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量子物理学与佛道


   日期:2012/8/5 13: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量子物理学与佛道

 

 

我们中学时代就学过光的干涉,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与粒子是同一个东西吗?真实的粒子与真实的波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如果对物理学了解,也许你会发现其中的矛盾。波尔从一种辨证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完成了量子力学的铺垫。但是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将量子力学的光是粒子的假设扑灭了,粒子的概率性行为是导致光干涉的基本条件。那么粒子又是怎么成为波的呢?波和粒子存在怎样的关系?

在霍金看来电子似乎同时经过了两个狭缝,这样光就形成了所谓的波动效应,而不是衍射。虽然电子是随机打入屏幕上的,但是即使一个一个的将电子发出。屏幕上仍然会产生干涉图象,很明显,粒子偏离自己的跑道了,也就是形成叠加的中间地带。如果电子是同时经过两个地方,那么为什么最终出现一个地点呢?

薛定鄂的猫的实验告诉我们一个悖论,那就是猫在没有被我们观察前处于非死即生,非生即死的状态,猫即活着又是死的。但当我这个观察者用意识介入时,我们会得到一个确切的结果。不是死亡就是活着,两种可能性在精神观察的一瞬间转变成一种实在。即我们在屏幕上看见的粒子。我们在电子运动时候,无法确定它的动量,它如同幽灵一般在我们周围生生灭灭。加上狭缝时干涉就形成了,这样干涉在狭缝中连绵不断。物理学家认为是我们的精神决定了粒子出现的地点,在概率与无数的可能性中。我们的意识寻找并选择到了一种可能性,这时函数波坍塌了,实在被显现出来。

在他们看来,唯物主义已经面临破灭,实在究竟是虚幻的还是真实的呢?对我们来说,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客观一词对不同的对象来说又是不同的。对同一件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生命形式有不同的感觉。一个桌子,一个人把它看作桌子,那么一只青蛙,一条蛇与一只蚂蚁对桌子是否也有同样的看法呢?

它们可能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图象,对他们来说客观一词已经不在起任何作用了。因为客观事物在根据主体而产生改变,那么物质本身就是对概率的解读,或者对可能性的选择。这种选择完全根据自身条件来确认的,因此只是对全息信息的部分读取。《心经》中说到: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似乎正在说明这个道理。

物质只是能量的聚集,能量是物质的释放,质能方程(E=mc2)说明了物质无中生有的原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中生有这个有趣的问题一直捆饶的我们。能量与质量是等同的状态,就如同水与冰,在不断转变互相替换。反离子,虚粒子在瞬间产生又瞬间消失。当我们捕捉到它时,才出现稳定的粒子状态,当主观意识不在主导自性体性时,就是空,空不代表真空,而是不生不灭。任何实在都是精神意识的借用体系。当我们的精神意识不断改变的同时,客观物质(色身)也在相应的改变,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境”。

在西方科学的量子场论开辟了一个科学的奇迹。在21世纪,将传统物理学,经典力学推向了科学主义与唯物主义时代的终点。如果相对论是20时世纪的伟大奇迹,那么量子力学则是21世纪人类认识的飞跃,将科学重新回归到传统的东方哲学认知上,并且在超心理学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类自身就好比感知收缩器,心灵感应,遥感,人体超常现象等超心理学研究在西方纷纷崛起。人们对自身潜力不断的认识和发现才明白。人体超感知觉等不过是自己器官功能在提升开发的一种借用能力,道教中人能成仙人,佛教中,能成阿罗汉,成佛。

而这种潜能力就被附带出来,当我们重新认识到中华文明和东方哲学。人们就能发现,古代科学与宗教早就已经预言了现代科学的成就。而科学却对宗教似乎视而不见,在还原论下的科学时代的实证主义开始发展科学技术革命,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而当科学发展的时候,却发现证实的不过只是在宗教里曾经的言语。

释迦牟尼在2500年前对着一杯清水观其便说,其有千千虫。直到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才得已证明,认识能力不是科学实证能够得到的,理性是一种工具,并不是真实认识。在禅宗的三昧禅定中,人便开启了生命意识本身存在的潜能,禅学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无论哲学上的巨大攀登,还是科学上的巨大突破,都是理性的产物,是辨证思想中提炼,因为人类认识的极限。所以唯物,唯心都是极端错误的提法。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已经不是哲学上的问题,而是宗教上的问题,从着一点来看意识已经不是哲学研究的重点。

以往研究意识,都只是在五感之内的,而引发人类意识最常常出现的是第六识(意识系统),往往是预感,灵感,直觉,创造,梦界的来源。我们除了意识,我们还有第七识,这个意根就是第七识(mona)。直到第八识(阿赖耶识),意译为“藏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

瑜伽行派却认为在此六识的深处,有不断地生死轮回,经常都有持续活动的根本性的心,并称之为“阿赖耶识”。而最先提到此“阿赖耶识”的是《解深密经》,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我们凡夫对此识不知不觉,因为阿赖耶识是根本识,前七种各识都由它生出来它能够收藏所有造业的种子,第七识又称为末那识,翻译成中文称为意。这个识一直执著阿赖耶识是“我”,所以它是执著“我”的一种心理作用。我们的第六意识是依靠第七识而生起的,所以被称为意根。

好像我们的眼识依靠眼根而生起,所以称为眼根;第六识依靠意根而生起,所以称为意识。现代科学在现象本身上寻找存在的证据,永远无法拉近与佛教的差距。无论包括对世界的概念,时间,空间,意识形式,生命形式等等。科学程度远远都不能与之相比与衡量,就如同用幼儿园的小孩子去理解大学老师说的话一样,现代科学甚至连研究“意识科学”的门都没有跨进一步。而只是跟着宗教后面去求证,心物的关系不应该为传统哲学的内容,它的思想范围因为无法突破二元的思维而困扰在思想的泥潭中。

因为仅仅认为意识是很有限的,而人类完全有能力不借“通讯工具”而实现远距离交流。在考古人类学研究中,史前的伏羲,古老的印地安人也存在这类现象,佛教的六足神通也是真实存在的。西方科学称作特异功能研究,佛教不主张扬神通,是因为人类的道德因素与心性上没有达到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可能用“核能”来战争一样,也有可能象嘲笑宗教一样嘲笑未知领域使其停止不前或者灭亡。对于人类整体认识来说,总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感觉来判断事物,而经验却不能代表认识能力。经验可能产生某种感知,也许是一种共知,这些共知只是在时代背景与理性认识上,但不能带来整体感悟。

西游记本身也可以理解为一部佛教著作。里面有个猴子,名悟空,悟空是佛教用词。当我们能悟得空时,我们也就证得,而不是证明。因为证明是建立在科学实证主义基础上的,它将理性工具发挥到人类认识的极限时,就会出现悖论。科学就是建立在不断产生的悖论中诞生与毁灭的。也就是说,科学一直处在不断改错的状态中,而且不断的崩溃在悖论的边缘,而无不一次解决是辨证哲学思想的作用。当我们问起科学是什么时候,我们也许可以这样回答,科学只不过是打开宗教的一把钥匙。

汉章整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量子物理       佛道)(五明学佛网:量子物理       佛道)  

 唐思鹏居士: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佛道品第八 

 惟觉法师:佛道与医道 

 妙莲法师:护国护仁 四、奉行佛道护民心净心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一、宝贵人生修佛道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一章 佛道品 

 洪修平教授: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洪修平教授:论中国佛教的曲折发展及其现代意义——以儒佛道 

 其它法师:一声“南无佛” 皆共成佛道 

 海空法师:佛道三根本的修持要义 

 杨维中教授:从隋唐佛道论争看道教心性思想的形成 

 妙境法师:维摩诘经讲记 佛道品 第八 

 道坚法师:金佛山燃灯古佛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