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放松下来圆融一切


   日期:2012/10/11 16: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法是圆融,佛法是容纳,佛法是恒顺众生的。有佛法才能圆融,才能容纳,才能恒顺众生。不管站在世俗的角度,还是站在佛法的角度,只要你有圆融不了,容纳不了,恒顺不了的,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痛苦。

   学佛修行是一种解脱,受戒持戒是一种放松。如果学佛修行、受戒持戒变成了一种痛苦,那就不是真正的学佛修行,不是真正的受戒持戒。只有受戒持戒,自己的身口意才能完全放松下来。佛没有让我们控制自己,更不会让我们受苦受累。不管好坏,佛希望我们都能容纳,这样才会轻松、自在。如果你做不到,那是你自己还没有修好,是自己的问题。

    圆融与容纳能否令自己造业,那要看发心与动机。如果你是为了自己而去容纳与圆融的,那就是造恶业;如果是为了众生,为了他人,没有我执我爱、自私自利,那就是行善。

    很多修行人为了自己持戒而伤害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让他们起烦恼造业。这样持戒不但没有功德,反而还有罪过。对自己的修行是一种障碍,对他人也是一种障碍。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自私自利,一定要考虑到他人,不能伤害他人。

    有时候受一种戒,却犯了另一种戒。比如,受了别解脱戒,却犯了饶益众生、恒顺众生的菩萨戒。只要你会调整心,就不会犯戒。如果犯戒了,忏悔就可以了。修持大乘佛法完全看发心,没有自私自利的心,真心地善待一切众生,为了众生怎么做都行。用一颗真诚心、慈悲心来感化周围的人、感化一切众生,他人自然而然就会改变。倘若自己都无法改变,还能改变别人吗? 

    学佛修行就是要圆融、容纳、恒顺众生,那样众人肯定会理解你、尊重你,不可能排斥你,看不起你。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众生都崇拜他,尊重他,因为他做得好,会恒顺众生。有智慧、有方便的人,怎么做都行、都好;没有智慧、没有方便的人,怎么做都不行、都不好。在知道应该怎样做的前提下调整好心态,只要没有自私自利心,完全是为恒顺众生,不会有任何的罪过,不会犯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悲       缘分)(五明学佛网:慈悲       缘分)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陈星桥居士: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 

 贤崇法师:慈悲与智慧的力量 

 蔡日新居士:禅家悟道因缘分类释例 

 如瑞法师:修行离不开慈悲智慧 

 荆三隆教授:佛教慈悲理念溯源——兼谈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实 

 如孝法师:慈悲的密意 

 其它:缘分·功德·共同体——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