌诀作为结束语。歌为:“世人皆说补益好,岂知补益不当殊难了……人身原是小天地,日月为神江河道,胸隔喜顺利,肠胃喜通调,日食三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试看今之呆公子,恒列八珍以自高。此皆善于补益者,好似螳螂抱树梢。”

  其次,以事实证明补药不等于养生。
  长寿者,多居深山老林,他或她都是粗茶淡饭,谁有条件进补。反过来看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到清代短命的天子倒不少。什么划入短命?根据古语“人生五十不为夭”推算,则年未五十而死,都属短命。现在可打开历史书籍来看看:

   秦•
     始皇赢政,49岁。
   西汉•
   文帝刘恒,45岁。
   景帝刘启,47岁。
   宣帝刘询,42岁。
   元帝刘爽,43岁。
   东汉•明帝刘庄,47岁。
   章帝刘炬,30岁。
   宋•太祖赵匡胤,49岁。
   英宗赵曙, 35岁。
   神宗赵顼,37岁。
   明•宣宗朱瞻基,38岁。
   英宗朱祁镇,37岁。
   宪宗朱见深,4O岁。
   孝宗朱佑樘,35岁。
   武宗朱厚照,30岁。
   穆宗朱载呈,35岁。
   光宗朱常洛,37岁。
   清•
   文宗(咸丰)爱新觉罗奕诗,3O岁。
   德宗(光绪)爱新觉罗载恬,37岁。

  这一批丰食恣补的皇帝寿命特别的短。上表已把不满30岁的及他杀自杀者都排除在外了,否则人数更多。这个统计有力证实了进补绝非养生保健之策。

  且看今朝,在报刊上不断报道:10岁女娃不雅词不显示发育,9岁女孩月经来潮,11岁男孩胡须了现……其原因都是进补所致。在这样的铁证面前,醉心于进补者可以猛猛醒矣。

  其实,只要你动一动脑筋即可知补药不能养生。 凡衣服残破者,要修补;短者,要补长;洞穿者,要缝补。而对不残、不短、不破、不洞穿的衣服,你还需要补吗?从来没见过谁把新衣服打上补丁。 即使你的确虚,但虚有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气血双虚、津枯、脾虚、肾虚、肾阳虚、肾阴虚、胃阳虚、胃阴虚、卫气虚、心气虚等。对这里的每一种虚证,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如若阳虚者服补阴药,非徒一无效益,有时反有副作用。 反过来说,每一种补方补药,都有它的适应证,不可能治疗所有虚证,犹如一身衣服,不可能春夏秋冬都适宜。 进一步说,平时进惯了补,一旦你正气一衰,在真正需要补的时候,则因长期补药,早已产生耐受性(尽管中药不谈抗药性),只能坐视无策可施。故而中医有一语格言,是“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笔者曾写过这样一首“补药歌”,谓:“吃饭细嚼,穿衣少着,睡要吸着,烟酒抛却,心弗焦灼,跑走跳跃,都是补药。”深深醉心于补药的女士们、先生们,还是进进这种补药,有百利而无一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进补       养生)(五明学佛网:进补       养生)  

 圣轮法师:─师徒吃茶去─ 意境高妙,养生助道的「茶禅」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养生治病谈汤药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魏德东教授:养生贵养心,生活即养生 

 道坚法师:佛教养生学 

 耕云先生:耕云心药录——保健养生篇 

 圣辉法师:茶禅养生 社会和生 

 菩提法师:赵朴初的“养生信” 

 法清法师:四季养生 

 心律法师:素食养生有助于长寿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结束语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三节 禅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