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由《永明实录》看延寿大师的净土行


   日期:2013/10/23 19: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由《永明实录》看延寿大师的净土行

作者:黄公元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的净土思想,在其《神栖安养赋》、《禅净四料简》、《万善同归集》等著述中有较为集中的体现;他的净业行持,则在其弟子行明禅师记录整理的《智觉禅师自行录》[1]中有较多的反映。延寿大师的诸多传记资料中,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记录延寿净土行迹的文献,是北宋著名居士王古(?~约1106)的《新修净土往生传》[2]。以后的延寿传记文献中关于大师的净土行迹大多源于此。近来新发现了诸种藏经未曾收录的一份延寿传记文献,即北宋以律净兼行著名的元照律师(1048~1116)在灵芝崇福寺时重编的《永明智觉禅师方丈实录》(以下简称《永明实录》),对延寿大师的生平行迹的记录有不少其他延寿传记所没有的新内容,有很高的史料价值。[3]《永明实录》中多处涉及到延寿大师的净土行,有些内容在其他延寿传记资料中是未曾见过的,不仅对进一步深化认识延寿大师与净土法门的殊胜因缘、更全面地了解五代吴越国和宋初江南地区净土法门开展的状况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鼓舞学佛行者深信笃行净土法门也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元照律师,俗姓唐,字湛然,杭州人,是宋代中兴南山律宗的尚僧,后世被推为中国律宗十六祖。居西湖畔的灵芝崇福寺(址在今钱王祠)三十年,故有“灵芝尊者”之称。高宗时谥号“大智律师”,后世亦称之为大智元照。高丽僧统义天来华求法问道时,曾专程到灵芝寺拜谒,并将其著述带回高丽刊行。元照律师先后登坛六十余会,度僧万余人。他在先贤古德中特别推崇永明延寿大师,他重编《永明实录》,正是他重视延寿大师,并树其为僧范,以激励广大行者的一个具体表现。他视延寿大师为吴越国最具影响力的高僧,乃佛门真善知识,其《寿禅师实录序》中如是云:“此时(指吴越国)多诸僧杰,辅翊王化,如天台韶国师、陆莲岩禅师、永明寿禅师、汇征、希觉、赞宁等,皆王公师敬,名冠一时。其间善巧提诱,唯寿禅师最有力焉。……予尝于先祖遗文中,得《寿禅师实录》,观其奥学峻行,远识大度,实吾门真善知识,末世四依大士。惜乎斯文不传于世,但旧本繁琐,不足可观,故重加删治,镂板流行。千载之下,得不为宗师之衡鉴欤。”[4]序文之落款曰“芝园元照叙”。由此可知,《永明实录》的资料来源,乃是当年就不易见到的《寿禅师实录》。元照律师居芝园即灵芝寺时,在先祖遗文中读到这份资料,深为延寿大师的行迹所感动,敬仰不已,鉴于旧本文字过于繁琐,不太理想,遂发心删治,重编《永明实录》,还镂板印行流通,以作“宗师之衡鉴”。

元照律师重编的《永明实录》,非常关注延寿大师与净土法门之间的深厚因缘,这在此前赞宁法师《宋高僧传》与道原禅师《景德传灯录》的延寿传记中是没有的,与王古《新修净土往生传》的延寿传记也不尽相同,包含不少以往被忽略的重要信息。具体而言,有以下几处文字,直接提到延寿大师的净土行。

第一处的文字是这样的:

因见《智度论》说:佛世有一老人,来求出家,舍利弗等不受。佛观此人曩劫曾作樵人,人山为虎所逼,奔驰上树,失声一称“南无佛”,以此微善,合遇佛出家,后得果证。因念世间业系众生,耽滞欲境,执著坚牢,唯念佛一门可能诱化,乃结一万人弥陀社会,亲手印弥陀塔十四万本,遍施寰海。吴越国中念佛之兴,由此始矣。[5]

这段文字表明,延寿大师弘扬念佛法门以广度众生,一是受到龙树菩萨《大智度论》的启示,二是鉴于末法时代的时机因缘,唯念佛法门予世间业系众生最为契机。正因为念佛法门契理契机,所以延寿大师发大心领众结社念佛,不仅所组织的弥陀社会达万人规模,而且亲手印弥陀塔十四万本遍施寰海,这里“亲手”二字,尤为感人,延寿大师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的僧范形象,跃然纸上。元照明确指出:“吴越国中念佛之兴,由此始矣。”可见延寿大师大力倡行念佛法门,对江南地区净土法门的兴盛具有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这与元照律师在《无量院造弥陀像记》中所说的“后世言净社者,必以东林为始,厥后善导、怀感大阐于长安,智觉、慈云盛震于浙右”,[6]可以相互印证,显示了延寿大师对净土结社的巨大贡献与影响。但这些行迹,稍早刊行的王古《新修净土往生传》卷下的延寿传记中是没有的,故《永明实录》的这些记载,对认识延寿大师与念佛法门兴盛,尤其是与净土结社的关系,极有价值。延寿大师的净土结社,参与者广泛,具有明显的普世性特色,与慧远大师具有精英性特色的庐山结社可谓有同亦有异,是对莲社初祖结社创举在新形势下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第二处的文字是记录延寿大师七次拈阄得“诵经万善生净土阄”的事迹,因后来的延寿其他传记中常有提及,故这里不具体引录。但此一行迹,在稍早的王古《新修净土往生传》卷下的延寿传记中也是没有的,所以《永明实录》的这一记载,对把握延寿大师佛法弘化基本路向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延寿大师在乐于禅寂与终身诵经、毕生普利群品的夙愿之间一度“进退迟疑,莫能自决”,遂上智者岩罗汉堂中于佛前拈阄决定,而连续七次拈得“诵经万善生净土阄”。其普救众生、导归净土的弘化路向,由是而在佛菩萨面前郑重确定下来,此后即义无反顾地沿着这一路向广开法化直至寂灭,一心为宗、万善同归、诵经念佛、大事著述、藉教悟宗、行归净土,即是这一弘化路向的具体落实。后来有关文献中对延寿大师七次拈阄得“诵经万善生净土阄”这一事迹的记载,有可能即源由《永明实录》。[7]

第三处的文字是这样的:

师随便处诵《法华经》,皆建法华忏堂,长时代为法界众生修法华忏。每行忏时,皆愿毕命道场,代众生死。以至禅定之时,皆思早逝,愿速生安养,得忍力已,却来此土,广度含生。[8]

这正是“诵经万善生净土”的弘化路向具体落实的表现。延寿大师一付慈心悲怀,自行化他,愿力宏深,诸种佛事,无不为了普度众生。他愿代众生死,速生西方安养,然后倒驾慈航,广度含生,真是大菩萨心肠也。故延寿大师之倡导行归净土,绝非有些鄙视净土法门的空腹高心者所谓的“逃避现实”与“死人佛教”,延寿大师之“皆愿毕命道场”、“皆思早逝”,乃是大菩萨发心方能为之者。离世生安养,正是为了“得忍力已,却来此土,广度含生”,更好地人世救世,恰恰积极向上之举,岂可以“消极”非议之。净业行者当以延寿大师为楷模,发大菩提心,不为一己而为众生一心念佛往生安养,这样也就不会落下被人非议的口实,也免得非议者因镑毁净土念佛法门而造“口业”。

第四处的文字是这样的:

壬申年仲春月夜梦人告云:募取十万人,各念《弥陀经》一卷,当生安养。俄然警觉,遂开《弥陀经》印板,旋施有缘。[9]

壬申年是开宝五年(972),延寿大师时年69岁,在那个时代已属接近古稀的高龄者。他获梦中启示,不顾年高,即开《弥陀经》印板,广施有缘者,为大众皆能诵经念佛,往生安养,提供方便。这是其“诵经万善生净土”的弘化路向进一步具体落实的一个典型案例。

第五处的文字是这样的:

甲戌年,开二十四应观音像板,王赐钱千贯,用绢素印二万本。……又雕西方九品变相、毗卢遮那灭恶趣咒、阿閦佛咒等一切灵验真言,无不印施,以为开导。[10]

甲戌年是开宝七年(974),延寿大师已71岁高龄,犹孜孜不倦落实“诵经万善生净土”的弘化路向,开板印二十四应观音像、雕西方九品变相图等法宝,广泛印施,导人生净信、发净愿、行净业。大师的这些佛事,还得到了吴越钱王的护持,故法施甚广,影响很深。结合上一处文字中开《弥陀经》印板,可见延寿大师印造经书佛像的数量是相当大的,在使有缘众生大获法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江南地区印刷文化的繁荣兴盛。

由于现存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永明智觉禅师方丈实录》并非全本,最后部分有所缺损,是否还有其他与净土行相关文字,不得而知。估计至少还有延寿大师临终时念佛而逝上品上生的事迹。因为元照律师在《无量院造弥陀像记》中,针对“贬念佛为粗行,忽净业为小道”的错误倾向,曾列举诸大古德皆念佛的范例来劝导,其中即有“参禅见性,孰如怀玉、智觉乎?皆结社念佛,而俱登上品矣”。[11]两者联系起来看,《永明实录》肯定有延寿大师上品往生事迹的记载,可惜古籍有所缺损,但愿今后能发现《永明实录》的全本,以弥补这一缺憾。[12]

宋代律僧中倡导净土最力、成就最大的,当数大智律师元照。自谓“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学,唯此法门”的元照律师,有《芝园集》、《补续芝园集》等传世,《续藏经》有录,其中有不少弘扬净土法门的文字。他有许多弟子如慧亨、用钦、行诜、思敏、道言、宗利等法师皆净业有成,《净土圣贤录》所记载的往生西方的善女人陈媪、袁媪及其家人都是依止灵芝元照律师归信并笃行净土法门的,苏东坡的净土归向也受到了他的很大影响,其《画阿弥陀佛像偈并序》即明确讲到这一点。元照律师于政和六年(1116)九月初一圆寂,寂前命弟子讽诵《观无量寿经》和《普贤行愿品》,趺坐而化。当时西湖渔人,皆闻空中乐声。倾心净土法门并净业有成的元照律师在《永明实录》中对延寿净业事迹的记载,虽然由于未曾入藏亦未编人元照文集而后来几乎不为人知,但在宋代还是流通较广的,这从现在国内外尚存至少三种古籍版本的《永明实录》,可见一斑。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北宋时元照律师重编的《永明实录》与敏仲居士《新修净土往生传》中的延寿传记,为南宋时延寿大师被尊为莲宗六祖作了重要的铺垫。

注:

[1]  《智觉禅师自行录》有人误以为是延寿大师自撰或宋释文冲所整理,其实是延寿大师在雪窦山观音院(即雪窦寺)时剃度的弟子、后在杭州南山永明院(即净慈寺)翼赞其延寿大开法化的行明禅师,据其自述或因问而答的行迹记录汇集的,有关考据论述可参见黄公元《一代巨匠,两宗祖师》第62?65页的相关内容,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2]  王古,字敏仲,是与莲宗七祖省常大师共结“净行社”的宋初名相王旦的曾孙。敏仲居士《新修净土往生传》卷下有“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的传记,较多记录了延寿大师的净土行迹,这在此前赞宁法师《宋高僧传》、道原禅师《景德传灯录》的延寿传记中是没有的。

[3]  元照律师重编的《永明智觉禅师方丈实录》,乃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一部珍贵古籍,由于诸种大藏经及续藏经均未收录,元照文集中亦未录,以前未能引起延寿研究和元照研究者的注意。关于《永明实录》重编的背景与依据及其史料价值的分析,参见定源:《国家图书馆藏<永明智觉禅师方丈实录>——永明延寿传记新资料》,《吴越佛教》第八卷,第546?559页,九州出版社2013年7月版。

[4]  转引自定源:《国家图书馆藏<永明智觉禅师方丈实录>——永明延寿传记新资料》文后附录,《吴越佛教》第八卷,第557页。天台韶国师即德韶禅师,法眼宗二世,延寿大师是其法嗣,吴越国尊其为国师;陆莲岩禅师即绍岩禅师,亦为法眼宗二世,住杭州西湖水心寺,诵《莲经》感得莲花生于庭园陆地,故水心寺亦称陆莲庵,后吴越忠懿王特为其在真身宝塔寺建上方净土院供其安居,于此往生安养;汇征,忠懿王赐号“光文大师”;希觉,吴越文穆王造千佛伽蓝召为寺主,署曰“文光大师”;赞宁法师,著名佛教史家,吴越忠懿王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大师”。

[5]  同上,第557页。此处的延寿行迹,在(元)普度《莲宗宝鉴》卷四“永明寿禅师”中有类似记载(见《大正藏》第47卷,第325页上),但无“结一万人弥陀社会”,印弥陀塔无“亲手”二字,后面亦无“吴越国中念佛之兴,由此始矣”一句,故延寿大师结社念佛的盛事未能得到彩显,后来甚至被淡忘了。

[6]  元照:《无量院造弥陀像记》,《补续芝园集》第三篇,《卐续藏经》第59册,第608页上;亦见宗晓:《乐邦文类》卷三,《大正藏》第47卷,第187页上。

[7]    延寿大师七次拈阄得“诵经万善生净土阄”这一事迹的记载,后来有些延寿传记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均与元照律师重编《永明实录》基本雷同,但《永明实录》中随后有延寿大师于双林寺披寻大藏、入住雪窦寺之前曾在慈溪西峰院等处大振其道的事迹,其他延寿传记文献却均未述及,故后来其他延寿传记文献的有关记载究竟是否采自《永明实录》,尚难最终确定。

[8]  转引自定源:《国家图书馆藏<永明智觉禅师方丈实录>——永明延寿传记新资料》文后附录,《吴越佛教》第八卷,第558页。

[9]  同上,第559页。

[10]  同上,第559页。

[11] 元照:《无量院造弥陀像记》,《补续芝园集》第三篇,《卐续藏经》第59册,第608页上;亦见宗晓:《乐邦文类》卷三,《大正藏》第47卷,第187页上中。

[12] 《永明智觉禅师方丈实录》,除国家图书馆有藏,据说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美国福格美术馆亦有藏本,不知是否全本或同一版本?但愿有朝一日能得以比对参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延寿大师       净土行)(五明学佛网:延寿大师       净土行)  

 林克智居士: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学佛修行万善同归——兼论延寿 

 圆慈法师:净土宗师 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 

 法藏法师:净土行者如何修持「礼敬门」 

 宏圆法师:但具信愿,则参禅即净土行也 

 宏圆法师:但具信愿,则参禅即净土行也 

 净界法师:净土行人信愿具足的同时,一​定不要 

 印光法师:《日诵经咒选录》是否专为在家净土行人编辑? 

 黃柏霖警官:莲池大师开示净土行人如何参禅 

 宏圆法师:但具信愿,则参禅即净土行也 

 宏圆法师:但具信愿,则参禅即净土行也 

 宏圆法师:但具信愿,则参禅即净土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