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素食护生 -->健康

 夏季瓜类蔬菜与饮食养生


   日期:2015/5/27 13: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夏季瓜类蔬菜与饮食养生

  炎炎夏季即将到来,各类新鲜的蔬菜瓜果也纷纷上市,成为人们饭桌上常见的美味。

  夏季要多吃瓜类蔬菜,一是因为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比其他季节要多,必须及时补充。而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很高,如黄瓜、冬瓜、南瓜、苦瓜、丝瓜、、西葫芦等,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众菜之冠,高达96%,其次是黄瓜、金瓜、丝瓜、佛手瓜、南瓜、苦瓜、西瓜等。

  这就是说,吃了500克的瓜菜,就等于喝了450毫升高质量的水。并且里面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任何工厂生产的饮用水所无法比拟的,是蔬菜中的佼佼者。另外,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二是因为夏季要多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而瓜类蔬菜中很多都属于凉性蔬菜,除南瓜、金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这些蔬菜正值旺产期,不妨经常食用,以利于消暑降火。

  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夏季常见的瓜类蔬菜,希望大家在品尝新鲜美味之余,还能更好利用这些瓜类蔬菜进行夏季养生。


  “菜中君子”、“植物胰岛素”—苦瓜

  苦瓜营养十分丰富,所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在瓜类蔬菜中较高,特别是维生素C,每100克高达84毫克,约为冬瓜的5倍,黄瓜的14倍,南瓜的21倍,居瓜类之冠。苦瓜还含有粗纤维、胡萝卜素、苦瓜甙和多种矿物质、氨基酸等。

  苦瓜有清暑除烦、解毒、明目、益气壮阳的功效。苦瓜的苦味来自其抗疟疾成分—喹宁(金鸡纳霜),喹宁能影响体温中枢,因此苦瓜有解热的功效。苦瓜还含有较多的脂蛋白,可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食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而近年来的药理分析表明,苦瓜所含有的苦瓜多肽类物质有快速降低血糖的功能,能够预防和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被赞誉为“植物胰岛素”。所以,营养学家和医生都推荐苦瓜作为辅助治疗糖尿病的食品。

  苦瓜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切丝、切片、切块,凉拌、做汤、清炒,清嫩爽口,别具风味。最妙的是苦瓜的苦味不会影响其他入菜的配料味道,因此,苦瓜有“菜中君子”的美称。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苦瓜生一点儿才好吃,一般七分熟、颜色碧绿最好,营养损失也会少一些,比如维生素C很容易被高温破坏。如果焖得太酥,不但没有清脆的感觉,味道也相对苦一点儿。对于不能适应苦瓜苦味的朋友,建议在购买时选择苦瓜果瘤颗粒大而饱满、果形直立的,这样的苦瓜一般不会太苦。也可以将苦瓜切片冰镇后配上您喜爱的佐料食用。


  减肥与美容兼顾——黄瓜

  黄瓜,最初叫“胡瓜”,这是因为它是西汉时从西域引进的。李时珍说:“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黄瓜一直是人们最喜爱的蔬菜之一。

  常吃黄瓜好处多多。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它不但脆嫩清香,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糖、矿物质、维生素及多种游离氨基酸、细纤维素、绿原酸等成分。特别是黄瓜中含有一种叫葫芦素C的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黄瓜中还含有一种叫丙醇二酸的成分,能抑制多余的糖转化为脂肪,对胖人有减肥作用。

  黄瓜也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黄瓜是最好的亦蔬亦果的食物。黄瓜汁还有舒展皱纹、保护皮肤的作用,是爱美女性在美容中常用的天然原料。食用黄瓜有这么多好处,建议大家平时可以多吃一点。


  利尿清热、不含脂肪——冬瓜

  冬瓜因其形状如枕,又叫枕瓜,主产于夏季。不过为什么夏季所产的瓜,却取名为冬瓜呢?这是因为瓜熟之际,瓜的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好像冬天的霜雪,故名。

  与苦瓜、黄瓜相比,冬瓜食用起来相对淡薄无味,但实际上冬瓜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冬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每100克冬瓜含蛋白质0.4克、钙19毫克、磷12毫克、铁0.2毫克及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每100克含有18毫克。

  冬瓜中脂肪含量少,且含有丙醇二酸,能阻止体内脂肪堆积,而冬瓜皮、肉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能促进糖和脂肪的代谢。同时由于冬瓜含维生素C较多,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低,故对于需要低钠食物的高血压、肾脏病、水肿病等患者,更为适合。因此,常吃冬瓜不但能减肥轻身,对肾炎水肿者有消肿作用,也是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理想佳蔬。冬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减肥妙品。《食疗本草》说:“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常食之;若要肥,则勿食也。”

  冬瓜是老少咸宜的家常菜,其烹调方法很多,以烧、烩、蒸和做汤菜为宜。因冬瓜味淡,如“干贝冬瓜球”,皆为令人百吃不厌的家常菜。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用冬瓜与鲜荷叶一起添水煮炖,还可制成沁人心脾、消暑解渴的减肥饮料。


  浑身都是宝——丝瓜

  丝瓜翠绿鲜嫩,清香脆甜,是夏日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一道佳肴。丝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药用价值,浑身都是宝。

  丝瓜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植物黏液、糖类、矿物质及维生素等物质,营养成分较为全面,加上丝瓜色泽翠绿,清利爽口,开胃下饭,在热不思食的夏天,食用丝瓜既能消暑度夏,又能补充营养,对健康大为有益。

  丝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肉、瓤、藤、花、叶均有药用价值,全身都可入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丝瓜络水煎,加蜂蜜适量内服,可辅助治疗尿路感染;丝瓜花有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咽痛、鼻炎、痔疮等症;丝瓜叶可消炎止血,擦治顽癣有一定效果;丝瓜藤有杀虫解毒的功用,捣碎外敷可辅治疮疡;嫩丝瓜做菜能清热祛风,凉血解毒,化痰止咳,可治痰火、便秘、尿赤。丝瓜还是消雀斑、增白、去除皱纹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美容剂。女性月经不调以及身体疲乏者特别适宜多吃丝瓜。

  丝瓜入菜,色泽碧绿生青,清香滑嫩甘美,瓜肉鲜嫩,做汤、炒菜均可。


  夏日里的美容圣品——木瓜

  木瓜性温、味酸,入肝、脾经; 具有消食,驱虫,清热,祛风的功效; 主治胃痛,消化不良,肺热干咳,乳汁不通,湿疹,寄生虫病,手脚痉挛疼痛等病症。

  木瓜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48倍,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这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能有效对抗全身细胞的氧化,破坏加速人体衰老的氧自由基。因此,常吃木瓜能够美容护肤、延缓衰老。

  木瓜的作用:

  1、健脾消食: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可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现代医学发现,木瓜中含有一种酵素,能消化蛋白质,有利于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故有健脾消食之功。

  2、抗疫杀虫:番木瓜碱和木瓜蛋白酶具有抗结核杆菌及寄生虫如绦虫、蛔虫、鞭虫、阿米巴原虫等作用,故可用于杀虫抗痨。

  3、通乳抗癌:木瓜中的凝乳酶有通乳作用,番木瓜碱具有抗淋巴性白血病之功,故可用于通乳及治疗淋巴性白血病(血癌)。

  4、补充营养,提高抗病能力:木瓜中含有大量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有效补充人体的养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5、抗痉挛:木瓜果肉中含有的番木瓜碱具有缓解痉挛疼痛的作用,对腓肠肌痉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众所周知,木瓜是美容圣品,不仅可以丰胸,还可以瘦身护肤,对爱美的女生来说,是绝好的天然养颜护肤品。


  佛手瓜

  佛手瓜可能很多人比较陌生,它也叫合掌瓜,原产于墨西哥和印尼群岛,90年代引入长江流域生长,现主产福建、山东、云南和台湾。佛手瓜形如两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因此称之为“佛手”、“福寿”,深受人们喜爱。

  佛手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瓜类,它肉质白嫩,味道清甜,夏季食用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之效,还适合消化不良、胸闷气胀、肝胃气痛及痰多咳嗽者常食。佛手瓜可汤食,也可炒食,还可以凉拌,搭配的食材荤素皆宜,如佛手瓜炒虾仁、佛手瓜炒面筋或佛手瓜炖排骨等。


佛手瓜清脆多汁,味美可口,营养价值较高,既可做菜,又能当水果生吃。在瓜类蔬菜中营养全面丰富,常食可以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其中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比黄瓜还多,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瓜类,并且热量很低,又是低钠食品,是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的保健蔬菜。


  这么多的夏季瓜类蔬菜,选出一两种您喜欢的,既增添了餐桌上的花色,也让您吃得更健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蔬菜       养生)(五明学佛网:蔬菜       养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魏德东教授:养生贵养心,生活即养生 

 道坚法师:佛教养生学 

 耕云先生:耕云心药录——保健养生篇 

 圣辉法师:茶禅养生 社会和生 

 菩提法师:赵朴初的“养生信” 

 法清法师:四季养生 

 心律法师:素食养生有助于长寿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结束语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三节 禅的养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二节 禅的宗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一节 禅的科