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慧海拾贝(第一集)


   日期:2012/5/8 20: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各位法师,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这一次来香港是我第四次了,看来我和香港的同修们比较有缘。来了以后,佛陀教育协会的同修,安排我要和大家再交流一下学佛的心得,我得遵命。上次我来我说了,到这我得听这的,如果我不听话,下次该不让我来了,和同修们就没有缘分了。所以让我交流就交流,让我分享就分享。 

  今天是第一讲,第一讲的题目刚才大家看了,总的题目叫「慧海拾贝」,小的题目叫「闲言杂语」、「闲言碎语」都可以。为什么确定这么一个大题?慧海就指的佛法的大海,我们到那里去找点宝贝。我们不人人都喜欢珍宝吗?那这个珍宝是无与伦比的珍宝,所以我们就到慧海里去捡一点宝贝回来。为什么今天立的小题目叫「闲言杂语」?我可以简单的跟大家说说这个因缘。因为这段时间我基本属於隐居状态,同修们的反响很多,意见也不一致,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所以我就想第一节课就把这些问题向大家做个交代。一年多的时间,按同修们的话说,也逮不著你了,你跑哪去了,你猫的这么严实?那我得向大家汇报汇报,既然我现在来到香港,我得有个交代,让大家知道我在干什么。所以今天这个题目叫「闲言杂语」,我就分这么几个方面来说,那就说闲言杂语之一,这个题目就是「我为什么要隐居」,给大家交代一下这个问题。 

  因为从去年的春节,正月初一,师父在网上讲我以后,我就成了名人。所以那一段时间就非常忙,来拜访的同修们很多很多。有的同修说,刘老师修成了,她怎么还吃饭?她都修成了,她怎么还累得慌?师父把她说得这么高,她怎么还有起心动念?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你们不要把我想得那么神,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我就是认真念佛,我今生想了脱生死,这是个不变的目标,除此之外我和你们什么区别都没有,因此不要把我想得那么神。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我需要吃饭,我也需要休息,我也有起心动念。如果现在我面对你们说,我说我告诉你们,我现在一点起心动念没有了,那我是打大妄语,我是骗你们。我这一生如果说有一个优点的话,就是我不说谎话,我不愿意欺骗人,我也不愿意欺骗我自己,仅此而已。所以说我隐居,我这次就要跟大家有个交代。 

  我是去年的十月十五号离开哈尔滨到广州的,从那个时候起到现在,应该说一年多的时间,我基本上就是闭门谢客。在广州,广州的护法居士护持得也很好,我住的地方也是保密的,我和外界也不联系。在广州我是住了整整六个月整,一天不差。在这个中间,我只去了一次无著庵,因为无著庵的法师,还有我们定弘法师的舅父,再三邀请我去跟大家见见面。后来我想老人家说得那么诚恳,不好回绝,那就去吧。所以我在广州的六个月,我只去了一次无著庵,和大家见见面,除此之外我没有去任何地方。这是这六个月。然后到年底的时候,和师父一起去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我们是十二月二十九号还是三十号启程的,回来的时候就是一月十五号。 

  回来以后我又继续住在广州。从广州回到哈尔滨是今年的四月十五号。回哈尔滨的时候,哈尔滨的同修们就给我安排了一个秘密的地方,从飞机场接我,直接就把我送到那个秘密的地方。本来我就不认道,拉著我,我说这都是哪,转来转去的?因为是半夜十一点多到家。就是这样,也不知道这个消息还怎么泄露了,这个秘密也没保住。我到家大约是半夜十二点左右,就是我的新家,新的居住地。第二天我姑娘过来就跟我说:妈,可了不得了!我说怎么的?你昨天晚上半夜到哈尔滨,今天早晨五点多钟有居士就上我家去敲门了。因为我原来那个家,我姑娘和姑爷在那住。我姑娘一开门问干什么?你妈昨天晚上半夜回来了,我们想见见。我姑娘说,怪不得你坚决不回汉水路。我说这回你领教了吧,真是不行。 

  所以到现在为止,汉水路那个家我基本没回去。前几天要办一件事,去待了半个多小时,我一进屋我姑爷就跟我说:妈,你回来的太及时了!我说怎么的?他说你要再提前十分钟,有个老居士拎著豆油,拿著纸条来找你,非得要见你。我说那你怎么把他劝走了?他说我告诉他,我妈妈不在这住,你在这等你也见不著。老居士非常难过。最后我姑爷说很对不起,你看大老远你把豆油拎来了,那还得拎回去。完了我姑娘和姑爷也没收他这个豆油,跟老居士谈得还比较融洽,老人家就这样走了。 

  我跟大家说这些就是什么?这个隐居也是迫不得已的,我也不是说为了我自己我就想猫起来,我想闲著,我想养养我自己,没有这个想法。这个想法是怎么产生的,我同意隐居?因为师父上人给我的任务,就是让我给大家做个好榜样。对这个问题我确实是认真思考了,因为它不是一个小问题,它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涉及到那么多同修,他们在我这寄托了很大的希望。那我究竟要给大家做一个什么样的榜样?我现在跟大家开玩笑的说,我说我这榜样是肯定得做了,不做是不行的,但是究竟是做个好榜样还是做个坏榜样,那我就得掂量掂量。当然我想给大家做个好榜样,我不想做坏榜样,我要是给大家做个坏榜样,我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我对不起师父上人,我也对不起全国,包括世界各地的同修们,所以我必须得给大家做个好样子。 

  这个好样子得从哪几方面来做?我想这三方面,第一方面,我要给大家做一个做好人的样子,你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作佛?所以第一个样子,我就想我要给大家做一个好人的样子。做什么样的好人?做人要正,这是我给我自己制定的一个标准。第二个好样子,给大家做一个学佛的好样子,这个佛究竟怎么学。第三个,我想给大家做一个成佛的好样子。你好人也做了,佛也学了,最后你成不了佛,你没给大家做好样子。最后这个样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三个目标在我心目中,我就想这就是我给大家做好样的三个标准。 

  为了达到这三个标准,我想我必须得静下来。譬如说,大海它很深很深,它的海底是什么样?如果我是一棵草叶、一个草棍,我要在大海里,它只能浮在大海的海面,那个海底的深处,究竟是什么样子,肯定不知道。我要想知道海底的秘密,海底究竟是什么样子,我必须得沉下去,我得潜到海底。我想学佛也是这样,如果我一天静不下来,沉不下心来,导致的是什么结果?我什么也干不成。那还像我去广州以前那一段时间,整天就是接待,迎来送往,弄得我吃不上饭、睡不上觉,连续掉体重,掉了十七斤。所以那次我来香港,大家一下子就发现,刘老师怎么这么瘦?我说十七斤大概堆在一块也好大一块,这没有了,当然就瘦了。我这次来香港比原来好得多。我从广州回哈尔滨的时候体重是九十八斤,我现在体重是一百一十斤,那就是说我回哈尔滨半年,我长了十二斤体重,平均每个月递增两斤。应该是效果还不错,这可能也是隐居的一个收获。 

  我这一段隐居效果确实是不错,我自己感觉挺好,同修们感觉也挺好。虽然是很多同修不理解,有的同修千里迢迢,从全国各地奔哈尔滨想见我,都没有见到。当时我和刁居士在一起说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心里也很难过,你说有的老菩萨六七十岁、七八十岁了,从全国各地,还拿著礼物,到哈尔滨来见我,就是没见著,我们心里也很难过。掂量来掂量去,为什么还得坚持?我说咱们就得狠狠心,必须得让大家死了这分心,来到哈尔滨见不著刘居士,这样他们回去以后就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了,他就不想著老跑哈尔滨来见我了。这样我静下来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也静下来,我们双方都受益。如果成天呼呼的,我这面干不成什么事,大家老往哈尔滨跑,劳民伤财。尤其是一些老菩萨们,从全国各地来,也确实很不容易、很辛苦,我也非常感恩他们,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我的那分真诚、那分爱。 

  我不是说给我拿礼物就好了,譬如说有的老菩萨从天津来,给我拿的十八街的大麻花,可能这是天津的特产。我知道天津还有狗不理包子,没拿包子可能怕坏了,如果要不怕坏,大概狗不理包子也拿来了。还给我拿了四双鞋,不知道我穿多大号的,三十七一双,三十八一双,三十九一双,四零一双,她们说反正这四个号里总有一双刘居士能穿。你看,可见她们的一片苦心,真的我从心里非常感恩。还有的从外地来,拿各种各样的家乡特产。因为这个我跟刁居士有个约定,我说钱的问题一定要把住关,不要收任何人钱的供养,也不收物的供养。开了一个什么小口?我说譬如周围农村的同修们来了,拿点土豆,拿点柿子,拿点辣椒、豆角之类的,还有自己家里园子种的大白菜,没有农药。我说要拿这个的收下,我们就开了这个口,其他的不收。 

  所以那么多佛友,从全国各地来,真是让我非常感动。有的居士见不著我,难过到什么程度?就跟刁居士说,你不让我见刘老师,我就死在哈尔滨。这可是个大事,你说来见刘老师没见著,最后死在哈尔滨,怎么交代?我俩就商量,见不见?最后商量的结果,还是不能见。如果这个说要死在哈尔滨你见了,他回去一宣传,你们一说要死在哈尔滨,刘老师就见了,这呼呼的都来哈尔滨,都这么说,怎么办?她说这个还得拦住,最后这个也没有见。反正刁居士的任务就重了,得做说服工作、做化解工作。有的居士跟刁居士说,你转告刘老师,她这么做是错误的。刁居士都如实转告我,我说不管怎么说,咱们都耐心的听著。 

  还有的居士直接跟我说,你怎么回事?老法师给你讲出名了,你谁也不顾了,众生也不度了,跑到家里享受去了。我说是,你们这样认为,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我现在确实是在家里。有些我的老同事,几十年前,我六四年参加工作,就那个时候的老同事,对我都非常非常不满意,就问你都干啥?你为什么不出来度众生?我说将来我做什么,你会明白的。我现在我就想明白,我就想看你出来干点事。我说我会干事的。包括我的学生,我的同学、同事,反正对我隐居,大家还是很有想法的。坚持到现在,我感觉胜利了,逐渐逐渐被理解了。所以在这里我向那些不太理解的同修,尤其是全国各地到哈尔滨去,想见我没见著的同修道歉,感恩你们能够原谅我、能够宽容我,让你们跑那么远的路。 

  其中,譬如说宁夏的几个居士,带著寺院里出家师父的亲笔信到哈尔滨来见,就这个也都给拦住了。所以这么长的时间在哈尔滨,我现在回哈尔滨应该算算是七个月的时间了,一直是闭门谢客。我现在住的那个地方,很少很少有人知道,我对外没有联系电话,我不给外面打电话。所以包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和我联系都通过马居士,重要的事情、急的事情她去给我转达,去传达。从马居士和刁居士住的地方到我住的地方,坐公共车来回,路上就得三个小时,很不方便。所以现在找我真是很不容易。最近又给我准备个地方,随时准备转移。 

  我第一次出门,我回哈尔滨,我没经过请示,没经过刁居士批准,我自己偷溜出去了,我到哪去?到极乐寺去了,我去请佛灯。因为我新去这个地方没有佛灯,我想这个事就不要麻烦她们两个,我自己去,到那我就请,请了我就回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我走的时候跟我老伴说了一句,我说老伴,我去极乐寺请佛灯,晚上七点钟我要不回来,你就发寻人广告,那就是我找不著家了。因为这地方我新去的,我不知道路。这样我就去极乐寺了。去极乐寺我想,上哪个屋去请?我就想这个屋比较大,它货很全,我进屋就请,请完我就走,大概就解决问题了,我就进去了。进去,我一圈没转完,我就看好了一个佛灯,我想请单个的,因为我佛堂地方小,摆两个摆不下,我就想请个独的,就看好了一个。 

  我站那刚要看,六、七个居士,一下子呼过来就把我搂住了,「哎呀!刘居士,太幸运了,我们怎么在这看见你了?」我谁也不认识,我说你们都是谁?她说我们是从内蒙古来的。内蒙古来的居士,在极乐寺碰见我,就高兴得这么样。这一吵,谁也不买货了,买货的也不买了,卖货的也不卖了,就把我围上了,这个要照相,那个要照相。我心里想我要请佛灯,请完我好回家,你们别老围著我了。还得很客气、很热情,人家见著你,像见著亲人,搂的搂,抱的抱。后来问我,刘居士你干什么来?我说我想请一个佛灯,我就问卖佛灯的,我说这个佛灯多少钱?那也是个女居士,我估计应该是居士,她说刘老师,这个佛灯卖给别人是五百块钱,卖给你是三百块钱。就因为刘老师,这个脸成了标签,买灯都能免费两百块钱。完了我还没等回话,我身后一个老太太,也是一个老居士,就说「哎呀孩子,昨天我就相中这个灯了,我问你说五百,我没舍得买,今天怎么刘老师来你就三百块钱卖给她?那我也买一个。」我一想那不行,这个灯人家是卖五百,卖给我三百,这个老人家再请一个自然也是三百,那人家卖佛灯的这一次就赔了四百块钱,我不能占人便宜。所以我就跟这个老人家说:老大姐,你先在这看看,我到其他的屋再去转转。我就想借这个机会我就离开这,我就不能请这个佛灯,我不能让人家赔本,然后我就出去了。 

  出去我就有点发蒙,我往哪进?哪个屋没人?我就这么瞅瞅瞅,一看极乐寺的法物流通处,它那个玻璃特别大,从外面就能看到里面。我一看这个法物流通处人少,我就想赶快上这个屋,请了佛灯快点跑,我就这么想的,我就进了法物流通处。确实是没有几个买货的,我看一个桌子后坐著一个女同修,搁那好像拿个本在写什么,我一看一楼没有这个灯,我说同志,哪块卖佛灯?她看见我以后,就把她那小本也扔到桌上,笔也扔到桌上,从那个桌子就绕过来,一下就把我脖子搂住了,「哎呀!刘老师,可看著你了,我们到处找你都找不到。」我说找我干什么?她说我们可想你了。实际这个居士我也不认识。然后她就说:你们快来,刘老师来了。这一招呼,没有几个卖货的,这买货的都招呼过来,就把我围上了。「刘老师,你干啥来了?」我说我请佛灯,请个单个的,你们要是没有单个的,千万别拆帮,拆帮剩下那个不好买,要没有单个的我就不请了。「有有有」,叫一个男居士,「快点,去给刘老师找单个的佛灯。」那个男居士马上就去给我拿来一个单个的佛灯。我都没有选择余地了,拿哪个就是哪个。刘老师还想请什么?我说再请一个香碗。「再去给刘老师拿香碗」,又给我拿了个香碗。我说还想请点香。她说香在楼下,我带你去,就陪著我到楼下去请香。到楼下一看各种各样的香,她说刘老师我没卖过香,我不知道哪个好,我给你找个参谋。她就打了个电话,就来了两个参谋,给我参谋买哪个香。拿一盒又一盒又一盒,拿出第三盒的时候我一想,就这样吧,我说就这三盒,足够了,等我用完了再来请。就这样,我灯也请了,香碗也请了,香也请了,我寻思这回该痛快的往家回吧。她们都给我装好了,说刘老师我们送送你。我想你可别送我,送到大门外那就糟了,呼呼啦啦后面跟著好几个人不引人注意吗?我说你们都在门里,不要给我送出门外,我自己出门。到底给我送到他们那门外,我说你们赶快回去,后来我就赶快走。 

  走了没有一会,三、二分钟,我往前走的时候,当时我手里还提溜著这个兜子,后面一个男的,就这么一边回头一边瞅我,他跟我是同方向的,就这么歪脖子瞅我。我知道糟了,又认出来了,我也没吱声。待一会这个男居士就说,你是不是那个刘老师?那我不能骗人家,我说是。他说我妈经常看你的光碟,我也看,今天真是好,怎么在这能遇见你?一边走一边跟我说,后来我要拐弯了,我说就到这吧,我得找车,我得回家,我对这边还不太熟悉。他说那好那好,那就说到这吧,他扭头就回去了,这回我就赶快奔车站。 

  没有走上十步,对面来了两个年轻人,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这个小男孩看我的眼神,我现在都记忆犹新,就直了。我心想又糟了,这肯定又被认出来了,我就装著没看著,不认识,实际我真不认识,我就继续往前走。到我跟前就说,「哎呀!刘老师,我挖你三天没挖著,怎么在这见著你了?」他就用挖这个词。我说你干嘛挖我?他说我妈病重,要往生,人家都说刘老师送往生送得好,能送极乐世界去,我就到处挖你,让你去给我妈送往生。他说我妈刚走三天,就是他见著我那天是第三天。我说哈尔滨有好多送往生非常知名的居士,你到处挖我干啥?我说我还真不会送往生。就这样,这俩小孩就跟我唠了一个半小时,说啥不让我走,就站在那个道上唠了一个半小时。后来我看天都要黑了,我说孩子不行,我得回家,我新搬个地方,我找不太准确,我得先把车找著,坐哪个车能到那个地方,中间还得倒一遍车。后来那孩子说,那刘老师你走吧,用不用我送?我说不用。我就这样,就这次出了一趟门,去了一趟极乐寺,回来给刁居士气得冲我直发火,「你经过谁批准了,你自己出去溜达去?」我说我没溜达,我不是请灯去了吗?「你请灯为什么不跟我说?我去给你请。」我说这么点事还麻烦你。 

  从那以后我基本就不敢出门。我住那个地方有个大广场,我不能告诉你们那个广场名,告诉你们就暴露目标了,好大一个广场。我老伴老说,你跟我去溜达溜达,那个大广场绕佛可好了,说带著刘优秘,咱们三个都去那绕佛。我就推了几次,我说不去,别让人家把我认出来。他说我给你化化妆,那天给我化妆,带个鸭舌帽,帽檐那么长,告诉我往下拉、往下拉。我说最起码得把眼睛露出来,拉太下面我眼睛看不著。给我戴个那么大的大墨镜,我也不知道那叫什么墨镜。一顿打扮,穿他的衣服,没穿我自己的衣服。他说你走道尽可能低头,别四外看。我说本来我走道就不四外看。他说你也别牵著刘优秘,因为很多同修认识我家刘优秘。我说你领著它,但是半道你千万别喊刘优秘,一喊刘优秘也暴露目标。 

  这样我们三个就去了,头一天挺好,回来挺高兴。他说怎么样,我给你化妆化得挺成功,没被认出来。第二天还让我去,我说就别去了,去多了肯定不行。「再去看看,再去看看」,又去了。到了这个大广场,一个女的到我跟前就说,你是那个刘老师。那你说你咋说,说我不是吗?还能像我在百国兴隆寺,人家说你认不认识那个刘老师?我说认识。她说你怎么认识?我说那个是我姐,我俩是双胞胎,长得挺像。我上百国兴隆寺我是这么回答的,最后还让人家给我揭露了、揭底了,人家说什么双胞胎,你就是那个刘老师。那咋办?这次我就没敢再说双胞胎,我说是。她说我们可喜欢听你的碟了。我说老太太傻呵呵,净胡说八道,你们都分析著听,别给你们误导。她说明天你还来不来?我说明天不来了。她说咱们约个时间行不行?有那么多佛友想见你,我把他们带到这个广场来见见面行不行?我说不行不行。从那以后这个广场基本上我就不敢去了。现在绕佛就我一个人,有时候带著我家刘优秘,在我住的地方,院子里绕,每天早晨我是绕三十圈。不像过去,我绕佛的时候都达到三百来人绕佛,现在就我一个人绕佛。现在就是我住那个地方,我发现有人跟我走对面的时候仔细看,但是没有打招呼的,这个还挺幸运。 

  所以现在我这么说了以后,你们对我隐居多少就能够理解点了。隐居以后这一段,我可以如实的跟大家汇报,我真是没待著,我也待不住。因为什么?因为我知道我自己是干什么的,你学佛你就像个学佛的样子。如果说闲言杂语之一,我跟大家汇报的是「我为什么要隐居」,我估计应该是说得比较明白了,大家多少应该理解一点了。在这一段时间我做了些什么,这就是我要跟大家汇报的闲言杂语之二,「隐居这一段时间我在做什么」,这个我也如实的跟大家汇报。 

  第一件事就是师父上人讲的《大经解演义》,我是从头到尾跟著听下来了。如果我不隐居,可能这个我都做不到,我没有时间听,就是马居士把光碟给我刻好,我也没工夫看。所以这回隐居,这个事我就做得比较圆满,我从头至尾没落课。有的重点的几集,我能反覆听个三、五遍,大多数的仅仅只听了一遍,我觉得就这个收获我自己很满意。如果不是这样,六百集师父讲完了以后,我说落一半也差不多,我现在是没落课。这是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听经。因为我这十多年,我受益最大的就是听经,所以现在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也是听经。这是我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念佛、拜佛、绕佛,这也是我一天主要要做的。我现在念佛是随时在念,绕佛是每天早晨,礼佛是每天早晨。我还是像以前那个作息时间,早晨两点起床,先礼佛三百拜。按照礼佛三百拜的光碟那个速度做是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三百拜完了之后我是拜《净修捷要》,这个大约需要四十五分钟。这些都做完了以后我是出去绕佛,围著我住的那个小区绕三十圈,三十圈大约是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这样时间还是满充足的。回来之后做饭、收拾屋、吃饭,收拾完了以后大约不到八点,这一切我都做完了。都做完了以后我老伴干他的事,他喜欢看电视他看电视,他喜欢写字他写字,我就回我的屋去听经、念佛,就是这样,我俩互相不干扰。这样的时间,我觉得还是比较紧凑的。这是第二个事,念佛、绕佛和礼佛。 

  第三个事是读书。我现在读哪些书?第一个就是《净土大经解演义》,我现在手里一共是九册,这可能是香港同修给邮过去的,我不知道大云从哪收到的,给我拿过去了,一共是九册,厚厚的九本。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是《净土大经解演义要选》,四册,现在四册全了,就是我这次来有居士托我给师父带来的那四本。这个《要选》搞得不错,我看了,没从头至尾看完。我觉得这个就算节选,把一些要点都节选出来,这个还是不错的。这是第二种类型的书。第三种类型就是师父上人的《学佛答问汇编》,一共五册,我现在在读这个。我这次来香港是带了一册,《要选》我带了一册,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这是我做的第三件事,就是读书。 

  因为现在毕竟年龄不饶人,也六十七岁了,所以带著花镜看时间长了就有点累得慌。有一天,我从早晨看到晚上,连著看了十二个小时,第二天就把眼睛看到什么程度?冒金花,看房顶都转。我跟小刁说:小刁,今天不知怎么的了,怎么这么迷糊?她说那怎么回事,你想想。我说是不是昨天我看书看多了?她说你看多长时间?我说我看十二个小时。她说那哪行!你戴老花镜,你看十二个小时,那多累得慌!所以现在我改方式、方法,我穿插式的,我看一段书,一、二个小时,我觉得眼睛累了,我就开始听经,这样就可以闭著眼睛休息,就是听经和看书给它交替开,这样就不累了。所以一天连听带看十来个小时,就不觉得眼睛难受了,这个挺好的。这是我做的第三件事,读书。 

  第四件事是什么?澳洲一个老居士,七十五岁一个老人家,他叫陈润缁。我上次来香港的时候,老人家给我写了一封比较长的信,他信的中心内容就是让我帮著他物色几个上不起学的学生,他想资助他们。这个老人家到现在我没有见过他,是香港同修把老人家的信转给我了。我想这是老人家对我的一分信任,那这个事我得认真来办。所以今年八月份前后,刁居士我们几个就去物色这几个学生。老人家一共是拿了五万元港币,兑换成人民币是四万一千多块钱。所以我们就想按照这个,找几个学生来落实。当时我们想找四个,一个人一万,还剩一千多,完了看看谁困难,一拨就完了。在落实的过程当中,一看这困难学生太多了,给我们推荐了十一个,一共十一个学生。我看了那个资料,哪个我也舍不得,放下这个我觉得可惜,放下那个我觉得可惜,我觉得都应该资助。所以这样,我们就把这四万一千多块钱分一分,最多的一个分了五千,其他的基本是分四千。有一个现在是高中生,明年考大学,如果不资助他,他高中就要辍学了,这一年他就读不下来,所以我们就把零头给这个高中生,其他的整数就给考上大学的这些新生。做这个为什么就比较费劲?如果我们把这个捐到哪个地市县的慈善机构,省事,我们把钱一交就完了。但是我们几个,这是不是也是我们一种妄念,就觉得不太放心。这个意见是我建议的,我说咱们一定要把这个钱落实到孩子手里,我看到他拿这个钱我就放心了。所以我们这么做,相对来讲就麻烦一点、复杂一点。所以我们拿到这个钱以后,我们就是一一落实到每个孩子手里,就是这样做的。 

  当时我们去的时候,看到这些孩子这么困难,心里的那种疼,真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这时候我就想,那些很富有的人能不能在这个问题上伸一把手?譬如说有一家,他是去年一个孩子考上大学了,今年又有一个考上了,这两个必须选其一,要么就是去年那个辍学,要么就是今年这个不上,必须得舍一个,而且就留下那一个学费还都没著落,就这么困难。还有一个家长带著他的孩子去报到,如果去报到,能够在学校把贷款办下来,孩子留那读书,办不下来,把孩子领回来务农,就是好几个这样的。所以我们就想,暂时先拿这些,让他们解决开学能够报到的问题。有一个孩子,他妈妈带著他,他是考的成都音乐学院,我们送钱的时候,这个家长带著孩子已经去成都了,但是手里没有钱。他就属於这种情况,如果在学校能把款贷下来,孩子就留在成都,如果贷不下来就把孩子再领回黑龙江,就是这样的。这个时候我们听说这个情况,就委托当地的一个同修,赶快的跟他妈妈联系上,告诉咱有钱了,把这钱迅速的汇到成都去,这样就不至於把孩子再折腾回来。 

  就这些孩子,我看了以后我就想,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你看愈穷他愈能考上大学,而且还能考上个好学校,不让上多可惜!我们去呼兰的那一家是个女孩子,她是考的大连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可能在大连是比较出名的,我听说。家里就是她妈妈,没有房子住,借亲戚家的一个房子,那也就叫房子吧,一进去就像地洞似的,黑乎乎的,家里一片混乱,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是这样。她妈妈高血压、心脏病,为了供她这个女儿念书打了两份工,从早晨四点钟开始出去打工。你看这么一个有病的老人家,不是太老,最起码也是五十岁以上,六十岁以内,大概是这个年龄段的。你说这样一个病人,每天打两份工来供她的孩子。所以当我们把五千块钱给她留下的时候,她那种发自内心的感谢你能体会得到,非常真诚。她那个孩子报到的时候需要交七千八百多块钱,我们给她拿了五千,那两千八百多块钱她还得再掂对,这对她来说都已经很难了。这七千多块钱,对一个这样的家庭来说,那就是天文数字,真是天文数字。所以说如果遇到这个事情,咱们大家能够帮一帮,可能就改变了孩子一生的命运。如果他辍学了,那肯定回家去务农。咱不说务农不好,但是如果他出来能多学一点知识,可能将来为国家贡献会更大一些,从这个角度,我们应该多关爱一些孩子。这是我向大家汇报的,我这几个月所做的第四件事情。 

  第五件事情,就是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大连十天、去吉林十天、去青岛十天,去处理一些具体的问题。在没去之前,没有什么太明确的目标。去大连,是因为我事先答应过大连的同修,我要过去看看。因为他们再三的邀请我,我说话比较算数,既然我答应了,我就一定要过去,哪怕我住它三天、二天,我也得去,所以大连我去了。去了以后我是住在一个山上,和外界也没来往,车把我们拉到这山里以后,我那次是带了七八个人、八九个人,就我们这一拨在山上,那可真是静修。虽然是条件不是特别好,跟城里没法比,那就是个山,但是大家都很开心。我觉得这个山真好,它那个山我们一看就像一个卧佛似的,是仰脸的,脸朝上的一个卧佛。我们去了以后,第二天是巧合还是怎么,不知道,那个山它就放光,绿色的山变成了金黄色的山,大家看了都挺开心的。这上大连。 

  上大连,后来为什么又上了青岛?这就是刁居士许的愿。因为大连这个王居士他是一个企业家,搞房地产的,他跟我们说,他包了一个山,就是我去的这个山,还包了两个岛,在岛上养的鲍鱼和海参。刁居士说:你养鲍鱼和海参那是杀生,咱们学佛的不该搞这个。他说那怎么办?刁居士说:找个时间让刘姨过去给看看,给皈皈依。这样就等於答应了,许愿了。等我们到了这山,一共住了十天,连来带去十天。小刁又欠嘴了,又问人家:你说你还有两个岛,那岛搁哪,怎么没看著?人家说岛在青岛。你看山在大连,岛在青岛。我说你欠嘴,你说你去不去?她说大姐得去,那有众生,得去给它做皈依去。没办法,青岛再去。在去青岛之前,我又抽十天时间,去了一下吉林小于的那个道场,又搁他那待了十天。所以我这三个地方加在一起一共是一个月。 

  到青岛去主要是给他解决鲍鱼和海参皈依的问题,当时去就这一个目的。没想到去了以后,这个事就复杂了,无量无边的众生纷纷要求超度、要求救拔,你说你遇到了你做不做?当时因为没有什么思想准备。但是我是这样想的,既然我遇到了,我能做到什么程度,我就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先是做了一个仪式,给鲍鱼和海参,包括海里的那些生灵都做了皈依。这个做完了以后,可能是消息灵通还是怎么的,就是这些众生,可以说海陆空大聚会,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纷纷都找上来,花草树木都开始表法了,让一个老居士找我跟我报告。王老居士说你们自己去报告。他们说不行,刘老师那个护法厉害,不让我们进。他说我也不给你们报告,不报告就不让他睡觉,后来给他弄得没办法,他说行行行,我答应,明天早晨我去报告。这样就不打扰他了,就让他睡觉,第二天早上他就下来跟我报告。我说我觉得挺奇怪,为什么今天早晨天还那么黑,我就自己上山上去转了一圈?按道理那个地方我也很生,我不熟悉,天没亮,很窄的道,曲里拐弯的,就是花草、树木、芦苇,就是这个。我自己去转了一圈,一边转一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不知啥意思。等我下了山,这个老居士就来报告,说昨天晚上不让睡觉,让找我。我说那我就知道,我为什么起早,去绕山去了、去念阿弥陀佛去了,肯定是为这个。 

  后来我该做的,我能做多少我都做了,可以跟大家这么说,反正很多很多众生受益了,我看不见,但是我能感觉得到。所以这次去青岛做了一些具体的事情,回过头来再想,我去这三个地方都不是去溜达去了,我从来不旅游,我不好热闹。回来以后小刁跟我说,她说大姐,这回才知道了,你上这三个地方,你都有任务。我说当时咱们不知道,现在才知道。所以我在这里就跟大家说,我这一段时间你们放心,我没养著,我没待著,我在做事情,而且我觉得我做这些事情应该属於正事。这是闲言杂语之二。 

  闲言杂语之三,应该立这么一个小题目,是「当前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是什么?概括的说,第一件事,「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解释解释,这个就叫自度。师父这两天说了两次,「念佛很重要,念佛很重要」,说的声音很轻,我不知大家注没注意师父说的这句话。刁居士跟我说,她说师父有三句话,她听明白了,她记住了。我说那不错,重点让你给抓住了。因为这件事确实是当前最大最大的一件事,没有任何事再比这个事大了。但是一提这个话题,有些同修是不是觉得老生常谈,老说这个。那这个最重要,你不老说还不行,所以你就是罗嗦也好。我为什么起「闲言杂语」?就是我自己先把它戴个帽,别大家说这刘居士真罗嗦,老说这个题目。那我还得说,我说给我自己听,也说给大家听,如果有一个受益了,我也没白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百三十二集,老法师有一段话,我不知道大家注没注意,我把这段话抄下来了,我给大家读一读,师父是这样说的:「我常常说这些话,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能体会到,为什么我要常常这样说,我准备随时走,我要把真东西都说出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什么?我觉得我没有机会了……八十以后天天可以走了……我没有机会再办学校,再培养学生的时候,所以我把我所知道的全部说出来。真正有福报的人、有智慧的人的话,听到之后你们就知道以后怎么做法,等於我在这里头传授给大家了。我是把我的时间指定到明年,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到极乐世界,在那边等大家。」这一段话我不知道大家注没注意。第一点就是你注没注意到这段话,当你听二百三十二集的时候,这段话引没引起你的注意?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如果你注意到了这段话,你听懂了没有,听没听懂?第三个,如果你听懂了,你应该怎么办?这几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考虑考虑、琢磨琢磨。如果没注意到,我建议大家把这张光碟拿出来,反覆听一听,品味品味,它是什么滋味。师父绝对不会是没啥事随便说,我是这样看的,所以这片光碟我是反覆听了好几遍。 

  在这里我还想说,就是第一个问题不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吗?它是自度,那现在我就要跟大家说,你自己掂量掂量,你自度现在有没有把握?我过去说,你拿没拿到往生极乐世界的通行证?你拿到通行证了,你自己心里有把握了,那你自度就成功了;如果你自度没有把握,你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个未知数。到这个时候,如果还是个未知数,确实是就比较危险了。人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一生?是体道,体会的体,是体道、悟道、得道的过程,道就是道理那个道,是体道、悟道、得道的过程。那你们衡量衡量自己,我也衡量我自己,这个道你遇到了,师父讲了五十三年,讲这个道,你体道没有?你悟道没有?你得道没有?特别是最后这个。讲了五十三年这个道,不是没讲,你得没得?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听了,糊里八涂就过去了,你啥也没得著,那你还是零。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件事情,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有些同修说,现在说求生净土,还不是那么太迫切的。不迫切,可就来不及了。我是迫切,我是今天我能往生极乐世界,我都不等明天。如果是有我的任务,让我多住几年,我听话,我就多住几年;没有我的任务,我迅速回家,不要留恋这个娑婆世界。人家不是说,你娑婆不舍,极乐不得。你还想恋著娑婆,你还想得到极乐世界,那是妄想。你必须得先舍,你才能得。这个娑婆世界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什么东西是你的?你什么放不下?你什么放不下,你赶快从最放不下的那个放。你放不下亲情,赶快放亲情;放不下财产,赶快放财产,这些都是你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和牵挂。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老实念佛,为众生祈福。这个解释就是度他。两件事,一个是自度,一个是度他。你要想度他,首先得要自度成功;你自己度不了自己,你想度他,那是空话、假话。所以这是要做的第二个事。怎么能让把这个事做好?头两天我说了「三不装」,供大家借鉴。这是我听师父讲经说的,我学来的。你心里装什么?师父说不要当垃圾桶,那咱们这心总得装,装什么?只装阿弥陀佛。不装什么?第一、心里不要装人,装人憎爱多,憎恨的那个憎,爱,你憎爱多,这是说重一点的,如果要说轻一点就是喜欢不喜欢,这么说大家都明白了。你心里装了好多好多人,总有你喜欢的,有你不喜欢的,有喜欢多一点的,有喜欢少一点的。所以你心里你要装著人,你就憎爱多。第二、心里不装事,装事是非多,是不是这样?你们对对号,这个事、那个事,不是这个事对了,就是那个事错了。所以我现在就是,师父讲了我听明白,我就努力向这方面做,我也不装人,我也不装事。这是第二。第三、心里不装物,装物贪恋多。你这个东西,那个东西,你汽车、洋房,什么什么,就这些物,你就是贪恋多,舍不得,是不是这样?咱们都有切身体会。 

  心无所装就足了、就够了,只装阿弥陀佛,你这样清清凉凉的。我总想就是一个容器,透明的,你人也装、事也装、物也装,那个容器肯定是杂乱的;这些都不装,只装阿弥陀佛,非常清净,心里没有事。你装阿弥陀佛干什么?刚才第一个事是自度,自度完了以后,你一定要为虚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祈福,你是为众生服务的,不要自私,不要为自己。所以这两件事,一个自度,一个度他,现在我觉得是我们做为学佛的同修们,当前应该做的最重要、最紧急的两件事情,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往后排。这是闲言杂语之三,当前最重要的两件事。 

  第四是闲言杂语之四,两个远离。一、远离诱惑。现在这个社会太复杂了,诱惑太多了,别的咱们不说,就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时时就在你身边,你能不能够远离?你还是喜欢?人的欲望没有止境,我觉得是这样的。我自己和我自己比,我非常满足。我总想我过去,爸爸、妈妈、姐姐我们四个人住一铺小炕,然后结婚以后,我是和我公公婆婆也住一铺炕,虽然是住在市里,但是睡那个炕、住那房就是草房,完了就是一铺炕。结婚的时候,我记得我爸爸就在中间整个木头板隔开,公公婆婆住这面,我和我丈夫住这面。这个炕总共也就是两米多,实际隔开以后就能睡俩人,就是这样的一个条件。后来逐渐逐渐升级,一铺炕完了我记得我再升级,我住一个六米的屋,所谓的屋,六米;我再升级,又长了两米,我又住了一个八米的屋;我再升级,我又住了一个十多米的屋;最后我调到省政府以后,人家给我分了一个房。后来人家跟我说,人家谁都不要的破房子分给你了,你还当宝。因为它是俩屋,一厨一厅。我第一次去看,一进去以后,又像那个刘姥姥进大观园了,哇!咋这么大的房子!完了人家说,你看没看别人都住啥房子?我说没看著,咋这么大房子?四十六米,对我来说那都是老大房子,赶上皇宫了。就是这样,你说你和你自己比,你不就满足了吗?你有啥不满意的!反正我比较自在,可能这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我从来不跟人家比,人家住什么房子、什么车,怎么回事,和我都没关系。我上苏州他们拿好车接我,我不认识,人家问我说刘老师(人家知道我肯定不知道),刘老师,你知不知道接你那是啥车?我说啥车都四个毂辘,能拉人跑就行,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就是这种诱惑时时刻刻都在你身边,你怎么样来对待。 

  我过去在省政府工作的时候,那时候真是,就是一个工作狂,家里的事基本上顾不上,完了还什么实惠也没捞著。所以人家说,那个权力搁在你那都浪费了,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我说不用过期,现在在我这就作废,因为我不会用。所以这样倒挺轻松的,那种诱惑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佛菩萨那时候就已经加持我了,对我一点作用不起,我不喜欢这些东西。我一不喜欢钱,二不喜欢权,这两样东西恰恰是当前人们最喜欢的两样东西,我恰恰不喜欢,所以我就比别人活得潇洒自在,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所以名闻利养的诱惑,各种各样五欲六尘的诱惑,我就发现有很多人为名所累、为物所累,太累得慌了,活得也很不自在。譬如前些日子,有的也是学佛的同修,曾经说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我当时就说,你要不问我,我不知道,你要问我,我建议你还是留在国内。你的根在中国,我一向是这个理念,你的根在中国,你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外国去?反正种种的诱惑,真是,现在你看电视,那个电脑、什么网我是一窍不通,我一点不明白,我也从来没看过。我知道有网,我说这个网反正在我印象中,把好多大人都网进去了,别说那些孩子们,都叫这个网网进去了,那是个啥网?太坑人、害人了。我说如果谁能管这个网,能把这东西制止,他功德无量,真是这样的。 

  你要说咱们修行人、学佛的人,得做到两安,一个是身安,一个是心安。现在咱们学佛的人,有多少个这两个安能达到?说我身也安,我心也安。人说「身安则道隆」,你才能兴道;你身不安、心不安,道肯定是不隆的。你怎么样能够身安、能够心安?我的感受,我两条,一不求人,第二不怕苦,这是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我长这么大,最大的特点,我就是不求人。我老伴说我是万事不求人,什么难,什么苦,我挺著,我扛著,我不求人。我可体会到了,过去师父曾经讲两难,一是登天难,二是求人难,我记得师父讲法的时候讲过这个问题。登天我没登过,我不知道它难到什么程度,这个求人难我体会到了,我真求过一次人。不是人家难,人家事真给我办了,是我难,我不知道这个礼怎么送,这个话怎么说。 

  我老伴给我一个任务,要调转工作,必须得找某领导,还告诉我你得买礼物。那时候我已经调省政府了。我说买什么礼物?告诉我买两条卧虎毛毯。那个时候一九八几年?一九八四年、八五年,好像卧虎毛毯送礼还是名牌,告诉我买两床。我就上秋林公司买了两条毛毯拿回去了,那得遵命。拿回去以后我说你自己去送。他说不行,我没你面子大,得你去送。我说这个我不行,我不会。那不行,第二天还必须得送。我们家门前那个楼前有一条道,那条道大约能有五百米长,我那一夜我没睡著觉,急得满嘴起大泡。我就在这条道上,从这头走到那头,从那头走到这头,心里就想著一句话,「明天这礼怎么送,话怎么说?」就折腾我一宿。第二天我老伴逼著我还得送,我就拎著这毛毯去找我们的一位领导,到人家敲门手都哆嗦。一敲门,人家老伴给我们开门了,认识我,「小刘,干什么来了?」我说来送礼。你们一听我这话就不会办事,你说我来串门也行,来送礼,这个目的明确。她说「进来吧,进来吧!」这手里提著毛毯往哪放?心里突突突,一看他们开门,干脆塞到门后,我就把毛毯搁到门后了。人家老俩口跟我倒是心平气和的唠唠家常,可能我这人缘比较好,人跟我说都挺亲热的。但是我没心思跟他们说,我要办我这个事,我一送礼,二是求你把这个事给我办了,我这两个目的非常明确。完了人家领导说:「小刘,你是从来不串门的人,你来了是不是有事?」我说是有事,今天两件事,一是送礼,二是求您给办个事,直截了当说。他说什么事?我说我老伴要调工作。他说那调吧调吧。我一寻思这求人还行,不是那么太难。结果这个事真给办了,把我老伴这个工作办了。但是我就想,就我自己心里那种感受,实在是太难过了。后来我跟我老伴说,再有这个事,你可千万别让我去办,你让我买啥我给你买啥,你自己去说、去办。我老伴说下把我不办了,再有事你还得给我办。我说你看,下把不办了,我说能不能不办了?他说争取不办了。 

  所以这个远离诱惑,你说怎么个远离法?我再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是什么感受?就是第一个,於世无争,於人无求,我解释解释,远离竞争。反正我这一生到现在为止,我没跟任何人竞争过,别说竞,争我都没争过。所有的好事,评什么模范,什么涨工资,统统我都让别人在前面,我都往后退,我就想那个好事谁喜欢给谁。涨工资,譬如说名额很少,你一个人涨了,那么多只眼睛都盯著你,那滋味也挺难受,所以这些好事我都不沾边。但是有时候它就给你找上门,让你推都推不掉。我有一次在小学当校长,我们学校有一个名额涨工资,还必须给公办老师涨,我又是公办的。我那天组织各学年组投票,七个学年组,六个学年组投的我,一个学年组没投我。我想很正常,因为什么?你是校长,你坐那收票,人家来交票,你看校长在这收票,人家不想投你也不好意思,所以我得了六票。我一看这不行,全校,我们那时候是九十五个员工,就一个名额,然后你就一个校长,这个名额就得你校长涨,我觉得这个不行,工作是大家做的,怎么能你校长一个人涨这个工资?所以我就想,给我们一个老会计涨,因为她已经面临退休了,以后再也没有涨工资的机会了。因为那次涨工资就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十几年以后第一次涨工资,我还记得涨了八块钱,后来就涨会计工资。我就把那个选票撕吧撕吧扔到垃圾篓里,我就给我们老会计写了一个文字材料,拿到这个材料我就去参加教育处最后拍板定那个会。 

  当时我们书记没在家,就我自己去的,去了以后我一听别的学校的,我就有点傻眼,因为啥?别的学校报的全是领导。到我们学校了,我说我们学校是某某老师,会计。领导说,听没听到前面各学校怎么报的?我说听明白了。再琢磨琢磨,重报。我还是说这个会计。后来给我们领导气得到什么程度?休会,回家吃饭。因为开了一下午了,这又到晚上。说休会,回家吃饭,饭吃饱了、吃明白了,再回来汇报。这不还是卡在我学校这吗?算了,休会了,回家吃饭。吃饭我吃明白了,我就把我们书记找去了,我说书记你赶快跟我一起去开会,你要跟我意见一致,咱俩一起说,就是给谁涨。她说行!我俩去了。去了二校接著说,这回我说书记你说,我让我们书记说,她也是女的,我说你说。她说我们学校经过评议,一致推荐某某老师。我们教育处两位领导说,这吃了一顿饭还没吃明白,回来还说这个话题。完了就接著说,说到最后,人家看这脑瓜也不开窍,后来我们领导生气了,说这样吧,二校这个名额让出来,你们学校这个名额别要了。我跟我们书记还说,我宁可让出去,咱也不报领导。我们书记说行,我同意。所以我说同意,让出去,这样就让出去。中小学教育科科长说:「素云,你把你那个名额给我吧,我们一个名额还不够。」他就十来个人,他有个名额,他再要我一个名额。完了可能处领导,我估计也是跟我呕气,「那行,二校的名额给中小学教育科了。」这样他就两个名额,我这九十五人就一个名额没有了。但是我心里轻松,我心想反正你不能给我涨。 

  就这样,回去我就跟老师有个交代,我说咱们这个名额让出去了,为什么让出去了?因为教育处整个名额不多,摊不上每个学校一个。那一段我不能说,我不能说我报的谁,领导不让,我说名额不够,所以咱们就发扬发扬风格,把这个名额就让出去了。这么的我跟老师也交代完了,我就以为这事过去了。过了不长时间,都没有半个月,就公布了涨工资的名单,我就在那名单上,我涨了。我说怎么回事?我名额都让出去了,怎么我又涨了?我就去找领导去了。人家工宣队长那个李师傅,反正看我像小孩,对我真是挺好的。我说李师傅,我那名额都让了,怎么我又涨了?李师父说,你说了算,还是领导说了算?领导手里有个机动名额,那个机动名额给谁涨,那就领导说了算。你那个是让给中小学教育科了,教育科也真是涨俩,但是这个机动名额就给你涨了。这下我傻了,我回去跟老师咋交代?你都说名额让出去了,一公布你涨上了,涨了八块钱。我就不知道我怎么解释,怎么解释反正你是涨了,是不是?那我就不吱声了,我就跟领导说,你们要让我继续当校长,把这工资给我拿掉;你要想把我调走,这工资你就给我涨著。还不能给你调工作,工资还得给你涨著,回去吧!就给我打发回去了。我就特别难堪,不好意思,我就见了老师,我想我都矮半截似的。后来我一个比较要好的老师,我俩从小一起长大,她就跟我说,「素云,你咋搞的,你说把名额让出来,最后你自己涨了,你怎么说瞎话?这些老师议论纷纷,说刘校长净骗咱们。」她说你能不能给大家解释解释?我说没法解释,咋解释也是涨了,我说就这么的吧。就一直到现在,就一直到今年,我和二校有几个老师见面,我就唠嗑唠起这个话题,他们的眼睛都瞪圆了,说刘校长,这么多年了,你看那时候是一九七八还是七九年,这么多年了,我们都不知道这个事情的真相。我说知不知道能怎么的,反正我工资是涨了,就是这样。但是我心里一直挺坦然的,因为这个东西不是我成心要争过来的。所以我觉得我这大半生真是於世无争,於人无求,我觉得这样做人,你心里会比较坦然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知足常乐。知足常乐,不知足就常累,它是对应的。这个知足常乐非常重要,这个词谁都知道,但是做起来好像是比较难。有那么一句话说,「万事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世事茫茫似流水,休将名利挂心头,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我一读这段话,大家都听得很明白了。咱们就说前两句,「万事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你这两条做到了,你的人生就很美满、很幸福,你会活得很自在、很潇洒。还有一句话说,知足的人,他虽然是卧在地上,就是躺在地上,他也觉得很安乐;不知足者,虽处於天堂,他也不称心如意。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人在福中不知福,失去福时方知迟」,他生活在福里,喝著蜜糖水,他可能都不觉得甜,当这些都失去的时候,回想起来他才觉得,一切都过去了,知道得太晚了。人生为什么苦?我看我周围的人,看我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我就总结一句话,就是「人生有求即多苦」。你有求,有求得到的,有求不到的,求得到你怕丢了、怕失去,提心吊胆,求不到的,你就生烦恼。所以人生有求必多苦,你没有求,你就苦少,甚至於你没有苦。这是知足常乐。 

  我再举一个不知足的,譬如说有些人他喜欢什么?喜欢听人赞叹,他这也是一种不知足的表现,别人一赞叹就高兴,别人不赞叹就不高兴。我说这样的人他是怎么个毛病?可以说他是比较脆弱的人。为什么说比较脆弱?他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只有别人捧著他、哄著他,他才觉得心里踏实,别人一不赞叹他,他就觉得很失落。所以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这也是一种知足常乐。你不要和别人比,人家不是这么说,你和别人比,你永远比不完,你不会满足的;你不和别人比,你和自己比,你会满意的、会满足的,你就不累得慌了。这是知足常乐。 

  第三个就是怎么样做到身安、心安。对於我们修行人来说,我过去曾经讲过,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清贫也是福!安於清贫,安於寂寞,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当你切身体会到的时候你才觉得,原来换一种活法更快乐。不是说寂寞易修道,就是不要图热闹。我为什么一再强调,我自己要沉下来、要静下来,我让同修们也沉下来、也静下来,因为这利於修道。说「内外皆寂」,就是你里边和外边都寂静,「心境一如」,你的心和外面的环境是一如的,这个可以说是妙契首楞严定。大家不都经常谈禅定吗?首楞严定是大家很欣赏、很赞叹的,如果你能达到内外皆寂,心境一如,是为妙契首楞严定。如果你能降住你这颗心,你就一切自降服了。所以降服这颗心很重要。 

  我那天想了四句话,这么说的,「五浊恶世苦海茫茫」,茫就是草字头的那个茫,「五浊恶世苦海茫茫」;第二句是「颠倒众生碌碌忙忙」,忙活的那个忙,就是忙忙碌碌,把它颠倒过来,碌碌忙忙;第三句是「有目不见两眼盲盲」,这是盲人的那个盲,上面一个亡下面一个目。前面是「苦海茫茫」,第二个是「碌碌忙忙」,第三个是「两眼盲盲」,第四句是「心无所依终日惶惶」。好像是当前对人们的一个大写照,你看现在一天人们是不是这样?尤其是第四句,「心无所依终日惶惶」,现在多少人没有安全感,不知道怎么办。心无所依必然是活得很累,他心里不踏实,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安全感。现在大人,包括孩子,就电视里演的,就是我偶尔能看到的,好像很多人都得叫忧郁症,也叫抑郁症,我不知道是不是一个病,忧郁,有的医院专门治这个病。为什么忧郁,为什么抑郁?就是心里没底,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 

  我自己身边的人就有这样的例子,想起过去的事,没有一件满意的,想起未来的事,没有一件好像托底的,就当前这个他就抓不住。所以我就说,过去不满意,未来没有底,现在你就苦著你自己。你说人的一生,要是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么苦?求的是什么?譬如说现在的年轻人,处对象,成家立业,呼声最高的房子。现在房价飞涨,年轻人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大概买个房子现在没有五、六十万下不来吧?我不太知道价钱,反正现在我知道房价挺贵的。所以就这个,你要再贷款买房子,将来就得还帐。所以现在人的压力非常大。咱们怎么样能够把自己从这个高压之下解脱出来?学佛,念佛。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自己就轻松、就愉快了。 

  在这里我要说几句,譬如说有的人不是爱争吗?所以好事,一件好事,需要我、需要你、需要他,大家一起来成就,这有多好,大家都高兴、都受益。现在往往是非得要分别个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有成见,这样大家不就活得累吗?你要是转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实际无限宽大,就看你怎么看。换一种立场来待人处世都很轻安,人和事没有不轻安的,就是你调一个角度。 

  还有我的体会是什么?就是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假如说谁接触你,有一种什么感觉?接触你就觉得好像如遇春风一样,有一种喜悦感,这个你就成功,你的人缘就好。反正我这个人可能就是心里也没事,把什么事都看得很淡很淡的,我觉得我人缘还可以,跟我在一起的这些同修们还不讨厌我。譬如我和小刁我俩在一起,我俩也打仗,打完拉倒。她也说我,我也说她,反正她弄完笑话我弄笑话。在一起我俩彼此都是开心果,她是我的开心果,我是她的开心果。今天我不是跟大家说吗?早晨起来能把裤子穿错了。我不让开灯,我怕费电,她也听话,就不开灯。结果我先磕完头,我就把外裤套上了,套上的一瞬间我觉得今天裤子短,这一瞬间就是今天裤子短,就没想我穿错没有。完了我就下楼,下楼我想出去没出去,我就又上楼了。她搁屋里找裤子,她说我裤子怎么没了?大姐,你是不是穿我的裤子?我说我穿我自己的裤子。一看,不对,我裤子搁沙发上放著,她裤子搁我身上穿著,她找裤子,裤子错了,错了脱下来给你。 

  我觉得人和人之间在一起这样挺好的,挺快乐的。我不喜欢什么事都郑重其事的,你这个对不对,你那个错不错。今天我们几个溜达的时候,我说一句,「世上本无好与坏,都是分别在作怪,你说好来他就好,你说坏来他就坏。」那就是起心动念,你为啥不想他好?你想好他不就好了,他就不坏了。说到这我就想,有这么几句话,放下,放下什么?就是「名闻利养要放下」。做为咱们自己修行人,应该做「纯净纯善佛菩萨」。如果你能做到纯净纯善,你肯定是佛菩萨。「牵著这个挂那个,背著包袱怎回家?」这四句话,中心就是告诉大家放下。 

  人都有贪念,但是人还真不能有贪念,有贪念确实害死人。我给你们讲个真实的故事。就是我的一个同修的妈妈,她在机关工作,是搞什么的?医药管理局,医药管理局管医药。在这个单位工作,我听他们唠嗑说那个意思有两个方便,就是吃药方便。为什么吃药方便?吃药不花钱,还净吃好药。我听了以后我心里就想,别的便宜可以占,这个药还可以占便宜吗?哪有占这个便宜的!我这么琢磨著,人家故事往下讲,我就坐那听著。因为长年累月吃好药,完了就得病,得个癌症,胰腺头那长个癌,什么三交叉那个地方,非常隐秘那个地方长个癌症。这就涉及到手术还是不手术?一开始决定不手术,就是保守治疗,后来家里可能经济条件各方面都不错,不手术还不放心,那就做吧,就做了。 

  做手术,一打开以后,据说做手术的时候特别怕找家属,说一找家属就有事,不找家属,做完推出来那是正常的,没事。所以他们家人搁走廊坐著等著,提心吊胆,就怕医生出来找家属。真是,一会儿人家就通过小窗口就召唤家属过去了,过去就说,现在老人家这个癌症已经不是主要病了,退到次要位置了。那什么是主要的病?说中毒性肝坏死,就是这么多年吃了这么多好药,把肝吃坏了,中毒性肝坏死。那怎么办?最后徵求家属的意见,原样就缝上了,就是哪也没动,已经不行了,就缝上了。我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就想,这人怎么这么可怜、这么悲哀,你说有点什么东西,你要是起点贪心,别人还多少能理解点,你说药是个什么好东西?老人不都说,「是药三分毒」。你把这个,因为不花钱,我随时可以吃,我还净吃好药,你还当做一个好事。最后,我听说好像没有几个月活头了,因为你看开了又原样缝上,肯定是不行了。 

  再一个我就是想说说,就是第二个远离。我第一个远离说远离诱惑,第二个远离说说远离是非。这个远离是非,我为什么还想说说?因为现在每天接触到的全是这个话题,就是没有离开这个话题的。这个是非也真是害死人,但是有智慧的人他怎么样对待这个是非?我说第一个,你要大度能容。咱们学弥勒佛,度量大大的,笑容多多的,你做到这点,是非它基本上就不太沾你的边。我过去说过这句话,就是人与你斤斤计较,是人不如你;你与人斤斤计较,是你不如人。别人和你计较,那是他不如你,他和你计较,反过来你再和人家计较,那你就是不如人。咱们修行人是不是在这方面也给大家做个榜样!不要计较,有啥可计较的!什么长短、对错都是假相,你都心里明明白白的,你还去往那个窝窝里跳,那你傻不傻!我就是不太会跟别人计较,别人跟我计较,你要的我都给你,你喜欢的我都给你,你要的我不要。这点我也是向师父学习,你不喜欢的,你不要,那我要,你要的都给你,你就这样,还有啥可计较的!所以一个人的快乐,不是他拥有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他为什么快乐?不是他有多少财富,不是这样的,是因为他计较的少,他不计较这些个东西。师父这两天不是说,不做别人的垃圾桶,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恭敬别人就是庄严自己。你不恭敬别人,你自己想庄严你庄严不了;你不善待别人,你也就是不善待自己。你把这个关系把它搞明白了,你自然就有智慧了。 

  我做这几条,这几句话供大家借鉴和参考。我是一不看是非,我看不著是非,尤其是谁和谁啥关系我一概不知道,我从来不研究。不看是非,这一定要排第一位,你看了你肯定就会起心动念。第一个不看是非。第二个不说是非,别人一说张三如何、李四如何,你赶快凑到跟前去,帮著人家添添油、加加醋,也跟著人说。第二是不说是非。第三个是不传是非,到我这就划句号,你说啥我听著,我这耳听那耳冒,没冒过去的到我这也划句号了,我绝不会再传给第三个人。不传是非,传是非我们北方话叫扯老婆舌,这是很不道德的,有德行的人要把自己的身心修养得完美。还有这样的做法,这是有人总结的,说「是非窝里」,你说咱们每天接触的,可以说就是在是非窝里,每个人都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做?有智慧的人是这么说的,说「人用口,我用耳」,别人说这些是非,你也在这是非窝里,人家用嘴在说,你用耳朵听,听完了过去,你这是有智慧。说「热闹场中」,特别热闹的地方,「人向前,我向后」,我不往跟前凑合,我不凑热闹。说「口舌场中无我分」,就没我分,我不沾边。这是不是都是经验!「口舌场中无我分,是非之地无我踪」,没有我的踪影,那个地方你找不著我。这些我觉得都是很好的名言,对我们每个人,怎么样来远离是非都是很有帮助的。「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遭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祸从口出! 

  下面再说说闲言杂语之五,这个我想说一说就是「要选准方向和目标,不要跟风跑」。我这里面讲三个一,第一个一是「一心念佛,莫换题目」。为什么我想说说这个题?因为现在真是情况很复杂,人们这个心定不下来,没有主意。我七月份去五大连池钟灵寺,去看我的第一个师父觉悟法师,老人家生病了,想我,托人捎信,我就过去了。老人家就问我,素云,你在干什么?我说在念阿弥陀佛。老人家说,好好好,念阿弥陀佛好。他说,我身边有的老居士念了二、三十年阿弥陀佛,已经念得很像样子了,但是现在就改了,改念别的去了。我说师父,那改念什么了?师父说,白莲教。我不知道白莲教是怎么回事,我们不能去妄加评论。我在这里想说的就是一心念佛,不要换题目,我们这些老菩萨们,时间是已经很紧了,不多了,你要再换来换去的,真是没有时间了,你把大好的机缘可能就错过了。 

  所以我自己,我就是死心塌地的念阿弥陀佛,死心塌地的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在这一生了生死,出六道、出十法界。其他的事都是小事,也都不是事。一定要放下,千万把一心念佛这个事摆到第一位。一心念佛再加上改过,光念佛不改过不行,一定要改过。这个习气难改,难改也得改。你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光念佛不改过你去不了,一定要改毛病。改你最难改的那个毛病,从那开始。你觉得你哪个习气最重,你就把它放在第一号,先从那著手。批评自己就像拿刀扎似的,一定要扎到疼的地方,不疼不痒的你不在意。所以一定要一心念佛,莫换题目,要老老实实的改过,这是第一个一。 

  第二个一,「一门精进,长时薰修」。这句话就是我从二00三年接触到《无量寿经》的光碟,和接触到《无量寿经》的经本,我听的,好像在我印象中,解决问题最快的就是这个,这句是我最先听懂的。我为什么将近十年了,我一直是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师父讲的时候,就这「一门精进,长时薰修」,我记得一开始的时候,我不太明白什么意思,但是我反覆的听这一块,我就想一门是什么?精进是啥意思?啥叫精进?然后长时薰修,我就自己举了个例子,我记得南方他们爱熏肉,熏肉底下搁文火,呼呼那么燎著,那叫熏,长时薰修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就这句话,是我读《无量寿经》、听《无量寿经》最先理解的。所以这些年,我就一直按照这个去做,没有改变,我应该说还是受益了。无论是法门也好,还是你读的经论也好,现在一定要选准,不能经常变换,这是第二个一。 

  第三个一,这是我自己的感受,「听一师之言」,就是一个老师。佛门我三个老师,第一个老师是觉悟师父,觉悟师父是修净土的,他老人家就告诉我念阿弥陀佛。所以我接触的第一个师父就是正知、正见、正修,是觉悟师父把我引进佛门的,这是第一个师父。第二个师父是一个密宗上师,香根拉马交活佛十五世,四川色达的。我见过师父两次。当时不是说我想拜师父、认师父,就是一个机缘我去了,见著这个师父以后,当时我记得屋里一共十几个人,他说的那个话,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怎么理解的,我就觉得那天师父说的所有话都是对我一个人说的,我就这种感受。他汉语又说得不好,我得仔细的听,但是就觉得师父说的都是我。也就恰恰是这个密宗的一个上师,他告诉我读《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你说我这缘是不是好!按道理密宗上师应该教我持咒,师父没教我持咒。我见他两次,师父往生了,四十六岁往生的。往生之前,在我师兄《无量寿经》经书的扉页上,我师兄让他给写,说你是上师,不教我们持咒,你教我们读《无量寿经》,以后我们怎么解释?是你说的吗?你要是敢说,你把它写上。反正我师兄和师父比较熟悉。师父说,写、写,拿一本《无量寿经》,在扉页上,师父就写上了,「读《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把他名也签上了,「香根拉马交活佛」,就签上了。那本书现在可能在我师兄手里。 

  然后就是净空老法师。三个师父对我的教诲是一致的,都是让你念阿弥陀佛,一点没差样。如果说在这之前我自己走了一段弯路,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佛、什么叫佛法、什么是佛经,我全不知道。我一九九一年请观音菩萨以后,我就以为是,甚至那时候我把气功都当成是佛,没有那个明确的概念。所以东跑西颠的,也看了不少师父,也看了不少人,反正一说哪有大德我就去了。所以现在我为什么告诉同修们别乱跑,老老实实在家里念阿弥陀佛,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这是听一师之言,信一个师父的话,照一个师父说的去做,这三个字就是听、信、做,都是这一个师父。所以现在就是老法师。我从去年四月四号见到师父以后,就觉得是一种缘,可能多生多劫我和师父就是师生关系,我就一直是师父的学生,所以这一生又碰到一起了。师父一看我,这多少世了还搁六道里骨碌,这也太不争气了,所以现在紧著提溜我。所以把我讲成名人了,这回我把你讲成名人,我看你往哪跑,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我就想不能让师父伤心,这一生一定得修出去了,再不修真是谁都对不起。在我心目中,真是老法师就是我的老师。虽然有些形式的东西我不太会,我也不太愿意做那些形式的东西,但是我知道我内心,我对师父是非常非常敬重的。 

  最后给大家说这么几句话,也算是对同修们的一个供养,就是「念念阿弥陀,心心极乐土,具足信愿行,今生必成佛」。我再说一遍这四句话,「念念阿弥陀,心心极乐土,具足信愿行,今生必成佛」。还有另外八句话,「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八万四千门,门门皆禅定,一句阿弥陀,即是深妙禅,佛法妙妙妙,皆在佛号中」。最后两句你要记住了,你要信,你去做,你就体会到那个境界了,就是「佛法妙妙妙,皆在佛号中」。 

  很多居士问我,怎么修得力?我说就那四个字最好使,关键是你信不信、你做不做?你真信、真做,就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解决根本问题,就解决你成佛的问题。你非得贪多,这个经我不读,我对不起谁谁谁,那个经不读,也对不起谁谁谁。佛菩萨,你看我不读《地藏经》,地藏王菩萨是不是不高兴?我不读《普门品》,观音菩萨是不是也不高兴?我说佛菩萨要是这样他就是凡夫。这个不高兴,那个不高兴,我说那是凡夫知见,那不是佛菩萨知见。你就老老实实念这四个字,二六时中心里就装这个,你今生不成就那不可能!佛菩萨能撒谎吗?能骗人吗?能打妄语吗? 

  今天讲了这个「闲言杂语」,是闲言杂语也非闲言杂语,但愿在听者那里能够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闲言不闲,杂语不杂,如果能起到这个作用,就阿弥陀佛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慧海拾贝  刘素云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11/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6-113-0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刘素云       刘素云:慧海拾贝)(五明学佛网:刘素云       刘素云:慧海拾贝)  

 刘素云:真正的修行人,一定是少言寡语 

 刘素云老师:知道自己的过失、习气就是开悟 

 刘素云:对任何人都要谦虚恭敬,不得傲慢无礼 

 刘素云:我们念佛了吗?没念佛呀! 

 刘素云:一个人一生最快乐的是没有冤家,没有对头,没有对立 

 刘素云:佛教讲的“八风”是什么? 

 刘素云:愿力要是超过业力,业力就不起作用 

 刘素云:有些同修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境界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素云:老实念佛,念佛成佛 

 刘素云:八风吹不动智慧在心中 

 刘素云:佛法要会用 当下就受益(下) 

 刘素云:佛法要会用 当下就受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