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素食护生 -->素食文化

 周泳杉老师:新世纪健康饮食(第四集)


   日期:2012/11/24 20: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上一集跟大家谈到,植物性的膳食与动物性的膳食和我们人体健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举到大肠癌、乳腺癌来跟大家做一个分析报告,从这些疾病我们可以看得到,饮食的结构和这些疾病事实上息息相关。上一节我们提到乳腺癌,大家可以看到,不但是脂肪的比例影响著乳腺癌的发病率,动物性膳食,还有精致的碳水化合物,蛋糕、饼干,把碳水化合物细致化、精致化,这些食物统统会提高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比例。因此这个饮食结构在现代人的生活当中,我们看到非常的普遍,随手都可以得到这些饮食。所以相对的,现代人罹患乳腺癌的比例也直线的在攀升。我们首先看到了北美洲妇女乳腺癌比例的上升,短短的几十年,现在在2000年的数据是八个人当中有一个人会罹患乳腺癌,这个数字非常的可怕。我们又提到,基因在乳腺癌的罹患比例上,其实做的贡献并不是很主要的,主要还是在饮食跟生活的习惯上。

  乳腺癌既然这么样的可怕,我们一定要对它有所防范,可是我们非常遗憾的是,在这几年我们看到很多的报导,传来的消息都不是非常可喜的。在最近我看到一篇报导,是在联合报里面所报导的一个状况。它报导台湾的女性乳腺癌发生率虽然只有美国的一半,但是罹患乳腺癌的年龄却有下降的趋势。据台大医院的统计,该医院三十五岁以下罹患乳腺癌患者的比率居然高达了9.2%。也就是在所有罹患乳腺癌的妇女他们把它做一个分析,从年龄上去做分析,结果他发现,三十五岁以下的患者居然占所有病患的9.2%,接近十个百分点。这是很惊人的一个数字,跟美国来比,比美国的百分之二高出了4.5倍。各位朋友,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乳腺癌的比例虽然很高,可是台湾的妇女与美国比起来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就是年龄层下降,三十五岁以下的患者居然占了十个百分点。可见得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年轻化的一个问题。

  三十五岁是一个什么样的年龄?是一个人正当盛年的年龄,这样的年龄可能很多人小孩子还很小,甚至於还没有结婚,就遭受这样疾病的缠身,我们就晓得这样的人生其实是充满著坎坷的。因此,我们要避免这个年轻化一定要有对策,最好的方法就是管住我们这张嘴。在我们平常的饮食结构当中,一定要去思考,我们吃进去的这个东西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变化。吃进去的每一口食物,都有可能为我们将来的身体健康做好的或者是不好的铺垫,吃对了,我们身体就很健康;吃错了,我们的身体已经埋下了不定时的炸弹。这是我们看到这个比例年轻化所思考到的一个层次的问题。因为整个经济结构改善,整个生活的饮食结构改善,我们看到年轻人大量的在摄取高动物性蛋白的食物,大量的在摄取这些精致的碳水化合物,这个都是垂手可得的。这样的吃法,让整个癌症的年龄层下降到这样的程度。

  很多的流行病学专家也在建议,预防当然很重要,可是预防从什么角度来思考?很多人提出来要做不雅词不显示的筛检。但是乳腺癌的筛检意味著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也不得不去思考。其实各位朋友,我们在面临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理智来面对。乳腺癌筛检的意义,我们并不是否认它的意义,不是的,而是我们要深入的去思考,筛检本身其实只是一种观察。我们看这张投影片,这样的筛检观察并不意味著它在预防乳腺癌的发生,不是的。因为筛检是被动的,被动的去看有没有,并不是去预防它不要发生,不是的。观察到有,那就要治疗,没有,就不必治疗,它并没有积极的去预防它不要产生。各位朋友,这点是很重要的!观察是很被动的,是个比较消极的处理态度。

  有研究显示,乳腺癌更早被诊断出来,五年内的死亡危险率会更小,这个观察是有医学报告里面提出来的。可是各位朋友,如何解读这个数据?五年内的死亡率更小,这个话语写出来之后,我们如何去解读?各位朋友,其实我们看投影片上面,他讲到存活率的提高,是因为更早被诊断出乳腺癌,与乳腺癌是否接受治疗无关。也就是说乳腺癌的治疗技术,以今天的技术来讲,并没有比过去进步,这是个逻辑思考的问题。我们今天讲更早的发现、更早的诊断出来,五年内的存活率更高,那是因为提早发现了,所以它存活率更高;并不是因为发现了之后治疗,让它的存活率提升,不是的,跟治疗的技术是没有关系的。所以,筛检本身、自我检查本身并没有积极的预防在里面。所以各位朋友,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定要很敏锐,要很深入,否则我们被动的筛检,其实还是没有从问题的根源去把致病的原因找出来。我们今天不断的摄取大量的动物性膳食,不断的摄取大量的精致碳水化合物,然后我们再去做筛检,我们就能够安心保证我们不得乳腺癌吗?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最根源的角度还是得先从我们的饮食习惯下手来做调整,这样子再配合筛检,我想整个乳腺癌的罹患率会大幅度的下降。这是我们应该要思考的几个层次的问题。

  看完了乳腺癌之后,我们来观察另外一个女性更年期之后非常严重的疾病,那叫做骨质疏松症。在投影片里面我们看到这张图,骨质疏松症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骨骼组织慢慢的随著岁月流失掉了。在病理上,有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骨骼组织流失的时候,我们就称为骨质疏松症。这是一个现象,反应出来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有一个人他的骨骼已经有超过百分之五十流失的话,可能他在咳嗽的过程,他咳嗽的力量就足以让他的肋骨断裂;很有可能他在坐一部车子的时候,这个车子到了一个颠簸的路面,那个颠簸的力量都有可能让他造成骨折。所以各位朋友,这是个很严重的疾病,一个罹患骨质疏松症的人,他可能没有办法外出去购物,因为任何一个跟群众的碰撞,或者是任何一个推挤,都有可能造成他严重的骨折,这样的病人是十分的脆弱的。

  我们了解到这个疾病的可怕,为了避免我们得到骨质疏松症,一般的媒体,或者是一般的宣传广告,都灌输我们一个概念,什么概念?就是我们要补充钙质,都告诉我们,骨质疏松症是因为钙质的缺乏而造成的。我们今天面对这些讯息的时候,各位朋友,我们一定要冷静的来看待,是否钙质的缺乏会造成骨质的疏松?钙质为什么会缺乏?这些都是我们要明辨的。这张投影片告诉我们,研究显示,吃得比较好的地区,往往他的骨骼比较弱;吃得比较差的地区,往往骨骼比较强。这个是统计的一个结果,它是个客观的陈述,并不是一个辩论,它是个客观的陈述。因为在欧美的国家,我们公认它的饮食结构是最完善的,不管是蛋白质的摄取、钙质的摄取都是最完善的。然而这些国家妇女髋骨的骨折率却是全球最高的,全球髋骨这两个骨头的骨折率居高不下。吃得那么好,为什么骨头还那么差?可见得钙质的补充在这个层次来看产生了一些矛盾。

  这个矛盾怎么样来解释?当然很多的科学家就开始来探讨。他发现说,钙质吃得愈多、蛋白质吃得愈多,并没有保障他骨骼的强度变好。然而有很多比较贫穷的国家,我们认为GDP比较少的国家,他吃不起那么多的肉,吃不起那么多的钙质,甚至於他没有办法吃钙片来补钙,他的髋骨的骨折率反而降低。在这样观察的结论之下,他们提出来一个问题,就是钙质吃愈多难道骨骼就愈强壮吗?科学家开始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来做思考,后来当然有些研究成果慢慢的也被呈现出来。这张投影片就讲到,1992年耶鲁大学医学院就开始对十六个国家的女性,进行了三十四项有关於蛋白质摄入与骨折发生率的一个独立调查。在十六个国家当中,去做这三十几项的独立调查,他发现蛋白质的摄入,这里讲的是动物性蛋白的摄入,跟骨折的发生率其实是有关的。

  这些对象他们找到的是五十岁以上的妇女,结果研究的成果发表在二十九种医学界知名的刊物里面,这是很有权威的一个数据报告,也不是我们空穴来风的。这些报告都指出,约有百分之七十女性更年期以后的骨折,是由於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蛋白所导致的。各位朋友,这个问题很耐人寻味,因为它已经有一点点复杂。过去我们被提醒、被教育的是钙质的含量是骨质疏松的关键,钙要吃多一点,骨头就会愈强壮。可是从观察的角度来看,发现没有。再进一步去细化发现,不是只有钙质跟骨质疏松有关,动物性蛋白也参与了一些重要的角色。所以各位朋友,这再次的提醒我们,不管是我们的身体也好,不管是我们对营养的摄取也好,甚至於我们对人、事、物的观察也好,都不应该是机械论的,都应该是整体观。它都是有关系的,不能够只拿一个指标来看,然后就在这个指标上去下结论,这个有偏颇。百分之七十的骨折由於摄入的蛋白质过多造成的,它不是只有跟钙质有关。

  怎么样把钙质跟蛋白质的摄取量和骨质疏松来做一个连结,科学家也费了很多的功夫。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个投影片,这个投影片告诉我们,钙质不在吃进多少,而在留下多少。研究显示,当我们摄入动物性蛋白三到四个小时之后,有更多的钙质从尿液当中流掉了,这是关键。也就是说,这些钙质并不是没有发生作用,吃进去的钙确实可以让骨头更强壮;可是问题是,当我们钙质跟动物性蛋白一起吃进去的时候,这个钙质就很有可能流失掉,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当我们吃一块肉进去,我们三到四个小时之后再去验尿,就会发现尿液里面有很多的钙质跑掉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我们来看一下。因为蛋白质本身是属於酸性的,动物性蛋白是属於酸性的物质,它吃到肚子里面去,经过消化之后,它所呈现的状态是酸性的。然而我们身体的体液的酸硷度是弱硷性的,而我们刚刚说到身体是一个非常精密的仪器,它很精密,在这一点点的酸硷度的变化,它都是不允许的。所以很清楚的我们就知道,当身体吃进酸性的东西之后,它一定要把这个酸性赶快怎么样?中和成硷性的。

  所以我们看图里面,它怎么来中和?它就必须要从骨头当中抽出钙质来平衡体液。因为钙离子抽出来之后,它是呈现硷性的状态,它就可以很顺利的把这个酸性的体质,因为吃肉造成酸性的体液给中和掉,把它拉回弱硷性的体质。因此,身体里面才有大量的钙离子在这个过程当中流失掉,而这些钙离子正是身体从骨骼当中抽出来的,这是个关键。这样的一个关系,就把骨质疏松症与动物性蛋白和钙质摄取,我们把它结合起来。所以结论是,只要动物性的蛋白不过量,钙的需要量其实是可以减少的,就不需要那么多的钙质。人对钙质的需要量,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样的多。但是由於我们饮食习惯的反常,我们吃太多的肉,吃太多动物性的膳食,吃太少植物性的东西,这些肉本身吃进去之后,让我们大量的钙质流失,以至於让我们有个错觉,就是我们钙缺少了。其实钙并没有那么严重的需求量,只要我们动物性的蛋白减少,钙质的需要量其实可以跟著降低。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前提,这也跟我们饮食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

  您每天浪费多少钙?这里这个投影片里面提到,一杯咖啡,您可能造成二到三毫克的钙质的流失。所以,很多的女性朋友被提醒不要喝咖啡,因为喝咖啡会让您将来可能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机率提高。这个说法对不对?对,因为确实一杯咖啡造成二到三毫克的钙质流失。但是没有想到,一个汉堡居然让钙质流失的倍数增加到二十八毫克,这是一杯咖啡的十倍,这个可能就很少人知道。再进一步我们来看,一客牛排可能造成二百到二百六十毫克的钙质流失,这个应该知道的人也不多。过咸的,过多的盐也会造成二百多毫克的钙质流失。

  因此我们就了解到,现在有非常多的讯息充斥在网路里面,然而我们真的得到我们需要的讯息了吗?这么大量的资讯流通的过程当中,我们真的得到我们所要的吗?还是我们所看到的,是某些团体需要我们知道的,我们要明辨。在知识、学问的领域当中,要把利益给排除掉,知识、学问如果加上了利益,它就会有偏颇。我们今天探讨这些问题,出发点是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希望这个社会能够把疾病做降低,从事教育工作最希望看到的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因此,这些数据希望能够让我们大众来做一些参考,让大家知道怎么样的饮食对您才是最健康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骨质疏松症还有更进一步的一些科学的探讨。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曾经对三十三个国家进行八十七项研究调查,发现动物性与植物性的蛋白摄入量,跟髋骨的骨折率是有关系的。我们看到这张图表,横轴的部分是植物性蛋白跟动物性蛋白的比值,也就是说横轴的这个数据,分子是植物性蛋白,分母是动物性蛋白。所以,这里的数字愈大,表示吃进去的素食,就是植物性膳食的含量愈高;这个数字愈小,表示肉吃得愈多。所以愈往各位的右手边方向走,表示说他膳食里面吃的植物性膳食愈多,吃的肉愈少。你可以看到,愈往左边这个曲线愈怎么样?愈低,表示他植物性膳食吃得愈多,动物性膳食吃得愈少,他的髋骨的骨折率愈低,骨头愈强壮。从这个图表看到,加州大学对於三十三个国家进行的这八十七项调查,完全指向素食,就是植物性膳食,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罹患率,而动物性膳食反过来是会提高骨质疏松症的罹患率。这样子来讲比较客观。

  当然我们也看到有些研究也在探讨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就是喝牛奶到底能不能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问题。刚刚一直讲到动物性膳食,其实牛奶也是动物性的膳食,因为它是母牛分泌出来的乳汁,是为了要供给小牛成长所需要的一个养分。牛奶在我们这个时代里面大量的被食用,我想大家很理智的来思考这个问题,在这二、三十年来,牛奶的食用量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看,从来没有这么多过。人类几千年、几万年的历史,牛奶的消费跟需求量从来没有一个时期超过近十年,或者是近二十年,没有。这个当然也是拜人工养殖,跟科学所谓的灭菌、消毒有关,这些技术的兴起,才让牛奶这么样大量、普遍的让每个人饮用。而牛奶里面有非常多的营养成分,我们也完全的没有否认,这个也是事实。科学的证据也指出,它的营养成分是很高的,尤其它的钙质的含量那是非常显著的。这个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小牛要长大,小牛要长大的过程当中,骨骼的发育十分的关键。所以钙质的含量非常的丰富,这是可以想见的。

  钙质这么丰富的情况之下,就让很多人很「直觉的」想到,它是不是对我们补钙有非常明显的帮助?当然它的钙质这么丰富,吃进去之后我们的钙质就可以得到非常显著的补充,这是很直接的思考。但是问题是这个不是科学,这是直觉,这是科学的简化主义,它不是科学,它没有任何的证明,只是情感的思考而已。科学家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设计实验来证实这个议题。下面这张投影片,我们看到髋骨的骨折率其实跟牛奶的摄取量,它是有一个非常惊人的关系。在这个图表里面,横轴的部分是牛奶的摄取量,愈往各位右手边的,是喝牛奶愈多的国家;纵轴的部分,愈高的部分是髋骨骨折率愈显著的国家。我们可以看到牛奶喝得愈多,髋骨的骨折率其实也跟著升高。这个图表很清楚的告诉我们,牛奶在这个图表的观察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并没有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没有。这是1986年就已经做出来的一个结论,1986年。它是很客观的呈现,我们并没有做任何的修饰,就是把这个论文报告很客观的把它呈现出来。并不是意味著告诉大家不要喝牛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告诉大家,这项食品对於骨质疏松症并没有帮助,反而可能有一点负面的影响。这是另外一个观察。

  另外在提到营养成分的这个思考,其实骨质疏松症给我们很多的反思。有一个教授叫做赫斯特德教授,赫斯特德教授他在对钙质跟骨质疏松症的研究领域,也是相当有名的一位教授。他研究钙质跟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他曾经就告诉我们,他说到事实上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激素,叫做维生素D钙三醇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它在我们体内扮演的角色,是调节体内钙质吸收跟排出的一个重要的因子。这个东西决定了钙质从我们的骨头当中抽出来,跟从体液当中吸收到骨质组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子。这个因子它的调节是有一定的控制机转在里面,当人体大量的而且长期的在吸收钙质的时候,这个调节的受器将会失去它对钙三醇的调节能力。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的身体永远都充斥著大量钙质的时候,这个调节器就失去了灵敏度。本来它在调节钙三醇的分泌,然后再去影响钙质的吸收和分配。结果我们一直大量在喝钙质、在吃钙,大量的吃进去,我们的身体就会告诉这个受器说,我的身体不缺钙,永远不缺,他体液的钙质的浓度永远都很高。因为现在据说很多人把牛奶当水喝,他每天喝进大量的牛奶之后,他身体里面钙质的浓度事实上是很高的。这个受器在这么大量浓度的钙质环境里面,它就失去了调节钙质吸引跟分配的灵敏度。

  其实赫斯特德教授在他的报告里面跟我们谈到一个非常关键的结论,我们看投影片。他说长期大量的去滥用某种物质的话,身体就会丧失对该物质利用效率的精细调节能力,这是自然界生理的铁则。也就是说,当我们对某一个营养成分,是我们身体需要的,可是我们大量的滥用它之后,各位朋友,这个时候好事都会变成坏事。本来吸收这个营养成分是好事,它是我们身体需要的,结果我们长期大量的滥用,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回馈的机制,这个回馈的机制就会被麻痹掉。因为它认为我们的身体永远不虞匮乏,它的调节能力就会丧失。而这样的过程就造成了妇女停经之后,骨质疏松症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没有办法调节,它就大量的在流失,没有办法保持住。

  这个问题,各位朋友,十分的关键。我们不要认为说某个营养成分很好,我们就大量的去摄取它,这是不智的做法。在中国的经典里面也告诉我们「过犹不及」,过度跟不够事实上是一样的,一样糟。所以中庸非常的重要,任何事情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不是说它好,那我就一直吃,吃大量的,这个也出问题。因此,对饮食的种类我们没有批判,食物本身没有善恶,它只有适合跟不适合。人体到底适合什么样的营养成分,到底适合什么样的膳食,当然我们在这个课题的后面还有很多的分析。可是我们从这些疾病,都给我们很多生命的启发,这些生病的机制,还有饮食的关系,它都给我们很多生命的启发。其实它更像是一个哲学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看到身体跟大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大自然的一个现象都可以为我们身体的健康做为一个佐证。这就是道法自然,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应该道法自然,从这些现象当中我们看到了。所以,补得愈多愈好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关於骨矿物质密度测定的问题。骨质疏松症在近年来确实有非常显著的增加,尤其在欧美国家里面,因为他们吃的动物性蛋白质非常的多。你看欧美的人在吃饭的结构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主食可能就是一块肉,或者是一片鱼,或者是各种动物性的膳食,一个汉堡等等。大量的在摄取这些动物性蛋白质,还有喝大量的牛奶的情况之下,骨质疏松症的比例在欧美国家是非常显见的。所以,医学界就推出了一种检验的方法,就是骨矿物质密度的一个检测,简称BMD,BMD的检测在现代比较大型的医院里面其实也很普遍。但是这个检测本身,现在从很多的观察里面发现,它并不是个很客观的数字。

  我们来看,BMD被认为是检查骨质密度的一个指标,而有人宣称BMD愈低,骨骼的结构愈差,就是骨质密度愈松,他的骨头就愈差。但是这个指标本身有它的问题存在,在相关的文献里面,透过研究他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高的BMD会使关节炎发病率升高。BMD不是愈高骨头愈强壮吗?但是在临床流行病学统计上面看到,高的BMD伴随著却是关节炎的发病率升高,反而骨头并没有比较强壮。第二个现状,看到高的骨矿物质密度BMD与高乳腺癌存在正相关。就是你BMD的指数愈高,可能罹患乳腺癌的机率也愈高。第三个,许多地区BMD比西方的国家还要低,但是骨折率也比较低。这不是矛盾吗?我们可以看到,居然有很多的国家,骨矿物质的密度比不上欧美,但是他们事实上,从事实的骨折率来统计,要比欧美国家还要低。显见得BMD本身并不是个非常客观的数据。最后看到,观察到,肥胖与高BMD有关,就是比较胖的人,骨矿物质密度可能也比较高,可是比较肥胖的区域,髋骨的骨折率也比较高。也就是说,肥胖者可能他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机率也比较高,但是它却有更高的BMD值。

  各位朋友,看到这里,我们又得到了一些启发。也就是说,某些数字、某些指标在现代的医学被提出来,但是它并没有经过时间的验证,所以并不一定是跟我们原先预计的那个结果是一致的。这里就讲到,BMD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骨质疏松症的指标,因为它会出现矛盾。而相形之下,食物当中,膳食当中,植物跟动物蛋白的比值更具有代表性。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研究,发现植物性膳食吃得愈高,骨头愈强壮;动物性膳食吃得愈高,骨头愈脆弱。这样的一个比例,可以更让我们接近、了解、预测,或者是预防骨质疏松症这样的现象。

  下面我们来看自体免疫性疾病,我们从癌症探讨到骨质疏松症,再探讨自体免疫性疾病。我们看到,其实自体免疫性疾病是属於免疫系统的偏差,所造成的身体疾病,免疫系统发生偏差,它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前面说过,美国每年约有二十五万人,被确诊罹患高达四十多种的自体免疫性疾病。这里我们看几个图,一种叫多发硬化症。这个多发硬化症是指免疫系统攻击我们的神经系统,造成我们神经系统被破坏之后,人就会出现很多神经方面的疾病,不协调方面的疾病,这是一种。举几个例子。第二种像关节炎,这是免疫系统攻击我们关节的部分,造成我们得关节炎,这也是个常见的自体免疫性的疾病。

  另外是第一型的糖尿病,糖尿病有分成第一型跟第二型,我们在讲糖尿病的时候会跟大家再来剖析。这里简单的讲,就是人类的胰岛受到了免疫系统的攻击,它没有办法分泌胰岛素,所造成的糖尿病,我们称为第一型的糖尿病,它是属於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类似这些免疫性疾病,现在慢慢的科学家也做深入的研究,发现这些诱导免疫系统去攻击自身细胞的抗原可能来自於食物。食物本身被消化之后的一些片段,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的这些片段,很有可能都是去诱发这些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这些抗原,这个也跟饮食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研究,第一个研究就是第一型的糖尿病它可能发生的一些机转。很多的科学家开始慢慢的怀疑,一个母亲如果过早的以牛奶来取代母奶的话,这个婴儿可能就会增加他得到第一型糖尿病的机会。以牛奶来取代母奶,发现牛奶里面有很多的成分,是人类消化系统当中没有办法完全消化的。像某一些蛋白质片段,它可能没有办法完全消化,然后残留在人类的小肠里面,再从小肠当中被吸收进入到血液系统里面。结果这个蛋白质片段在血液系统里面被视为是入侵者,就像我们外来的这些细菌,或者是病毒,或者是一些粒子,进到我们的体液里面,它被看作是入侵的敌人。完了之后,这些蛋白质的片段,很不幸的又跟我们胰腺细胞上的某些蛋白质片段是相同的,一模一样的。这是个很不幸的状况。结果免疫系统於是乎丧失了分辨牛奶蛋白质片段跟胰腺细胞的能力,因为它们两个长得一模一样。但是一个是由外来的,它没有办法消化,进到免疫系统里面,不被认识,它被当成是敌人。免疫系统於是乎把胰腺细胞也给混淆了,最后开始攻击我们的胰腺细胞,造成胰岛素的缺失。这是一个可能的机转。当然科学家在做这样的推论的时候,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这些大量的实验才导出这样的实验推论。

  由於时间的关系,更多的实验我们留待下一集再跟大家来作分享,这一集我们就先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看。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新世纪健康饮食  周泳杉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08/2/10  上德传播公司  档名:52-253-000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周泳杉       新世纪健康饮食)(五明学佛网:周泳杉       新世纪健康饮食)  

 周泳杉:如何去人欲? 

 周泳杉:作恶,果报感受到痛苦的时候,应该怎样减轻痛苦? 

 周泳杉:如何观察自己内心的状态是善多恶少 

 周泳杉:行善为什么可以转命?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周泳杉:如何舍掉感受? 

 周泳杉:春节快到了,对祭祀祖先的意义,大家一定要清楚! 

 周泳杉:祭祖之意义 

 周泳杉:奉茶的故事(我们祖先那一代,不需要任何契约) 

 周泳杉:一个人只看到自己需要的时候,铁定看不到别人的需要 

 周泳杉:没有坏孩子只有少爱的孩子 

 周泳杉:礼就是把别人放在心里 

 周泳杉:真正从内心去化解那个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