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真正的佛教在哪里?


   日期:2013/12/9 15: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真正的佛教在哪里?

听经、念佛,是人生第一等的享受,世出世间再没有比这个更享受的了,我在年轻的时候,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他就是这样告诉我的。

我跟方老师学哲学,他说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是被他这些话拉进来的。

原本我对于佛教是最排斥的,总认为这是迷信。从小就听说这是迷信,所以一直也没有接触,可是真正想接触,也接触不到,因为没有讲经的。

在那个时代,中国大陆没有听说讲经的,只有听说和尚给死人念经。到以后才晓得,讲经的法师太少了,在那个时代大概全国只有十几位,多半都在大都市,农村里头哪里能听到?

我们那个乡下,几十年没有人在那边讲经,我们不知道佛法到底是什么,所以产生严重的误会。我要不是从学术上得到老师的启示,对老师有尊敬心,我是很不容易接受的。接受之后,才知道这门东西真好。

老师当时教我,他说:你到寺庙里头,你不要去找和尚,你不要去问他,你去找佛经看。真正的佛教在哪里?在经典里面。

依照经典修学的人,是真正有修行的人。如果他对经典都不懂,你找他都没用,他也说不出一番道理来。我们对他客气就好,为什么?经书他可以借给你;你不客气,他不借给你。

经书是愈看愈有味道,真的一生当中欲罢不能!我学佛五十八年了,讲经也讲了五十一年,愈讲愈有味道,世间所有的乐事,没有这桩事快乐,所以我很感谢老师。他说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真的得到了,这个世间再没有比这个殊胜了!

中国寺院的来历

(一)、

你进入一个寺院,寺院就是从前的学校,佛教的学校。为什么要建筑宫殿式的?因为中国古时候的老百姓,心目当中最敬仰的是帝王,帝王所居住的是宫殿,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地方也建筑宫殿的形式,是这么个道理,称之为「寺」。在汉朝时候,寺是政府办公的机构、名称,现在把它变成庙了,这个意思错了!它是政府办事的机关,佛教这个寺就是佛陀教育,它里面主要的工作是传播佛教教育,佛寺就像是佛教教育部一样。

后汉以后,中国变成双重教育。儒家的教育,这是国家采取的,以孔孟为主。首相下面六个部里面有礼部,礼部是国家的教育。寺是直接归皇帝管的,皇帝下面有九个寺;寺就的长官叫卿,九卿。

佛教到中国来之后,那个时候由鸿胪寺接待,鸿胪寺就相当现在的外交部,接待这些外来的宾客。以后我们中国要把他常留在中国了,不让他走了,怎么办?鸿胪寺不能长期接待,所以就另设一个寺,於是皇帝下面就变成十个寺了。

这个寺叫什么名称?那时白马驮经,从西域把佛经、佛像驮到中国来,你从这里看,中国人心的厚道,白马的功劳我们不能忘记它,这个寺就叫白马寺,中国第一个佛寺。所以它是佛教教育的机构,它不是神庙,必须要搞清楚、搞明白。

寺的大殿就是礼堂,当中供的是佛像。你看我们佛像,一尊佛两尊菩萨。为什么不供两尊佛?不供多几尊菩萨?一定是一尊佛两尊菩萨。佛代表自性本体,代表这个意思。佛代表我们真心本性,两位菩萨代表我们自性里面的德能,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慈悲。

(二)、

是古代朝廷宫廷里面办事的机关,直接属于皇帝管辖的,我们今天讲的是一级单位,直接属于皇帝管辖的一级单位,称为寺,寺的意思,永久设立的,不是临时的,换句话说,它不能更改。

佛寺建立之后,办什么事情?在那个时代,主要的工作是翻译经典,就像现在国家的编译馆一样,是国家办的,将梵文的经典翻译成中文。第二桩大事就是讲解、教学,所以,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这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它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

所认,中国从后汉以后,教育有两个主导,一个是佛教育,一个是儒家教育。儒家是以孔孟为主导,由礼部尚书来推动。从前六个部,礼部就相当于现在教育部,礼部尚书就是现在的教育部长,来负责推动儒家的教育,而佛陀的教育,直接为皇帝自己亲自来推动,所以,佛教的影响,在中国民间的影响,远远超过儒家,道理非常明显,人民对皇帝尊重,上行下效。出家人来主持这个教学的工作,所以称之为法师,就是老师,遵照佛陀的理论、教学方法,自己这样修行,称为法师,以这个方法教化众生,也称为法师,法师是这么来的,这个名词意思是这么来的。

但是,现在的佛教寺院变质了,从前寺院都是教学的场所,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古代的学校少,学校都是公立的,大多数读书人到哪里读书?到佛教寺院,佛教寺院的藏经楼,就是现在的图书馆,不仅是佛教典籍,它搜集的丰常广泛,在中国过去所谓是朱子百家,三教九流的典籍都收藏,内容非常丰富,出家人都是有学有修的学者,所以住在寺院里,可以利用它的藏书,也可以向出家人请教,这在中国历史上,诸位都能看到,读书人都借住寺庙。

认识释迦牟尼佛

(净土法门法师说),我学佛,最初指导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他老人家六十五岁。他老人家教我看的书,《释迦谱》、《释迦方志》,这两种书《大藏经》里面都有。在从前,没有单行本流通,所以我们到寺庙借《藏经》回来抄。

这两本书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唐朝时候人写的。学佛,首先要认识佛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教育,我们觉得非常非常地合乎逻辑,我们对释迦牟尼佛认识,对他有了解,那种尊敬的心、向往的心,才能生得起来。

读了这两本传记,我们才晓得这个人实在是了不起!他是王子,如果不出家,他是继承王位。我们世间人所追求的功名富贵,人家功名富贵已经到了顶头,他舍弃掉,不要了。他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参学,吃尽了苦头,三十而立。

我们想到中国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成就;释迦牟尼佛是十九岁外出参学,寻师访道十一年,到三十岁成就。中国夫子成就之后,实在是常常想着能够有个一官半职,把他所学的东西为社会大众服务,有这个意思。

释迦牟尼佛成就之后,他从事于教育,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什么叫多元文化?他教学的对象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不管你信什么教,只要你肯跟他学,他都非常热心地来教你。

从三十岁起,他是七十九岁过世的,教了四十九年,这是大家都熟知的,所谓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所以他教学的时间最长,成果也最殊胜,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的!

夫子是周游列国之后没人用他,才回家去教学。夫子七十三岁过世,他回家那年是六十八岁,所以中国孔夫子教学只有五年,时间不长,但是很有效果。为什么他教学有那么好的效果?没有别的,他做到了。圣人,什么叫圣人?他统统做到。做到才教人,那个感召的力量强!

释迦牟尼佛是职业教师

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是王子的身分,身分高贵又非常聪明,一般人见不到的人,他都能见到。由于他的身分特殊,印度当代一些高人,他统统亲近过。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来参学,到三十岁整整十二年。学了十二年之后,是学了不少东西,但是不究竟,我们现在的话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印度那些高人他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有,没有智慧。他们的禅定不到家,只是到第八定。他们往上能够见到非非想天,往下能够见到阿鼻地狱,本事可不小!可是释迦牟尼佛提出问题,这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这六道能不能解决?没有一个人能答复。

所以佛学了之后不究竟,再找不到地方学。这时他在恒河边上看到一棵大树,大树底下一坐一入定,十二年所学的东西算了,放下,统统丢掉,不要了。这一丢掉,智慧开了,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这就是以后佛教给我们的: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行。

他十二年求学没放下妄想分别执着,道实在求不到;哪里晓得一把这个放下就大彻大悟了。从此以后他教学,一直到他圆寂,他七十九岁圆寂的,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教学不收费,完全是义务的,有教无类,教了四十九年。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用现代的话来说,他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这是他的正确身份。

他是个义务工作者,非常尽忠职守,他非常忠于他的教学事业。他所从事的教学事业,怎么说是多元文化?他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

他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去向他请教,他都真诚慈悲地教导、平等地教导。他热心地帮助一切众生,不疲不厌!他给我们做出这个示范,我们应当要学习,学佛,就是学释迦牟尼佛这个样子,要学得像!

世尊当年在世,我们在经上看到,每天教学讲经,讲经就是上课,给学生、给听众上课,每天八个小时,经上所谓的二时讲经

古印度把昼夜分做六时,昼三时、夜三时;我们现在的时间单位,昼夜是二十四小时,所以称为小时。印度的一个时,是我们现在的四小时,二时是八小时。

世尊教学,每天八个小时,四十九年从不间断,确确实实是个模范老师!全世界人如果要制定世界教师节,我们想,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定被选为第一个代表!

佛法的教学,没有名利;没有名利,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大悲心。没有大慈悲心,谁干!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不辞辛劳,一天到晚给大家上课,一天讲八个钟点经,还要领众去修行,哪一个教员肯这样拼命去干?

释迦牟尼佛教学,什么地方请他,他就去什么地方。他不要薪水、不要供养、不要待遇,就日中一食,三衣一钵,什么都不要,这是什么?大悲心!所以学佛,四众同修,无论在家出家,要有大智慧、要有大悲心,这才是菩萨道!

佛对我们的加持是经教

佛在经典里面一再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就有出离生死、超越轮回的机会;你要是不闻佛法,这个机会就得不到。但是遇到佛法,一定要正确了解佛法的义趣,我们才能真正得利益。

在现前这个社会里面,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佛法,他只是把佛菩萨当做神明去膜拜,求佛菩萨保佑他,保佑他升官发财,这是迷信,这搞错了!

有很多人做了坏事,以为到佛门去修供养,佛菩萨会保佑他,会赦免他的罪,这完全搞错了!天天干坏事情,回来之后一忏悔,罪就消灭了,没这个道理,这讲不通!

如果这个道理要能够成立,那做坏事情的人尽管做坏事,尤其黑社会的大头目,什么坏事都干,可以请一批法师天天在家里给他拜忏,他这边做坏事,那边就消掉,那不就没事了,哪有这种道理?

在我们周边,有很多人说他学佛,你要问他,佛法是什么?佛教我们什么?几个人能答得清楚?甚至于还有很多皈依了、受戒了,仔细去盘问,都是受的糊涂戒,迷迷糊糊皈依,糊里糊涂受戒!

佛法是师道,佛是教导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教我们怎样做人,教我们怎样处事,所以它是智慧的教育,是圆满的教育,这要清楚!

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是经教,我们把经典的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这叫学佛。离开经典,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没这回事情!你把佛菩萨当作神明去膜拜,那你是迷信!

佛菩萨是觉悟的人,他不是神,我们皈依了,受戒了,还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那就错了!说实在的话,神还是没有觉悟,他们福报比我们大一点,智慧比我们高一点,其实高也高不了好多,都没有超越三界六道,这些事跟理我们都要清楚!

罗汉、菩萨、佛,都是学位的名称

如果我们修学达到正觉这个标准,就是见思烦恼断了。正觉还有一个名称,就好像我们念书,大学毕业有个学士学位。佛法也是如此,第一个阶段毕业,你成了正觉,也有一个学位的名称,这个名称叫阿罗汉,你就证得阿罗汉。

阿罗汉是佛教里面最低的一个学位,你证得这个学位,这就好比大学毕业,拿到一个学士学位。再往上面去就念研究所,第二个学位要证得正等正觉是等于佛,还没有成佛。能够做到等于佛,这个学位的名称叫做菩萨

菩萨的学位比阿罗汉高,比佛低,好像硕士学位。最高的学位是无上正等正觉,在佛经里面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是,没有比它再上的,它到顶了,好像我们现在拿到博士学位。

诸位要知道,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教育里面的学位名称,所以人人可以成佛。就跟你们念书一样,书念得好,人人都可以拿博士学位。所以,如果你把佛菩萨当作神来看待,那就错了,完全错了!

皈依是什么?

三皈依是什么呢?皈依是回头。皈依佛,从迷惑颠倒回头。佛是觉,依自性觉,不依外面觉。心里觉悟,依外面的靠不住。你就依靠那些佛像,天天去祷告,泥菩萨过何自身难保。

要依靠自性佛,自性觉。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要觉而不迷,这是第一标准;

第二标准是皈依法,法是正确的思想、见解、佛知佛见,觉悟的思想见解。回头即是从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依正确的想法看,即是皈依法。这还是皈依自性正,不是皈依外面;

第三个标准是皈依僧,僧是清净和合之意,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要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皈依自性清净,依清净心。

总之,觉而不迷,皈依自性觉;正而不邪,皈依自性正;净而不染,皈依自性净。所以三皈依是自皈依。皈依自性能得救;皈依他,他救不了你。什么样的神仙,神通再广大也救不了你,说能救是骗人。只有自己能救自己,佛是这样教我们的。

归依三宝,不是归依某一位法师

归依三宝,不是归依我净土法门法师。你们如果要是有这么一个观念,「我归依净土法门法师,我是净土法门法师的学生」,你们将来都会堕地狱。

为什么你会堕地狱?你破坏僧团。「五逆罪」里的「破和合僧」。我举一个例子你就明了了,现在的社会,民主社会政党政治,你想加入这个党,成为这个党员,入党的时候有手续,也有仪式,你要去宣誓。宣誓的时候,上级党部一定派一个资深的党员来监誓,你就归了他,入他的党,这还得了!这就大错特错了,这一点必须要认识清楚。

这样的开示,古来祖师大德都讲得清楚。

印光大师在「上海息灾法会」最后一天授三归依,后面都讲得很清楚,「不是归依我印光法师一个人,你是归依这个僧团」。

所以现在一般人误会他是归依某一个法师,这个错了。一个法师是一个党,彼此互相对立,整个僧团就破坏掉了。所以你不归依,你还不会堕地狱,一归依就堕地狱了。

所以我这个归依证,后面署名的是三归证明阿闍梨,我是给你作证的,你是归依三宝的,不是归依我的。要搞清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今天佛法之衰,错就错在这里!每个人搞自己的党派,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佛法是一家。

我们归依佛,归依阿弥陀佛,我们作弥陀弟子。人家以后说:「你归依了,你归依哪一位?」「我归依阿弥陀佛。」可不能说:「我归依净土法门法师。」那就搞错了。你归依阿弥陀佛,谁给你做证明的?净土法门法师给我做证明的,这行。我给你做证明,归依阿弥陀佛。法是法宝,「我归依《无量寿经》」。僧宝,「我归依观世音菩萨,归依大势至菩萨」,这两位是僧宝。这三宝具足,我真有依靠了。

什么是开光

有人说,佛珠、佛像、念佛机等结缘品要开光才灵,不开光就不灵。这个观念错误!开光是什么?新的佛像建好,举行一个启用典礼,(来)说明供养这一尊佛像的意义,这就是开光。

譬如说建观世音菩萨像,启用典礼的时候开光了,向大众说明,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看到这个佛像,要开启我们自己慈悲的光。一定要知道,是藉这尊佛像,开我们的光,不是我们开他的光。

见到释迦牟尼佛,就要想到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我们藉这尊佛像,开自己的光,提醒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仁慈;见到地藏就想到什么,孝亲尊师。

至于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来给佛像开光?对于佛菩萨的经论、历史渊源、佛像所表达的意义,都能够通达明了,都能为大家解说清楚、解说明白,这样的人才有资格给佛像开光。

什么是灌顶

灌顶是密宗授记的仪式,可是密宗灌顶有许许多多的阶段,初学佛在受三皈的时侯,上师就给你灌顶。

我在最初学佛受三皈是蒙章嘉大师传授,也受灌顶仪式,那只是形式而已,究竟灌顶真正的意义我们不懂,大师也没有详细给我们讲解,在仪式里头并没有详细的讲解,同时受皈依的人有几百人,人数很多,时间很匆促。可是我亲近大师的时间长,所以在亲近的时侯,有许多疑问向他老人家请教,承蒙他的开导。

灌顶的仪式,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内容,在《大藏经》《密藏记钞》里面,对灌顶有详细的解释:这个意思是比喻大悲护念的意思,就是大慈悲,我们今天讲加持,大慈悲的加持,大慈悲的护念,或者是世间人说,大慈悲的保佑,这个意思都能够讲得通。是最高的,人的头顶上,代表一切法门里面最高的法门,最殊胜的法门,顶法。由此可知,我们把灌顶两个字连起来,意思就明白了,是佛以大慈大悲,将最圆满最殊胜的顶法传授给你,这叫作灌顶

不是用点水,弹几滴在你头顶上那叫灌顶,那个灌顶不管用,那是形式,表法的形式,重要的是他传法给你。这个法决定是至高无上的顶法,你得到这个法门,决定得一切诸佛护念,一切诸佛加持你,帮助你,使你契入顶法,契入如来究竟果地的法门,这才叫灌顶。

由此可知,形式上的灌顶,我们显教里面形式上的皈依,形式上的受戒,都不足以为凭,佛法要讲实质,要讲真实,你真正去干。

法轮的真义,是代表佛陀说法

轮是个比喻,在一切物品当中,轮实在是有个相当圆满的象徵,所以佛法裡常常用轮来做个标誌,或者用莲花,或者用卍字,这是佛教的标誌最常见的三种。

卍字是表吉祥的意思;莲花是表清净的意思,出污泥而不染;轮是表圆满的意思。

佛说法,我们知道他所依据的是真理,我们现在人讲的是真理,在佛法裡讲是诸法实相,这是一切法的真相。这个真相不能说空,也不能说有,所以说非空非有,轮确实有这个意思。轮周是有的,不能说它没有,但是心就不能说它有。这个东西显示出空有一如,空有不二,确实显示出佛所说的一切妙法。所以,用轮来代表,佛说法就叫转法轮。轮的作用是要转动,不转动那就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晓得今天这个世界科技的发达,可以说全部都是轮在那里动,在不停的动,推动著科技的进步。

转法轮,古人的解释有三个意思,也值得我们做参考:

他说轮有「摧碾」的意思,这个在中国古代用得很多,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压路机,就是碾的进化,它能够把路压平。它比喻佛说一切法,能把我们心的烦恼净化,把人心压平,心本来是不平的,一听佛法,心就平静了。所以有摧碾的意思。

第二个意思,轮有「运载」的意思。像古时候的车,现在的车也是一样,它有轮,能够从这个地方把我们运载到另外一个目的地。这就比喻佛法能够帮助我们,从生死这个地方运载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像我们修学净土的,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净土法门能帮助我们、运载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第二个,运载的意思,这是法轮。

第三个,它有「圆满」的意思。就是轮它有心,它有柱,它有周,在一切法裡面显示它是相当圆满,代表佛法也是在一切法当中最极圆满。所以常常用轮做比喻。

佛法与邪教的区别

依佛所教:不作国贼,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犯国制。

古时候国家有灾难,地方上有凶灾,国王与地方的官员都知道用佛法来教化众生,上下都能够依教奉行,蒙佛的感化消除灾难,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很多的例子。到底有没有效果?史实可以给我们做证明。为什么会有效果?这个道理很深很深。

佛告诉我们,虚空法界诸佛剎土一切众生,是同一个因生的;这个因,就是佛法讲的心性,同一个心性生的。

我们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就像最小的物质一样,不知道整个身体是自己,执着那个小粒子以为是自己。他什么时候知道整个身体是自己,然后就晓得,任何一个粒子都能影响全身。就像我们身体一样,任何一个细胞、任何部位,你用针扎一下子,全身感觉到疼痛,我们懂这个道理。

所以佛教导我们,当有灾难的时候,一定要反省、要改过、要自新,这样就能够化解灾难。所以它有很深的道理在。

佛陀的教育,确确实实是世出世间究竟圆满至善的智能教育,世出世间所有问题都能帮助我们解决。

韩愈在年轻的时候排斥佛法,晚年的时候皈依大颠和尚,认真学佛,知道过去见解思想错误了。所以从前读书人有个好处,他知道自己过失,他能忏悔、他能改过,这是很难得的。

为什么中国古代几千年来改朝换代,每一个帝王都尊崇佛教?原因是他了解、他认识,佛、菩萨、自身以及他教化所有的众生。对国家来说,《梵网经》里面有两条。第一条,「不作国贼」,这是佛法决定不许可的,这个国主欢迎,对国家有大利益了。第二,「不谤国主」,国家领导人纵然有过失,不可以毁谤。为什么?他是全国人信赖的中心,如果对于国家领导人毁谤,引起全国人的猜疑,这个国家就危险了。所以可以规劝,不可以毁谤。我们想,这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领导人所欢迎的。

《璎珞经》里面也有两条。佛教导我们第一条,「不漏国税」。现在多少人想尽方法逃税,这是佛法不许可的。佛弟子不尽义务纳税,这错了,犯戒了。纳税,是人民应尽的义务。国家靠税收,以这个收入来建设国家。政府国库空虚,没有钱从事许多建设的事业,人民就没福了。所以纳税是什么?纳税是造福社会、造福人群,这是慈善事业里面第一个,我们应尽的义务。第二条,「不犯国制」,国制是国家法律,一定要守法。

你们想想这四条戒,政治领袖如果读佛经,知道这四条戒,他一定欢迎,他一定主动来推行佛陀教育。许多人问: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这四条戒就是界定邪正的标准。不知道爱国家、爱民族,倾向外国,欺负自己的国家,这是国贼,这个不是佛法。毁谤国家领导人,批判国家的行政,分离人民的感情,挑拨族群的纠纷,这不是佛弟子,佛从来没有这样教学过的。

《弥勒下生经》上告诉我们,他什么时候再来?五十六亿万年之后。换句话说,五十六亿万年,释迦牟尼佛法运过去之后,有这么长的时间这个世间没有佛,要等弥勒佛下生讲经说法,这个时候佛法才出现。所以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真不容易!我们恰恰好能够生在这一万二千年当中,你才遇到佛法。没有佛法的时候,佛说了,「善事父母即是事佛」

为何见面互道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古印度的梵语,是光寿无量的意思。我们见面第一句话:阿弥陀佛,是祝福你长寿、光明、智慧,这个祝福含义很深。

深在警觉、提醒你,大公无私地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每听到这一句话,我们就要警觉自己放下无始劫来自私自利的起心动念,为社会、为众生全心全力作出贡献。

阿弥陀佛这句话含意深刻圆满,它包含正大光明的心地、真正的幸福美满和健康长寿。

这句话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相应。世间所有好话,这一句话都圆满了。——《太上感应篇》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是梵文,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量觉,无所不觉,也就是无所不知的意思。

阿弥陀佛名号的意思,佛在《阿弥陀经》上为我们说出两个:一个是无量寿,一个是无量光。其实无量的意思,包括得太多太多了,佛用寿两个字,把所有一切的无量都概括了。

寿是指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是讲空间,光明遍照,可是仔细来说,时空两个字的意义远不如光寿来得活泼。光寿好像是活的、有生命的;时空就没有生命活泼的这种感触,所以用寿来代表时空,意思更为深远。

尤其在一切无量里面,寿命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寿命,你所有一切无量都落空。譬如,你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才艺、无量的德能、无量的财富,可是没有寿命,这一想,你岂不是都不能享受?

因此世尊为我们解释阿弥陀佛的意思,头一条就讲无量寿,世尊的本愿,就是要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什么原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你的寿命跟阿弥陀佛一样,也是无量寿。

一定要晓得,世尊一代时教的核心,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的义理深广无尽,不懂得名号所包含的义理,你念佛就得不到理想中的效果。

念佛的人,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相信自己是阿弥陀佛,就一定能成佛;相信自己一定能去极乐世界,就肯定能去。

我们念阿弥陀佛,是念自己的真心,念自己性德的本名,我们用阿弥陀佛名号破迷开悟,把我们的自性唤醒。人人的自性都是无量觉,你要是恢复了无量觉,你就是阿弥陀佛。

供佛的学问

有同学来问我,家里供的佛像、菩萨像,摆的位置,有人来跟他讲,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到底怎么办?这是魔来扰乱。他让你起分别,让你起执着,让你起烦恼,所以决定不能听。

佛像供在家里面要供在什么地方?如果你家里面的房子很多,应当要空出一间做佛堂,供养佛;如果房间不多,就供在客厅,都行。客厅供在上方,这个上下怎么区别?坐在这个位子,每一个人进到这个房子,他第一眼看到,这个方向就是上方。

供佛像有两个重要的意义,这一定要懂得,第一个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恭敬心,这一点很重要!恭敬心是性德的表现,课诵本里面诸位常念到一切恭敬,佛菩萨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至诚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至诚恭敬?

对一切人事物至诚恭敬,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菩萨。这个人我喜欢他,我对他恭敬一点;那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我就恨透他,这是凡夫。

佛菩萨是一切恭敬,决定是平等清净,没有高下,没有分别。所以我们供佛像,因为我们对佛恭敬,对佛恭敬立刻就想到:我对一切众生要恭敬,对一切万物要恭敬。

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你要把每一个众生都当作佛一样地恭敬,这是供养佛像的第一个意义,这叫真供养。这个供佛像,决定是大吉大利!

供佛像的第二个意思是报恩。佛是我们第一个老师,我们今天能够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我们不要忘了根本的老师。所以我们供佛,不是把他当神看待,而是把他当作老师看待。我一看到佛像,我要觉悟,我要向佛学习!

供品的讲究

佛法里一切设施,都是教学的工具,都是表法,都是启发自性,这是很了不起的。

佛用莲花来表法,把污泥比作六凡世间,上面的清水比作四圣法界。如果你把四圣六凡统统舍掉,你就是莲花化生。我们这个法门也称为莲宗,极乐世界也称为莲花世界。莲花是花果同时,拿来比喻净宗念佛成佛非常恰当。

法轮是最早用来表法的,轮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一个象征,它确确实实代表了佛法的内涵。轮的周边在动,它心不动,佛法里面讲的空有、性相、动静,它统统能表。代表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用它来表法。

供佛像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知恩报恩,不忘本。第二个意思,比前面这个还要重要,是见贤思齐,他是凡夫成佛,我也要跟他一样。看到佛像,时常提醒自己要学佛,提醒自己要成佛。

我们供佛像,佛像前面有一些供养具,我们一定要懂得,供养具是提醒我们自己要精进不懈!供养具里面,香花是最普遍的。供花什么意思?如果认为供花是给佛菩萨欣赏的,那就错了。

见到花,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花表修因,提醒我们要修善因。我们供果,果也不是给佛菩萨吃的。看到花果,要提醒我们自己,花是善因,果是善果,种善因,得善果

蜡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舍己为人。香代表戒定慧,戒定真香。戒定慧是真香,性德之香,让你看到燃香或者闻到香的气味,就想到我自己要修戒定慧,是这么个意思。

一切供养具里头,最重要的是供水,供水最好是用玻璃杯或水晶杯,透明的。水代表什么?水代表清净平等觉。看到水,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平,不起波浪;要像水一样清净、平等。所以不可以供茶,茶有颜色,污染不清净。供具都是表法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佛像前面的供具,不是给佛菩萨用的,不烧香没有关系,不燃灯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供水。水表什么?表心,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供花,是提醒自己要修好因;供果,是提醒自己要求好果。

我们修净土法门,信愿行三资粮,香表信;香又叫戒香,香赞里面有戒定真香,所以它表戒、表定。我们燃香,或者是闻到香气,要想到戒、定,要想到信,我们六根接触这个境界,要提起自己的正念。

信是正念,愿行是正念,戒定是正念,燃香帮助我们提醒这些;否则的话,这香烧得就毫无意义了。

天王殿的教育

我们一进道场,第一个接触到的是天王殿。这是刚刚入佛门,入佛门学什么?心量要大,要能包容,要能满面欢喜迎人。因为你一入佛门,头一个看到是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笑嘻嘻的,这就是教给你,你要学佛,第一个就要把心量拓开,小心量没有资格学佛,心量要大;第二个是笑口常开,笑面迎人。

弥勒菩萨特别塑造布袋和尚的像,代表的意义就更深,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他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包容。

旁边是四大天王,我们称为护法神,一点都没错。护谁呢?护我们自己,四大天王也是我们本人。

第一位东方持国天王,代表负责、尽职。我们在社会上,不论你在家庭、你在学校、你在社会、你在国家,你有你本分的责任,你要把本分的责任做好,这就是护持你自己,所以他教导我们要负责尽职。

第二位南方增长天王,他代表日新又新。增长就是不断的要求进步,如果我事情做好了,我不求进步,这是错误的。所以佛教导我们要精进、要天天求进步。儒家教人日新又新,他就代表这个意义,不断地要研究改进,要日新又新;否则不进则退。所以他教人努力要求进步。

第三位西方广目天王,第四位北方多闻天王。这两位天王是教导修学方法。怎样才能达到前面两个目的?你要多看、要多听,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增长学问,行万里路是考察、是观摩,我们才能够进步,才能够把本分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所以现在人到天王殿去烧香、叩头,供一些香花、水果,求保平安,你说冤枉不冤枉?他原来是这么美好的教学艺术,拿现代教育名词来说,佛教所有设施、佛菩萨形像都是教具,教学的工具。

但是我们讲成教学的工具,恭敬心就没有了,所以不称他为教具,称为供养佛菩萨形像;实际上他的作用是教具,这点诸位一定要晓得。就是它每一个构想、每一个设施,都是启发我们心灵的,启发我们智慧的,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叫我们要觉而不迷、要正而不邪、要净而不染,佛法修学的总纲领就是觉、正、净。离开这三大纲领就不是学佛了。我们处世、待人、接物,一定是觉而不迷。,思想、见解,纯正不邪。心地清净、不染污,这是他修行的总原则。

诸佛、菩萨代表我们的性德修德

大殿当中供的佛像一定是三尊,一尊佛两尊菩萨。佛代表本体,宇宙人生的本体;佛法讲真如本性,代表我们的真心。佛这个字是由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他的意思是觉,就是觉悟,彻底的觉悟。我们的心是觉悟的,心不是迷的,本来是觉悟的,佛像代表本觉。菩萨是代表觉心的起用,起作用是无量无边说不尽的。但是这一切的大用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一类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是从佛经里得到的启示。一个是智,一个是行。

我们看到净土宗,净土宗供养西方三圣,阿弥陀佛代表无量觉,就是自己的本性;观世音菩萨代表行,行为要慈悲;大势至菩萨代表智,行为要依理智,不能依感情,依感情麻烦就大了;所以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都要有理性,以理性为基础,他是表达这个意思,叫你一看就明了他的意义,你不能把他当神去看待,那错了。佛菩萨会不会保佑你?会的。你懂得这个意思他就保佑了。

真正明白佛家建筑的艺术、建筑、绘画、音乐、雕塑,你懂得这些,你到佛寺参观,收获就非常丰富了,那是非常圆满的一堂教学。所以在几千年前,佛法教学已经走到艺术化的阶段。现代有些人不晓得此事,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这么多的菩萨,误以为它是泛神教、多神教,多神教就是低级的宗教。殊不知他不是神像,而是教具。

所有一切诸佛菩萨代表我们性德和修德,我们本性里面有无量的德能,用一个名号没办法显示出来,所以要用许许多多的名号。像一个人在社会上多才多艺,名片一拿出来,几十个头衔。一个头衔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几十个呢?必须要几十个才能够真正显示出他的身份德能,是这个意思。

所以诸位要晓得,佛门中所有的诸佛菩萨,都是代表自己本人,菩萨代表修德,佛代表性德,性是本有的,是本性;所以凡是佛像代表性德,凡是菩萨像代表修德。你明白这个意义,你才会真正了解佛法之教学,的确是非常之高明,非常的圆满。

出家人的功德

出家人,如果还做经营谋利的事业,错了,大错特错了。出家人许不许可做这个事间的事业呢?给诸位说,佛说不许可的,大小乘经论里面,诸位仔细去看,佛不许可。

那么就有人说,佛法是消极的,佛法对社会没有积极的贡献,一个个都念佛,求了生死,求出三界。其实不然,出家人,毕竟是极少数,出家人对世间,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是教化,正如同世间法里面,学校的老师。

学校老师天天上课教学生,他不去做一切营生谋利的事业,为什么一般人不去责怪那些当教员的,偏偏责怪出家人,这很没有道理。出家人不但有言教,而且有身教,身教教什么呢,教人把名闻利养、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出家人表演的就是这一招。这一招在教学里,是最重要的一招。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无论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如果能够放下自私自利的念头,都能为社会造福,为众生造福,这才是真正的积极。他怎么晓得这么做呢,原来是这些世家的师父们,教导的,这个功德有多大?

世间人没有认清楚,没有能够体么到,反而说出家是消极的。

这样事情,实在说起来,我们也不能怪他们,为什么,我们出家人没有尽到将佛法殊胜之处,尽心尽力去宣扬,他让们明白这个事理,他对于佛教育,才能生起尊敬之心,才能够拥护,护持,使佛教育逐渐发扬光大。

所以我们本身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佛法是师道,是智慧的教育

佛教我们肯定它,确确实实是教育。为什么呢?我们从它的称呼上也可以看得出来。佛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创办的,后人对他尊称为本师,是佛教育的根本老师,正如同中国人尊崇孔老夫子为先师—‘至圣先师。所以我们称佛为本师,自称为弟子,师、弟子,是师生的关系,所以不是宗教。

宗教里面没有师生关系,宗教里面有父子关系,有主仆关系,不是师生关系。在二十多年前,我在辅仁大学讲过不少次,也曾经在多玛斯修道院,教过一个学期。我告诉同学们,也劝勉过神父、修女要归依佛教,认真好好的学佛。为什么呢?因为佛教育和任何宗教都没有冲突,他跟上帝是父子关系,他来学佛,他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所以没有冲突。如果说这些牧师神父要学佛,背弃他的宗教,我相信佛陀也不会收容他,为什么呢?他若是连父母也不要了而要老师,这是违背伦理的,这是不可以的!

所以任何宗教徒都应该学佛。换句话说,你信仰宗教是一桩事,你要不要智慧?你要是没有智慧,说老实话天堂是什么状况你不清楚,你怎么能到上帝那儿去?那都是个问号。你学了佛,有了智慧,晓得天堂的情形,清清楚楚知道,我想什么时候去,用什么方法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佛法是师道、是智慧的教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真正的佛教       师道教育)(五明学佛网:真正的佛教       师道教育)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1 真正的佛教 

 什么​是真正的佛教 

 慈航大师: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嘎玛仁波切:一定要把自己的心调好,才能做个真正的佛教徒 

 宣化上人:凡是真正的佛教徒,一定要拥护《楞严经》 

 太桥旦曾堪布: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标准是什么? 

 南怀瑾:真正的佛教在唐代影响一代的文化,神秀的功劳不亚于 

 圣严法师:怎么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只做慈善的,不是真正的佛教 

 索达吉堪布:佛教是一种科学,但真正的佛教,更是一种智慧 

 十条秘诀让你成为真正的佛教徒 

 索达吉堪布:十条秘诀让你成为真正的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