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十)


   日期:2012/4/27 19: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源:http://manyuer.bokee.com     作者: 王翔

四、港大佛学中心第一学期日志(2003年12月)

  28日:在这里许久都忘记了周末和日期,虽然元旦将近了,对我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已经在为申请而工作,下午的时候,一片宁静,日头下去了,窗外是翠绿的山林和越过小山飞过来的海鸥。如果出去,能闻到空气的香味,这种味觉能使我回忆起以前曾经待过的学校。就坐在这里看书,看高田好胤的“心”,做文化的研究。而我知道,数公里之外就是喧嚣的街市了,忙碌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能够做文化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啊。

  27日:很久没有更新了,因为一直忙于申请,其实直到今天也没有做完呢。另外梵文的翻译作业也是昨天才刚刚完成。做的是龙树“中论”的第二十四章的几段。梵文真的是极其复杂的语言呢,幸亏我未来的方向不是印度学。我觉得能够抽出时间提高日文、法文、德文就不错了,况且还有更为重要的英文和古代汉语需要提高呢。圣诞的时候,香港的街上十分的热闹,我的圣诞节则常常在努力中度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做事情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26日:最近的书常常都借满了,每天同时又借6张CD或者是别的影像资料,港大在这一点上有非常丰富的收藏。我借了几本闲书,有据说是俄罗斯的国学大师利哈乔夫写的《解读俄罗斯》以及北大的“校友”叶渭渠写的随笔《雪国的诱惑》,一本是关于很少关注的大国俄罗斯,另一本是我喜爱的日本文化。算是轻松读物了。

  25日:开始读大藏经了,从头开始,从《长阿含经》开始,每天争取半个小时,觉得还是很有收获的。学习佛学的,当然还是要读大批的原典了,同时也是学习古代印度和中国文化的好机会。

  17日:虽然陈子龙的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也只是在一些信里面提到而已,还是写出来,这样自己也常常可以回味:

  紫燕翻风,青梅带雨,共寻芳草啼痕。明知此会,不得久殷勤。约略别离时候,绿杨外,多少销魂。重提起,泪盈翠袖,未说两三分。纷纷从去后,瘦憎玉镜,宽损罗裙。念飘零何处,烟水相闻;欲梦故人憔悴,依稀只隔楚山云。无非是,怨花伤柳,一样怕黄昏。

  15日:突然发现,音乐图书馆里无以伦比的音像资源,而且还可以自己进去挑选,真的是像做梦一样,设备齐全的学校还是好啊。

  14 日:想到2006年老爸就60岁了,岁月不饶人,让人黯然神伤,这些年来在外求学,也常常不能回家,而且学业没有完成,依然要在海外多年,唯一能做的是奋力去一个最顶尖的大学,让父母也感到欣慰。博士或者说学术的道路本来就是相当艰苦的,记得当年看罗索夫斯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的“大学(The University: An Owner's Manual)”,他有一段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13 日:上大牛校的文科博士(比如宗教学、佛学、艺术史、比较文学)其实没有什么窍门,除去身外的因素,就是不间断地勤奋工作和对学业的彻底的热情。因为这种挑战往往就意味着成为申请者中的第一人,成为第二就意味着扫地出门,所以没有退路。我感觉这就像黑市格斗中的超人特训,要调动所有的时间、智慧、资源和力量聚焦于一点,在这样的竞争中实力第一,没有二话。今天研究生堂的楼下据说是圣诞party, 我听见走廊间有人轻唱jingle bell, 但是我就坐在屋子里继续ps的写作。最近快要完成斯坦福的部分,我已经提前开始借一批书籍,准备下一轮哈佛东亚文明系的ps写作了。然后最浩大的工程关于 MTS项目的文件写作将在圣诞前夜展开。

  12日:天气渐渐地昏沉,窗外的树木也看不清了,今天又是周末,学校里人头寥落。我依然在为申请而工作,这次是真正的用心了。港大的学业不算紧张,所以终于可行腾出时间来将好好做申请,将每一个细节做好。很多时候,周末对我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3 年前的许多周末,身边不一定有女友,而且因为不知道一生的目标何在,会感到空虚迷茫。从耶鲁开始,尽管还是一个人,但是比较清楚自己的道路,加之工作量很大,也就无所谓周末了,常常秉烛夜读,不知东方之既白。另外,在文科上要做出成就,特别是在世界级的层次之上,一定要非常地努力才可以。就是这样的努力和积累也要加之以运气,健康和家庭,才能够有继续学习的可能。文科的学术研究本来就漫长,到了西方更是成为全面的严格的长期训练,我自己的感觉如果经过这种世界一流大学的训练,眼光、知识范围、语言能力和国内的训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11日:今日图书馆上架新书,借了陈建民先生的《曲肱斋全集》的第一册,以及获得普利策奖的Embracing Defeat. 晚上是一场精神的盛宴,首先是中亚佛教的讲座,接着是白先勇先生的公开讲座“小红低唱我吹箫”,并且还有宋词的弹唱,我是第一次耳闻宋词的唱法,里面也很有学问。姜夔的词我一向都喜欢,谁都知道“扬州慢”是不朽的杰作。今天仔细一看,发现他的杰作真的是层出不穷,令人赞叹: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摧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这些活动,也是在大学里才有的精神享受。在这温暖的讲堂之外,世俗社会里的人们也正忙碌着自己的事情,以各自的方式消遣,正所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了。这些活动,我都拍了照片,以资留念。

  10 日:学术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十载苦学,方能别有照人光彩吧。如果在西方的学术圈里混,就必须痛下功夫,特别是英文的表达的学术写作,我曾一度想要逃避,可是现在非常明了,这是绕不开的圈子,必须踏踏实实下功夫。现在学习40分钟休息一下,读读别的书调剂一下,有时候看看诗词,手边也常常放了几本。另外,英美文学也要开始看了,要重新拿起来。其实是很美的事情啊,莎士比亚、雪莱、但丁、海明威等等。这几日我都是看一个小时的材料,修改一个小时的文章。一张一弛,很不错,累的时候看看宋词和一些杂书。

  9日:这几日的文化活动相当的多,11日白先勇先生来港大讲座,题目叫“小红低唱我吹箫”,其中还有宋词的弹唱表演,颇值得一去。17日佛光山的星云法师会讲“生活中的禅”,他远道而来,我也去听吧。今天去图书馆,本来要借几张CD, 后来却借了4张美国诗人朗诵自己的诗歌的专辑,很久没有听诗人朗诵英文的诗歌了,所以借过来听听。到了一楼,在新书架上发现了万有文库的一本新书“精选名儒草堂诗馀”,收录了宋季移民苍凉激越的诗句,很值得一读,就借了回来,这就是文化生活吧。花月流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关于今天的收获,我拍了一张照片。

  8日:这几日都在准备资料并修改PS, 虽然没有几页,却很费时间和周折,对布局谋篇,词语还是和风格,都要费上脑筋。

  7日:一日都在准备PS的写作。

  6日:对于昨天写的文章,我有一个回应,是关于语言训练的,正好摘录如下:

  就让我来谈谈语言。如果学习以中国佛学为方向的宗教学,在这一领域,以世界级的学术为标准,对于国人来说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是中文、英文、日文、法文、德文(哈佛宗教系博士生这一方向的入学要求),日文是因为这是重要的佛学学术语言,法文、德文是因为它们是哲学和宗教的极其重要的语言。如果要深入了解教义,需要的是巴利文、梵文、西藏文,研究小体系的佛教传统就要加上蒙古文、满文,甚至是久已失传的中亚古代语言。但是作为宗教系的博士生,不能局限于一种传统,更需要了解神学和其他的宗教体系,所以圣经语言比如希腊文、希伯来文、拉丁文以及其他宗教的语言比如阿拉伯文、伊朗文、波斯文、印地语等也会涉及到。其实不止这一学科,世界级的学术意味着世界级的眼光,我在耶鲁认识的学习历史、比较文学,或者中东研究的多位博士候选人都有5种左右的语言水准,我的老师们也普遍具有5种以上的语言水准。学术方面就不用提了。做学术的,没有语言工具根本就无法在全球的范围内把自己领域内的资料收集齐全。陈寅恪先生也说过,文科的训练一开始就是语言的训练,国内的学术在我看来在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够的。学术是个更大的话题,呵呵,这里不是专业论坛,我就不发挥了。

  5日:凌晨要睡觉的时候,看到新浪网上的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无书可读——白领喜欢文化垃圾》。很有感慨,所以在留言板中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没有时间细说,仓促写就如下:

  我同意这篇文章的看法,我学习人文很多年了,在北大、耶鲁大学、香港大学都学习过,我在东西方如此多的伟大的图书馆里认真地读过书,我依然知道面对文化的海洋我自己是个无知的人,有许多的漏洞需要弥补,有许多书要读,有这么多的文化和思想让我心驰神往,所以白领如果轻而易举地说,通过读畅销的作品就可以声称自己很有文化了,我会觉得非常地吃惊。现在“小资”也很流行,可惜我常常怀疑,只读通俗的作品,跟风阅读,这种小资是快餐文化之下没有底气的炫耀。我的朋友常常有通晓以4种语言以上的人,在多个不同的领域,在无数比北大还要优秀的学校拿过学位。我自己也学到了第6种语言,但是他们却很明白自己的无知,依然在努力地学习着。以我多年的经验,人类90%以上的知识,从来就不会出现在畅销的作品之中。学术的书籍,虽然艰深,但却为人类保存和增进了知识,许多细致和严谨的问题,需要学术的书籍来解答。而个人的知识领域如果经过长期的锤炼和积累,就能够看懂许多自己原来不感兴趣的书籍,就能够了解它们的宝贵的价值。我以前也学习过传播学,知道大众往往并不知道,甚至很难发现自己的兴趣,有的时候在生活和世界观上也就是随波逐流罢了。读通俗的作品并没有什么错,不过如果已此就藐视自己从来就一无所知的广阔而深邃的文化世界,那么未免也太坐井观天。如果认为读了这些快餐作品就成了很有文化品位的人,那我只能说这才是真正的夜郎自大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很有感触的,我想写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华读书报上,就怕没时间。

  4日:今天拿到了港大的成绩单,借了4本书,开始制作网站,为sample加入图片等等,干得热火朝天。

  3 日:12月也是关键的月份,最近要举行中港台佛学学者的研讨会,所谓国内“重量级”的人物都会出场,我也要去帮忙,在饶宗颐先生的图文馆举行。今天偶然又看到了西南联大的校歌,觉得依然是历史的最佳的见证,而且就算是现在,中国的发展依然不能说是步入了正轨,民族的真正复兴还有待时日。这首词是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罗膺中(罗庸)用《满江红》词牌所填写的歌词,由联大教师张清常谱曲。全词如下: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2 日:去了志莲净苑,非常宏伟的仿唐代的寺院建筑。我在黄昏的时候离开,在高墙之上,看到建筑内点亮的一片灯火,古意盎然,我在想长安城内的建筑是不是这样呢。1998年去吐鲁番的高昌故城,也看到荒凉的废弃的佛寺的遗迹,想起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语言和文化四方云集的高昌王国。志莲净苑的佛学图书馆也相当不错,去的时候居然几乎满坐了,里面有寺院建筑的模型,墙上贴着各种字画,其中,高挂一题字颇有气概,曰:“ 不读五千卷者,无得入此室”,我看着差点笑了出来,真是性情中人啊。这一典故来自《北史》列传第十二, 原文是:“儦字岐叔。少与范阳卢思道、陇西辛德源同志友善。每以读书为务,负恃才地,忽略世人。大署其户曰:‘不读五千卷者,无得入此室’。”哈哈,真是有性格,我在想,自己是不是有资格进入他的书斋呢。10年来,读书早破了千卷,翻过的书也应该以几十万计了,过眼的也许有百万了,读破五千卷,恐怕我不敢肯定。有意思。 在志莲净苑和王邦维先生闲聊,畅谈东方学的风流人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       港大佛学中心)(五明学佛网: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       港大佛学中心)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十五)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十四)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十三)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十二)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十一)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九)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八)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七)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六)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五)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四) 

 一位耶鲁佛学博士的佛学研究之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