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教化众生不是一桩容易事,有学问、有德行还要有善


   日期:2012/12/26 22: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教化众生不是一桩容易事,有学问、有德行还要有善巧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8020121221日讲于香港

 “‘行权方便者,权,对实而说。具权宜与权变之义,俗谓通权达变。权亦即方便之异名。

佛法说、说是讲法性,法性是真实的;是着法相,法相是不实的,它是生灭法。大乘经教,真实是永恒不变的意思。如果是无常、是变化的,都称之为权教,称为。所以有权宜、有权变,通权达变,我们世间人常讲的。方便的意思也通,所以说方便之异名

《法华文句》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浅言之,方是方法,便是便利。

方便常说,便就是没有一定的意思,因时不同,因事不同,因人因处而异,所以世出世间圣人说法,都知道权变。权变是真实智慧的运用。我们在《论语》里面看到,孔子的学生问他什么叫,很多人问,孔子答复得不一样;问,什么是夫子答复的也是因人而异,这就叫方便,这就叫权说,让听的人直接得到好处。所以教学,学生很多,程度不齐,有的学生领悟的能力很高,闻一知十;有的学生比较愚笨,一桩事情说多少遍,他未必能了解,所以老师的教学就不一样。世出世间法皆如是。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讲《无量寿经》,介绍极乐世界,多次宣讲,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就晓得,听众不一样,时节因缘不一样,还有各人的欲望不一样,世尊的说法也不一样,一定叫大家听了都欢喜,都满意,都相信,都能发心求生净土,这目的就达到了,怎么说都可以。所以这些不同的版本,流到中国来,中国人必须要把它会集。会集这一个本子,这各次不同的讲演精要的内容,这个本子全有。相同的部分把它舍掉,取一种,好懂;不同的部分,通通要把它保留下来,让世尊每一次宣讲的经意,在这个本子通通可以看到,这叫会集本。对于权变之法,会集就非常有必要。

按佛教义,则如《大集经》云: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

这个方便法门就太多了,多少呢?经上常说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因为有这么多不同非根性。佛能够应一切不同根性说法,令他生欢喜心。绝对不是一个说法,但是,决定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那就是教你相信、教你发愿求生、教你认真念佛,这是决定不变的。方法再多,像《十六观经》,这是教往生西方极乐的方法,佛说了十六种。方法不一样,方向、目标完全相同,到达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结果是相同的。那么这些都称之为方便。

从这个地方,我也能深深体会到,无量法门,世尊确确实实都是引导他们念佛往生。对这法门生不起信心来,讲《华严》、讲《法华》,他们喜欢。《法华》、《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看终极目标还是极乐世界。我们知道,多少菩萨把方向、目标定在华藏世界,亲近毗卢遮那如来。好不容易到了华藏世界,文殊、普贤又带他们到极乐世界去了,最后的究竟、圆满是在极乐世界。这法门是个什么样的法门,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然后慢慢发现,这真的是不可思议法门。

在中国,教下的大德晚年念佛求生净土;宗门的大德,永明延寿这些人,都是在禅宗大彻大悟的,最后专修净土,往生极乐世界;密宗亦不例外。禅、教、密,最后都归净土,这叫方便。

又如《法华玄赞》云: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

这个方便意思解得比较深,解释得很好。施为就是方法,教学的方法。可则是原则、是规矩,是一个好的教学法,这叫,叫方法。佛法教学的总纲领就是戒、定、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一切众生,有凡夫,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无量方便门,权巧方便,都离不开这个原则,戒、定、慧三学。不是依照这个原则,这不是佛法;依照这个原则的,不是佛教的,也是佛法。它跟佛的原理原则完全相同,佛承认它是佛法。所以佛经有五种人说,除佛之外,那四种所说的,跟佛说的是一样,所以佛都认可。这说明佛教心量很大,绝不是只有我说的算数,不是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不是这个意思。任何人说,只要跟我说的方向、目标相同的,统统承认,所以法门才无量无边。四弘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

善逗机宜,这是能观机。这人是什么根性,得用什么方法,一说,就能引起他的欢喜心,引起他的注意力。这各人根性不相同,用的方法不一样,活活泼泼,那么这是智慧的运用。没有智慧,就没有善巧方便。所以,善巧方便是智慧的德用。

又《净影疏》云:化行善巧,随物所宜,种种异现,名权方便。’”

这隋朝慧远大师,《无量寿经义疏》里头说的。是教化。是行为、是行事。教化众生种种不同的手法,我们也讲手段,非常善良,非常好,非常巧妙,为什么呢?它能随一切众生的根性。

这个是人物。的范围大,不能包括能包括。你看讲动物动物包括。那么由此可知,诸佛菩萨教众生,不仅教人道,他教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众生用一个字做代表,就是,或者称众生,都能够圆满的包含了。说人,十法界只是人道;说天,只是天道;说物、说众生,十法界全都包括了。所以随物所宜,这个差别就很大了,所以种种异现

佛教人,要现人身;佛教畜生,要现畜生身。不现同类身,没有办法聚在一起;不现同类的缘,他说话不懂,也没法子教。所以佛菩萨教化众生,教哪一类的众生,现哪一类的身。佛能现无量无边身,十法界任何众生身,佛都能现,看他在哪一道,有缘,他就现哪一道身。度蚂蚁,他现蚂蚁身;度小鸟,要现鸟身;度牛羊,要现牛羊身,度哪一道众生现哪一道身。虽现的身,佛菩萨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一点特别要记住。如果他起心动念,他分别执着了,他是凡夫,他不是菩萨。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他跟众生不一样。众生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佛菩萨没有。

综上经论,故知以善巧稳便之法。

是稳当;便是便宜。就是用得很巧妙、用得正是时候,正契众生之机。这个方法叫妙契众生根机

妙契众生根机。

上加个,说明佛菩萨对众生说法,对这个众生完全了解。这个众生生生世世在哪些道,有没有遇见过佛菩萨,有没有遇过圣人,生生世世学了些什么,阿赖耶里头有种子、有习气,全知道,所以说法非常契机。过去生中学过,一说,他就懂了。所以佛教宗派多、法门多,同一个宗都有许多不同的派别,每一个派别里头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菩萨会用,用得非常巧妙。

导向究竟之果觉,名为行权或行方便。

他用权巧或者是行方便。方便是一个意思。不懂得善巧方便,就很难教化众生;有时候教化众生产生误会,别人误会了,这是我们不懂善巧方便,没有智慧,不知道观机,产生许许多多的错误。从这个地方,我们也体会到,教化众生不是一桩容易事。有学问,有德行,还要有善巧。善巧从哪里生的?善巧从觉悟来的。人真的觉悟了,样样都通了,自自然然能用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不是学来的,学不来的。只能学规矩,那个善巧学不到。善巧要从经验当中来、智慧当中来。你看太多、你见太多了,你就懂得了。那在我们中国古籍,老祖宗传达我们的,就是真实的学问、真实的智慧,就是善巧方便,你看它在事相当中运用,解决问题。智慧,实智,善巧就是权智,对人、对事、对物那叫权智。所以没有一定的方法,但是有一定的方向、一定的目标。

……

又法性中含摄一切佛法,故名佛法藏。

佛法藏也指一切佛法。这个我们就了解了,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入佛法藏,所以能说一切经典,一切诸佛经典他都能说。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一心去修清净心、去修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修成了,能不能入佛法藏呢?能!念佛三昧里面有浅深不同,功夫成片是浅的,都生智慧;事一心不乱,中等的;理一心不乱是圆满的。浅,生小慧;中,生大慧;理一心不乱是圆满的大慧,就成佛了。佛法藏、菩萨法藏、声闻法藏都算是开智慧了。

是故入佛法藏即《法华》中善入佛慧,通达大智之义。

善入佛慧,不用学,不必去找老师,自己能成就,这妙极了!不必去找老师,是因为找不到老师,你无可奈何。这种成就,佛法里头另外有个名字,叫独觉如果有老师,一定要参学,一定要依靠老师的教诲。这是什么?菩萨示现给一切众生看的。实在找不到老师了,依着经教,是老师,这个指导是正确的。在中国古代,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中国早就有这个方法。孟子依谁为老师?依孔子。孔子已经过世了,已经不在世了,孔子的著作在,他读孔子的书。读不懂、有疑难的地方,去找孔子的学生。夫子过世了,夫子的学生在,不少学生在世,向他们请教。他非常认真,有坚定的信心,没有丝毫疑惑,他学成功了,成绩超过孔子当年在世的时候那些学生。所以后世人称孔孟,不称孔子那个七十二贤,不称他们。这是以古人为老师,成就呐,成就超过古人,超过他所有的学生,好榜样!在中国叫私淑弟子。中国历代有很多人,像司马迁,这是大文学家,后汉时候人,写了一部《史记》,他跟谁学的?他跟左丘明学的。左丘明跟孔子同时代,死了很多年了,他留一部书《左传》。司马迁专学《左传》,学得非常像。这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所以他是左丘明的弟子,私淑弟子,一代文豪。这就说明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效果,他有能力写一部《史记》。

唐宋八大家里面韩愈,这大家都知道,唐宋两代,文学界第一人,他跟谁学的?他跟司马迁学的。司马迁后汉时候人,他是唐朝人,隔了几百年,他怎么学的呢?他专门学《史记》,就是一生专攻《史记》,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学会了,成为一代大文豪。

这都是当代没有好的老师,或者跟老师没有缘分,学古人,真正能成就。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学《无量寿经》,就这一部经深入,深入经藏,长时熏修,这成佛;不能成佛,也是法身菩萨。这个知道,不得了!无论用在世法、用在佛法,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那他成就的秘诀,第一个就是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第二个,真听话,文字里头所说的,完全明白之后,要落实,我要把它真正做到。第三个,要真干,要真正发心,长时熏修,在这个里面得三昧,用佛法的说是,叫读书三昧。专攻《论语》,有《论语》三昧;专攻《孟子》,孟子三昧。不做到不行,做到是圣人。学《论语》要学孔子一样;学《孟子》也得跟孟夫子一样,真学成功。所以任何经论,你找你喜欢的,为什么?容易摄受,喜欢它。找一门东西,不喜欢的,就很难学;喜欢的,很容易学。必须要十年,十年就一本书,其他的都没有,他就得三昧。这一门通了,没有学的东西通通可以贯通,所以古人讲一经通,一切经通。纵然不能全通,跟这个性质相同的,一定全通。那就是整个佛法不能贯通,但是同一个宗派的他通。这个法子妙绝了!外国人不知道,现在中国人自己也不知道。每一天去学,什么都学,学得好辛苦,学了一辈子,什么也没学通,精神、精力、时间通通浪费掉了,叫真可惜!所以这一句我们要把它记住。

又法性中含摄一切佛法,故名佛法藏

所以,只要入这个佛法藏,对于一切佛法自然贯通。

是故入佛法藏即《法华》中善入佛慧,通达大智之义。

智慧打开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

又《甄解》据从果向因义,释云:如来一切功德宝藏,佛果功德也。此之功德大宝海,说言佛法藏。

这个就是经上讲的佛法藏的意思。

即是佛所得一乘也。

一乘是成佛之道,佛证得了。

下面这一行,是黄念老说的:

《甄解》之说,显会中诸菩萨皆是大权示现,从果向因,已入如来一乘果海,但不舍因行,故来会赞助释尊也。

释迦牟尼佛会下的菩萨、声闻这些人,通通都是已经成佛的人,不是凡人。释迦佛到这个地球上来示现成佛教化众生,他们也通通来了,来协助释迦牟尼佛,以佛弟子身份出现。以大乘弟子出现就是菩萨;以小乘弟子身份出现就是罗汉。其实不是真正的罗汉、菩萨,都成佛道了,所以他们通通都入法藏,都究竟彼岸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世出世法都不外这个例子。世间法,一个帝王出现在这个世间,他那些大臣,跟他宿世都有非常深的缘分,这是一世出现,来帮助他。不是没有缘分,通通都是有缘人。但是世人容易迷于名利财色,在一起免不了造业,不像佛法;佛法不造业,不但不造恶业,善业也不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教化众生       容易事)(五明学佛网:教化众生       容易事)  

 净土法门法师:释迦牟尼佛如何教化众生 

 净土法门法师:遇到这个法门可不是容易事情,千万不能错过这 

 宣化上人:这两位菩萨是帮助药师琉璃光如来,在琉璃世界来教 

 原来这就是智慧丨宣化上人教化众生截然不同的方法 

 净土法门法师:佛不用神通教化众生 

 人死了之后有没有来生?丨梦中教化众生(宣化上人) 

 大安法师:这么多佛菩萨,到底要教化众生​的什 

 净土法门法师:严守五戒不是容易事情 

 净土法门法师:教化众生有许多方法 

 大安法师:成道岂是容易事为求半偈愿舍身 

 净土法门法师:「慈、威、定、慧」这是菩萨教化众生在手段上 

 佛教化众生,不是随佛自己意思,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